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变电设备缺陷管理规定1 总则1.1为了加强公司变电设备的运行、检修管理,规范设备的缺陷定义与分类,及时跟踪并消除设备存在的缺陷,提高设备的健康运行水平,特制定本规定。1.2 本规定适用于所属变电设备缺陷管理。1.3 各部门应严格执行本缺陷管理规度,确保设备缺陷实现闭环管理。2 缺陷的定义及分类2.1 缺陷缺陷是指变电设备及其辅助设备在运行及备用时,出现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或设备健康水平的一切异常现象。保护装置不能有效地消除故障或及时发现异常异常运行情况,装置故障退出运行或不正确动作,其它影响保护装置正常运行的异常现象2.2 设备缺陷的分类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程度和设备健康状况分为
2、四类,即:类设备缺陷、类设备缺陷、III类设备缺陷陷、类设备缺陷。2.2.1 类设备缺陷:指严重程度已经危及人身或设备安全,随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必须立即消除或安排检修,以及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的设备缺陷。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存在的缺陷已导致保护不正确动作(误动或拒动),或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处于异常运行状态,随时可能造成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的,需紧急处理或规定24小时内处理完毕的异常信号。2.2.2 类设备缺陷:指缺陷比较严重,在短期内虽不会使设备发生事故或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但需在近期内安排消除或消除前应加强监视、跟踪的设备缺陷。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发生异常状态,对安全有一定威胁,但尚能坚持运行一
3、个月,短期内不会造成保护装置误动和拒动。2.2.3 III类设备缺陷:指设备部件伤损或缺少应有的附属装置,近期对设备安全、经济运行影响不大的,需结合计划检修、临时停运或不需停电进行处理的设备缺陷,该类缺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装置及其二次回路发生异常状态,对安全威胁不大,能坚持运行三个月。2.2.4 类设备缺陷: 指缺陷比较轻微,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能力,且在较长时间(指一个小修周期内)不会有明显加剧或恶化的需安排停电处理的缺陷,该类缺陷经本单位批准可延期结合停电处理,但必须在设备的一个小修周期内完成。2.3 对施工或设备制造等遗留的不符合国家和上级机关颁布的有关标准,现运行中无法进行
4、更改和处理的,且不影响设备性能的缺陷,在采取了必要的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后,能确保其不影响人身、电网、设备安全的,报经单位分管生产领导或总工程师确认签字,可不统计为缺陷。 3 缺陷管理职责分工3 缺陷管理职责分工3.1 设备缺陷由生产技术部归口管理,在生技和运行、检修部门均应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设备缺陷管理人员。3.2 变电运行人员职责3.2.1 凡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的变电缺陷,应及时记录到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模块,并由当班负责人组织分析,正确判断设备缺陷类型,属I类缺陷的立即用电话报告有关调度部门的值班人员及所属部门的领导,并在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变电运行日志”模块相应栏中记录
5、受话人和时间;属II类缺陷的,运行人员应在当班时间内上报运行部门专责师。3.2.2 运行人员应对登记缺陷的正确性负责,认真按要求填写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模块中的各栏目,登记缺陷内容应清晰明了。3.2.3 运行人员应加强缺陷监视,若设备缺陷类别升级,应重新填报、重新汇报,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临时措施,对类缺陷没有及时处理的,应重新用电话报告有关部门处理(按3.2.1中的程序进行)。3.2.4 运行人员应主动及时消除属于运行维护工作范围内的设备缺陷,凡不需要使用特殊仪器、仪表、大量人力或专用工具可以进行处理的缺陷,运行人员应尽力处理消除。如经过处理后尚未消除或非本班组所能胜任,无法消除
6、的缺陷,除应加强监视检查外,还应尽可能地采取必要的技术安全措施,防止设备缺陷扩大,并按3.2.1的程序进行处理。3.2.5 对设备缺陷处理后的质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会同缺陷处理人员在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模块上及时填写处理日期、处理情况、并签上处理人和验收人的姓名。如是I类缺陷,运行人员还应将处理情况及时向调度值班员和运行部门专责师汇报。3.2.6 当遇到设备计划检修时,当班运行负责人应核对该设备的缺陷处理情况,并督促检修负责人结合计划检修进行处理。当存在能消除而未消除的设备缺陷,当班运行负责人视具体情况有权拒绝办理工作票结束手续,直至设备缺陷消除,如有异议,可提请生产技术部或
7、分管领导裁决。3.3 运维操作站站长职责3.3.1 负责检查、督促所管辖变电站设备缺陷处理的落实。3.3.2 对所管辖未消除的设备缺陷进行跟踪。3.4 变电部专责职责3.4.1 领导和检查督促变电运行人员的设备巡视工作,负责对本部门所管辖的各变电站上报的缺陷进行落实,全面了解设备存在的缺陷情况,并对缺陷种类进行复核,并及时分发给消缺部门,对一时无法确定消缺部门的,可直接分发给生技部,由生技部负责确认消缺部门。3.4.2 对运行人员上报的I类缺陷应及时进行复核判断,确定为是I类缺陷的,应立即用电话通知消缺部门组织处理,对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及危及系统安全的I类缺陷应立即向分管生产副经理(总工)、生
8、技部、安监部汇报,并及时汇报缺陷处理情况。3.4.3 掌握设备缺陷处理落实情况,对未消除的设备缺陷进行跟踪。3.5 消缺部门职责3.5.1 按照设备分界管理规定中的职责划分,各部门负责所管辖设备的缺陷处理,需要跨部门共同处理的缺陷,由生技部负责协调,筹建工程项目遗留的消缺工作按公司有关文件执行。3.5.2 负责将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模块中有关本部门负责消除的缺陷,分类、分专业下达各消缺班组,并落实消缺班组人员,检查、处理、统计缺陷消除情况。3.5.3 I类缺陷应在24小时内组织处理,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处理,应采取必要的、能保证安全的临时措施,并经生技部批准后方可适当延迟消缺。主
9、设备的重大I类缺陷延期处理必须经分管领导书面同意,I类缺陷消缺情况,消缺部门应及时向生技部、安监部、运行单位和运行人员反馈。3.5.4 II类缺陷应加强监视,并在一个月内安排处理,因特殊原因无法及时处理的,应采取临时防范措施,并经生技部批准后方可适当延迟消缺,但消缺部门应及时安排消缺计划,做好记录。3.5.5 III类缺陷原则上应在三个月内安排处理,若因备品等特殊原因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处理的,由消缺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经生技部批准后方可延迟处理。3.5.6 对于无备品而影响消缺的,消缺部门应及时办理物资采购手续,并负责敦促各类缺陷备品的采购。3.5.7 当遇到设备计划检修时,检修负责人应与当班负责
10、人核对、了解该设备的缺陷情况,并结合检修进行处理。3.5.8 消缺人员在完成消缺工作后,应会同运行人员在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 模块上及时填写处理日期、处理情况、并签上处理人和验收人的姓名。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可电话通知集控站进行消缺。3.5.9 负责加强设备消缺管理,并对消缺质量负责。3.5.10 新建工程移交的设备存在、类设备缺陷的,在缺陷未消除前,原则上不得投入正常运行。3.5.11 每月定期对缺陷进行分析,定期对各类变电设备缺陷发生的原因、未处理缺陷的处理措施、高缺陷率设备及厂家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降低设备缺陷的措施。每月在召开技术监督会前四天前填写上月“缺陷汇总表”、“缺陷
11、原因分析表”、“未处理缺陷整改表”并报生技部专责。3.6 基建部门职责负责对所辖基本建设项目施工遗留缺陷消除(缺)的监督、落实工作,新建项目应力争做到“零缺陷”移交生产。3.7 生技部职责3.7.1 负责设备缺陷的管理工作。对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 模块中的内容进行核对,了解全司变电设备缺陷情况,并做好设备缺陷处理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3.7.2 负责检查、督促消缺部门及时安排设备缺陷处理工作,对于消缺部门反映的难以处理的缺陷,应做好协调工作,必要时还应做好厂家及备品备件督促等工作。对主设备重大类缺陷应立即将处理情况报告分管生产领导(总工)。3.7.3 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复杂设备缺陷处
12、理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并负责审核技术、组织措施。 3.7.4 对未消除的设备缺陷进行跟踪、分析。 3.7.5 负责统计考核消缺部门的每季度及年度的消缺率、及时率。3.7.6 负责检查考核运行部门缺陷填报情况。3.7.7 负责检查考核消缺部门月度缺陷定期分析情况。3.7.8 负责组织各部门开展年度缺陷定期分析,根据分析报告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及年度设备技改、大修计划。3.8 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职责3.8.1 在接到重大类缺陷汇报后,及时做出决策指令3.8.2 负责对缺陷的定性及处理方案的最终裁决。4 缺陷管理要求4.1 设备缺陷管理应实行全员全过程的闭环管理。运行人员、修试、校验人员,基
13、建验收人员、各级工程技术人员都有责任发现、汇报设备存在的缺陷。4.2 缺陷管理要严格按缺陷处理流程进行,即:发现记录(分析、分类)审核(批)汇报处理消除-验收。4.2.1发现缺陷(1)运行人员在设备巡视中,通过巡视设备发现的缺陷;(2)在进行设备的操作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3)通过表计、信号等监视装置发现的缺陷。 (4)在设备维护及定期修、试、校过程中发现的缺陷;(5)通过定期安全检查发现的缺陷;(6)各级领导、技术人员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发现的缺陷;(7)新建、扩建、改建、验收时发现的缺陷;(8)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缺陷。4.2.2 缺陷记录(1)缺陷登录的规定格式、规范化语言应按省公司输变
14、电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进行规范;(2) 凡在巡视、试验、检查中发现的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应及时按有关规定的要求记录到设备缺陷管理系统中,并由当班运行人员组织分析,正确地判断设备缺陷类型;(3)缺陷记录要求清楚、准确、详细;运行人员应对登记缺陷的正确性负责,登记设备缺陷内容应清晰、明了,并填写有关必要的参数。4.2.3 缺陷审核(批)权限(1)、IV类缺陷由运行部门的设备缺陷管理专责人审核;(2)难以确定的缺陷由生产技术部的设备缺陷管理专责人复核;4.2.4 缺陷上报 类缺陷一经发现,必须在现场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缺陷势头的发展,并立即向调度所值班调度员、检修部、变电部、安监部、生技部汇报,必要时生技部
15、应及时向分管生产领导(总工程师)汇报,并会同检修部门制订设备的消缺方案。类缺陷应立即安排消缺处理;其他缺陷按照缺陷管理规定进行,但不得超过规定的处理时限。、类缺陷要上报生技部,再由生技部下达相应的消缺班组处理。4.2.5缺陷处理时限4.2.5缺陷处理时限(1)类设备缺陷消除时间不超过24小时;(2)类设备缺陷消除时间不超过一个月;(3)类设备缺陷的消除时间不超过三个月;(4)类设备缺陷的消除时间不超过该设备的一个小修周期。4.2.6缺陷消除(1) 凡属于运行人员维护工作范围内的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应及时进行处理。如经过处理后仍未能消除或属运行人员无法消除的设备缺陷,运行人员除加强监视检查外,应尽
16、可能地采取必要的技术、安全措施,防止设备缺陷扩大,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处理。(2) 检修部门应严格按设备检修工艺规程的要求,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并保证检修的质量。(3) 设备存在缺陷需停电而当时无条件处理的设备缺陷,检修人员必须积极采取必要的、并能保证设备安全的临时措施。对于未消除或未完全消除的设备缺陷,运行人员应加强巡查,当具备处理条件时,运行、检修部门应及时安排处理。当设备缺陷有扩大趋势时,运行人员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并汇报有关领导。(4) 设备缺陷处理后,有关部门应按有关要求进行逐级验收,当存在能消除而未消除的设备缺陷,运行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工作票结束手续,直至设备缺陷消除。(5)未能消
17、除的设备缺陷,各有关部门应负责跟踪、监督、落实,必要时生产技术部可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6) 新建工程移交的设备存在、类设备缺陷,在缺陷未消除前,一般不得投入运行。基建管理部门应负责联系厂家、安装、调试单位或有关生产部门对未正式移交生产的设备在试运行期间发生的设备缺陷进行处理。(7)缺陷处理后,检修工作负责人要做详细的处理记录,并由运行人员输入省公司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5 开展变电设备缺陷定期分析管理工作要求5.1 变电设备缺陷定期分析周期及工作流程5.1.1 检修部由部门主任主持,每月定期召开部门缺陷分析会,部门专责、安全员、各班组长参加,变电部、生技部应派人参加。5.1.1.1 开会前,由
18、部门专责负责汇总各班组上报缺陷汇总表(见附录A),包括本月新增缺陷、消除积欠的缺陷、未完成的缺陷,对各项缺陷的原因予以详细说明;在各项缺陷列表的基础上,统计出缺陷原因分析表(见附录A)5.1.1.2在此基础上,召开部门缺陷分析会,主要分成两大部分:1) 缺陷原因分析:通过逐项缺陷的分析及原因统计,清楚看到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工况,日常工作应加强的技术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台相关的规定;对于缺陷频发的设备,应引起高度重视,缩短检验周期,上报技改计划。2 )针对未处理的缺陷,认真分析其未处理的原因,并针对各项缺陷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并列入缺陷整改表(见附录A),落实责任人及整改时间。需要停电的
19、:责任落实到部门检修专责,负责上报停电计划或结合停电执行;需要备品的:责任落实到班组,负责上报准确的备品和督促物资供应;需转项目的:部分缺陷由于厂家制造工艺及软件程序的问题等原因无法消除,包括厂家也无法处理的,需要技改的,责任落实到部门计划专责,负责上报技改计划;需要其它部门协助的:部分缺陷须借助其它部门的力量可以完成的,统一上报生技专责,由其负责与其它部门的协调;5.1.2 由生技部组织季度度全司变电设备缺陷分析会,生技部、检修部、变电部 、安监部部门主任、生产专责参加。5.1.2.1生技部专责按照主变压器、电容型设备(含互感器、耦C、套管)、避雷器、开关、刀闸、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直流、
20、8大类型设备缺陷进行详细分析并形成季度缺陷分析报告。5.1.2.2 安监部防误专责对防误专业进行形成季度度缺陷分析报告。5.2 设备缺陷技术监督5.2.1 各消缺部门每月5日前应及时上报本部门缺陷汇总表,包括本月新增缺陷、消除积欠的缺陷、未完成的缺陷,对各项缺陷的原因予以详细说明;5.2.2 变电部门应及时上报各站缺陷汇总表(见附录B),包括本月新增缺陷、未完成的缺陷、责任消缺部门5.2.3 每月在技术监督会,对变电设备设备共性缺陷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防防范措施、重点技术跟踪设备。5.2.4 油气、高压预防性试验或在线监测数据异常但不影响设备投运的,由检修部上报跟踪计划,经生技部同意
21、后列入公司技术监督体系进行闭环管理,不在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 模块中上报。5.2.5 检修部应定期开展对重要设备、重点跟踪设备红外热成像分析,对热成像分析发现的设备发热缺陷,按照附表中缺陷分类定义属I、II、III类缺陷的,检修部将缺陷情况发至变电部,由运行人员在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缺陷管理” 模块中录入,属IV类缺陷的由检修部自行留档,并结合设备年检(小修)进行处理。6 防误装置缺陷处理6.1 投运后的微机防误装置应与电气设备同等条件进行巡视,运行人员每日应结合设备巡视对微机防误系统进行全面的巡视。包括五防工作站、服务器、硬件防火墙等运行情况,并检查其之间通讯状况是否正常。
22、并认真检查现场的微机防误锁具是否锁到位、封闭式高压开关柜带电显示传感器是否正确显示是否正常。6.2 微机防误装置的缺陷应根据附表缺陷定性进行分类,并同时向安监部进行电话报备,由检修部或安监部及时联系厂家进行处理,在缺陷处理过程中应做好跟踪与督促工作,并完善各项记录。6.3 微机防误装置的缺陷归口管理部门为安监部,安监部应负责将基层部门汇报每月微机防误装置缺陷情况统一汇总,形成技术监督一份材料。7 设备缺陷的统计及考核指标7.1 设备缺陷消缺率及考核指标7.1.1 设备缺陷消缺率的定义在统计期间内已达到消缺周期并消除的设备缺陷条数占该期间达到消缺周期内的设备缺陷总条数的百分数。 7.1.2 设备
23、缺陷消缺率统计计算公式(1)缺陷消缺率按类缺陷消缺率、类缺陷消缺率、类缺陷消缺率、类缺陷消缺率共四类进行统计。(2)缺陷消缺率计算方法如下:某类缺陷消缺率=已消的该类缺陷条数/该类缺陷总条数100%。7.1.3、设备缺陷的统计周期每季末统计出当季类、类、类共三类设备缺陷的消缺率;年底汇总全年的四类设备缺陷消缺率。7.1.4 设备缺陷消缺率的考核指标只对类、类、类设备年度缺陷消缺率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如下:(1)类设备缺陷消缺率=100%。(2)类设备缺陷消缺率90%。(3)类设备缺陷消缺率85%。7.2 设备消缺及时率及统计要求7.2.1 设备消缺及时的定义(1)类设备消缺及时的定义:消缺部门接
24、到类设备缺陷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在一天内处理完成设备缺陷并经验收合格视为及时。凡一时无法处理,视为不及时。(2)类设备消缺及时的定义:消缺部门从接到类设备缺陷报告之日起一个月内处理完成设备缺陷并经验收合格视为及时。若需结合检修、停电或备品等原因而延期,均视为不及时。(3)类设备消缺及时的定义:消缺部门从接到类设备缺陷报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处理完成设备缺陷并经验收合格视为及时。若需结合停电或备品等原因而延期,均视为不及时。(4)类缺陷消缺及时的定义:消缺部门从接到类设备缺陷报告之日起在设备的一个小修周期内处理完成设备缺陷并经验收合格视为及时,超过一个小修周期视为不及时。7.2.2 设备消缺及
25、时率(1) 设备消缺及时率的定义在统计期间内及时消除的设备缺陷条数占该期间内设备缺陷总条数的百分数。(2) 设备消缺及时率统计计算公式、类消缺及时率计算方法如下:某类消缺及时率=统计期间内及时消除的该类缺陷条数/统计期间内该类缺陷总条数100%。7.2.3、设备消缺及时率的统计每季末统计当季类、类、类及设备消缺及时率;每年底汇总当年类、类、类设备消缺及时率。7.3 类设备缺陷定性审批及时率和考核指标7.3.1 类设备缺陷定性审批及时率 在一个月内应完成对类设备缺陷的定性审批。类设备缺陷定性审批及时率计算方法如下:类设备缺陷定性审批及时率=统计期间内已及时定性审批的该类缺陷条数 /统计期间内该类
26、缺陷总条数100%。7.3.2 类设备缺陷定性审批及时率考核指标对类设备缺陷季度定性审批及时率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如下:类设备缺陷定性审批及时率=100%。注:1设备缺陷统计、考核时,对在本统计周期内未处理完尚未到达消缺周期的缺陷,将纳入下一个统计周期进行统计、考核;2对跨统计周期审批的类设备缺陷,其审批及时率纳入下一个统计周期进行考核。8 设备缺陷管理考核8.1 缺陷填报及运转流程8.1.1 缺陷填报的规定格式、规范化语言要按省公司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统一进行规范,缺陷的类别要求按照附录C(缺陷分类一览表)准确定级,对于运行人员缺陷填报过程中出现错填(含缺陷分类有误)、漏填数据的,每条缺陷扣罚绩
27、效50元,已处理的缺陷未注明缺陷处理情况,予以验收的,每条扣消缺及运行部门各20元。若省公司检查组发现一、二类缺陷明显分类有误,扣罚绩效150元。已处理的缺陷未注明缺陷处理情况出,扣罚绩效60元。8.1.2 在公司组织技术监督巡视、安全检查或省公司检查中发现设备一、二类缺陷,而运行部门未及时发现及录入,若省公司检查组发现扣罚部门绩效300元,若公司检查发现,扣罚部门绩效100元。8.1.3 缺陷在分发流转过程中(除I类缺陷外),每个环节停留时间不得超过2天,每延误一天扣罚部门绩效10元。对于I类缺陷除电话通知外,缺陷管理系统中的流程也必须闭环管理,每个环节每延误一天扣罚部门绩效10元。8.2
28、生技部负责按季度统计各消缺部门的缺陷消缺率,并进行考核。对缺陷未及时处理而扩大为障碍,按人为责任障碍处理。扣罚责任部门绩效500元8.3 各变电站应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加强设备的巡视,因设备缺陷发现不及时等原因而扩大为障碍,按人为责任障碍处理。扣罚部门绩效500元8.4 多部门协调处理的缺陷,因配合部门相互推诿,造成消缺率下降的,扣责任部门200元,因此造成缺陷扩大或障碍的,按人为责任障碍处理。扣罚部门绩效500元8.5 物资部门未及时组织设备采购及督促厂家到发货,或货已到货未及时通知计划部门,影响设备消缺的,、类设备缺陷每条次扣物资部门100元,、IV类缺陷每条次扣物资部门20元。备注:若确
29、认厂家方面原因造成物资公司无法及时供货,可免于处罚。同时计划部门若是处理、类设备缺陷急需采购的设备,应及时将信息反馈物资部门。附录A(规范性附录)附件一:缺陷汇总表(包括本月新增缺陷、未消除的缺陷)变电站缺陷内容缺陷类别发现日期处理日期缺陷原因未处理原因附件二:缺陷原因分析表缺陷原因所占比例其中I、II类缺陷的项数备注插件损坏回路松动自行恢复附件三:未处理缺陷整改表类别缺陷内容缺陷类别责任人整改时间需要停电需要备品需转项目的需要协调处理的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件一:各变电缺陷汇总表(包括本月新增缺陷、未消除的缺陷)附件二:缺陷原因分析表变电站缺陷内容缺陷类别发现日期处理日期缺陷原因负责消缺部门
30、未处理原因附件二:缺陷汇总表 I类 II类 III类 IV类上月结余缺陷本月发现缺陷本月消缺缺陷本月末结余缺陷本月缺陷消除率附录C(规范性附录)变电设备缺陷分类一览表缺陷分类标准按照实时动态进行管理,省公司将定期更新输变电信息管理系统中 “缺陷管理”模块的缺陷标准库,新增缺陷的分类以缺陷标准库为准,当存在异议时由生技部最终裁决。对未列入的其他设备缺陷可参照分类执行,并及时向省公司反馈,以便及时补充完善。1设备的共性缺陷序号缺陷内容缺陷类别11电器设备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线夹发热缺陷111接头和线夹的温度110OCI112接头和线夹的温度110OCt95OCII113接头和线夹的温度95OCt
31、90OCIII114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70OCI115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70OCt55OCII116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55OCt50OCIII117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相对温差超标t35计算公式=(T1-T2)/(T1-T0)*100%T1:发热点的温度,T2:正常相对测点的温度,T0:环境参照体温度。IV12金属部件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接头和线夹发热缺陷121接头和线夹的温度130OCI122接头和线夹的温度130OCt110OCII123接头和线夹的温度110OCt100OCIII124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90OCI125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
32、升超标90OCt70OCII126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温升超标70OCt60OCIII127接头和线夹温度未超标但相对温差超标t35计算公式=(T1-T2)/(T1-T0)*100%T1:发热点的温度,T2:正常相对测点的温度,T0:环境参照体温度。IV13充气设备漏气缺陷131充气设备漏气,装置发出闭锁信号I132充气设备漏气,装置发出报警信号II133装置误报警III14设备外绝缘缺陷141伞裙轻微伤损(瓷裙外沿小角度缺损),外绝缘爬距仍满足要求。IV1421/3及以下伞裙伤损面由瓷裙外沿至瓷裙中部,外绝缘爬距仍满足要求。III1431/3以上1/2以下伞裙伤损面由瓷裙外沿至瓷裙中部,外
33、绝缘爬距仍满足要求。II144仅有一片伞裙伤损面积由瓷裙外沿深达瓷柱,外绝缘爬距仍满足要求。II1451/2以上伞裙破损面,由瓷裙外沿至瓷裙中部。I146伞裙伤损面积,由瓷裙外沿深达瓷柱,一片以上I147目测可见裂纹。I1481/3及以下伞裙跳闪。III1491/3以上1/2以下伞裙跳闪。II14101/2以上伞裙跳闪。I1411瓷瓶1/2以上伞裙RTV涂料破损IV15导线松股、散股缺陷151松股、散股面积低于7%AIII152松股、散股面积低于25%A7%II153松股、散股面积低于25%I16表计161内部冒烟,有异味I162表计失灵无指示I163电度表倒转或停转I164电度表走速偏快或偏
34、慢II165表计指示误差大II166表计指示有偏差IV167表计外壳破裂IV2。油浸式变压器类(含主变压器、油浸式站用变、油浸式接地变、油浸式消弧线圏、油浸式电抗器)21共性缺陷211油枕(含调压装置油枕)2111油枕油位与温度曲线严重不符,且接近上、下限II2112无油位I2113油位偏低,与温度曲线对应刻度相差1格以上IV2114满油位I2115假油位I2116连通器式油标管破损I2117旋转指针式油位计玻璃破损IV2118旋转指针式油位计进水IV2119变压器油色发黑I21110油位计模糊不清III21111油位异常报警I21112油位异常误报警III21113油位异常变化I212呼吸器
35、2121呼吸器堵塞I2122观察窗玻璃破损II2123底座脱落,硅胶掉落II2124杯罩的油位低于下限III2125杯罩的油位低于内罩口II2126硅胶至上而下变为粉红色II2127硅胶全部变为粉红色II2128硅胶有3/4变为粉红色III2129呼吸器内部充油III21210杯罩油封上积水II213压力释放装置2131防爆管玻璃破裂I2132压力释放装置报警I2133压力释放装置误报警III2134外壳锈蚀严重IV2135装置进水II214渗漏油2141形成快速油流(一般呈柱状或大面积流淌状),且油位下降快I2142连续的滴淌,但油位下降不明显II2143挂油珠III2144明显且湿润的油迹
36、IV215散热片2151明显破损、开裂且存在渗漏I2152破损、开裂但不存在渗漏III2153锈蚀严重IV2154部分变形堆挤IV216本体2161锈蚀严重IV2162引流线太紧IV2163本体内部有异常响声I2164本体倾斜严重I2165起火冒烟I2166引流线或电缆断线I2167基础开裂沉降III22主变压器221本体2211油浸自冷式主变压器存在过温现象95OCI2212油浸风冷、油浸强油风冷主变压器存在过温现象85OCI2213油浸自冷式主变压器温升超标55KI2214油浸风冷、油浸强油风冷主变压器温升超标45KI222冷却系统2221风扇1/3以下不转III2222风扇1/3以上1/
37、2以下不转II2223风扇1/2及以上不转I2224风扇1/3以下方向转反III2225风扇1/3以上1/2以下转反II2226风扇1/2及以上转反I2227风扇转动时有碰壳声IV2228风扇1/3以下速度较正常时变慢III2229风扇1/3以上1/2以下速度较正常时变慢II22210风扇1/2及以上速度较正常时变慢I22211散热器阀门无法打开I223调压装置2231有载调压装置不能电动操作III2232有载调压装置电动调时存在滑档现象II2233有载调压装置不能远方调档III2234有载调压装置计数器不走IV2235有载调压装置在“远方”调压时“急停”按钮失效II2236有载调压装置在调压
38、时发现电流异常变化I2237有载调压装置滤油机运行时压力超过厂家规定值III2238有载调压装置在调压时滤油机不动作III2239有载调压装置调压次数超过厂家规定次数I22310有载调压装置的操作按钮失效III22311有载调压装置“就地”与“远方”档位显示不同III22312调压装置电动、手动均失灵II22313调压装置转动卡涩III224监视表计2241全部测温装置失灵I2242部分测温装置失灵III2243本体两侧测温装置显示温度不一致,相差10 OC以上III2244远方与就地所显示的温度不一致,5 OC以上III2245测温装置外壳破损III2246测温装置进水III2247测温装置
39、发过温信号I2248测温装置误发过温信号III225瓦斯继电器2251瓦斯继电器无顶盖I2252瓦斯继电器观察窗破损I2253瓦斯继电器观察窗模糊不清,无法看清油位线IV2254瓦斯继电器防雨罩歪斜掉落III2255瓦斯继电器进水I2256瓦斯继电器电缆孔洞封堵损坏II2257瓦斯继电器报警I23油浸式站用变(含油浸式接地变)231本体2311油浸站用变存在过温现象95OCI2312油浸站用变温升超标55KI232调压装置2321调压装置不能调档II2322调压装置转动卡涩III24油浸式消弧线圏241本体2411油浸消弧线圏存在过温现象95OCI2412油浸消弧线圏温升超标55KI2413阻
40、尼电阻发热烧毁I242调压装置2421带自动调节装置的消弧线圏不能电动调档II2422调压装置电动、手动均失灵I2423调档装置转动卡涩III2424在最大补偿电流档位运行,而此时脱谐度大于5%II2425中性点位移电压大于15%相电压II25油浸式电抗器251本体2511局部箱体温升70OCI2512油浸电抗器存在过温现象95OCI2513油浸电抗器温升超标55KI3干式变压器类(含干式电抗器、干式站用变、干式接地变、干式消弧线圏、阻波器)31共性缺陷311环氧树脂等绝缘部件脱落I312环氧树脂等绝缘部件开裂I313气道内有杂物堵塞IV314本体紧固件松脱I315绕组上有异物II316绕组温
41、度超过厂家规定的标准I317绕组温升超过厂家规定的标准I318锈蚀严重IV319引流线太紧IV3110本体内部有异常响声I3111本体倾斜严重I3112起火冒烟I3113引流线或电缆断线I3114基础开裂沉降III32干式电抗器321基础出现裂纹III322支持瓷瓶发生断裂I33干式站用变(含干式接地变压器)331冷却系统3311风机不能启动II3312风机不能自动启动III332测温装置3321远方与就地所显示的温度不一致III3322测温装置外壳破损III3323测温装置发过温信号I3324测温装置误发过温信号III333调压装置3331调压连接片没有固定好造成发热,数值超过厂家对绕组温度的标准I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