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7731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1首关雎诗经诗歌原文诗歌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一片情思。用舒缓平正的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统摄全诗。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表现了男子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这里的两个“悠”字,加重了诗中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将其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孤寂难耐的相思之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求”字是全诗的关键,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突然

2、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男子弹琴奏瑟,鸣钟击鼓,反映出他对淑女的热烈追求,也展现出他们相会时的和谐愉快,虽然这极有可能只是男子幻想中的情景。诗歌主旨:整首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有现实中求而不得的焦虑,也有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乐歌。写作特点:1.运用双声叠韵联绵词,增强诗歌的和谐美和

3、人物的生动性。2.以偶句入韵的方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3.运用起兴手法。跟踪训练1.下列对关雎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赞美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寝居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D.全诗运用起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唆,语言不够凝练。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芼之”的“之”指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 指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在这里是动词,且表使

4、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在这里是动词,且表使动。3.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相恋的喜悦。B.表现男女相会时的兴奋之情。C.表现相思的缠绵。D.表现求之不得后的痛不欲生。4.与诗中表达的情感特征不同的诗句是()A.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B.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C.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第2首蒹葭诗经诗歌原文诗歌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白露结霜,道路艰险而漫长,开始寻找意中人。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

5、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白露未干,道路又高又险,继续寻找意中人。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白露没有消失,道路曲折,不放弃寻找意中人。诗歌主旨:这首爱情诗描写了一个恋爱中的痴情人的心理感受,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求之不得的惆怅心情。写作特点:1.反复咏叹,感情凸显。2.虚实结合,想象丰富。1.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B.古诗中,“水”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C

6、.本诗所描绘的景色,呈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本诗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诗中反复出现,显得啰唆,语言不够凝练。2.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的景象,又衬托出主人公凄婉的心情。B.“伊人”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所追求的人。主人公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慕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始终求之不得,心中充满了惆怅。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手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D.第一章以“苍”“霜”“方”“长”“央”为韵,第二章、第三章的押韵位置与第一章相同。这使诗歌极富音乐的

7、回环之美。3.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主人公锲而不舍地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若即若离,又都是动态描摹。B.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C.诗句中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通过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D.伊人高洁、可敬、可爱,令人心驰神往的美被蒹葭白露、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了出来。 第3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 甫诗歌原文诗歌赏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秋风怒吼

8、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描写不仅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着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诗人如果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健壮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的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诗人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人对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倚杖”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笔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叹息,未引起

9、别人的同情和帮助,世风的浇薄就体现出来了,可见他“叹息”的内容十分深广。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前两句不仅是写布被又旧又破,也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成都的八月,天气并不“冷”,但正由于“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所以才感到“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诗人因自己屋漏失眠,国家亦在风雨飘摇之中挣扎,于是觉得夜长。“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

10、又是由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出来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诗歌主旨:诗中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人民

11、,表现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文学常识:选自杜诗详注。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诗中的茅屋指成都近郊的草堂。写作特点:1.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2.描写、记叙、抒情相结合。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2.诗歌以描述开篇,写出了秋风的威力和声势。3.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只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天下寒士”上。4.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5.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6.“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写出诗人对

12、群童的厌恶之情。7.“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的意思是“战乱”,指安史之乱。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抒情句,抒发作者虽身处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9.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10.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11.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12.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4.下列与本诗作者情怀最为相似的一项是()A.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4首卖炭翁 唐白居易诗歌原文诗歌赏析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而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表现。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

14、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前一句描写冰天雪地的具体环境,为后一句的具体行动做了铺垫。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翩翩两骑”粗笔勾勒出太监及其爪牙的趾高气扬的样子;“回车叱牛牵向北”通过动作描写,刻画出他们的仗势欺人、蛮不讲理。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诗歌主旨:这首诗通过记叙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老百姓承受着统治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

15、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文学常识:白居易,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写作特点:1.对比手法。2.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中。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劳作之艰辛。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3.“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4.“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5.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6.

16、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7.全诗详细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8.“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记叙的方法,“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的方法。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9.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0.“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的趾高气扬、仗势欺人。11.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12.“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及提升训练》(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