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组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问题。采桑子欧阳修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译文】十年前,酒席宴上我是客,春风得意前途顺畅。如今好友相继离世,忧愁疾患倍觉凄凉,回想往事,倍觉光阴飞逝。如今鬓发虽已渐白,然初心不改,席上仍旧把酒饮乐。耳边传来旧时歌曲,再次倾听,好像还是当年醉里听过的一样。【答案】“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来谈亦可)前后对比的手法。用十年前的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突出如今
2、的悲凉况味。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戏答元珍(宋)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朋友丁宝臣(字元珍)写了一首诗给他。欧阳修以这首诗作答。译文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 已是三月这山城怎么看不见春花? 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 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 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 山城野花开得虽
3、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颔联通过什么手法描绘“橘”和“笋”的形象?请作简要赏析。【答案】“残雪压枝犹有橘”用反衬的手法写残雪能让万木凋零,却压不倒傲霜雪的绿橘,突出了绿橘不惧雪压的顽强精神。“冻雷惊笋欲抽芽”用拟人的手法,以一“惊”字表现了竹笋精神振奋的状态。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晓莺。本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指出并具体分析其作用。【译文】山中潇潇急雨,瞬间雨过天晴。郊野田园万物,喜临时节清明。鲜花也晓言语,向人笑脸相迎。野草自由生长,谁个
4、知它名称?年老渐感疏懒,已无赏春心情。还恨疾病缠身,不敢酒壶时斟。醒来睡去又醒,苦思旧日友朋。秦髯应在京城,细听莺歌销魂【答案】反衬。作者以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心情的苦闷,又以心情的苦闷反衬对友情的执著,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采桑子冯延巳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解析】评解正当春花怒放,携手观赏时,失却了“游春侣”!独自寻芳的心情,纵有笙歌,也不免愁肠欲断。眼前蝶戏林间,燕穿帘栊,更使人不堪思量。上片写失去情侣以后的心情。“花前月下”,原为游春男女
5、的聚会之地,而偏偏在这游乐之处,失却了游春之侣;花前诚然可乐,但独自一人,徘徊觅侣,触景生情,甚至举目四顾,一片凄凉,大好春光,亦黯然失色。“纵有”句说笙歌在游乐时最受欢迎,但无人相伴,则笙歌之声,适足令人生悲,“纵有”两字,从反面衬托失侣之痛:笙歌散尽,固然使人因孤寂而断肠,但作者却感到即使笙歌满耳,也仍然是愁肠欲断。下片写作者失却伴侣,形单影只,而眼前蝶戏林间,燕穿帘幕,更使人不堪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以景结情,夕阳斜照在绿树青苔之上的静景,正与上片“满目悲凉”一句相照应,韵味无穷,耐人思索。【答案】主要使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花怒放之景,反衬失却侣伴之悲;用笙歌反衬愁肠欲断;
6、用蝶燕双双反衬孤寂。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诉衷情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注:赊,空阔。(1)词中哪几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旨意?这首词写景时采用了什么手法? (2)“分付杨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分付杨花什么?此为咏春词,抒发了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心情。全词围绕着“喜”字落笔,轻盈流走,词意婉丽,为咏春词的创作开创了新的境界。 开头一句点出“喜还家”这一全篇主旨。那清脆的一声鞭响,打破了拂晓时的沉寂,启奏了一支轻快的还乡曲。词接着宕开笔墨,描述客子归程上的情态和周围的景致,烘托欢乐的气氛。“宿醉困流
7、霞”。流霞,泛指美酒。昨晚因还家在即,把盏痛饮,一夜沉醉,今朝登程,马上犹带余醒。他抬起惺忪醉眼,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浸润在喜庆的气氛之中 :“夜来小雨新霁 ,双燕舞风斜。”醉眠不知窗外事 ,一夜小雨,清晓方停 ,策马而行,天朗气清,更有那一双春燕,在晨风中上下翻飞 ,似乎也在为他起舞助兴 。“ 双燕 ”,亦暗示昔日别妻出游,如同劳燕分飞,而今重新比翼之期已在不远。 过片“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写客子快要到家了,不禁回望归程。此处,词中欢快的旋律略作顿宕,稍超深沉。游子回一望一路艰难跋涉的迢迢归程和浩阔风尘,心中充满了历尽沧桑的复杂意绪。客子在感慨之余,但见漫天杨花,扑面而来,便信手拈来一句
8、妙语:“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让我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凉滋味,还有家人为我牵肠挂肚、思亲念远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杨花吧!蒙蒙杨花,总是报告暮春的消息,撩起人们伤春的意绪,而今却成为这位客子往昔愁苦的负载物。他将迈着松快的脚步,去和家人团聚。词最后以幽默、俏皮将欢情再度扬起,结束了全篇。【答案】(1)喜还家。这首词移情入景,写景有着“以情带景”的特点,诗人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写景,因此,“小雨新霁”、“双燕舞”无不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2)拟人手法。作者将归家前的思家怀人的伤感情味,统统交给杨花去发落。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
9、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这两句看似从“时光”着笔不去写人,其实是“写人”,写出了自己欲“圣”而无法“圣”的心态,似乎是说:我这辈子致力于修身养性,多忙于事业,少耽于情爱,可为什么,我还是属于“多情”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就因思念而泪滴春衫呢?下片再回到眼前的境况,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
10、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晏殊写词,往往将情感隐藏在叙事、写景中。我们不妨抓住“好梦频惊,来探讨一下这“梦惊”的原因有哪些: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离别醉酒夜西风淡月雁叫。晏殊因何醉酒流泪?表面看他写“驿亭”离别,引导人认为他是因为朋友的离去,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成这“亭”上离别的并非都是朋友,还可以是宴会上难舍难分的“歌妓”。如果是柳永、秦观,也许就直写了,但是晏殊不会那样,这是由他的身份、性格和对词的审美标准决定的。本词除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运用以外,拟人、衬托等手法运用的也比较好。【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
11、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答出两种即可,要答出手法并进行分析)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酒泉子宋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赏析这首词是潘阆忆杭州组词十首之一,作者抒写了对西湖风景的美好回忆,表现作者出尘的思想。上片首句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经“忆”字提示,下文便从现
12、实中脱开,转入回忆。接下来一句,由眼前的不懈思念,引出当年无尽的栖迟,用感情带动写景。“凭阑楼上”是词中熟语,极难出新意,然而用这里,表明作者终日留恋的同时,还使以下诸景因之入目无遗。“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前句写风物,后句写背景,相映生辉。“三三两两”句点渔舟位置,有悠然自、不扰不喧的意思。过片两句,继续写当日楼上见闻,上句写声,“依约”是隐约、听不分明的意思,摹笛声渺茫幽远、似有若无的韵致;后句写形,用“忽惊起”状白鸟(即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色彩明快,颇具情味,朴实的白描中透出空灵。“别来”二字将思路从回忆拉到现实。“闲整钓鱼竿”不仅应上片之“钓鱼舟”,而且以收拾鱼竿、
13、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神情,衬托忆西湖忆得不能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词之下片,营造出钓翁渔隐出没的寥阔苍茫的背景,以景寓情,寄托了词人的“出尘”思想。(1)这首词首尾写现实情,中间写昔日景,两片之间有多处照应,请举出三处。(2)这首词运用了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1)别来与长忆;钓鱼竿与钓鱼舟;水云寒与正清秋。(2)言之成理即可。情景交融。钓鱼舟三三两两,悠然闲散,自由自在,雪白的芦花,雪白的鹭鸟,泛舟垂钓,以高洁、闲雅的景物描写表现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以及急于归隐的情感。虚实结合。起首两句写作者念念不忘西湖,终日登楼怅想,结尾两句写收拾
14、鱼竿,急欲归隐西湖,抒现实情,是实;中间写景部分则是转入回忆,描摹往昔的西湖美景,写昔日景,是虚。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早春寻李校书元稹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栊裙。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本诗写景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其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至少写三种。【解析】前三联写景,景中所含是喜悦之情。最后一联解释喜悦的原因“寻李校书”。诗人一想到要和友人见面,心情就十分畅快,所以感觉一路上的景物也是那么宜人。首句“款款春风淡淡云”,写天气,最富神气,妙处有三。“款款春风”写触觉,“款款”二字特妙,它不但写出了春风速度
15、的缓慢,更写出了春风的神情和蔼,春风的本色“柔”。跟春风打一个照面,仿佛迎面飘来一位端庄秀美的新婚娇娘。“淡淡云”写视觉,“淡淡”状云的浓度,“淡淡”二字亦妙,好似随手拈来,其实深见功力,若晴朗的天空无一丝云采,那还不够美,美就美在天上有云,那云却是淡淡的,衬拖在蓝蓝的天空中,仿佛姑娘们肩上的纱巾,轻盈缥缈。第三妙是在一句之中用了两组叠字,“款款”与“淡淡”,不但具有视觉美,更具有音韵美。元稹尊崇的大诗人杜甫曾游长安城中的曲江,留下“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之二)的美诗,“款款”修饰“蜻蜓”,写出了蜻蜓的悠闲自由,无忧无虑。(当时杜甫正叹“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6、元诗中的“款款”或来于此,但元稹却“青于蓝而胜于蓝”了。 次句“柳枝低作翠笼裙”,春风抚育下的柳枝已长出细细的嫩叶,远远望去,一棵柳树就是一条翠绿的笼裙。在微风下,柳枝轻扬,仿佛绿裙起了皱缬;曲江边上,尽是柳树,树树柳枝在微风中轻扬,就恰如无数的舞女在尽情飞舞。 第三句“梅含鸡舌兼红气”,写嗅觉,“含鸡舌”的梅是早梅,说的是梅含苞欲放,红色的花蕊已突破了花苞,就象鸡的红色的舌头。满树的红梅朵,在春天的早上,使轻雾也染成了红色,空气中散发着梅的馥郁的芳香。 第四句“江弄琼花散绿纹”,“弄”者,戏弄也,生也。春水也似乎正高兴,欢腾的水变戏法似地生出朵朵洁白的浪花,碧绿的江中泛动着阵阵波纹,那景致真
17、是令人心旷神怡。 第五句“带雾山莺啼尚小”,写褐绿色的小山莺在林间嬉飞,要不是“间关莺语花底滑”的话,很难感觉到山莺的存在,山莺就象一朵朵飘动的绿雾,在林间浮动。 第六句“穿沙芦笋叶才分”,芦笋刚破土而出,才长出两三片嫩叶。一个“穿”,形象地摹出了春的活力,破土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我们仿佛能听到芦笋拼命生长时挤压泥土而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够不够详细? 呵呵 不详细的话就从里面找些重要的 你相信你能得【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柳枝似栊裙,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三个比喻从形态和色彩两方面比喻本体,生动形象。动静结合。前三联写景,动景与静景交错出现。春风、江水、山莺是动景,柳枝、梅
18、、芦笋是静景,动静结合,使春景富有生机。通过多种感观写景,全面而精确地写出了早春的风景。云白、柳绿、梅红等是视觉,“莺啼尚小”写的是听觉。远景近景相结合。第一联是远镜头,第二联则是近镜头,第五句是远镜头,第六句又是近镜头,画面有层次感。写景用词精妙。如“穿”字形象地写出了春的活力,破土而出的芦笋让人感觉到生命的力量。(答出任意三点即可)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元丰中作者用边帅高遵裕,管勾机宜,从军守灵州,因赞画无功,作诗讥讪,于元丰五
19、年冬十月,谪监郴州茶盐酒税,南行途经岳阳。阳关: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此词开头和结尾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任选一处试作赏析。白话译文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4【解析】解题时,首先应明确该句写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很明显,词的开头与结尾都写景,这样就可以确定答案应
20、该与写景有关,考生分析与写景有关的表现手法,得出借景抒情的手法并不难。其次,结合词句进行具体分析,即明确作者借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开头和结尾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开头呈现的是一幅萧疏的画面:秋风里,万木凋零,树叶在君山之上纷纷飘落;洞庭湖,水天一色,烟波浩渺,茫茫无际。表达了作者失意惆怅的情感。结尾处,作者回首远望,夕阳西下,天边一片残红。这既有难言的愤懑,也有无限的眷恋。B组1(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未展芭蕉唐钱珝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
21、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状态的植物,均以_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解析】(1)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寻找两首诗的共同点:一是形象,二是用词。(2)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大致可分为两类: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解答时要点明诗歌所用的手法,再结合具体的诗句或内容分析这种手法所产生的效果。【答案】(1)还未展开芳心(2)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
22、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2(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晓至湖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解析】(1)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要注意抓住诗歌中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如本诗中的“人意静”,其他如“伤”“悲”“愁”等词。二要注意景物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与人物有关的事及人物的言谈举止,借此判断人物的感
23、情,如本诗中的“临水”“见初日”“学野凫”等。当然,还要注意某些诗句中隐含的情感信息,如“安得学野凫”一句就隐含着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2)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要记忆一些常见手法,如对比、对偶、比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还要注意写景状物的角度,如动静角度、视听角度等。分析原诗,对号入座,答案务必准确、全面。对偶是古诗中常见技巧,考生往往视而不见,要注意。【答案】(1)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安得”。(2)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刻、淡雅(或幽静、清新)。(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