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学习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课 时 数:59课时设计教师:一年级数学教师授课对象:小学一年级一、课程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
2、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整理数据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
3、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二、课程内容单元序号 主题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3课时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3课时 第三单元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5课时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7课时 第七单元 找规律 4课时 第八单元 总复习 4课时 三、课程实施教学方式:通过主动探索、观察体验、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实施对策: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重视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4.综合运用所
4、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重视复习整理能力的培养。5.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6.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
5、,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6、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四、课程评价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3、收集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4、单元学习进行整理复习,及时互评。5、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6、卷面测试:计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68题;空间与同行错误率1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0%以内。7、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测试。8、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对规范书写,认真作业的好习惯加以检测。9、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