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练习题(DOC 18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454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陋室铭练习题(DOC 1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陋室铭练习题(DOC 1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陋室铭练习题(DOC 1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陋室铭练习题(DOC 1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陋室铭练习题(DOC 1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陋室铭练习一、基础题1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乐器)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2.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家。3.古代 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用的就是 韵。有 、 、 、 、 、 、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读来琅琅上口。二、解释文中的加点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2、,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三、用课文原句填空、本文主旨句(点题句):,。 、全文点睛句:?、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8、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9、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四、问答题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2、本文对陋室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

3、陋室怎样的特征?答: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上”和“入”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室中事?写出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答: 5、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6、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9、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四、本文主要从、 三方面描写陋室,表达作者。五、课外拓展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出售)金者之

4、所因攫(ju抢夺)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选自列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清旦()(2)衣冠( )而之市 (3)适鬻金者之所()(4)徒见金()2、翻译下列句子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译: 3、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4、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启示: 七、根据课文内容,拟写一副对联 上联 ,下联 。六、比较阅读(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

5、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短褐(h)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箪(dn)瓢(pi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今义称赞、赞美。【黔(qin)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6、不戚(q)戚于贫贱,不汲(j)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于,介词,由于、因为,的意思【其言兹若人之俦(chu)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乙)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迭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释 王子猷:书法家王羲之之子。山阴:今浙

7、江绍兴。招隐:左思的一首田园诗。剡:读shn,今浙江嵊县。1.甲文的作者是东晋作家、诗人,字,号,世称,我们曾经学过他的古诗。2.甲段文字中直接表现作者性格和品质的语句是 , 。3.从文中看,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是 、 、。4.“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请概括指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6.试举例说出陶渊明、王子猷共同的性格特点。 纪念白求恩练习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派遣( )狭隘( )热忱( )鄙薄( )纯粹( )以身殉职( ) 拈轻怕重( ) 满腔热忱( )二、解释词语(有加点的字也要解释出来)殉职:_ 热忱:_鄙薄:_ 不足道:_拈轻

8、怕重:_麻木不仁:_见异思迁:_精益求精:_三、阅读并回答问题。(语段一)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别人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

9、,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语。A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重担子”指_“轻的”指_B生怕人家不知道。 “生”的意思是_C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纯粹”的意思是_2这段文字的重点句是第_句。3“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中的“这种人”指的是( )A第句的内容 B第句的内容 C第句的内容4“无不为之感动”可理解为( ) A没有一个不因为白求恩同志而受感动 B没有一个不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C没有一个不为了这件事而感动5这段文字夹叙夹议,记叙性的语句有第_句,议论性的语句有第_句。6这段文字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

10、合的写法,其中正面描写的是第_句,侧面描写的是第_句。此处侧面描写的作用是_7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是用_和_做对比,具体的是指文中的第_句和第_句的对比,这样的好处是_。8 从文中找出“漠不关心”的近义词_,反义词_。9这段文字分为三个层次,层次划分的正确选项是( ) A B C D10这段文字中第句在对白求恩的称呼上稍有变化,句直呼“白求恩”,句称“白求恩医生”,句称“白求恩同志”,结合语言环境说明为什么这样变化?_11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这段选文的中心内容。 _12“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从句式上说这句是_句,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上的

11、作用是_。(语段二)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一个( )的人。1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应该是( )A BC D2划分层次的依据是:_,分别写出两层的层意: (1)_(2)_3“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这两句话中的“只”“仅”字,表达作者

12、对白求恩同志逝世_的心情。4“我是很悲痛的”和“我很悲痛”用来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心情哪一句更好?为什么?_5“从这点出发”中的“这点”指代的是_ “但只要有这点精神”中的“这点”指代的是_6文章如果写到“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结束好吗?为什么?_7将第句补充完整,这句使用了_的修辞,这种修辞在本句中的作用是: 8本段选自课文_,作者是_,本文选自_, 本文的体裁是_文。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包括_精神,_的精神和_的精神。敬业与乐业一、语言积累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乐(l)业 百行(hng)业为先 羡慕(m) 言行相顾B、征(zhng)引 禅(chn)师 佝(gu)偻(

13、lu) 断章取义C、骈(pin)进 亵(xi)渎(d) 佛(f)门 不二法门D、承蜩(tio) 旁鹜(w) 层累(li) 强聒(gu)不舍2、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其居,乐其业。”老子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论语3、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

14、来和他交换。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 满肚子里不愿意做。A、但;并且;即使;但B、故;因而;即使;才C、但;所以;无论;但D、故;所以;无论;才4、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衔接,前后呼应。根深才能叶茂,这是自然界的一条规律。莲和萍的对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莲能开出艳的花, ,却不见萍的结果?这是因为 , ,而萍却居无定所,随波逐流。二、阅读训练(一)敬业与乐业(节选)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1、解释下列词语。层累: 骈进: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选自 ,意思

15、是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选自 ,意思是 。作者引用孩子的两句话分别是为了说明 。3、本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列举了几件事例驳斥了 的呼声,然后列举了两等苦人,再从 个方面证实了 。4、“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这句话在本段起 的作用。(二)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三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创造。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吸取精华,又要勇于创新。“春蚕到死丝方尽。”吃桑而吐丝正是春蚕的可贵之处。蜜蜂终生酿蜜忙,整日累月不辞辛劳地采花酿蜜,则是蜜蜂的可爱之处。倘若失掉了“吐丝”和“酿蜜

16、”这一基本点,春蚕和蜜蜂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不值一谈;如同吃饭一样,读书也有个“会吃”“不会吃”“吃好”“吃坏”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做到“汤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在我党历史上,王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员。他不顾中国国情,一味教条地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机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期间,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大搞盲动

17、主义、冒险主义。结果,使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他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终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罪人。在读书方面,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他读马列的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驱虎豹、惩腐恶、追穷寇、缚苍龙,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学习前人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名句。可见,读书只有善于创造,才能将获得的精华化为己有,真正像蚕那样吐出鲜亮的丝,像蜜蜂那样酿出甘醇的蜜

18、。善于读书,既吸收又创造,才能增智慧,长才干,获得成功。1、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泥沙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的理解。2、文章第段举王明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文中第段是从哪些方面写毛泽东同志善于读书的?试加以分析。4、课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5、课文尾段有什么作用?多一些宽容一、给加点的字注音芥蒂( )( ) 嫉妒( )( ) 隔膜( ) 千仞( )胸襟( ) 迥异( ) 摒弃( ) 屏障( )二、选出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 )(1)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_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2)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

19、下,保持_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3)爱能_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A和谐 安静 融化 B和谐 平静 化解C和睦 平静 化解 D和睦 安静 融化三、解释下列句子1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敬人者,人自敬之。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

20、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泊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关系就容易处理。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异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抹去尊卑的界线,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

21、更加美好。1“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句中的“高尚”能否换成“高贵”?为什么?2作者在阐述“互让”的重要性时,用了三句话,这三句话议论的角度有何不同?3举一个身边的例子论证“敬人者,人自敬之”这句话。4浅谈“互爱”的重要性时,用了一组排比句,说说这三句话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二)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_,演算使人_,哲理使人_,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使人_。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a)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缺

22、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b)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c)可以通过求知来治疗。1为第1段空格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词语( )A精密 聪慧 深刻 善辩 B聪慧 深刻 精密 善辩C善辩 精密 深刻 聪慧 D聪慧 精密 深刻 善辩2第2段中“不仅如此”中的“如此”指代什么?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不超过12个字)3第2段的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a_b_c_4选文中,作者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5本文主要运用了_、_的论证方法。分别有什么作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练习一、选择注音有错的一项( )A蹲(dn) 踩坏(ci) 列举(li) 揣摩

23、(chui)B碌碡(li) 萎缩(wi) 羡慕(xin) 嘈杂(co)C不妨(fng)闹哄哄(hng)混乱(hn) 手帕(p)D卑鄙(b) 劈叉(p) 胚胎(pi) 泥坯(pi)二、根据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2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3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么样了。三、选词填空1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_(软弱、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2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_(高贵、高尚)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3我们不妨稍微留心_(视察、观察)周围的现象。4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_(理想、幻想)的,

24、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四、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B我们要 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避免浪费。C谁也不会否认,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不能使人提高修养。D我们初三同学对于新课程改革来说完全是个陌生的面孔。五、填入下面 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特别是每当清晨和傍晚,眺望环山,别有一番大自然的风韵。早晨,_,乳白色的云纱飘游山腰,像仙娥在轻轻起舞。傍晚,_,转眼间,_,在 暮色降临山野的苍茫中,峰顶却凝聚着一片彩霞,经久不灭。(1)千山初醒,朝云出岫(2)朝云出岫,千山初醒(3)霞光倾泻万山,夕阳映照重峦(4)夕阳映照重峦,霞光倾泻万山

25、(5)太阳落山,霞光消褪(6)霞光消褪,太阳落山A(2)(3)(6) B(1)(3)(5) C(2)(4)(6) D(1)(4)(5)六、仿照例句造句例句: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他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但他拥有不能用钱来估量的艺术才华。仿句:使他引以自豪的是,但 。七、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一)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

26、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她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1作者说:“

27、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读叙述少女故事的文字,概括下列内容“平庸的背景”指_;“灵魂生活的迹象”指_;“很动人的光彩”指_。2根据作者的“羡慕”和“缅怀”,推测作者当时追求灵魂生活的情况。3选择理解有错的一项( )A“我”对“少女”的羡慕和对自己的青春岁月的缅怀,正反映了“我”对灵魂生活的崇尚。B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后来变得越来越实际,原因是年龄增长了。C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悲的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D作者为列车上的“少女”的举动而感动,并希望“少女”依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热爱读书,求

28、知若渴。(二)相同的或者类似的题材,在不同思想的作家的笔下,可以写出意义截然不同的作品。恩格斯说:“情节大致相同的同样的题材,在海涅的笔下会变成对德国人的极辛辣的讽刺;而在倍克那里仅仅成了对于把自己和无力地沉溺于幻想的青年人看作同一个人的诗人本身的讽刺。前者以自己的大胆激起了市民的愤怒,后者则因自己和市民意气相投而使市民感到慰藉。”这样的例子,我国也有。大家去读读鲁迅的小说_a_和胡适的剧本终身大事吧。这两个作品的题材也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写五四前后青年男 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故事。但是,_a_表现了妇女在没有得到政治经济上的解放以前,婚姻自由只是一个幻想而已,子君即使走出了家庭的旧牢笼,依然走不出

29、更大的社会的旧牢笼。终身大事中的田女士则心满意足地坐上陈先生的汽车一走,就万事大吉了。前者深刻地揭示了婚姻关系和整个社会的联系,揭示了小资产阶级梦想的破灭;后者则只是贩卖令人作呕的小市民的庸俗乐观而已。血管里出来的是血,喷泉里出来的是水。根本的问题,是作家的世界观。 “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 这里说的太阳,就是指_b_,无论什么题材,只要投以马克思思想的阳光,都能显示出它的意义。 没有阳光的照耀,大海也不会有光彩。1文中a处应填的是( )A一件小事 B社戏 C祝福 D伤逝2文中b处应填的是_。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第_句。4本文的论据,句属_论据,句 属_ _论据。5本

30、文的论证方法有:_论证、_ 论证、_论证、_论证6.课文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附:文言文课外阅读误认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 诣丞相府归马。注 卓茂:人名。 公:对人的尊称。拒卖的卢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注释】庾公:庚亮,字元规,任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的卢:马名。马白额人口至齿者名的卢。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孙叔敖:春秋时代楚国的令尹。据贾谊新书载,孙叔敖小时候在路上看见一条两头蛇,回家哭着对母亲说:听说看见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我今天竟看见了。母亲问他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怕后面的人再见到它,就把它打死埋掉了。他母亲说:你心肠好,一定会好心得好报,不用担心顾荣贻炙顾荣在洛阳,尝 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 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过江,每经危难,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注】顾荣:字彦先,今属江苏人。行炙人:端送烤肉的侍者。炙,烤肉。同坐:同席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陋室铭练习题(DOC 18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