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热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通过同学们给她的鼓励的掌声,从一个内心自卑的人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整篇课文教学我从英子掌声前和掌声后的“变化”为突破口,以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展开教学。同时,紧扣文本,指导学生运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进行言语与思维的训练。 一、复习回顾,导入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英子在后来的日子中有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她
2、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走进英子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课文中写了几次掌声,把带有“掌声”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这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圈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想一想这些变化说明什么?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紧扣文本,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一位新来的老师让同学们干什么?她知道英子的情况吗?轮到英子了,她怎么样?齐读这句。你从“犹豫”“慢吞吞”“眼圈红红的”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英子当时是怎样一种心情?为什么? 可是英子终于一摇一晃走上了讲台,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热烈而持久。 出示: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
3、,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读句子。 你从“注视”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认为大家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你从“终于”一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理解“骤然”。如果你是英子,当时面对同学们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你会怎样?英子又怎样? 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出示: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读句子。这第二次的掌声里又包含了什么?这时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从谈英子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学习和尝试运用抓人物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洞察英子内心的变化,领悟同学们的掌声的作用
4、,从同学们的鼓励、信任与关爱使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和生活、命运发生根本转变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发和教育。 三、讨论、畅谈、提升 1、两次掌声后,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来读一读课文第四、五两个自然段。 2、从两次掌声后,从英子的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用欢快的语气来读这两段,来感受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吧。 3、在哪些情况下,你会送给别人掌声?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这些掌声就是人和人之间送出的“爱”。播放爱的奉献,学生畅谈。适当让音乐延续,让课堂保持静寂。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畅谈对“爱”的理解与感悟,将课文教育主
5、题上升。适当的静,让学生回味,促其思考。 四、延展性综合实践活动 1、交流搜集到的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 2、关心媒体报道,小组合作确立关爱、帮助的对象。制定出帮扶计划,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帮扶过程和自己的感想。 29、掌声 第一次:鼓励、信任 英子 第二次:鼓励、赞扬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三品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
6、,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声母朋友,谁还记得? 带上他们的韵母宝宝,我们一起来乘坐火箭,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发射。 如果把这些音节拼成词语,你还会读吗? 过渡:你们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会不会被她难倒呢?听老师读谜题你们知道谜底吗?谁能把“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gu怎么拼。上节课我们学过g加拼成了g,这是两拼音节,那你知道我们今天学得gu是音节吗?它跟我们之前学得两拼音节相比多了一个介母,你知道三拼音节是如何构成的吗?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读好三拼音节啊,有个小秘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
7、跟老师一起读。我们一起再来拼一拼gu。你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了。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看看你们能认识几幅,我们来开列小火车。 师:把图去掉,你能用咱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拼读下面的音节吗? 师:小朋友,学会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下面的句子吗?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 过渡:孩子们真厉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大家一起去郊游,好不好?但是呀,我们可别顾着自己玩儿哦,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们先去小熊猫家看看。 二、认读词语和生字 1.学“画画” 师:去别人家做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谁来试着跟小熊猫问问好? 走进熊猫家,你们看,他在干嘛呢? 小朋友们有没有
8、兴趣和它一起学画画? 先来看看他画得是什么? 认“画”的音 师: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拼一拼这个“画”?连起来读呢? 认“画”的形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喜欢画些什么? 你们看,也有些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喜欢画画。这两幅图都可以用一个带有“画”的四字词语形容。哪个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图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我们一起读一读。 那看第二图,有小朋友知道吗?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我们来开列小火车吧。一起再来读一读。 2.学“打鼓” 过渡:我们画好画了,一起带着小熊猫去小老虎家吧,你们看,小老虎在干嘛呢? 认“打”的音 “打”这个字是击打的意思,谁能来拼一拼? 认“打”的形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打
9、”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小老虎用什么打鼓?所以打这个字,左边就是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丁,合起来就是“打”。用我们学过的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你会了吗? 你能帮打找找它的词朋友吗?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它的一些词朋友。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老师还为这两个词朋友编了首小诗,大家一起跟我读一读,站起来动一动,边做动作边读。 三、学儿歌 1.学第一句 过渡:玩得开心吗?带着两个小伙伴,我们一起去小溪边玩耍吧,好不好?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条小溪怎么样?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 风一吹,小溪流会怎样?发出了什么声音?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拼读哗? 小溪流见到小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谁能读出它的开心? 评价
10、语:你还不够开心/你读得不错,有点开心了 2.学第四句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小溪流里可能有什么小动物在玩耍? 小鸭子可能会在里面干嘛呀?它们捉到鱼了吗?捉到鱼的小鸭子会怎么叫?那没捉到鱼的小鸭子呢?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当捉到鱼的小鸭子,读出你的开心来,也可以当没捉到鱼的小鸭子,非常难过。谁愿意试一试? 3.学第六句 师:夏天到了,小溪里面可能会长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吗? 师:荷叶上谁来了?小青蛙可能在干嘛呢?你来夸夸这只勤劳的小青蛙。 师:小青蛙被我们夸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做勤劳的小青蛙? 4.1、4、6句连读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把刚才
11、学过的三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自己先在下面试试,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更好。 师:小鸭子、小青蛙在小溪流里开心地玩耍着,还不时发出响声,它们其实是在和小朋友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说话呢。 5.学第二句 师: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它们玩得正高兴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点也闻声赶来了。小雨点又是怎么说话的呢? 你怎么知道小雨点这样说话? 6.学第三句 师:正在送信的小鸽子看到它的好朋友们在小溪流里玩得那么高兴,飞来跟它们打招呼,它是怎么说得?你能不能来学一学? 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你来试试。 我们一二两组一起来。 7.学第五句 师:几个小动物想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又请来了它们的好伙伴
12、小花猫一起,小花猫受到邀请可开心了,不停地叫着?连起来读三四两组齐读句。 8.整首诗连读 师:一句句的大家会读,把这几句变成一首儿歌,你还会读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老师来做这条小溪流,戴头饰指名5人合作读。 小朋友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不过老师加大难度了,ppt出示抠词读句。 9.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你猜猜,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呢? 10.学唱儿歌 小朋友们读得都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小曲,你们听。 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吧。 四、布置作业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大家。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分析:
13、 圆的面积是学生认识了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学习过直线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以前所学图形的面积计算都是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而像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教学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的教学应紧紧围绕“转化”思想,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知识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中分析、研究、归纳,从而完成对新知的建构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属于直观几何的学习阶段,而几何本
14、身比较抽象的。本节内容学生从认识直线图形发展到认识曲线图形,又是一次飞跃,但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学段中的学生已经有了许多机会接触到数与计算、空间图形等较丰富的数学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归纳、类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具有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所以教学时应注意联系现实生活,组织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注重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使学生感悟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
15、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相应;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一、情境导入 出示场景马儿的困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马儿吃草的范围是一个什么图形吗? 生:是一个圆形。 师:那么,要想知道马儿吃草范围的大小,就是求圆形的什么呢? 生:圆的面积。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 二、探究合
16、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关于圆的面积你想了解什么?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 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
17、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 2演示揭疑。 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4、8、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不变?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宽相当于圆
18、的? 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r2 齐读公式,强调r2=rr。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同学们,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 师:这匹马最多能吃多大面积的草,现在会求了吗? 教师应加强巡视
19、,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公式、单位使用是否正确。 2教学例1。 如果我们知道一个圆形草坪的直径是20,每平方米草皮8元,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 要求铺满草坪需要多少钱,要先求什么呢? 我们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请大家动笔算一算这个圆形草坪的面积吧! 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圆面积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同学们真棒,解决完上面的三个问题后敢不敢来挑战下面的问题? 4已知半圆中三角形ABC的高是5厘米,面积是30平方厘米,半圆的直径是多少?求阴影部分面积。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师:你们对于
20、圆面积的疑问现在解开了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哪些条件就可求圆的面积? 知道半径:S=r2 知道直径:S=2 知道周长:S=2 师:同学们,猜想验证、操作发现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探索未知领域时经常要用到的方法,用好它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五、课后延伸 圆除了转化为长方形,还能转化为什么图形呢?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 长 宽 圆的面积 圆周长的一半 半径 S r r r2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1、认识“坡、割”等12个生字,会写“吗、吧”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飞,鱼游出水面,蚂蚁搬东西与下雨的关系。 识字和
21、写字。 2课时。 生字卡片、录音机、挂图。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 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 2、放录音: 学生说出听到的声音。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 学生边听边看图。 2、学生自由读: 画出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3、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指名读。 开火车读。 打乱顺序分组读。 齐读。 4、记忆生字: 学生交流记字的方法。 三、再读课文,师生互议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正确、流利。 2、师范读课文: 生体会,评议。 3、指名读课文: 同学互议,纠正错误。 4、派代表全班交流。 四、指导书写“吗”“吧”等6个生字 1、
22、出示生字卡片: 巩固发音。 2、学生口头组词,理解字义。 3、全班交流,掌握结构。 4、教师范写: 生描写,说笔顺。 5、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五、巩固生字 出示带生字的句子,学生读: 1、我们一起玩吧。 2、你写作业了吗? 3、今天天气很好。 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目标 一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三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语言美。 学习重点、
23、难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五彩池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五彩池的录像、图片资料以及音乐磁带。 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 借助学生旅游经历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感受如何?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到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旅游胜地去畅游一番,领略她独特的风姿。我们的目的地是哪儿呢?对,就是-五彩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回顾预习,准备交流 课前,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现在请你再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通过预习,你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们一起来汇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交
24、流,教师相机板书 意图:汇报读懂的内容,是对学生自学效果的肯定,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信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为教学重点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体现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 梳理叙述顺序 我们先看大家读懂的内容,这些内容分别和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有关?根据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文叙述顺序:位置 水池 池水 成因 在人间 确立学习目标 通过刚才的汇报可以看出,同学们大多对2、3、4自然段的内容感兴趣,下面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几部分,看通过进一步学习,我们对预习中读懂的内容有什么新的理解,不懂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 意图:根据学生读
25、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是学生预习是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理解重点句 根据学生汇报预习的实际,重点理解“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者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一句。 刚才有同学提出对文中的这句话不太理解,哪里不理解呢? 或:这一自然段中有一句话比较难理解,老师不太明白,同学们能帮帮我吗? 如果这句话这样说:“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不同颜色的光辉”,大家感觉怎么样? 那加上“好像是铺展者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又怎样? 渲染:同学们知道吗,根
26、据老师查找的资料,五彩池的水池总共693个,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水池遍布山野,就像一颗颗晶莹璀璨的宝石。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呢?指导朗读。 意图:通过换句对比,淡化内容的分析,着力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语言美。 2 师生接读 刚才,我们读出了五彩池的水池很多、很美,这些像宝石一样的水池都有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读读后面的几句话。 3 揭示省略号 看到学生疑惑的表情,教师借机追问:还有没有啊,同学们?学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多数学生会注意到句尾的省略号,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抓住句尾的省略号,感受水池的千姿百态。 4 启发想象,训练语言运用 同学们很会读书,是啊,这个省略号就告诉我们水池还有好多形状呢。现在
27、,就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一下,水池还会有哪些形状,会像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有的像”来说一说? 学生运用比喻句汇报交流自己的想象。 意图:借助理解省略号的作用,一方面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一方面使学习标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运用训练四者有机统一。 5 是啊,水池的形状可真多啊,有些可能是我们想也想不到的呢。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6 读文想象 现在,谁愿来当一回小导游,带领大家去看看那些美丽神奇的水池。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 7 欣赏录像 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五彩池是什么样的?刚才,有些同学不由自主地发住了惊叹,你们在惊叹什么? 8 想不想把这美丽
28、神奇的景象读出来?放开声音尽情地读吧。 意图:第二自然段的教学,采用听、看、读、想象多种方式,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情感层层加深,认识不断升华。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过渡:水池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千姿百态,池水的颜色又怎样呢?自己读读第3自然段,看你又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感受。 2 总结渲染:是啊,池里的水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你们有谁见过这样的池水啊?同一个水池里,上层是咖啡色的,下层却成了柠檬黄,左半边是天蓝色的,右半边却成了橄榄绿,多么不可思议啊。 3 朗读训练 能通过朗读把池水的美丽神奇读出来吗?自己先试着读读,你认为怎样读能够表达你的感情就怎样读。 学生自由练读。 哪位同学愿意配上音乐
29、读给大家听。 4 比较发现 同学们,现在请你仔细看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 5再认真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没有这个“更”字行不行呢?为什么? 意图:“更”字不是生字,也容易理解,之所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字,是因为通过“更”字能使学生联系前文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进一步感受池水的神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习第四自然段 1 提出问题,自学解决 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会是五颜六色的呢?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呢?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认真读读第四自然段,相信你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2 自学交流 自己读读这一自然段,找一找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有哪几个,在文中标上序号。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讨论。
30、意图:关于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学生感兴趣,理解也无难度。放手让学生组成小组自学,符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 3 汇报讨论 刚才谁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现在明白了吗?能不能代表你们小组来汇报? 方案1 学生找出了4方面的原因:池底长着许多形状各异的石笋;石笋表面凝结着一层细腻透明的石粉;阳光的照射;池边树木花草五光十色的倒影。 你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把池水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找到了,祝贺你。同时也说明你所在的小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羡慕你。 方案2 学生找出了原因,但未找全。 这是你们小组的意见,其他小组呢? 就其他小组补充的原因讨论。 例如:想一想,石笋上如果没
31、有这层细腻透明的石粉行不行? 看来,这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原因啊。现在请你再把4方面的原因完整地说一说好吗? 你看,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再加上同学们的帮助,问题就解决了。今后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就要这样解决。 意图:让提出问题的学生自己来解答,体现学生由开课之初的提出不懂的问题,通过自学、交流,最终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切实体现教学为学生的需要服务的教学思想。同时确保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切实发挥作用,使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得到充分体现。 四总结全文 比较不同,强化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谁能说说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激情朗读 是啊,现实中存在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
32、。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段。 对于作者“五彩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的感叹,你有什么理解?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回顾一下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预习时读懂的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自己解决了一部分不懂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像五彩池是怎样形成的?池里的水是从哪儿来的?石笋上怎么会凝结着一层石粉等等,我们课上不可能解决了,同学们可以在课下通过各种渠道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这儿,老师向大家推荐中国名胜经典这本书,课下可以传阅一下,相信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意图:对于学生感兴趣而又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课外资料等渠道自己解决,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
33、兴趣,课内知识的学习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投入实践活动和综合学习中去,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 六课后练习 背诵 1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大家想不想把五彩池美丽神奇的景象和文中优美的语句留在脑海中。课后练习要求我们背诵课文的2、4自然段,下面我们就一起试着背一背。 2 背诵第2自然段:教师引背,引导学生边背诵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 3 背诵第4自然段:启发学生按照四方面原因的顺序背诵。 意图:在落实课后练习要求的同时,指点学生背诵的方法,并以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仿写比喻句 1 这篇课文中有不少打比方的句子,请同学们把以下三个句子补充完整,读一读,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景象。出示课后思
34、考练习3中的三个句子进行填空练习。 2 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的样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想得好,填得妙。 晚上,天上的星星好像 空中的云朵形态万千,有的像 ;有的像;有的像 ;有的像 3 你还能自己写出这样的句子吗?试着写一写。谁愿读给大家听听? 4 在今后的学习和阅读中读到打比方的句子,同学们要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这样能使我们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作文的时候,试着运用这种描写的方法,你的文章就会更加生动、形象。 意图:恰当运用比喻句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前面理解课文的环节中,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喻句的朗读和想象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所背诵的段落中也多处运用
35、了比喻。此项练习的设计,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喻句,使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得以落实,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板书设计 位置 四川松潘藏龙山 水池 漫山遍野 13 五彩池 池水 同 不同 美丽神奇 原因 在人间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创造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领悟到学习一篇按事情发顺序写的记叙文要分清事情的全因后果。 2、提高抓重点词句、前后联系读懂课文的能力,体会诸葛亮的杰出才干。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创造出发点: 草船借箭的经过。 创造训练点: 认识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是有胆识,有计划的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创造训练策略:
36、 引导法、自学法,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 教具准备: 草船借箭录像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三课时 第二课时 内容:二、三、四段。 重难点:草船借箭的经过,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造教育渗透点 一、复习前文 导入新课 1、周瑜怎样为难诸葛亮? 2、诸葛亮又是怎样做的? 回答: 1、三天造十万支箭。 2、立下军令状。 复习导入,保存持思维的性。 二、讲借箭准备紧扣妒忌与才干 1、周瑜为什么这样做? 2、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3、哪些词句可以看诸葛亮挺有才干? 1、自由读课文思考,找出周瑜为难诸葛亮的词句,在书上做记号。 2、体会心
37、情,自读自练。 3、读诸葛亮说的话, 4、体会心情。 通过读讲引导学生分析明白借箭的实质原因,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 三、学习借箭经过 突出神机妙算 1、指名读机关句子,诸葛亮是怎样做靠近水寨。一字儿摆开,擂鼓呐喊。 2、鲁肃怎样说的?说明什么?诸葛亮又是怎样说的。 3、曹操怎样说,怎样做的。此时诸葛亮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两者相比较说明了什么? 4、诸葛亮借到箭后又是怎 样做的。 5、小结 1、自由读课文,用划出诸葛亮做的、说的。用划出曹操做的、说的。 2、看录像 3、看幻灯片,比较一定不敢与不一定敢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 4、看录像,体会他们说话时的神态,心情,模仿神态分角色朗读。 5、体会谢
38、谢的含义齐读这一句话。 6、体会理解自有妙用体会周的心情,朗读长叹一声说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学,提高自学能力。 录像、幻灯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引导学生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四、讲借箭结果突出周瑜的长叹 1、指名读课文,诸葛亮借了多少枝箭。周瑜是怎样说的?说明了什么? 2、小结 五、总结全文分清前因后果 师述:借箭的表面原因实质原因表面结果实质结果,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的文章,注意分清前因后果。 六、作业 3 幻灯片,填空 板书设计 创造教育得失 草船借箭 赶造十万支箭借十万多枝箭 周瑜:妒忌 故意迟延 不给齐全 长叹一声 自有妙用 管保有箭 诸葛亮:才干 只要三天靠近水寨 立军令状 一字摆开 擂鼓呐喊 神机妙算掉转船头 本课能过引导学生分析字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弄清前因后果。使学生明白分析问题,要运用多层次多角度思维方式。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