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选择题 1.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A 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B “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C 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D 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2.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C 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3.“引起我们注意
2、的还不仅是资本数额的巨大同时还有消除竞争,用有计划的生产组织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材料作者的意图是 ( )A 用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B 用手工工场代替家庭手工业C 用垄断组织代替机器工厂D 用国家垄断代替私人资本4.“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A 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B 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C 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D 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5.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中记述:“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
3、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殖民扩张B 奴隶贸易C 工业革命D 交通发展6.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这样变化是因为( )A “无敌舰队”的覆灭B 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C 英国最终确立殖民霸权D 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7.有一位航海家采信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长数18 000希腊里(1希腊里约为
4、0.1575千米),实际上地球周长要达到40 030千米,他还相信了马可波罗对亚洲直径的过长估计。这一结果直接促成()A 达伽马到达亚洲B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C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D 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8.在一场有关“麦哲伦是否到过印度”的争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观点。你认为结论和依据最匹配的是 ( )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9.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材料说明了( )A 中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巩固B 茶叶贸易促进了
5、世界市场的发展C 西方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D 茶叶成为世界的普遍生活必需品10.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A 雇佣关系出现B 手工工场出现C 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 垄断组织形成11.“如果朕把特许状赐给想循向西航的路线到朕所指定的地方以便探寻这些海中间的海峡的人你们从事上述的探险,不得在葡萄牙国王陛下的分界线和境界内进行,沿着我们的分界线,丝毫不得使他受到损害”。这是一份16世纪初某国王与某水手签订的一份协议。据你推测,这个水手最有可能是 ()A 迪亚士B 达伽马C 哥伦布D 麦哲伦12.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
6、现的主要方式是()A 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 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C 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D 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1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A 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 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C 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D 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14.16世纪,“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为了控制国内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了一批特权贸易公司”。上述现象反映了()A 奴隶贸易B 工业革命C 商业革命D 价格革命15.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
7、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A 15世纪B 16世纪C 17世纪D 19世纪16.1549年,英国一个乡绅抱怨说,地主们正穷困起来,因为“这王国大部分田地仍维持过去的地租”。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传统贸易中心的转移B 货币贬值引发物价上涨C 封建地主地位的下降D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17.下图中的深色部分是20世纪初某国及其殖民地分布图。这个国家是( )A 荷兰B 法国C 英国D 西班牙18.在美国,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1904年约为1 900个,占企业总数的0.9%,它们拥有的工人占工人
8、总数的25.6%,它们的产值占总产值的38%。材料体现出的美国社会生产的特点是()A 企业生产全球化B 资本集中C 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D 国民贫富差距缩小19.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为代表的全球历史观的开创者,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这反映了()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程B 欧洲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漫长过程C 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的历程D 近代史上野蛮和文明进程的交织20.有学者认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绝非历史的偶然,它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和宗教根源。下列能够印证该学者观点的是()A 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达B 宗教改革是其精神动力C 对货币的需求量日益增
9、加D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二、非选择题 21.全球化自15世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二 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商品比原价涨了810倍。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
10、分析其影响。(2)你如何理解15世纪和16世纪两次物价上涨的不同,并说明两次物价上涨带来的影响。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工业革命下的纺织工厂及火车材料二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厂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遥远的地区运来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请回答:(1)材料一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什
11、么影响?(2)材料二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当时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该事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对西欧的影响,故A项错误;“海上马车夫”荷兰主要是在17世纪,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蒸汽轮船发明于19世纪初,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500年左右发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的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开
12、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故选A项。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和概念理解。“资本数额的巨大”“消除竞争”“有计划” “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一种新的组织要代替当时的无政府状态。A项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是自由主义,与“有计划的生产”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政权作用,排除D项。所以答案应该是C项。4.【答案】D【解析】从材料“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中可
13、以看出并不是对欧洲的影响,故A项错误;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不包括“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故B项错误;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不包括“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故C项错误;奴隶贸易中从欧洲购买廉价的商品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将奴隶贩卖到美洲,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5.【答案】C【解析】工业革命后大量的自由劳动力涌入工业城市,导致人口的飞速增长,故C项正确。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的理解能力。题目中给出的时间是1626年和1674年,1626年叫“新阿姆斯特丹”表明这个地方被荷兰控制,而改名“纽约”表明英
14、国击败荷兰。1588年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所以A不正确。英国在17世纪通过了“航海条例”并引发的英荷战争,英国最终击败荷兰获得一部分北美的殖民地,所以B正确。英国是在18世纪击败法国,最终确立殖民霸权,所以C不正确。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是在18世纪,所以D不正确。故选B。7.【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讲述这位航海家的错误计算,哥伦布的航行目的地是印度,但由于计算失误,把美洲当成了印度。只有C项符合题意。8.【答案】D【解析】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须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以麦哲伦环球航行为线索,考查对新航路的准确理解。A项依据与史实相符,但不一定说明麦哲伦到过;B项依据符合史实,但麦哲伦并没
15、有完成整个航行,依据不充分,结论不科学;C项依据也与史实相符,但不充分说明麦哲伦没有到过;A、B、C项三则材料都不能充分说明麦哲伦到过印度,故应是待考证,D项最匹配。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茶叶贸易推动国际世界市场形成,故B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不正确;C是在工业革命后,不能体现17世纪初的情况;茶叶只是消费品,不能说是普遍生活必需品,故D不正确。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11.【答案】D【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向西航的路线”,依据所学知识,新
16、航路的开辟向西方向的只有哥伦布、麦哲伦,而迪亚士和达伽马是向东航行,排除A、B两项。哥伦布是在15世纪,材料提到的是16世纪初,排除C。答案选D。12.【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随之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对殖民地国家进行残酷的掠夺,客观上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故选A项。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的理解能力。材料说明的是海外扩张的经济因素。故选D。14.【答案】C【解析】根据“中国的茶叶出现在欧洲市场上”“特权贸易公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15.【答案】C【解析】地理大发现后,荷兰于17世
17、纪掌握海上霸权。16.【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结合时间“1549年”,可以判断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使得贵金属大量流入,西欧市场金银持续贬值,商品价格直线上升;封建地主因收取定额的货币地租,故购买能力大不如以前,财力和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故B项正确。C项属于衰落的表现。A、D两项与材料现象无关。17.【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知,欧洲唯一一个深色部分的国家是英国,结合题干时间信息20世纪初,依据教材知识,美洲、非洲和亚洲深色部分都是英国的殖民地,C项正确。18.【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美国企业生产资本相对集中,企业规模较大。其他三项在
18、材料中难以体现。19.【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英国史学家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将1500年和1900年定为世界近现代史的分界点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最终形成,故A项正确。20.【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根源是传播天主教,故B项错误;14、15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需要更大的海外市场和更多的货币,故C项正确;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D项错误。21.【答案】(1)动力:建立高效行政机器;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科技的进步。影响:打破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
19、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2)不同:前者是因为欧亚传统商路受阻,只是来自东方的商品涨价;后者是因为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大量流入,导致货币贬值,造成了物价的全面上涨。影响:前者使欧洲人渴望另寻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这成为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后者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中关键信息:“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 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它使得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第(2)问的第一小问抓住时间15、16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是在新航路开辟前后,
20、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的结果。22.【答案】(1)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交通工具的革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2)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4)影响: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工业革命引起交通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解析】第(1)问主要从生产组织和交通工具两个角度分析。第(2)问可直接从材料中总结,注意双方交流物品的不同说明的问题。第(3)问主要从各地经济联系加强和主导者的角度分析。第(4)问主要从对欧洲列强和落后地区两个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