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总练习题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601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9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总练习题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仪器分析》总练习题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仪器分析》总练习题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仪器分析》总练习题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仪器分析》总练习题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仪器分析 练习题一 选择题1、色谱法1-1. 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C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C分离度 D死时间1-2. 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性的色谱参数是( B )。A峰面积 B保留值 C峰高 D半峰宽1-3. 在色谱分析中,可用来定量的色谱参数是( A )。A峰面积 B保留值 C保留指数 D半峰宽1-4. 用分配色谱法分离AB和C三组分的混合样品,已知它们的系数KAKBKC,则其保留时间大小顺序为(C )。AACB BBAC CABC DABC1-5. 同时包含色谱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两项因素的是( B )。A保留值 B分离度 C选择性 D理论塔板数1-6.

2、衡量色谱柱选择性的指标是( C )。A理论塔板数 B容量因子 C相对保留值 D分配系数1-7. 常用于评价色谱分离条件选择是否适宜的参数是( C )。A理论塔板数 B塔板高度C分离度 D死时间1-8. 影响两组分相对保留值的因素是( D )。A载气流速 B柱长C检测器类型 D固定液性质1-9. 两组分的分离度(R)数值越大,其正确的含义是( A )。A样品中各组分分离越完全B两组分之间可插入的色谱峰越多C两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越好D色谱柱效能越高1-10. 物质A和B在一根长 30.00 cm色谱柱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0 min和17.63min,峰底宽度分别为1.11min和1.21min

3、,若达到1.5分离度所需柱长度为( B )。 A42cm B60cm C240cm D 84.83cm1-11. 下列哪个因素会引起相对保留值的增加( B )。 A增加柱长 B降低柱温 C把N2换成H2 D降低流动相速度1-12. 下列参数中不属于色谱图参数的是( D )。AtR BW CA DR1-13. 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 C )。A死时间 B保留时间C调整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时间1-14.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用于色谱柱效能的评价,下列参数不属于区域宽度的是( D )。A BW1/2 CW DtR1-15. 可用做定量分析依据的色谱图参数是( AB )。

4、AA Bh CW DtR 1-16. 下列因素中不是色谱分离度(R)的影响因素的是( D )。 A色谱柱效能 B色谱柱容量 C色谱柱选择性 D色谱柱形状1-17. 气相色谱法规定完全分离时分离度(R)的数值是( B )。AR1.0 B R1.5 CR2.0 DR21-18. 当下列操作条件改变时,分离度(R)会随之改变的是( AC )。A载气流速 B进样器温度C色谱柱室温度 D检测器温度1-19. 当色谱柱效能增高(相应组分的色谱峰更尖窄)时,预示着分离度(R)的变化是( A )。A分离度(R)值可能增大 B分离度(R)值可能减小C分离度(R) 值无明显改变 D无法确定分离度(R)值的变化1-

5、20. 塔板理论对色谱分析的贡献是( AB )。A提出了色谱柱效能指标 B解释了色谱峰的分布形状C给比了选择分离条件的依据 D解释了色谱峰变形扩展原因1-21. 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是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其数值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B )。A色谱峰的位置 B色谱峰的形状C色谱峰的面积 D色谱峰的高度1-22. 当下列因素改变时,色谱柱效能的理论塔板数(n)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不会随之改变的是( D )。A载气的流速 B色谱柱的操作温度C组分的种类 D组分的量1-23. 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根据色谱图中的某色谱峰计算的塔板数(n )或有效塔板数(n有效)数值越大则说明( C

6、 )。A色谱柱对该组分的选择性越好 B该组分检测准确度越高C该组分与相邻组分的分离度可能高 D该组分检测灵敏度越高1-24. 根据VAn Deemter方程可以计算出载气的最佳操作流速,其计算公式是( B )。A BC D1-25. 在气相色谱填充柱中,固定液用量相对较高且载气流速也不是很快,此时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各因素中可以忽略的是( C )。A涡流扩散 B分子扩散C气相传质阻力 D液相传质阻力1-26. 根据速率理论,当下列因素改变时不一定使色谱柱效能增高的是( C )。A减小色谱柱填料粒度 B降低固定液膜厚度C减小载气流速 D尽可能降低色谱柱室温度1-27. 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色谱柱效能

7、影响较大,当色谱柱室操作温度改变时下列因素会随之改变的是( BC )。A各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涡流扩散 B各组分的容量因子C各组分的气液相扩散系数 D各组分的相互作用1-28. 下列哪种说法不是气相色谱的特点( C )。A选择性好 B分离效率高C可用来直接分析未知物 D分析速度快1-29. 气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C)。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1-30. 气相色谱法中的程序升温是按程序改变( B )。A. 流动相配比B. 色谱柱温度C .载液的流速D . 组分的分离度1-31. 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 B )。A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组分

8、的热导系数接近B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C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D气化温度愈高愈好1-32. 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计算分离度(R)应选择( C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B样品中色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1-33. 在气相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的平均沸点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1-34. 不影响组分保留值的因素是( C )。A载气流速 B柱长C检测器类型 D固定液性质1-35. 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不能给出的检测信息是( C )。A

9、组分随时间改变的量变 B组分的检测响应时间C组分的种类 D组分的检测灵敏度1-36. 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检测信号与检测物质量的数学关系有( AC )。A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正比B与进入检测器物质质量成反比C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正比D与进入检测器物质浓度成反比1-37. 分离分析常规气体一般选择的检测器是( A )。 ATCD BFID CECD DFPD1-38.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环境中农药残留量时,检测器最好选择( C )。 ATCD BFID CECD DFPD1-39. 气相色谱法分析生物样品中氨基酸的含量,检测器最好选择( D )。A FID B ECD CFPDDNPD1-40.

10、气相色谱仪进样器需要加热恒温的原因是( A )。A使样品瞬间气化B使气化样品与载气均匀混合C使进入样品溶剂与测定组分分离D使各组分按沸点预分离1-41. 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与固定液分子的类型(包括极性化学结构等)越相似,它们之间( A )。A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大 B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大C作用力就越小,其保留值越小 D作用力就越大,其保留值越小1-42. 在气相色谱法中,若保持流速恒定,减小柱填料的直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D )。 A柱压增大 B保留时间增大 C色谱峰变宽 D分离度增大1-43. 下列这些色谱操作条件,正确的是( B )。 A载气的热导系数尽可能与被测

11、组分的热导系数接近 B使最难分离的物质对能很好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 C担体的粒度愈细愈好 D气化温度愈高愈好1-44. 空心毛细管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的主要分离原理是( B )。A吸附 B分配 C离子交换 D体积排阻1-45. 在实际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时,讨算分离度(R)应选择( C )。A样品中色谱峰相邻的组分B样品中包谱峰面积最大的两组分C样品中最难分离的一对组分D样品中任意一对组分1-46.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B)。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 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1-47.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B)。A紫外吸收检测器 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

12、器 D荧光检测器1-48. 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符合反相色谱形式?( D )A石蜡油正已烷B石油醚/苯 C甲醇水D氯仿水1-49. 在液液分配色谱中,下列哪对固定相/流动相的组成符合正相色谱形式?( A )A甲醇石油醚B氯仿水 C石蜡油正己烷D甲醇水1-50. 在正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A)。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1-51. 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B)。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1-52. 液相色谱法中的梯度洗脱是按方程序

13、连续改变( AB )。A流动相配比 B流动相极性 C载液的流速 D组分的分离度1-53. HPLC与GC的比较,可以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C)。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GC快C流动相的粘度较大 D柱温低1-54. 毛细管气相色谱比填充柱色谱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从速率理论来看,这是由于毛细管色谱柱中( 2 )。A不存在分子扩散 B不存在涡流扩散C传质阻力很小 D载气通过的阻力小1-55. 在反向色谱法中,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的关系是(B)。A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B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C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 D不确定1-56. 般而言,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效能高10-100倍,其主要

14、原因是( A )。A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长要长12个数量级B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柱口径要小12个数量级C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固定液用量要少12个数量级D毛细管色谱柱比填充色谱柱的传质阻力要小12个数量级1-57. 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中,常使用比最佳载气流速稍高的流速作为实际载气操作流速,如此操作的原因是( B )。A有利于提高色谱柱效能 B可以缩短分析时间C能改善色谱峰的峰形 D能提高分离度1-58. 根据VAn Deemter方程,判断当载气流速偏离最佳流速时影响色谱柱效能的各因素的变化( BC )。A当实际流速大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涡流扩散减小柱效能增高B当实际流速小于

15、最佳流速时,组分的传质阻力减小柱效能增高C当实际流速小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分子扩散增大影响柱效能D当实际流速大于最佳流速时,组分的各项因素同时增大1-59. 气相色谱分析中,载气对分离分析影响很大,除载气流速影响色谱柱效能外,其他的影响是( AB )。A载气的分子量影响色谱柱效能B载气的种类影响检测器灵敏度C载气的种类影响检测器准确度D载气的分子量影响色谱峰形状1-60. 气相色谱仪色谱柱室的操作温度对分离分析影响很大,其选择原则是( AD )。A得到尽可能好的分离度 B使分析速度尽可能快C尽可能减少固定液流失 D尽可能采取较低温度1-61. 对于样品组成较简单的气相色谱分析常采取恒定色谱柱柱

16、箱温度操作,此时选择设置温度时除选择原则规定的因素外,还应考虑( BC )。A样品的进样量 B样品各组分的沸点C固定液的“液载比” D色谱柱的长度1-62. 对于多组分样品的气相色谱分析,一般采用色谱柱室程序升温操作,如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C )。A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峰形B缩短分析时间C使各组分都有较好的分离度D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1-63. 在实际气相色谱分析时常采用相对保留值(r1,2)作定性分析依据,其优点是( C )。A相对保留值r1,2没有单位B相对保留值r1,2数值较小C相对保留值r1,2不受操作条件影响D相对保留值r1,2容易得到1-64. 如果样品中某组分的保留参数与标准物质

17、的保留参数有一致性,则结论是( B )。A该组分与标准物质是同一物质B该组分可能与标准物质相同C该组分与标准物质不是同一物质D该组分与标准物质没有分离1-65.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归一化法”的优点是( BC )。A不需要待测组分的标准品B结果受操作条件影响小C结果不受进样量影响D结果与检测灵敏度无关1-66. 使用“外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应注意( BD )。A仅适应于单一组分分析 B尽量使标准与样品浓度一致C不需考虑检测线性范围 D进样量尽量保持一致1-67. 影响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分析淮确度的因素有( AC )。A仪器的稳定性 B样品的分离度C进样操作的重现性 D检测组分的含

18、量1-68. 下列情形中不适宜使用“外标法”定量分析的是( CD )。A样品中有的组分不能检出 B样品不能完全分离C样品待测组分多 D样品基体较复杂1-69. 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单点外标法”比较适合的情形是( AC )。A组成比较相近的大批量样品B待测物含量变化较大C使用自动进样器进样D使用高灵敏度检测器1-70.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外标标淮曲线法”更适合的情形是( BC )。A检测线性范围较宽B待测物含量变化较大C不能保证标准与样品含量相近D分析样品数量较大1-71.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特别适应于生物样品的分析,其原因是( B )。A容易找到内标物 B能有效扣除样品基体

19、干扰C生物样品容易分离 D待测物的标准品不易得到1-72. 下列情形中不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优点的是( D )。A定量分析结果与进样量无关B不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被检出C能缩短多组分分析时间D可供选择的内标物较多1-73. 使用“内标法”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选择内标物应注意其结构性质与待测物相近且含量准确已知,此外还应注意( AB )。A在色谱图上内标物单独出峰B尽量使内标物峰与待测物峰相近C内标物的响应信号足够大D内标物的色谱峰为对称峰1-74.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的缺点是( BD )。A内标物容易与样品组分发生不可逆化学反应B合适的内标物不易得到C内标物与样品中

20、各组分很难完全分离D 每次分析均需准确计量样品和内标物的量1-75. 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的同时,定性分析的依据最好使用( B )。A内标物的保留时间B待测物与内标物的相对保留时间C内标物的调整保留时间D待测物的调整保留时间1-76. 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时常绘制“内标标准曲线”,该曲线指的是( AD )。AXi()Ai/AS曲线 BmiAS曲线C miAi/AS曲线 Dmi/ mSAi/AS曲线1-77.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mf.A,式中f的正确含义是( AD )。A组分的检测灵敏度B对任意组分f都是相同的常数C与检测器种类无关D单位面积代表的物质量1-78. 实际气相色诺定量分析

21、时常使用相对校正因子fi,s=fi/fs,它的优点是( BC )。A比绝对校正因子容易求得B相对校正因子没有单位C相对校正因子仅与检测器类型有关D不需要使用纯物质求算1-79. 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使用计算绝对校正因子(f=m/A)时,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计算绝对校正因子必须精确测量绝对进样量B使用绝对校正因子必须严格控制操作条件的一致C使用绝对校正因子必须保证色谱峰面积测量的一致D计算绝对校正因子必须有足够大的分离度1-80.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必须使用校正因子的原因是( BD )。A色谱峰面积测量有一定误差,必须校正B相同量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检测器上响应信号不同C色谱峰峰面积不一定

22、与检测信号成正比D组分的质量分数不等于该组分峰面积占所有组分峰面积的百分率1-81. 在下列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情形中,一定要使用校正因子的是( C )。A使用“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同系物B使用“单点外标法”直接比较定量分析组分含量C使用“内标法”定量分析一种组分的含量D绘制“内标标准曲线”1-82.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中对进样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方法是 ( AC )。 A归一化法 B外标法 C内标法 D内标标准曲线法1-83. 气相色谱法的定性依据(A)。A保留时间tR, B峰面积 C峰高 D半峰宽1-84.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依据(A)。A保留时间tR, B峰面积A C峰高H D半峰宽A/21-

23、85.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依据(D)。A保留时间tR, B半峰宽 C保留体积 D峰面积或峰高1-86. 气相色谱法的定量依据(B)。A保留时间tR, B峰面积 C死体积 D分配系数1-87. 热导检测器的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一般为(A)。A氢气、氮气B氢气、空气C空气、氮气D空气、氩气1-88. 在正相液液色谱中,1、正已烷、2、甲苯,3、苯甲腈,4、苯甲酸 出峰的先后顺序(A)。A1,2,3,4 B4,3,2,1 C3,4,2,1 D2,1,4,31-89. 在反相液液色谱中,1、正已烷、2、甲苯,3、苯甲腈,4、苯甲酸出峰的先后顺序(B)。A1,2,3,4 B4,3,2,1 C3,4,2,

24、1 D2,1,4,31-90. 下列各种色谱法,最适宜分离什么物质?(1)气液色谱( A ) (2)正相色谱( B ) (3)反相色谱( C ) (4)离子交换色谱( D )(5)凝胶色谱( E ) (6)气固色谱( F ) (7)液固色谱( G )A易挥发、受热稳定的物质 B极性亲水性化合物 C疏水性化合物 D离子型化合物E相对分子量高的化合物、聚合物 F气体烃类、永久性气体 G极性不同的化合物、异构体1-91.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C )。A紫外光度检测器 B荧光检测器C示差折光检测器 D电导检测器1-9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量指标是( BC )。A相对保留值 B峰面积C

25、峰高 D半峰宽1-9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定性指标是( C )。A峰面积 B半峰宽C保留时间 D峰高1-94.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离效能比气相色谱法高,其主要原因是( BC )。A输液压力高 B载液种类多C固定相颗粒细 D检测器灵敏度高1-95. 采用反相分配色谱法( BD )。A适于分离极性大的样品B适于分离极性小的样品C极性小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D极性小的组分后流出色谱柱1-96. 采用正相分配色谱( A )。A流动相极性应小于固定相极性B适于分离极性小的组分C极性大的组分先出峰D极性小的组分后出峰1-97. 能给出色谱、光谱三维流出曲线的检测器是( C )。A固定波长型紫外光度检测器B可变

26、波长型紫外可见光度检测器C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荧光检测器1-98. 阳离子、阴离子及中性分子经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若电渗淌度大于阴离子的电泳淌度,则它们的先后流出顺序为( C )。A阴离子、中性分子、阳离子B中性分子、阴离子、阳离子C阳离子、中性分子、阴离子D阳离子、阴离子、中性分子2电分析法2-1. 电位分析法中的参比电极,其( B )。A电极电位为零B电极电位为一定值C电位随溶液中待测离子活度变化而变化D电位与温度无关2-2. 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时,应( AC )。A选择电极电位对待测离子浓度有响应的电极作指示电极B通过测量指示电极电位来实现C通过测量电池电动势来实现D

27、不需要标准溶液2-3. 电位分析法中指示电极的电位( BD )。A与溶液中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B与溶液中响应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C与溶液中H+离子的活度呈Nernst响应D与参比电极电位无关2-4. 电位分析法中待测离子的浓度的对数( AC )A与电池电动势成线性关系B与参比电极电位成线性关系C与指示电极电位成线性关系D与上述因素均有线性关系2-5. 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须( BC )。A用电位差计 B在“零电流”条件下进行C读取平衡电位值 D有电流通过2-6. 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D )。A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B通过电池的电流为一恒定值C有明显的电极反应

28、发生D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测量电池电动势2-7. “盐桥”的作用是消除( B )。A不对称电位 B液接电位C接触电位 D相间电位2-8. 电位法中常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是因为( AC )。A其电极电位准确已知且恒定B结构简单,体积小CKCl浓度不易变化D能用来制作复合电极2-9. 关于离子选择电极,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D )。A不一定要有内参比电极和内参比溶液B无电子交换C不一定有晶体膜D不一定有离子迁移2-10. 采用“零电流”测定的电化学方法是( A )。A电位法 B电导法C库仑法 D伏安法2-11. 电化学分析法中采用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的方法( BC )。A电导法 B伏安法C电

29、位法 D库仑法2-12. 下列电化学方法中不是采用电解池的是( A )。A电位法 B库仑法C阳极溶出法 D经典极谱法2-13. 定量分析中,能有效地排除基体干扰的方法是( CD )。A标准曲线法 B直接比较法C标准加入法 D内标法2-14. 电化学分析法中,经常被测量的电学参数有( AC )。A电位 B电感 C电流 D电容2-15. 常用的指示电极有( D )。A标准氢电极 B银电极C甘汞电极 D玻璃电极2-16. 测量溶液pH值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B) A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 B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C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 D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2-17. 普通玻璃

30、电极不能用于测定pH10的溶液,是由于(B)。AOH离子在电极上响应BNa+离子在电极上响应CNH4+离子在电极上响应D玻璃电极内阻太大2-18. 通常组成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部分为(A)A内参比电极,内参比溶液,敏感膜,电极管 B内参比电极,饱和KCl溶液,敏感膜,电极管C内参比电极,pH缓冲溶液,敏感膜,电极管D电极引线,敏感膜,电极管2-19. 测量pH值时,需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D)A避免产生酸差 B避免产生碱差C消除温度影响 D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2-20. 测定溶液pH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B)。A不对称电位B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C液接电位D温度2-

31、21. 氟离子选择电极对F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是由于(B)。A只有F能透过晶体膜 BF能与晶体膜进行离子交换C由于F体积比较小 D只有F能被吸附在晶体膜上2-22. 玻璃电极对溶液中H+有选择性响应,此选择性主要由( B )。A玻璃膜的水化层所决定 B玻璃膜的组成所决定C溶液中的H+性质所决定 D溶液中的H+浓度所决定2-23.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与(D)无关oA选择性系数 B共存离子浓度C共存离子所带电荷数 D响应斜率2-24.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的标准溶液的要求为(A)。A 浓度高,体积小 B浓度低,体积小C 体积大,浓度高 D 体积大,浓度低2-25. 离子选

32、择电极的电位选择性系数可用于(B)oA估计电极的检测限 B估计共存离子的干扰程度C校正方法误差 D计算电极的响应斜率2-26.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A)。A 内外玻璃膜表面特性不同 B 内外溶液中H+浓度不同C 内外溶液的H+ 活度系数不同 D 内外参比电极不一样2-27. 使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时在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中加入TISAB的目的是(C )。A提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B维持溶液具有相同的活度系数和副反应系数C消除干扰离子D提高响应速度2-28. 在测定溶液pH时,需用标淮pH缓冲溶液进行校正测定,其目的是( C )。A消除温度的影响B提高测定的灵敏度C扣除待测电池电动势与试液pH

33、值关系式中的“K”D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2-29. 用直接电位法定量时常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液,下列对其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固定溶液的离子强度 B恒定溶液的pH值C掩蔽干扰离子 D消除液接电位2-30. 离子选择电极的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A )。A对特定离子呈Nernst响应的敏感膜B内参比电极C内参比溶液D电极杆2-31. 普通pH玻璃电极测量pH9的溶液时( AC )。A会产生钠差 B产生酸误差C测得的pH值偏低 D测得的pH值偏高2-32. 玻璃电极产生的“酸差“和“碱差”是指(C)。A测NA时,产生“碱差”;测H时,产生“酸差”B测OH时,产生“碱差”;测H时,产生“酸差

34、“C测定pH高时,产生“碱差”;测定pH低时,产生“酸差D 测pOH时,产生“碱差”;测pH时,产生“酸差”2-33. 玻璃电极的膜电位是指( C )。A玻璃膜外水化层与溶液产生的相间电位B玻璃膜内侧水化层与溶液产生的相间电位C跨越玻璃膜两侧溶液之间的电位差D玻璃电极的电位2-34. 玻璃电极对溶液中H+有选择性响应,此选择性主要由( B )。 A玻璃膜的水化层所决定 B玻璃膜的组成所决定 C溶液中的H+性质所决定 D溶液中的H+浓度所决定2-35. 电位法测量电池电动势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D )。A参比电极电位保持恒定B通过电池的电流为一恒定值C有明显的电极反应发生D在接近平衡状态下测量电

35、池电动势2-36. 在直接电位法中采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可以( CD )。A降低检测限B扩大线性范围C可不加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D提高测定准确度2-37. 离子选择电极的选择性系数Kij( BD )。A可用于校正干扰值B常用来估计测量误差C对确定的响应离子i和干扰离子j,它是一个常数D可通过实验测定2-38. 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C)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A标准曲线法 B指示剂法 C二阶微商法 D标准加入法2-39. 在电位滴定中, 以 E/V - V作图绘制滴定曲线,滴定终点为( C )。A曲线的最大斜率点 B 曲线的最小斜率点 C曲线的斜率为零时的点 DE/V为零时的点2-40. 电位滴

36、定采用EV曲线法确定终点时,滴定终点是( A )。A曲线的斜率最大点 B曲线的斜率最小点C尖峰状曲线的尖峰点 D曲线的转折点2-41. 电位滴定采用EVV曲线法确定终点时,滴定终点是( C )。A曲线的斜率最大点 B曲线的斜率最小点C尖峰状曲线的尖峰点 D曲线的转折点2-42. 电位滴定法的特点是( BD )。A灵敏度高 B可用于有色浑浊溶液C快速 D准确度较高2-43. 用Ag+电位滴定S2-,应采用的指示电极是( D )。A铂电极 B氟电极C玻璃电极 D银电极2-44. 用NAOH电位滴定H2C2O4可采用的指示电极是( A )。A pH玻璃电极 B pNA玻璃电极 CPt电极 D以上三种

37、均可2-45. AgNO3电位滴定NACl,用( BD )。 A pNA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 BAg电极作指示电极 C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 D双盐桥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2-46. 电位分析法不能测定的是( A )。A被测离子各种价态的总浓度 B能对电极响应的离子浓度C待侧离子的游离浓度 D低价金属离子的浓度2-47. 测量pH值时,需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A避免产生酸差 B避免产生碱差C消除温度影响 D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2-48. 电位滴定法的终点是根据( D)。A指示电极构成的电池的电流变化B残余电流的变化C指示剂的变化D指示电极的电位的突变2-49. 库仑滴定法的终点是根

38、据( A ) 。A指示电极构成的电池的电流(电位)突变B残余电流的变化C指示剂的变化DA或C2-50. 库仑分析法的定量是( C ) 。A能斯特方程式B滴定剂所消耗的量C电解过程所消耗的电量D称量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质量2-51. 电重量法定量分析依据是( D ) 。A能斯特方程式B滴定剂所消耗的量C电解过程所消耗的电量D称量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质量2-52. 电位滴定法定量分析依据是( B ) 。A能斯特方程式 B滴定剂所消耗的量 C电解过程所消耗的电量 D称量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质量2-53. 对可逆电极,析出电位其值是( B ) 。A外加电压B可逆电池电动势C实际分解电压D分解电压

39、加上iR2-54. 对不可逆电极,分解电位其值是( D)。A外加电压B可逆电池电动势C实际分解电压D可逆电池电动势加上过电位2-55. 电重量法能测定( A ) 。A高含量的物质B痕量物质C需要基准物质D需要标准样品2-56. 库仑分析法能测定到( B ) 。A高含量的物质B痕量物质C需要基准物质D需要标准样品2-57. 库仑分析法能测定到( C ) 。A高含量的物质B常量物质C不需要基准物质和标准样品D需要基准物质和需要标准样品2-58. 电解分析法中实际分解电压其数值指的是( A ) 。A可逆电池电动势加上过电位B可逆电池电动势C可逆电极电势D电极上物质析出后的电极电位2-59. 电解分析法中实际分解电压其数值指的是( D)。A可逆电极电势加上过电位B可逆电池电动势C可逆电极电势D电极上有明显并连续的物质析出时的外加电压2-60. 电解分析法中理论分解电压其数值指的是( B ) 。A可逆电极电势加上过电位B可逆电池电动势C可逆电极电势D电极上有明显并连续的物质析出时的最小外加电压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仪器分析》总练习题解析.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