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全集(42页)(DOC 72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2341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全集(42页)(DOC 72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全集(42页)(DOC 72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全集(42页)(DOC 72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全集(42页)(DOC 72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全集(42页)(DOC 72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全册教案全集一、与同学们谈地理学案设计总体构想1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是本书的导论,没有什么知识点,主要是从整体上介绍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地理。课本大量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感性材料,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地理知识的广泛性。本节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课文选择“生活与地理”这个话题切入,有亲和力、趣味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本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谈话”“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共同研讨地理与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在知识认知过程中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则

2、。从本节课起就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2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地理的概念,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2)技能目标:能够说明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3)情感目标: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 重点和难点:地理的概念,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4 课型:读图讨论课5 导学策略(教学构想):本节课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上半节课,让学生结合以前的知识,讲讲对地理的理解,并加入一些实际事例,让学生了解地理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下半节课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地域差异及其客观发展规律,学会综合分析方法。

3、学习流程分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地理的概念,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够说明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导学过程:1.导入:讨论导入与地理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2.导学: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生活离不开地理 课件展示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例和现象教师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课件展示学习地理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教师提问阅读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教师提问强盛一时的巴比伦最终被风沙掩埋了,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4、 教师提问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违反自然规律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教师提问阅读书中“听老家的姑姑说”一段文字,说说其中的道理。 教师提问城市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问怎样理解书中“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段话的含义 知识小结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三)质疑提问:如何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检测评价:(1)说说地理与生活的关系 (2)怎样做到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五)布置作业:以地理与为题写一篇小作文二、与同学们谈地理教案(一) 教学目标:1. 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能够说明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懂

5、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3. 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 教材分析:本节是本书的导论,主要是从整体上介绍了学习地理与生活的关系,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地理。课本大量引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感性材料,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地理知识的广泛性。本节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三) 重点和难点: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四)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读图讨论,通过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等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五)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大家谈谈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事物和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总结生活

6、离不开地理 课件展示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例和现象教师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方,不同地方的环境有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方式。 课件展示学习地理有什么作用 课件展示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教师提问阅读书中“风沙掩埋了古文明”,教师提问强盛一时的巴比伦最终被风沙掩埋了,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教师提问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违反自然规律遭到大自然报复的事例 教师提问阅读书中“听老家的姑姑说”一段文字,说说其中的道理。 教师提问城市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师提问怎样理解书中“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这段话的含义 知识小结地理与生活的密切

7、关系,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扩展思维列举一些属于“地理”的事例和现象(六) 作业布置:以地理与为题写一篇小作文。(七) 教学后记:本课主要采用了讨论的方法,通过讨论让学生对地理与生活的关系有感性的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利用地理,对地理的学习发生兴趣。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重要的东西,对于学生来说无重点,不容易识记。对于地理的未来学习,理论性太强。本课没有用实质性的事例来解释。 附:教学流程图:新课导入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教师小结课件展示课件展示教师提问教师提问教师提问教师提问教师提问知识小结 板书设计 前言与同学们谈地理 一 地理的概念 二 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 怎

8、样具备地理观念 一、地球和地球仪学案设计总体构想1 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选取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十分概括地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站在古代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经线和纬线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地理的基础。为减轻教材的难度,教材地图较多,文字叙述较少,学生活动多。教材选择最新发生的事件,说明经纬网的用途。有关地球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小学自然课本中已学过一些。在初中地理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已知,扩充新知。七年级学生对地理知识感性和理性认识较少,教材上的有些图又不易看懂,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较难。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认识水平

9、也不是很高。但本节知识具有新鲜感,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强,故积极性较高。2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经纬网的概念,了解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2)技能目标: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以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能够使用经纬网定位,熟练的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通过经纬网定位作用的认识,认识地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3 重点和难点: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4 课型:读图操作课,读图讨论课5 导学策略(教学构想):通过引

10、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1,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阅读 课本图1.2,认识地球的形状,通过学生亲自制作地球仪,认识地球的基本构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学生结合完成P8活动,掌握经纬网的定位方法。学习流程分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技能目标: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在通过制作地球仪后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认识人类、地球形状的过程,激发学生敢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二)导学过程:1.导入:诗歌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出:地球形状的探索。2.导学:课

11、件展示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3总结:(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地球仪地球的模型(三)质疑提问:能否仅凭麦哲伦环球航行就能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四)检测评价:(1)谈谈你从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2)生活中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地球是球行的?(五)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1第1.2.3题第二课时:(一) 课时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并进行比较;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归纳的学习态度。(二)导学过程:1.导入:情境:放录象“救援活动”,提问:救援船只是怎样准确而迅速的找到遇难船只的?利用录象

12、,设置悬念,引入新课,易于激发学生兴趣。 2.导学:教学内容: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的特点。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思考:什么是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总结:列表比较纬线(圈)和经线(圈)纬线经线形状特征圆圈半个圆圈指示的方向东西南北长度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每条都一样长标度的范围向南向北各分作90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变大相同度数的区分南北纬东经 西经零度线的确定赤道本初子午线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赤道20W160E成的经线圈数量特征无数无数(三)质疑提问:1在地球上任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否回到出发点?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四面朝南

13、的地方?(四)检测评价:学生绘制经纬线竞赛,要求注明重要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西经20、东经160线。(五)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1第4.5.6.7.8题。第三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经纬网的概念;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的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3.情感目标:通过经纬网知识的学习,懂得地理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二)导学过程:1.导入:学生们都看过电影,那么多的人怎样才能准确而迅速的找到自己的座位而不发生混乱呢,电影院采用了什么方法?这和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的确定有为相似之处呢?引入经纬网的概念。2.导学:阅读材料引导

14、学生阅读教材图114经纬网,学会正确绘制经纬网。 小组竞赛 报出经纬度的度数,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位置。 小组竞赛 报出地点,让学生说出该地的经纬度度数。 总结: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位置的方法(三)质疑提问: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位置有无遗漏和重复?(四)检测评价:1.给出一组经纬度数据,要求学生在地球仪或地面上找到它们的位置。 2.报出地名,写出经纬度。(五)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7第5题。二、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一) 教学目标:1.准确传授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概念;2.引导学生阅读地理图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3.培养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积极向上的进去精神。(二) 教材分析:本节内

15、容主要包括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线和纬线,以及利用经纬网定位几部分。纬线和经线既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为减轻教材的难度,教材地图较多,文字叙述较少,学生活动多,在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地图和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三) 教学重点:纬线和经线,熟练的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四) 教学难点:比较和归纳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以学定教,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比较归纳等方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诗歌赏析: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16、在此山中。我们居住的地球的“真面目”怎样?从古到今有许多种看法,这些看法是否正确,请思考?课件展示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学生思考 想一想,从人们认识地球的过程中,你能感悟到什么?学生思考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过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是为什么?学生思考 根据书中根据书中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录象“救援活动”,提问:救援船只是怎样准确而迅速的找到遇难船只的?教师总结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我们体会到科学的探索的艰辛。课件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认识地球的半径,知道最大周长、地球的表面积。课件展示 展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结合实物地球仪,使学生认识地轴、南

17、北极。学生活动 学生制作小地球仪。课件展示 什么是经线?课件展示 什么是纬线?课件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件,认识地球的地轴、赤道、经纬线、南北极。 课堂活动 列表比较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形状特征圆圈半个圆圈指示的方向东西南北长度的分布从0m4万km每条都一样长标度的范围向南向北各分作90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大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变大相同度数的区分南北纬东经 西经零度线的确定赤道本初子午线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赤道20W160E成的经线圈数量特征无数无数 课件展示 南北极圈、南北回归线、赤道。 课件展示 南北半球及其分界线、东西半球及其分界线。讨论引入 为什么我们

18、在看电影时能准确而迅速的找到自己的座位而不发生混乱呢,这和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的确定有为相似之处呢? 学生读图、绘图 引导学生阅读图1.14,并让每个学生绘制一个经纬网。 小组竞赛 给出一组地点的经纬度,要求学生小组合作,确定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教师巡视,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小组竞赛 据小组竞赛中出现的问题,对经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给以指导。 小组竞赛 给出一组地点,要求学生确定各点的经纬度。 课堂总结 再次说明经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七) 作业布置:(1)比较分析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2)总结经纬线确定地点位置的方法。(八) 教学后记:本节的教学本着转变教学理念、改变老师的

19、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构思教学过程,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的观察、认真的研讨、和积极的思维,加强实践活动探究意识的培养,从而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基本的地理技能,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达到教学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强,归纳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同学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不高,等答案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在简易地球仪的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把重点放在娱乐上,

20、忽略了学习必须的知识,这说明了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加强指导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新的评价机制,这样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行为变化,这很有必要。附:教学流程图: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教师总结课件展示课件展示学生活动课件展示课件展示课件展示课堂活动课件展示课件展示讨论引入 讨论引入学生读图、绘图小组竞赛小组竞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地球的形状球形 平均半径 6371千米2 地球的大小 最大周长 4万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三 纬线和经线 1.纬线和经

21、线的概念 2.纬线和经线的比较 3. 经纬网的定位作用一、地球运动学案设计总体构想1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括地球自转,以及由此引起的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地球公转以及由此引起的四季交替,五带的划分。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而且都是重点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初步建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本节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现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好在教材中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得到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2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2、五带的名称和特点。 (2)技能目标: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能解释基本的运动规律,能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利用图或者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3)情感目标: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3 重点和难点: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变化,昼夜交替4 课型:读图操作课5 导学策略(教学构想):课件展示地球自转图示,运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利用光源和地球仪,指导学生演示当前地球上昼、夜的形成和分布。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历了多长

23、时间;课件展示,通过多种手段辅助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通过学生参与动手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公转时地球的特征。课件展示,说明五带的名称和各带的特点。学习流程分课时第一课时:(一) 课时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2.技能目标: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释基本运动规律,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情感目标:初步树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观点,逐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二)导学过程:导入:设问请问我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原因? 阅读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初步了解地球的自转;教

24、师演示 通过演示,理解地球的自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 教师小结 地球的自转的特点; 学生演示 通过演示,理解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和时差问题; 教师小结 地球自转的意义。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课件展示 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演示体会 通过演示,加深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四季的产生,二分二至时太阳光特点; 教师小结 地球公转的特点,四季产生的原因; 课件展示 五带的名称、界限和各带的特点。(三)质疑提问:学生质疑,教师回答。(四)检测评价:列表归纳地球自转的特点。(五)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4第7 题 、第8题。第二课时:(一) 课时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地球公转的方

25、向、周期,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名称和各带的特点。 2.技能目标: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利用图或亲自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情感目标:为学生逐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奠定基础,对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树立抵制邪教,崇尚科学的观念。(二) 导学过程:比较引入上一节课学习了地球自转及昼夜交替、时差现象,其实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不停的公转。课件展示 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演示体会 通过演示,加深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四季的产生,二分二至时太阳光特点; 教师小结 地球公转的特点,四季产生的原因; 课件展示 五带的名称、界限和各带的特点。 教师小结

26、五带的界限和各带的特点。(三) 质疑提问:试问镇江处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四) 检测评价:列表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五) 布置作业:填充图册P5第1。2。3。4题。二、地球运动教案(一) 教学目标:1. .准确传授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和运用地图进行比较和归纳的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的观念。(二)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和五带的划分三大方面的内容,本节教材涉及到的许多地理现象,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三) 教学重点:了解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和时差

27、现象,四季变化,五带的名称、界限、特点。(四) 教学难点:时差现象的理解,公转时地球的特点,四季变化的原因,五带的特点。(五)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基础,结合演示和阅读地图,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师生配合归纳整理知识,突破难点。(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设问:太阳为什么会东升西落?课件展示教师展示课件,初步认识到地球的自转是引起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分组演示讨论学生分小组演示,讨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教师巡视答疑在分小组讨论时,教师在各组间巡视,解答学生疑问。知识小结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学生分组演示通过演示,理解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28、。教师巡视答疑 在分小组讨论时,教师在各组间巡视,解答学生疑问。知识小结昼与夜的形成,地球自转引起昼夜的交替,以及时差现象。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初步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演示体会通过演示,加深对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四季的产生。 教师小结 地球公转的特点,四季产生的原因。课件展示五带的名称、界限和各带的特点。(七) 作业布置:列表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八) 教学后记:本节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何使学生较好的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概念,注意到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借助适当的媒体手段,如手电筒、台灯、地球仪等工具,辅助教学过程,帮助

29、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 本节的教学也说明学校地理资源的不足,比如说学生演示地球的运动,需要较多的地球仪 ,学校里的地球仪不够。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状况和探索性活动水平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实地观察与观测、调查、实验、讨论、解决问题等活动的质量,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意志、毅力、投入程度、合作态度和探索精神。 附:教学流程图: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 分组演示讨论 教师巡视答疑 知识小结 学生分组演示 教师巡视答疑 知识小结 课件展示 演示体会 教师小结 课件展示板书设计第二节 地球运动一、 地球自转 三、五带的划分1 绕地轴旋转2 方向:自西向东3 旋转一周的时间:24

30、小时4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二、 地球公转1 绕太阳旋转2 方向:自西向东3 旋转一周的时间:365天4 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的变化 一、地图学案设计总体构想1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节主要讲述地图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地图的三要素: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地形图的判读,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地图不仅在生产建设中有极广泛的用途,而且还是地理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工具,是学生汲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掌握地图知识,学会用图,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所必备的预备知识和技能,为此教材设计一些活动,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学生虽然具备了一些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但在地图符号认知和空

31、间关系的建立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故可能看不懂教材的某些图片。2 学习目标:(1).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等高线的基本知识,地图的种类。(2).技能目标: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学会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能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能够根据使用目的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地图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制作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32、。3 重点和难点:了解地图的三要素,地图上方向的辨别,根据等高线的疏密,辨认坡度陡缓,根据等高线值辨别地势高低,如何根据使用目的,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4 课型:读图讨论课。5 导学策略(教学构想):引导学生读图1.22,认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基本含义。通过分组自学讨论完成P15活动1、2,来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引导学生读图1.24,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利用地形模型,配合教材中的图1.27图1.28图1.29图1.30,帮助学生认识等高线的基本概念,以及建立在等高线基础上的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地形割面图的概念和绘制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图1.33j结合活动3,了解地图的选

33、择方法,地图内容详略,地图表示范围大小与比例尺的关系。学习流程分课时第一课时:(一) 课时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技能目标: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等确定方向。 3.情感目标:了解地图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 导学过程:1.导入:从学生熟悉的教室讲起,教师说明教室长和宽的数据,要求学生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要求用1cm代表1m。 2.导学:小组活动教师把学生分组,要求每组选出绘制最好的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并让学生归纳地图的含义。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读图,认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

34、图例。 分组讨论指导学生完成P15活动题,学会量算两地点间的距离,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读图归纳 指导学生读图1.24,熟悉一些常用的图例。 总结本课教师强调地图的基本要素,归纳量算距离,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地图的基本知识,掌握读图用图的技能。(三)质疑提问: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实地距离以千米为单位,怎样进行换算?(四)检测评价:(1)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2)说出一些目的,要求学生归纳怎样选择地图; (3)说明一些常用地图。(五) 布置作业:绘制学校的简易平面图。第二课时:(一) 课时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相对高度和海拔,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地形图的概念 2.技能

35、目标: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3.情感目标:在制作地形模型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二) 导学过程:1.导入:模型展示:教师展示一小山模型,提问:如何把起伏不平的地表特征准确的在平面上表示出来? 2.导学:课件展示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相对高度和海拔的概念,了解等高线的含义。 知识小结教师小结地形图上的基本知识 :相对高度、海拔、等高线。 学生制作按P17活动2,指导学生制作地形模型,理解地形的概念。课件展示展示不同地形类型,并说明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起伏的关系。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完成P18活动3,了解地形剖面图的

36、概念及其绘制方法。总结:(1)有关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概念(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3)地形类型 (三) 质疑提问:分层设色地形图是以什么为基础绘制出来的?(四) 检测评价:填充图册P10第5题。(五) 布置作业:绘制学校附近一小山的地形图。第三课时:(一) 课时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地图的种类。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使用目的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3.情感目标:了解地图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 导学过程:1.导入:设问:假如你要去镇江游览“三山”,你需要准备什么地图?你如果是位汽车驾驶员,要去北京送货,应准备什么地图?目的在

37、于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地图。 2.导学: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作用。 课件展示 指导学生读图1.37,了解不同比例尺地图在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学会根据目的选择地图类型和比例尺。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完成P22活动3,进一步理解不同比例尺地图在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知识小结说明地图的种类,比例尺不同,范围内容不同,选择不同内容、比例尺地图的方法。(三) 质疑提问:能否找到比较好的方法量算地图上的曲线距离?(四) 检测评价:填充图册P9第4题。(五) 布置作业:收集镇江市的有关地图,并试着对其进行分类。二、地图教案(一) 教学目标:1.准确传授有关地图的基本知识。2培养阅读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加强读图归纳,分析比较能力的培养。3通过了解地图在生产就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三要素: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地形图的判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方法三大部分。地图不仅在生产建设中有极广泛的用途,而且还是地理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工具,是学生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地理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全集(42页)(DOC 72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