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篇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巴迪小时候写了一首诗,父母给予了两种不同的评价,以及他后来对两种评价的认识。 师: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 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到课文中去寻 找答案。(板书:母亲父亲) 师:如果将课文分成童年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个部分,如何分? 生:小节写童年故事,小节写后来的认识。 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故事部分。看自学提示(出示投影片) 请快速地浏览童年故事这一部分,小组讨论: 、当“我”写了
2、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 、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 师:我们先来说说母亲是怎样评价的。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注意看话前面的提示语,妈妈兴奋地说,该怎么读? 生:再读(感情丰富多了) 师:再看后面,妈妈的评价雨点般砸来,为什么把母亲的赞扬比作雨点?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赞扬如同雨点般砸来? 指导朗读。师:这是妈妈对巴迪语言的赞扬。妈妈的赞扬还有别的体现吗? 生再读课文。 生:妈妈再次拥抱巴迪。 师:“再次”说明什么?
3、 生:不是第一次。 师:课文中哪里有体现? 生:她搂住了我。 师:巴迪听了妈妈雨点般的赞扬有点发烧,烧得还不轻呢。(众笑)请看一下巴迪有哪些表现? 生读书。 师:不要忙着举手,要思考之后再举手。 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勾 画圈点。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生:我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除了这些发烧症状还有哪些? 生:“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师:“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 生:等不及了,心情很急切。 师:很准确,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巴迪等不及了? 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4、。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对比朗读) 师:这么短的句子是很少见的,你们从中有什么体会。 生:我感觉时间很长。 师:该怎么读?请大家来读读。 生齐读: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把等待的时间读出来了,也读出了迫不及待的心情。) 师:哪个词还能看出巴迪觉得时间过得慢? 生:终于。 师:对,从“终于“这个词也能感觉得到时间过得漫长。终于等到爸爸回家,爸爸的评价是什么? 生齐:糟糕透了 师:爸爸是怎么说的?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爸爸有什么样的动作?你们从中有什么体会? 生:扔。 师:巴迪是什么样的表现? 生读书: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师:父亲的
5、评价的确给正在“发烧”的巴迪浇了一盆冷水!犹如当头棒喝、晴天霹雳啊? 生:小巴迪到底还是小,表扬几句就美得不得了,批评了又受不了。师:巴迪实在是受不了了,都有哪些表现?请抓住关键词读一读。 生读第14自然段。 生:冲、跑、扑、痛哭。 师:动作表现人物感情多么丰富啊。指板书:动作。 师:这首诗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评价呢? 生:母亲是用爱来鼓励巴迪的,父亲是用严厉的爱来激励巴迪向上的。(板书:鼓励、严厉) 师:当时巴迪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吗? 师: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 生:母亲夸奖巴迪是因为他是个孩子,他写了第一首诗应该鼓励;而父亲觉得小孩子不能娇惯,要让他知道自己并不完美,更努
6、力才能更好。 生:母亲是为了进一不激发小巴迪的兴趣,父亲是这样认为的,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 生:母亲说“精彩极了”是出于巴迪还小,而且写的是第一首诗,哪 怕再差,也要鼓励;而父亲说:“糟糕透了”是出于诗本身的好坏。 生:父亲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母亲的夸奖是出于一种爱子的心。生:在母亲的眼里,巴迪还是个孩子,他需要鼓励,而且这是他写的 第一首诗,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而在父亲眼里不管他有几岁, 这是他写的第几首诗。“糟糕透了”就是糟糕透了。父亲直言了.生:父亲希望巴迪在接受鼓励的同时也不能放松,要让他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师:父母的这两种评价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理解了吗? 生:不理
7、解。 师:几年后成长的巴迪又是如何对待父母不同的评价的呢?文章中是 怎么讲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生: 8岁时他认为妈妈的评价是赞扬,爸爸的不认可是批评。等他到 12岁的时候他认为妈妈的评价是对自己的鼓励,根据爸爸的评价自己可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这个时候的巴迪还没有完全长 大。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看来你读书很用心。 (投影: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 电影剧本。) 师:长大成人的巴迪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成功的巴迪与父母不同的 教育方式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巴迪又是怎样看待的呢?读书 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下。 生:成熟后的巴迪清楚地认识到慈祥的母亲的评价
8、给他灵感和创作的 源泉。严厉的父亲的评价给他警告以免误入歧途。 师:是的,不管是母亲慈祥还是父亲严厉都出自对自己的生:爱(板书)。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巴迪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对他鼓励的妈妈,还有一个给他警 告的爸爸,所以才能让他的生活的帆船没有被刮倒。假设你的生 活中缺少一股风你会怎么样? 生:如果我的生活中都是鼓励表扬那么我会在心里警告自己。 生:如果我的周围都是批评,那么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还有很多优点,只是还没有发现。众生笑。 师:你是一个很善于自我调节的孩子。生活中不可能时时都有这样的风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 师:让我们在捧起书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9、。 师:大爱无形,无论哪种方式,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你们一定要谨慎地把握好生活的小船。祝你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作业:104页(小练笔) 在本文作者来看,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洋洋 痛哭 母亲父亲 鼓励严厉 爱 篇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田 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正确读写 “糟糕”、“确实”、“自豪”、“誊写”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3.通过人物动作、
10、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亲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 2.请你仔细观察,今天学习的课题与以往课题有什么不同?(引号,这是文中父母的话,这就是引号的其中一个作用)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昨天大家已经把课文的朗读录音传到了乐教乐学上,我也听了同学们的录音,读的真是不错,现在来看看老师出示的这几组词语。 1、出示第一组词语,指导写字 谨慎歧途 歧途这个词比较容易出错,齐
11、读三遍 指导写字:“谨”,仔细观察这个字,你觉得应该注意哪些笔画?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微视频,注意看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在你的研学单上写一个“谨”字。 评价交流 根据刚刚我们说到的需要注意的地方,谁来评价一下? 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在你的研学单上再写一个“谨”字。 2、出示后两组词语 精彩糟糕这两个词写的是什么?(父母的评价) 得意扬扬 自豪 紧张 失声痛哭这一组词写的是什么?(我的心情) 你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先跟你的同桌试着说一说。 指名说 三、品读两种评价,感知写法 1.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八岁的巴迪写了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
12、现在请你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是怎样写父母的评价的? 2、出示母亲的评价(第一段),你感觉当母亲第一眼看到我的诗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兴奋激动)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写出了母亲的这种激动的心情呢? 语言:生做批注,板书 动作:生做批注,板书 神态:生做批注,板书 通过作者这些描写方法,你体会到母亲那种兴奋的心情么?谁能带着带着这种兴奋的心情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 3、听到母亲的评价,巴迪的心情如何?用文中的句子?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板书:腼腆得意 母亲的评价,让巴迪更加满怀期待着父亲的评价。可得到的却只是一句“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你说,听到这样的评价,巴迪
13、的心情如何?文中是怎样写的? 板书:难过伤心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作者在描写巴迪的心情时抓住了他的哪一方面来写? 通过动作描写:冲、跑、扑、失声痛哭 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到巴迪是真的很伤心难过。 3.可是我就有疑问了呀?对同一首诗,巴迪的父母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评价? 母亲这样评价是因为这是巴迪写的第一首诗,想要鼓励我继续写作。父亲这样评价是希望我不要骄傲自满,想要严格要求巴迪。 评价虽然不同,但都是对巴迪的爱 多年后,当我又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时,我总会听到母亲的那句鼓励“精彩极了”;当我为拿到
14、一个奖项而开心自豪的时候,仿佛听到了父亲的批评“糟糕透了”。它们就像指引着我前行的明灯,让我从心底里知道,我必须时刻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五、拓展练习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跟着巴迪感受父爱母爱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而且也学习了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这种写作方法。下面我们也运用这种方法来写一写,请你观看这个视频,然后写一个“找作业”的小片段。 篇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实录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
15、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
16、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1)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理解“腼腆”的意思,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仿照课文的写法练笔。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
17、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学实录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词。(板书“精彩”、“槽糕”) 师:谁愿意读这两个词? 生:读词语 师:能不能根据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举例说说什么时候你分别用到了这两个词? 师:(指名学生举例回答) 师: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主的
18、拟题的文章。(板书课题)谁能带着感情色彩读出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诗”“找”“父亲”“母亲”。)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读?(提出要求: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
19、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师:我们先来汇报对母亲的描写及“我”的当时反应。 生:“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这是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师板书“兴奋”) 生:母亲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这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他妈妈赞美他写的诗精彩,可以看到他妈妈当时特别高兴,她在夸奖巴迪。(板书“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兴奋的语气吗?(指名学生读) 师: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 生:“我有点腼腆,不好意思地笑了。”是对“我”的描写。“我”听了母亲的赞美,即高兴又有点害羞。师:“腼腆”
20、是什么意思?明白吗? 生:“腼腆”就是有点害羞,不好意思。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师:继续汇报。 生: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汇报对父亲的描写和“我”当时的反应。 生:“父亲一进吃饭大厅,就被餐桌上的诗吸引住了。”通过吸引住了这个词,我觉得父亲对诗产生了兴趣,因为他本身是个写剧本的人。(板书“吸引”) 生:“父亲拿那首诗读了起来。”“拿起”是父亲的动作,父亲读完说糟糕透了,从这可以看出父亲不喜欢这首诗。(板书“拿起”) 生:“父亲把书放回原处,对母亲毫不退让。”这说明父亲的态度冷淡,而且坚持意见,不因为母亲而改变自己的观点。(板书“放回”) 生:“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
21、,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这说明我心里挺紧张,在等待父亲的评价,也说明父亲读得很认真。 生:“我”听完父亲的评价,“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我从对作者的这些描写感到作者心情挺不好,肯定挺伤心,特别失落。 师:谁能读出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 (指名学生读) 生:“再也受不了了,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这是对作者动作的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 师: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生:因为作者一直以为父亲能像母亲一样赞扬他呢,但是没听到,所以受不了了。 生:
22、因为作者“整个下午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父亲回来。”这就看出作者一直满心以为能得到父亲的赞美,所以一听到糟糕透了,就受到打击。 生:因为作者“把诗重抄写了一遍,还描上了花边。”这都看出作者挺重视父亲的看法,尤其父亲还是电影公司的老板,所以受到打击,他就受不了了。 师: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师:此时巴迪的心情可以用什么词形容? 生:失落。 生:伤心。 生:难过。 生:没面子。 师:带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试读。(生读、齐读) 4、学习课文写法,课堂进行小练笔。 师:我们刚才通过作者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细致描写已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这种写法真不错,我们也来练习一下这种写法。 师出示练习:
23、(1)听到这个好消息,我。 (2)看到妈妈买生日蛋糕,我。 (3)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 (4)等了半天,他也不来,我。 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语言,辨析人物的心情,读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 生:听到这个消息,我三步并两步,快速回到家里,向妈妈报告了喜讯。 生: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一蹦三尺高,高兴地喊道:“我成功了。” 生:看到妈妈买的生日蛋糕,我赶紧接过来,把鼻子凑过去闻了闻,“啊,真香啊。” 生:拿着不及格的卷子,我的脸胀得通红,眼泪不由地流下来,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生:等了他半天,他还没有来,我东瞅瞅西望望,急得直跺脚。 5、引发讨论问题,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师:同学们刚才
24、的口头续写真是精彩!看来你们认真读书了。那么母亲说巴迪的诗糟糕,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啊。如果请你做个判断,你觉得巴迪的这首诗写得会怎么样呢? 生:我认为巴迪这首诗已经写得不错了,我现在还不会写呢。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不能因为他年龄小,就说他的诗好。你想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写好吗?再说,他父亲是写作的,已经说他的诗不好了,那就是不好。 生:我认为巴迪写得好,对他来讲应用他的年龄来评价他,不能用大人的眼光看他。 生:我认为,他的诗也许好,也许不好,那得看怎么说了,从他的年龄看,已经不简单了,从诗来看可能不太好。 生:巴迪的诗一定写得不好,他母亲赞扬他只是鼓励他,他父亲才是正确的评价。
25、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正像我们学过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这两句诗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 师:学得真棒!同学们分析的对,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样评价的呢?快看课文,找到答案。(学生看书)生:作者少年时认为那首诗的确糟糕透了,他不得不承认父亲说的是对的。 生:既然作者认为是自己的这首诗槽糕,他为什么说“不得不”承认? 师:我知道,虽然诗不好,
26、但谁也不愿意说自己不好。 生:巴迪知道自己的诗不好,但心想母亲都能鼓励我,父亲也不能那么不讲情面呀。 师:也许是说巴迪从理智上认为诗不好,但感情上接受不了父亲的态度,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最终成为美国名作家呢?请同学们默读倒数第二段,联系课文说一说。生:因为他有父亲的批评帮助。(板书“鼓励、严厉”) 6、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 师:确实如此,生活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母亲的爱,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讲一讲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生:我喜欢母亲那种鼓励的方式,但我总认为
27、我爸爸对我特别好,总鼓励我,妈妈总批评我,我不爱听,心烦。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妈妈说得我直哭,我都不想学了,后来爸爸说:“没事,这次不算什么, 我姑娘下次能考好,走,跟爸爸去溜达,我的心情就好多了。 生:我比较喜欢巴迪妈妈鼓励的方法,我的作文不太好,我爸爸我妈妈总说写得不好,总贬我。我都没信心写了,但我的老师总说不错不错,这句子挺好,这也有进步,我才坚持写作文的。 生:老师,我认为这两种方式都得有。要是总鼓励吧,就该骄傲了,要是总批评也不行,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这两种都得有,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 生:老师,我觉得不管什么方式都是为我们好,我小时候特别挑食,不爱吃饭,我爸挺严厉,总是逼我吃这
28、菜,吃那菜,当时我都烦死了,但现在一想他也是为我好。 师:怪不得你长这么高! 四、注重语言积累,渗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师:同学们说出了心里话,老师也看到你们是真的读懂了课文。作者成年以后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最后两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两段,从中选出你喜欢的一句,试着背诵下来,好不好? 生:(练习背诵) 师:(指名背,要求背出感情,背出气势) 师:不论慈祥的母亲,还是严厉的父亲,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都是鼓励我们健康成长的爱。(板书“爱“) 师:请同学们拿好书,齐读最后一段,用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再次体会来自父母的伟大的爱。(全班齐读) 师:
29、课文学完了,同学们对这种爱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老师更加希望你们把父母的理解化作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来汇报父母的爱! (下课)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关爱,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给每一个读者都能留下人生的启迪。面对现代生活条件下的“娇子”,如何让他们从文本中得到人生的感悟,确实需要教师精心地建构课堂。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师充分地转
30、变了角色,教师成为了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建设者、点拨者。教师很好发挥了导学的功能,学有针对,学有实效,学有收获。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模仿,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课堂精彩之处在于,教师能引发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中“父母对我的两种评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自由表达,个性张扬。这正是现代阅读教学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回顾整个课堂,教师的语言并不多,但是很精练,提示很到位,凸现文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