1、2022年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参考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教学准备: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教学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
2、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三、宝宝长大了。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结束:带着画画去
3、送给爸爸妈妈。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二)活动目标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活动准备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活动实录与分析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
4、,会发生什么变化呢?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2.讨论:玩具、手电
5、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活动延伸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
6、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活动反思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
7、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三)活动目标: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区别前后的概念。2、能辨别自己或他人的前后位置。活动准备:每个幼儿椅子下面放一样玩具。活动重点:能通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区别前后。活动过程:一、引题:以自我为中心区别前后1、请
8、幼儿说一说、指一指自己前后方的位置。2、找一找,你的前面有什么,你的后面有什么?3、请幼儿从小椅子下面拿出玩具,把它放在自己的前面,再把它放在自己的后面。二、巩固:以实物为中心,让幼儿辨别前后1、请一名幼儿上来,站在全体有幼儿的前面,请幼儿们指出这位小朋友的前后。2、以开火车的形式,依次让3_名幼儿上来站在某某的前面,站对了全体幼儿说:“对,对,你们的火车可以开。”3、第二次游戏时请一名幼儿上来面对大家站着,用以上方法进行游戏。幼儿们站对了的话,请幼儿们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开火车,如教师说:你们的火车向前开,幼儿们就往前开。往后开也是同样玩法。三、游戏看谁站得对1、教师在前面放了好几样玩具,然后
9、说站在某样玩具的前面或后面,看谁站得正确,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2、继续游戏。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四)【活动目标】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2.比较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合作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及物品。2.神秘袋一个,内装有正方体_个、长方形体_个(一个是_个面都是长方形;一个_个面是正方形,_个面是长方形)。3.幼儿操作用小正方体、长方形体。【活动过程】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
10、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教师: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须用指定的形体,我们要想帮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来认识一下用什么样的形体。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1)利用神秘袋导入活动。放入_张一样大小、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取出一个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_个面)。(2)幼儿取一个小正方体,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验证正方体的_个面一样大。小结:正方体不仅有_个面,而且_个面是一样大的正方形。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1)教师放入神秘袋中_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分别两两相同大小),变出_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引导幼儿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
11、同。长方体和正方体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个面。不过正方体的_个面一样大,长方体的_个面不都是一样大。(2)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_个都是长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_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长方体有_个面,而且都是长方形的。(3)教师从神秘袋中变出_个面是长方形、_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提问帮助幼儿认识这种长方体的特征。这个形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的?小结:有_个面,_个面是长方形的,_个面是正方形。(4)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_个面是长方形、_个面是正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_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这样有_个面是长方形、_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3.请幼儿分成两组做游戏,帮小
12、兔子搭房子,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我们认识了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下面就开始为小兔子搭建房子。(1)请两组幼儿分别到老师前面的筐子里只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2)相互检查各组选择的形体对不对,若有选错的及时纠正。4.活动延伸。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五)【设计意图】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
13、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活动目标】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活动准备】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活动过程】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2)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
14、诉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1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2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4.总结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
15、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活动延伸】在娃娃家的厨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气味瓶”,让幼儿辨别各种气味,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2022年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精编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会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同类的水果归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2、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1、苹果、梨、西瓜、橙子、橘子、葡萄等水果。2、各种水果图片、颜色标记。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
16、果的图片)、白布、固体胶。活动过程:一、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儿的实验兴趣。师:今天,小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的一封信。信里写的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哇!有这么多的水果卡片,还有一张信纸,看看上面写得什么?1、读信:中二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小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很想知道各种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想请你们帮帮忙,告诉我们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吗?2、讨论: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是否一样?3、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与他们的果皮是一样的吗?王老师也不太明白,今天我们来做次小小实验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好吗?二、
17、幼儿实验了解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水果,一些白布、还有一张实验记录表和一些颜色标记,请小朋友实验的时候一边做实验一边将实验的结果用颜色标记记录到实验表上。1、幼儿一边实验一边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回辅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实验记录。2、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表。3、对有争议的实验结果,教师实验得出正确结果三、幼儿再次实验,将水果归类。师:这些水果的果汁颜色有的和果皮颜色一样,有的和果皮颜色不一样,那么,哪些是和果皮颜色一样的呢?哪些和果皮颜色不一样呢?我们再一起来做一次实验,一边做实验一边将水果进行归类,将果汁与果皮颜色一样的水果卡片放到一起,不一样的放到
18、一起。1、幼儿实验,并将水果卡片归类。2、幼儿讲述实验结果。3、送卡片:将水果卡片送到相应的筐中。(果汁与果皮颜色一样的放一个筐中,不一样的放另一个筐中。4、教师小结幼儿的操作结果,表扬鼓励。四、给动物幼儿园回信,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师:我们知道了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呢?我们一起来回封信,告诉他们我们的实验结果好吗?1、出好的实验记录表,叠好放进信封。2、将归类好的水果卡片分别包好,写上说明装入信封。五、延伸活动:1、师生一起写回信。2、自己动手榨果汁,一起品尝果汁。附:橙汁和橙皮的颜色都是橙色的,橘子和橘皮都是橘黄色的,奇异果果汁和果皮的颜色都是绿色的。苹果果皮是
19、红色的,梨的果皮是黄色的,葡萄的果皮是紫色的,而它们的果汁却都是无色的。西瓜的瓜皮是绿色的而果汁是红的。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二)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活动过程: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
20、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三)【活动目标】1.幼儿感知
21、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2.幼儿大胆探索、尝试不同的方法感知椰肉生长变化,发展探索精神;3.初步学习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活动重点】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探索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活动难点】幼儿感知椰肉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初步了解椰肉的用途。【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经过前面的探索幼儿已有对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生长变化的认识,懂得如何从椰子果皮分辨椰子的老嫩;2、材料准备:不锈钢汤匙若干、椰果刨丝刀若干、尺子若干、刚结一层薄如霜的椰肉的椰子若干、不老不嫩椰子若干个、老椰子若干个都剖开;3、记录表若干份。【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二、活动过程(一
2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前面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认识了椰子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的生长变化过程,现在我们要一起来看看椰子肉会不会像果皮那样发生神奇的变化呢?1.幼儿尝试。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教师总结:嫩椰子的果肉透明、不老不嫩椰子的果肉颜色是乳白色、老椰子的椰肉颜色是白色的;嫩椰肉和不老不嫩的椰肉比老椰肉好从内果皮中取出。(二)幼儿带着目的验证1.幼儿尝试。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操作过程要交换)2.师幼交流填表。幼儿尝试总结:嫩椰子很容易取出椰肉,不老不嫩椰子的椰肉用汤匙就可以取出,而老椰子的椰肉很难取出要用特别的工具才好取出;嫩椰肉薄味道有淡淡的甜,不老不嫩椰肉比嫩椰肉厚
23、味道清甜很好吃,老椰肉最厚很难嚼很甜有奶味(三)讨论椰肉的用途教师在幼儿总结的基础上小结椰肉生长变化的过程后,问幼儿“椰肉这么神奇又好吃,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抛出问题后让幼儿互相讨论后回答,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做糖果、糕点可以煮饭、煮粥、煮汤等等,教师可以扩宽思维告诉幼儿还可以榨油食用或制作肥皂、化妆品等等让幼儿知道椰肉的用途很多三、结束活动这么有价值又好吃的果肉,小朋友要不要让更多的人来分享呀?现在我们就拿刨好的椰肉拿给别班的小朋友分享好吗?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四)【活动目标】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2、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
24、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3、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物质准备:(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2)教具:羊村城堡情景图、灰太狼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_的符号标志。【活动过程】一、
25、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1、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师:今天喜羊羊和小羊们在羊村建了新的城堡了,可是还没来得及装电灯,没有电灯晚上灰太狼就要趁黑抓小羊,怎么办呢?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1)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2)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
26、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3)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1)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2)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3)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4)帮羊村城堡接电线。三、探索活动“接电
27、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1、设置问题情景。师:不好了,羊村城堡刚安好的电线被灰太狼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3、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
28、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4、幼儿实验,教师指导:(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5、两两交流。6、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
29、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7、师幼共同小结。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1、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2、教育幼儿安全用电。【活动延伸】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导电,哪些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 方案(五)教学理论依据:草地上的蚂蚱、花丛中的蝴蝶,神秘的昆虫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蚂蚁搬家,喜欢追着蜻蜓飞舞,更想捉一只瓢虫数数到底有几颗星星他们玩着、说
30、着、画着、问着,乐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几种颜色?竹节虫长什么样?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大自然却越来越远了。因此选择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教学内容正是遵循了纲要中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
31、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捉迷藏的昆虫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想、说、做在前,教师指导、小结在后的原则。皮亚杰还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动将探索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既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实施策略:整个活动的组织以游戏贯穿始终。1、师幼游戏,打好铺垫。通过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做铺垫。2、趣味寻找,探索发现。寻找花草丛中、图片中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小昆虫,探寻昆虫保护自己的奥秘,
32、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3、角色扮演,知识拓展。通过扮演角色,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教学目标:1、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活动准备:1、藏有螳螂、蝴蝶、蚂蚱等昆虫的花草丛。2、昆虫躲猫猫图片。3、春天的音乐,昆虫头饰若干,小鸟头饰一个。活动重点: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活动难点: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活动过程:1、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必须要隐藏好。
33、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1)找找、说说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请幼儿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讨论为什么这些昆虫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以及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2)看看、听听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枯叶蝶、竹节虫、兰花螳螂等昆虫是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3)找找、认认教师出示昆虫躲猫猫大图片,请幼儿寻找图中已经认识的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请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其他昆虫,拓展幼儿关于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经验。3、游戏小鸟和小虫,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虫和小鸟”的游戏,鼓励幼儿将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