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古人笔下,莲花,或是美丽纯洁的少女,或是清高脱俗的君子,或是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对莲的喜爱,可以说是我国人民一种文化心态。这种文化心态的产生,与一篇文章有关爱爱莲莲说说周敦颐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的一种文体,可以可以直接说明事物直接说明事物 或或论述道理论述道理,也可以也可以借人借事借人借事或或 借物的记载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爱莲说就是说“爱
2、好爱好莲花莲花”的问题。的问题。说说字字茂叔茂叔,道州营道人。,道州营道人。宋代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哲学家。博学多识,胸怀磊落,为官清博学多识,胸怀磊落,为官清正,为百姓爱戴。正,为百姓爱戴。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濂溪先生”。他是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对宋明的哲学思想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有很大影响。响。一、读课文,初步感知一、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节奏读准字音、节奏爱 莲 说 周 敦颐(dn y)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nfn。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yy独爱莲之出淤
3、yy泥而不染,濯zhuzhu清涟linli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 mn n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xixi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yy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yy!菊之爱,陶后鲜xinxin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读课文 准确翻译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逐字、逐词翻译全文。水陆草木水陆草木之之花,可爱者花,可爱者甚甚蕃蕃。晋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独爱菊。爱菊。自李唐自李唐来,世人来,世人甚甚爱牡丹。爱牡丹。予独予独爱爱莲莲之之出淤泥出淤泥而而不不染染,濯清涟濯清涟而而不不妖妖,中通外,中通外直,不直,不蔓蔓不不枝枝,香,香远远益益清,清
4、,亭亭亭亭净净植植,可远,可远观观而而不可不可亵亵玩玩焉焉。予予谓谓菊,花菊,花之之隐逸者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噫!菊!菊之之爱,爱,陶后陶后鲜鲜有有闻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爱,宜宜乎众矣。乎众矣。水陆草木水陆草木之之花,可爱者花,可爱者甚甚蕃蕃。晋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独爱菊。爱菊。自自 李唐李唐来,世人来,世人甚甚爱牡丹。爱牡丹。的的很很多多只只从从唐唐很很 予予 独独爱莲爱莲之之出淤泥出淤泥而而不不 染染,濯濯 清涟清涟 而不而不 妖妖,中通外直,不中通外直,不蔓蔓不不 枝枝,香香远远
5、益益清,清,亭亭亭亭净净 植植,可远观,可远观而而不可不可亵亵玩玩焉焉。我我助词,助词,调节音节,调节音节,无实义无实义表转折表转折被沾染被沾染洗涤洗涤清水清水美丽而不庄重美丽而不庄重生枝蔓生枝蔓 长枝节长枝节更加更加耸立的耸立的样子样子立立表转折表转折 亲近而亲近而不庄重不庄重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只只表转折表转折远播远播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外观笔直,不生枝蔓,茎梗中间贯通,外观笔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直立在
6、那里,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予予谓谓菊,菊,花花之之 隐逸隐逸者者也;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莲,花之君子君子者也。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莲,是花中的君子。认为,以为认为,以为的的隐居的人隐居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噫噫!菊菊之之爱,爱,陶后陶后鲜鲜有有闻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牡丹之爱,宜宜乎众矣。乎众矣。叹词,叹词,相当于相当于“唉唉”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的标志,不
7、译不译少少 当当(和(和“乎乎”连用,有连用,有“当然当然”的意思)的意思)听说听说三、读课文,合作探究。1 1、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在文中划出描写莲的句子并、作者为什么喜爱莲花,在文中划出描写莲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2 2、作者说、作者说“莲,花之君子也。莲,花之君子也。”作者把莲花比喻成君作者把莲花比喻成君子,结合莲花的特点,说说作者心中的莲有怎样的品子,结合莲花的特点,说说作者心中的莲有怎样的品质?质?3 3、作者仅仅是写莲吗?仅仅是表达对莲的感情吗?、作者仅仅是写莲吗?仅仅是表达对莲的感情吗?4 4、本文以、本文以“爱爱”为脉络,写出了
8、对莲花的喜爱,为何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为何还要写陶渊明和世人?还要写菊花和牡丹?为何还要写陶渊明和世人?1.1.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濯清涟而不妖1.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洁身自好、庄重质朴庄重质朴莲花莲花君子君子2.2.中通外直中通外直2.2.胸襟磊落、胸襟磊落、通达通达事理、豁达正直事理、豁达正直 不蔓不枝不蔓不枝3.3.香远益清香远益清3.3.美名远扬美名远扬4.4.亭亭净植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4.志洁形廉、清高志洁形廉、清高生长环境生长环境体态体态香气香气风度气质风度气质以花喻人以花喻人托
9、物言志托物言志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作者赞美莲的优美的形象和高贵品质,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君子之志,品质,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君子之志,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鄙弃之情。之情。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因为菊花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写菊是为了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正面衬托莲的形象。莲的形象。写陶渊明写陶渊明正面衬托正面衬托了君子的形象。了君子的形象。
10、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因为牡丹因为牡丹雍容华贵雍容华贵,人们把它当成,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莲的君子形象。写世人实际上是从写世人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反面衬托作者的君子之志。作者的君子之志。学过此文,谈谈你心里仰慕的学过此文,谈谈你心里仰慕的君子,说说给自己的启示。君子,说说给自己的启示。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例句:
11、例句:我爱我爱莲花莲花,因为它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是人格高尚的君子。是人格高尚的君子。造句:造句:我爱我爱 ,因为它因为它 。根据提示理解:根据提示理解:1 1、爱莲说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2 2、爱莲说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香远益清,亭亭净植。3 3、爱莲说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
12、庄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4 4、爱莲说爱莲说中与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 5、爱莲说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的一句话是:根据提示理解:根据提示理解: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6 6、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的高贵品质:根据提示理解:根据提示理解: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
13、、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7 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阅读 1 邓稼先/杨振宁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第二单元第二单元阅读 5 黄河颂/光未然 6 最后一课/都德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8 木
14、兰诗 写作 学习抒情 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阅读 9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10 老王/杨绛 11*台阶/李森祥 12 卖油翁/欧阳修 写作 抓住细节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晚春/韩愈第四单元第四单元阅读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张中行 14 驿路梨花/彭荆风 15*最苦与最乐/梁启超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写作 怎样选材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阅读 17 紫藤萝瀑布/宗璞 18*一棵小桃树/贾平凹 19*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
15、歌/陈子昂 望岳/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游山西村/陆游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写作 文从字顺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阅读 21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22 太空一日/杨利伟 23*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 24 河中石兽/纪昀写作 语言简明 综合性学习 我的语文生活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杜牧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 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群星闪耀群星闪耀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是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文情况选文情况 1 邓稼先/杨振宁
16、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 4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单元教学重点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的方法。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各课讲解1.邓稼先邓稼先 这篇课文人教版原有的课文。这篇课文的特点:传统眼光+国际视野。作者他把邓稼先放在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人理解邓稼先的伟大功绩。在表现人格魅力的时候,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
17、比,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提升了文章的视野。教学时注意落实单元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语句和段落,字斟句酌,把握人物特征。具体来说注意运用课后练习。这次编写教材,我们强调课后练习的要点性,保证一课一得,基本上单元要点和课文重点都设计进了课后思考练习。一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通过让学生对句段初读、细读,帮助学生找到他认为阅读时的关键的语句或段落,之后在此基础上揣摩。通过对选材细节
18、的分析,把握邓稼先这个人物形象。每个单元我们都会利用课文在设计向外活动、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量。像这道题,训练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暗含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训练,介绍的同时训练口语能力。五 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2.说和做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这也是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课文。原来课文题目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次恢复了原题。这篇课文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诗人写诗人文字精致凝练,富有诗意。教学时注意:1.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
19、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演讲”中,抓住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课后第二题就是基于这个点设计的二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2.单元重点:揣摩品味表达的妙处三 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
20、文化药方。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3.在积累拓展部分五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五 课后找一些闻一多的诗歌来读,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精神追求,加深对闻一多人格与思想的了解。3.回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字,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这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就是:细节化。适合落实本单元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教学要求。课文中还有不少动词运用非常传神,比如,“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