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7613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诗歌鉴赏练习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孤山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1) 诗中塑造了“小孤山”怎样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2) 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5分)2、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桑乾 刘皂客舍并州

2、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注刘皂,咸阳人。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乾河在并州北约二百公里处。(1) “客舍并州已十霜”中的“霜”字,可否换成“年”?请简述理由。(2)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登鹳雀楼畅诸城楼多峻极,列酌恣登攀。迥临飞鸟上,高出世人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今年菊花事,并是送君还。(1) 该诗颈联的“围”字和“断”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2) 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各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 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3、。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注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1) 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2)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听 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 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 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 江南歧路洛阳城。(1) 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

4、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2) 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注: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2) 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注】,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5、。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注】悰(cng): 欢乐;乐趣。(1)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请简要赏析。(5分)(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题目。(11分)泊自沙渡真山民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1) 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6分)(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6、(5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感 遇唐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1) 诗中塑造了兰、桂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2)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5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日三首(其一)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注】邗(hn沟:今扬州至淮安的一段运河。菰(g)蒲:菰,茭白。蒲,蒲草。(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画面由哪些景物构成?表达了

7、诗人什么样的感情?(3分)(2) 请对第四句中的“忽”字进行赏析。(3分) 参考答案一、语言表达1、14(1)首联上句运用比喻修辞,突出了江水形势的险恶;下句以江流湍急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叙述,呼应上句,进一步衬托了小孤山所处环境的凶险;颔联照应诗题,点出了小孤山的壮伟;“天地偶然”四字,表明小孤山这座挺立急流中的山峰是造化的杰作,不可多得。“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2)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15 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8、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象和手法。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结合注释,体会谢枋得的人生历程和坚定追求,便不难看到托物言志。这是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大都时途经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的小孤山所作,借景抒情,寄托胸臆。前四句描绘了小孤山险恶的地势及其遮挡狂澜的作用。后四句借以抒怀,抒自己虽处在末世,身为孤臣,也要英勇杀敌,争取取得抗元斗争胜利的豪情。诗中“海眼无涯骇众观”用以象征环境的恶劣和自身的孤立

9、。“江山有此障狂澜”体现了自己强大的使命感和力挽狂澜的信心。解题时要抓住富有象征意义的关联词。【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考查物象形象的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或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提问变式:简析下面这首诗歌的中的“”形象,并说明通过这一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规范:答案应有以下三部分构成:的是什么样的形象(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形象的意义或表达效果(诗人通过这一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或蕴涵的道理等。) 诗歌形象鉴赏方法:1

10、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作品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诗人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具体生活背景的了解对把握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提示或暗示。2抓住诗歌关于物的描写。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物的形象,表现物的特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写作手法。古人写诗时,常通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物的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

11、析,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身世际遇,展开联想。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多角度加以剖析,应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阐述。诗人忠肝义胆的形象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都是解题的根本。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

12、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比如本题“孤”就属于形容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孤”在这里是“孤独”的意思,与 小孤山的“孤”字面相应。(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其表现手法。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 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

13、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 言志。(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 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表达作者对国家危 难的忧虑。 2、20不能。因为。“霜”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客居并州的时间,而且表现出诗人日夜思乡的愁苦心情。“霜”、“阳”、“乡”押韵,音韵流转、乐感优美。2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家日久的矛盾心情,一是对故乡咸阳的思念之情,二是对并州的不舍之情或是久居并州远离故乡的怅惘失落之情。【解析】20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考点:体

14、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1试题分析:渡桑干是唐代诗人刘皂(一说贾岛)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后长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未用任何渲染之笔着意描写,而是以倾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13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的群山围住平原田野,“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2分);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

15、,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3分)14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2分);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2分);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2分)。(6分。一个要点2分,其中情感1分,分析1分)【解析】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技巧。答题思路:先点明该字,题干中已经给出可以省略这一步,比如本题;然后解释该字的意思;接着代入句中分析

16、效果。“围”字,形象地写出了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地理形貌(2分);而奔腾浩荡的黄河却把横亘在前的山脉拦腰斩断,奔流而去,“断”字传神地表现出黄河一泻千里,任何崇山峻岭,都无可阻挡的巨大力量。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对整首词的意境感知,抓住关键词体会作答。第一、二联写和朋友畅饮登楼,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流露出诗人畅快心情和清高、俊逸的情怀;第三联写四围景象,天然形势似乎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可见诗人开阔的

17、胸襟和奔放的激情;尾联点名明此番登临也在于送别朋友归去,流露出殷殷惜别之情。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14繁华不再,物是人非自然有常人生无常向往范蠡的归隐生活15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诗八句无一不是景,无一不是情;八句皆是眼前景,又皆非眼前景。明是风景,实是感慨。诗人将“六朝文物”、“天淡云闲”、“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深秋雨”、“落日风”、“参差烟树”等意象,真实的、虚构的、幻想的、古典的披着“眼前景”的模样一一入诗, “山色”“水声”“参差烟树”以及“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昏暗色,都给全诗笼罩了一层似明似暗、如真如幻的梦幻感

18、,这一切都暗示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寄寓了功业不可久恃的感慨,心生弃绝功名、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感。“惆怅” 是该诗的诗眼,是感情的凝聚点,全诗都是围绕它而展开,只是每句诗各自有不同的角度,或者说惆怅的原因不同。认真阅读诗歌,分析诗人惆怅的不同原因,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即可。诗歌中情感的表达主要有如下方式:一是直接抒情,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三是用典抒情,四是托物言志。“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繁华不再,物是人非之感;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敬亭山象一面巨大

19、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自然有常人生无常之感;“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向往范蠡的归隐生活。【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本诗的标题是“题宣州开元寺水阁”,这是地名;诗歌的第一联的“空”与

20、“同”对比,抒发繁华不再,物是人非之感;第二联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自然有常人生无常之感;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

21、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

22、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15【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景与情的关系的”,这里明确给出答题的方向。这里的“情”指作者的思想情绪,欲望追求等;“景”指的作者之外的自然景物、事件、活动等。古典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以下常见的处理方式:触景生情、融情与景、情景交融。本题中注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结合时代特点可得出诗人的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寄寓了功业不可久恃的感慨,心生弃绝功名、纵情山水的逍遥之念。答题思路:诗歌描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然后根据二者的关系分析作答。“六朝文物”、“天淡云闲”、“鸟去鸟来”、“人歌人哭”、“深秋雨”、“落日风”、“参

23、差烟树”等意象,真实的、虚构的、幻想的、古典的披着“眼前景”的模样一一入诗, “山色”“水声”“参差烟树”以及“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的昏暗色,都给全诗笼罩了一层似明似暗、如真如幻的梦幻感,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关于考查诗歌“情”与“景”的关系的题目,考生应先明确情与景之间到底有哪几种关系,这样才好对号入座。“情”与“景”的关系无外乎两大种,一为映衬,一为反衬。映衬中有包括: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

24、与景、情景交融。答题的时候,应先将涉及到的诗句中的景物找出来,借助诗句的描述明确景物的特点,然后再借助情感词、注释、词人的情况、所处的朝代等明确词人的感情,最后看景与情是否一致,一致的视为映衬,相反的视为反衬。 5、(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2分)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1分);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1分)。 (2)“独”突山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1分),“空”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相依的情景(1分):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2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

25、题干中问“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这是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鉴赏角度有:修辞角度、描写角度、选材角度,遣词造句角度。想象、联想:颔联意为听到筝声似乎看到了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通感:用视觉形象写听觉感受。如“柳态”。“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诗人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仿佛呈现于我们的眼前;春风、杨柳、花、鸟,情怀逼露,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考点:鉴

26、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炼字技巧。解题思路:先解释该字,指出用法或技巧;然后代入句中分析;最后点明表达感情效果。“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愁灯影”、“思月明”,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灯前别无他人,只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见何等孤独,怎能不“愁”?楼头没有亲人,只见明月高悬,可见何等空荡,怎能不“思”?这两处倘若写作“愁灯下”、“思离人”,就索然无味了。这一

27、联用暗喻,且用“谁家”、“何处”疑问句式,不仅显得与上一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而且更能激起读者想象的翅膀,让各人按自己的生活体验,从画面中去品尝那筝声所构成的美妙动人的音乐形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13颈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手法: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 “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14“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2分)“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

28、艰苦环境中的凄苦;(2分)“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2分) 【解析】1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意境和手法分析的题目,概括意境现简要描述,然后概括特征,此题的设问有些含糊,应为写景时运用什么手法,写景的角度有顺序、着眼点和手法,着眼点是视听结合,手法是动静结合,答题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解答此题,先抓住主要景物,例如,塞角、泾河,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由“高、咽”“冻不流”可知,这首诗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的手法。边塞的角声、冻结的河流渲染了凄凉的景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

29、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感的赏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词语有“异乡”“独上”“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贫官”“客”“离恨”。 首联以设问形式开篇,先是自问身处异乡何处最易牵发个人愁绪,接着自答孤身一人独自登上边远城楼,这就足“答案”。身处异乡,就已令人孤寂忧愁的了,更何况是客子伶仃一人独自登上偏远边城城上之楼呢。站在边城高处,就能极目远眺,边地景色一览无余。就是这带有边地特征的景色,最能牵动客子心中之愁,此意虽然诗人没有明说,但却蕴情于景。颔

30、联开始抒写塞外风光。“日暮北来惟有雁”,秋季黄昏,抬眼望去,眼前看到的唯有振翅而飞的北归雁群,尽管是“平沙万里绝人烟”,但却仍是“衡阳雁去无留意”,北来的雁群仿佛毫无留意,头也不同地向着南方的中原飞去了。渐渐地“几行归雁云边断”,心中不难涌起“何处行人不断肠”的愁怨。颈联紧承上文进行情景描述。“数声塞角高还咽”,处在凄凉哀愁情绪中的诗人偏偏又听到了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军中号角,就不禁在凄凉悲切的羁旅心境中又平添了几多哀愁:“一派泾河冻不流”,诗人此刻站在原州城上,放眼望去,只见泾河之水早已被冻住不流了,更使人觉得“塞上风云接地阴”,让这种顿起“愁云惨淡万里凝”哀思。面对这样的穷荒野漠,碎丘幽

31、壑,耳闻声声号角,呼呼北风,一介书生剩下的只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惨不忍睹的景象和“古来征战几人回”之无穷无尽的感慨了。尾联“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这两句是说:你在异乡作小官,我在异乡作异客,其中的客愁,是你我两人都难以收拾的。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呼应了开头的“牵愁”,点明了主旨。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1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孤独寂寞的诗人形象。(2分)诗人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这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3分)【评分标准】答出形象特点得2分,有具体分析得3分,共5分

32、。意思对即可。13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秋色”“日光”以及“红林”“翠竹”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清幽萧疏的氛围,表现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4分)另外,用语形象,富有动态。不说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日光穿过竹间,竹色更显玲珑。(回答为拟人手法也可以)(2分)【评分标准】答出“情景交融”并简析得4分,用语特点得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2试题分析: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由于心境寂

33、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两句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中带有人事象征,因而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分析时,首先要了解颈联是哪两句?然后在根据句子进行分析。这首诗的颈联是“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抓住关键词“酒徒”“燕”可知,诗人把“酒友离散

34、”比喻成燕子;比喻句一般都有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根据关键词“凋零”可知,颈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眼前景象的萧条,触景生情,对昔日朋友的怀念之情更加重了。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18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描绘了在明月照耀下诗人与鸥鸟分别住于洲渚之上的景象。(3分)诗人把鸥鸟与明月看作是朋友一般,可以在洲渚之上分住,可以相邀来船上共眠,烘托(描绘)出了一个漂泊于江湖之上的隐士形象。(3分)19表达了诗人离家在外,漂泊江湖,无法排遣的愁思,以及对国家灭亡的哀痛之情。(3分)诗人先直抒胸臆,以“无奈”抒发愁思之浓;再借景抒情(或用典),通过听到杜鹃声使人更添

35、愁思来表达“离怀”之深。(2分) 【解析】18试题分析:回答本题所用的表达技巧,需要结合诗句做一分析,认真分析“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一句,有两个词很关键:分、眠,不难看出,应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同时根据诗句内容不难分析出诗人是吧鸥鸟和明月看做朋友一般,这里是烘托出一个隐士形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9试题分析:回答此题,注意分析“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中的“客”和“离怀”二词,能看出表达的感情,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其写法。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13塑造了枝叶繁茂、花蕊 皎洁(2分)、生机勃勃、欣

36、欣向荣(2分),想起随风飘散的兰桂形象(2分)。14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2分),诗人以兰桂自比,抒发了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3分)【解析】1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中塑造了兰、桂怎样的形象”,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景物形象。首先到诗歌中找到直接描写景物的诗句,然后再分析其形象。“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诗人在开篇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茂盛芬披的春兰,皎明洁净的秋桂;“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4试题解析:题干问“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既考查诗歌的技巧,又

37、考查诗歌的情感。这首诗歌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本诗通篇结构安排紧而有序,叙述风格和缓、平静,给人一种清心、恬淡的感觉。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选择题10、2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秀美的水乡夜色图;(1分)画面由落霜、河水、寒星、船只、菰蒲等景物构成;(1分)表

38、达了诗人对家乡(或水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1分)24诗人心中正纠结着菰蒲深处有无泊舟之地的疑团时,忽然笑语声传来,告诉他这里还有人家,带给他温暖和欣喜。(2分)“忽”字呼应上句的“疑”字,捕捉到了秋夜的生气,极为传神地刻画出夜行人惊喜的神态。(1分)【解析】2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读懂诗句大意。这首诗写的是邗沟附近的水乡夜色,属于琐细的生活题材,却以观察细致见称。诗句可译为:已是降霜时分,邗沟里,水还是清澈的,天上万颗星星,映在水里,和船是那么近。原以为岸边茭蒲之地,没什么人家,忽然传出了言语几声。答案可据此分析。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4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根据诗意和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从分析此字的意思出发,揣摩诗人心中所想、所疑,结合“忽”字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完整版)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