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DOC 14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340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DOC 1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DOC 1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DOC 14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DOC 14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DOC 14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14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观 潮 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地位作用和总目标】观潮一课是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篇课文按顺序抓特点经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由低向高发展的关键的阶段,大纲明确要求:“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根据大纲目的要求、语文教学的规律、以及本课的特点,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我设计了本课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以达到本课的教

2、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多种角度体会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意词“观”的不同用法。(3)学习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4)掌握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技巧。2.能力目标:(1)给课文分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2)经过本课学习,训练学生按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顺序有次序地观察,有条理地叙述,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3)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善于倾听、善于交往,养成良好的协作品质。(4)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3.情感目标:(1)能经过网络了解、收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获得分析、处理信息的技

3、能。(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示能力。(3)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进行交往、合作的技能。(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描绘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丽的“天下奇观”,表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二个大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自古有名。第二段(第2-6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过之后”的整个经过。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自制CAI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4、学习兴趣,并经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2.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具体描写潮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3.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教学对象分析】由于本课面正确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对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感知少,本课所介绍的自然现象又比较复杂,地域性、空间性强,因此,学生很难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总结能力,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力求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自制CAI课件,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想象,帮助

5、学生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导学“潮来之前”这一段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再经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大潮到来时那惊心动魄的情景,侧耳倾听大潮到来时那震聋发聩的声音,引导学生自学“潮来之时”这段内容,最后进行总结引深,帮助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仔细观察、合作交流,动手勾、画、圈、点,动脑积极思考,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课堂务实、有效,从而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

6、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十分明显的。根据大纲的要求及小学生的特点,针对本课的特点、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教师教的需要和学生学的需要,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高效。我把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自制CAI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多种优越功能,达到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还采用了激趣导入法、情景教学法、自学讨论法、指导分析朗读法、板书总结法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法的运用中,突出自读自悟,以“读”贯穿始终,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如:自由读、小组读

7、、指名读、同桌互读等,也能够列提纲读、感情朗读、边读边画或抓重点读。在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突出合作学习。主要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合作方式,让学生在全作中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探究,以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产协作能力,也真正作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力争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并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象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自主、多元地训练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媒体设计】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

8、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的教学媒体运用主要以多媒体计算机和CAI课件为主,多媒体计算机和CAI课件的运用贯穿整堂课的始终,让学生经过看大潮到来时的情景、听大潮到来时的声音,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教学过程流程图及简要说明】1. 流程图的简要说明:图 形说 明教学内容与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学生的活动这个教学流程图反映出观潮一课是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作认识工具,进行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9、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2.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一、启发谈话,质疑激趣:1.板书“奇观”,分析“观”的意思,“奇观”呢?你们亲眼见过奇观吗?农历的八月十八是中国钱塘江的观潮日,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观赏那著称“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2.板题:观潮比较:“奇观”和“观潮”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1.自读,思考:(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追问:课文那几部分分别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2.自学,汇报。三、细读探究,升华认识(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3.小结:在“奇观”前

10、加上“天下”二字就使奇观的程度加深了。这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底是什么样的?(二)学习二、三自然段1.分析观潮的地点和和、钱塘江的地形。2.画出潮来前江面景色的句子。(指导朗读)3.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4.理解词语。5. 过渡: 面对平静的江面,观潮的人们怀着焦急而又激动的心情在耐心地等待着大潮到来。这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一定是壮丽、雄奇、令人神往的,遗憾的是这么壮观的景象,老师却没有见过,同学们,你们见过吗?想不想去看看?好,让我们现在就一起去体验钱塘潮的壮观。不过,老师建议大家带上两样东西:“眼睛”和“耳朵”。为什么要这样做?好,我们现在就出发。6.观看录象7.说说

11、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8.过渡: 刚才,同学们经过自己眼看、耳听,初步体验到了钱塘潮到来的壮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四、五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钱塘潮到来时的景象的。(三)学习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思考:(1)用“”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2)潮来时,声音是怎样变化的?样子又是怎样变化的?(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声音和样子的变化的?2.两人讨论学习,汇报。(1)分析描写大潮声音的句子。1找句子。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仿佛闷雷滚动。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3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仿佛大地

12、都被震得颤动起来。2找出声音变化的词,说说声音的变化。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3在找词语中,说变化中理解词语。1“闷雷滚动”:沉闷低沉的雷声滚滚而来。说明当时潮水离得远。2“越来越大”相对于“闷雷滚动”说明什么?3“山崩地裂”:形容响声大,就像山上的岩石、土块塌下来;地面裂开时的响声一样。4第三句是什么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5“山崩地裂”还能够用什么词来代替?(震耳欲聋、地动山摇、惊天动地)6能听到“山崩地裂”的响声说明什么?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大潮声音变化的?5再听潮声,体会潮声由远至近、由小到大的变化。引导学生边听边说出大潮声音变化的过程,老师适时解说。6读描写声音的句子,读出潮水的声音由远

13、至近、由小到大变化的气势。(2)分析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1找句子。1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3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4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2说说大潮样子的变化,师适时板画。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3逐句分析;1这条白线是什么?为什么是一条白线呢?说明什么?2“逐渐”、“横贯”是什么意思?3“城墙”是古代城池周围的围墙,又高又厚。如西安的城墙。“两丈多高的城墙”到底有多高?(用实际的例子说明。)“白色城墙”与“一条白线”相比,说明什么?4这是个什么

14、句子?把什么比做什么?4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样子的变化。5指导读这四个句子,读出大潮样子变化由远到近的气势变化。6再看录象,体会大潮的样子由远到近的变化,引导学生边看边说出大潮样子变化的过程,老师适时解说。(3)男女生分读描写声音和样子的句子。(4)作者抓住了潮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声音和样子)(5)你认为文中哪一句描写大潮声音和样子的句子写得最好?比较句子,说说逐步添上的词语有什么作用?1浪潮犹如战马飞奔而来。(比喻的意思已经完整)2浪潮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写出了大潮的颜色)3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突出了数量)4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刻画出了大潮的特点:

15、开阔、横贯江面;势猛、有进无退)5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描绘了大潮的声势之大)3.小结: 作者在描写潮来时,抓住了潮水的声音和样子这两个特点,由远到近,从声到形,声形交错,描绘出了一幅气势雄伟、壮观,激动人心的钱塘潮涌的画面,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大潮到来时那雄伟壮观的气势。5.过渡:潮来之时,如此雄伟壮观,那么潮过后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四)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1.齐读。2.理解词语,讲解课文。(1)找出描写大潮的句子。(2)找出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霎时”、“过了好久”。(3)“依旧”、“恢复”各是什么意思?3.小结: 潮头已经过去,余波

16、还是“漫天卷地”,“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堤下的江水涨了两丈来高了”,由此可见潮水来势凶猛,气势磅礴。四、总结: 本文围绕着钱塘潮是“天下奇观”的“奇”来描写的。写潮来前,用江面的平静和观潮的人们的焦急而激动的心情渲染了钱塘潮的“奇”,为大潮的到来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写潮来时,则经过对大潮声音和样子生动逼真的描写,从正面写出了钱塘潮的雄伟、壮观的“奇”景;最后,作者用潮过后的余波来烘托钱塘潮的“奇”。在读者眼前再现了钱塘潮那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江潮的景美,作者的文更美,为什么作者会写得这么生动逼真呢?(按顺序、抓特点、有重点)五、品读内化,指导朗读1.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2.

17、指名朗读。3.评价(主要引导学生从语调、重音、语速、表情等几方面进行评价。)4.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练习朗读。5.有感情的朗读,读出大潮到来时的气势。6.自由练习背诵。7.尝试背诵。(方法:列提纲背,看板书背,看录像背等。)六、迁移运用,拓展延伸1.必做:中国能称得上“天下奇观”的景点很多,比如:桂林山水、万里长城、黄果树瀑布等,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互相交流。2.选做:查找资料,探讨钱塘江的地形与钱塘潮形成的关系。(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和课外知识,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搜集范围能够是注音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能够是其它儿童读物上有关内容,有条件的还能够经过网上查找。以达到课内外结合,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的目的。)九、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DOC 14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