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79961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PTX 页数:97 大小:5.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七年级语文上册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论语论语,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1.熟记熟记“论、省、罔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等字的字音;熟记熟记“逾、堪逾、堪”等字的等字的字形。(字形。(重点重点)2.2.了解了解论语论语的有关知识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

2、的文言实词和常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熟练背诵课文。(重点重点)3.3.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难点难点)4.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素养素养)作者介绍作者介绍知识备查 孔子孔子(前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名丘,字仲尼字仲尼,鲁国陬邑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今山

3、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始人,被尊称为被尊称为“圣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晚年致力于教育育,整理了整理了诗诗书书等古代文献等古代文献,并把并把鲁国史官所记鲁国史官所记春秋春秋加以删修加以删修,使其成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庙大成殿孔庙大成殿祭祀孔子的地方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山东曲阜“三孔”知识备查孔林孔林孔子墓地孔子墓地知识备查知识备查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4、行的一部书。全书共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20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孟子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并称并称“四书四书”。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关于论语关于论语读 一 读读 一 读预习检查论愠省罔殆箪笃堪惑巷逾语一三食不不陋矩lnynxngwngdidndknhu xing y【温故知新温故知新】预习检查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温习学过的知

5、识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温体会。温,温习。故温习。故,旧的知识。旧的知识。方法指导方法指导整体感知1.1.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意断句读2.2.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3.3.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工整)断句读句式工整)断句读4.4.通过通过“之乎者也矣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等语气词断句读。断句读方法归纳整体感知 子曰:子曰:“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而不愠,不亦/君子

6、乎?君子乎?”曾子曰:曾子曰:“吾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而不信乎?传不信乎?传/不习乎?不习乎?”子曰:子曰:“吾吾/十有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而不惑,五十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子曰:“温故温故/而知新,可以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师矣。”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整体感知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则殆。”子曰

7、: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不堪其忧,回也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子曰:“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子曰:“饭疏食饭疏食/饮水,曲肱饮水,曲肱/而枕之,乐而枕之,乐/亦在亦在/其中矣。其中矣。不义不义/而而/富且贵,于我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浮云。”整体感知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而从之,其不善者善者/而改之。而改之。”子子/在川上曰:在川上曰:“逝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

8、夜。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子曰:“三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子夏曰:“博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在其中矣”。整体感知论语论语十二章十二章子子 曰曰:“学学而而 时时 习习之,不亦之,不亦说说乎?有乎?有朋朋 自自远方来,不亦乐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乎?人不知知而不而不愠愠,不亦,不亦君子君子乎?乎?”(学而学而)古代对男子的尊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称,这里指孔子说说连词,连词,表顺接表顺接按时按时通通“悦悦”,愉快,愉快温习,复习温习,复习志同道合的人志同道合的人“从从”了解了解生气,恼怒生气,恼

9、怒道德上有修养的人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精读细研2.2.你如何理解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这句话?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时习”是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

10、”是学习乐趣;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人不知而不愠愠”是为人态度。是为人态度。“学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学”与与“习习”统一起来。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1.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曾子曾子曰:曰:“吾日吾日三省三省吾吾身身:为人:为人谋谋而不而不忠忠乎?与朋友乎?与朋友交交而而不不信信乎?乎?传传不习乎?不习乎?”(学而学而)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多次进行检查多次进行检查自己自己谋划,商量办法

11、谋划,商量办法交往交往竭尽自己的心力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诚信动做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动做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译:译:曾子说: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否复习过了呢?”整体感知精读细研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他人”,继而,继而“朋友朋友”,最,最后是后是“自己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

12、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1.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吾日三省吾身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

13、习。诚实、诚信、学习。2.2.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整体感知子曰:子曰:“吾十吾十有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立,四十而不,四十而不惑惑,五,五十而知十而知天命天命,六十而,六十而耳顺耳顺,七十而,七十而从从心所欲,不心所欲,不逾逾 矩矩。(为政为政)通通“又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上天的意旨遵从遵从能听得进不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同的意见越过越过法度法度译: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

14、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精读细研1.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3.3.我们从这

15、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2.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整体感知温习,复习温习,复习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学过的知识做做凭借凭借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子曰

16、:子曰:“温温 故故而知而知新新,可,可以以 为为师矣。师矣。”(为政为政)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新的理解和体会。精读细研“温故温故”和和“知新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说说你的看法。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说说你的看法。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温故”而不独立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知新”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

17、以为师”。可见,可见,“温故温故”和和“知新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温故”是是“知新知新”的基础,的基础,“知新知新”是是“温故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是“知新知新”。整体感知却却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疑惑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能深刻理解而无所得。不学习就会因不能深刻理解而无所得。”子曰:子曰:“学学而而不思则不思则罔罔,思而不学则,思而不学则殆殆。”(为政为政)精读细研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18、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表明了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个见解是很精辟的。这个见解是很精辟的。整体感知译:译:孔子说: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偏僻狭窄的街巷里,

19、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一直乐观并无改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子曰:子曰:“贤贤哉哉,回回也!一也!一箪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雍也)啊啊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即颜回,孔子的弟子即颜回,孔子的弟子能忍受能忍受整体感知 子曰:子曰:“知知之者之者不不如如好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之者。之者。”(雍也雍也)知道知道比不上,赶不上比不上,赶不上喜爱,爱好喜爱,爱好以以为快乐为快乐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对于学

20、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整体感知子曰:子曰:“饭饭 疏食疏食,饮,饮水水,曲肱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矣。不义不义而富且贵,而富且贵,于于我如浮云。我如浮云。”(述而述而)吃吃冷水冷水弯着胳膊弯着胳膊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1、。”粗粮粗粮不正当的手段不正当的手段介词,对,对于介词,对,对于整体感知 子曰:子曰:“三人三人行,必有我师行,必有我师焉焉。择其。择其善者善者 而而从之,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述而)几个人几个人于此,意思是在其中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好的方面,优点就就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几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长处而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鉴而改正。长处而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鉴而改正。”精读细研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

22、,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人的短处。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行,必有我师整体感知子在子在川上川上曰:曰:“逝逝者如者如斯斯夫,不夫,不舍舍昼夜。昼夜。”(子罕子罕)流逝的时光流逝的时光代词,这,指河水代词,这,指河水舍弃、放弃舍弃、放弃译: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一样,日夜不停。”河边。川,河流。河边。川,河流。精读细研怎样理解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流逝的时光如河水这里指孔子勉励

23、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复返的特返的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时间。这里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这里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动。孔子告诉人们:步。人生如河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动。孔子告诉人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

24、去。”人的一生中,思想、观念都要人的一生中,思想、观念都要不断地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不断地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整体感知子曰:子曰:“三军三军可可夺夺帅也,帅也,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不可夺志也。(子罕子罕)军队军队改变改变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民百姓。译:译:孔子说: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能改变的。”精读细研你是如何理解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这句话的?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

25、人心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匹夫虽然只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没有办法使他改变。子夏子夏曰:曰:“博博学而学而笃笃志,志,切切问而近思,问而近思,仁仁在其中矣。在其中矣。”(子张子张)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广泛广泛坚定坚定译:译:子夏说: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

26、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了。”恳切恳切仁德仁德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合作探究1.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相应的句子。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

27、养三方面的内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态度合作探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合作探究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日三省吾身:为

28、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品德修养品德修养1.1.你认为孔子所讲的内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孔子所讲的内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合作探究示例:示例:我认为我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最打动一句最打动我,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有自己坚我,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即使是一个普

29、通人,也应该有自己坚定的志向,并为之坚守下去。定的志向,并为之坚守下去。2.2.论语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有怎样的意义?首先首先,论语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如本课所选的各章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重要的意义。其次其次,论语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的

30、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论语,有助于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合作探究通 假 字通 假 字合作探究1.1.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不亦说说乎乎?2.2.吾十吾十有有五而志于学五而志于学“说说”同同“悦悦”,愉快愉快“有有”同同“又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合作探究1.1.吾日吾日三三省吾身省吾身2.2.与朋友交而不与朋友交而不信信乎乎3.3.不亦不亦君子君子乎乎4.4.饭饭疏疏食,饮食,饮水水古义古义:泛指多次泛指多次;今义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古义古义:

31、诚信诚信;今义今义:确实确实,信用信用古义古义:有才德的人有才德的人;今义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泛指人格高尚的人古义古义:粗糙粗糙;今义今义:疏通,疏散;疏通,疏散;古义古义:冷水冷水;今义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合作探究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博学而笃志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知知为为而而了解了解知道知道wi,介词介词,替替wi,动词动词,成为成为,做做连词连词,表转折关系表转折关系,却却,但是但是连词连词,表

32、示承接关系表示承接关系,文中是文中是“然后然后”“”“之后之后”的意思的意思连词连词,表并列表并列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合作探究1.1.传传不习乎不习乎2.2.温温故故而知而知新新3.3.好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乐之者之者4.4.学而学而时时习之习之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学过的知识;新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新的理解和体会。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以为快乐为快乐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用作状语,按时按时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合作探究省 略 句省 略 句省略句省略句,介词介词“以以

33、”后面省略宾语后面省略宾语“之之”,代,代“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省略句,动词动词“知知”后面省略宾语后面省略宾语“之之”,代,代“自自己己”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句首省略了动词“择择”合作探究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 去,认识现在。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4.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5.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

34、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7.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概括主题概括主题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学后感悟学后感悟课堂小结孔子、颜真卿、朱熹、鲁迅都是珍惜时间的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每一位成功

35、者,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没有一个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意浪费时间的人。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从每天都是24个小时来说,时间是一个常数,它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对于勤奋的人来说,时间要多出几倍,他使每年、每月、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有它的特殊价值。我们不要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时间。写作特色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现力,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动作都栩栩

36、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动作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关系;有的是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有的是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语言精练语言精练,生动传神。生动传神。写作特色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乐学精神贱不移、求学为乐的乐学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温故知新、学

37、思结合的学习方法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个人修养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个人修养,至今仍至今仍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思想深刻思想深刻,富含哲理。富含哲理。板书设计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修身做人论语十二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四章第一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六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三章第十一章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课堂检测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B.吾

38、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C.逝者如斯夫(往、离去)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D【解析解析】“信信”的意思应为的意思应为“诚信诚信”。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第(1)题中,“学”“习”之间有先后的承接关系,“而”表顺接。第(2)题中,“不知”“不愠”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3)题中,“思”“不学”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4)题中,“择”“从”之间有动作先后之分,“而”表顺接。ABBA课堂检测2.2.比较下列各句中比较下列各句中“

39、而而”的不同用法的不同用法(A.(A.顺接顺接B.B.转接转接),),分别归分别归类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将字母填入括号内。课堂检测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C【解析】“说”同“悦”,愉快的意思。3.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课堂检测A.人家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B.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C.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D.人家不了解(我),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4.4.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40、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亦君子乎?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子路曰:“子之哭也,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子路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课堂检测5.5.阅读短文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课堂检测孔子过泰山侧()夫子式而听之()昔者吾舅死于虎()何为不去也()经过。它,指哭声。在。离开。【解析】“式”“听”之间有动作的先后之分,所以“而”表顺接。A(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2)“夫子式而听之夫子式而听之”中的中的“

41、而而”表示(表示()A.顺接B.转接课堂检测(3)(3)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请翻译这句话。苛政猛于虎也。【解析】点题句在选文的最后。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苛政于虎猛也”,按这种语序翻译即可。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孔子学琴孔子学琴拓展探究孔子向乐师襄子学鼓琴,连学了十天都不换曲子(进,增加之义。)孔子向乐师襄子学鼓琴,连学了十天都不换曲子(进,增加之义。);这时,学生不急,倒是老师急了,就说:你做得挺好,可以换曲子学习;这时,学生不急,倒是老师急了,就说:你做得挺好,可以换曲子学习(益,增加,加练)了;孔子说:我只是把握了曲调(曲),还没

42、掌握乐(益,增加,加练)了;孔子说:我只是把握了曲调(曲),还没掌握乐理(数,规律,即乐理。)呢;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乐理你已经掌理(数,规律,即乐理。)呢;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乐理你已经掌握了,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弄清楚这个曲作者的创作思握了,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弄清楚这个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志)呢!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你已经理解了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志)呢!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你已经理解了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啦,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还没搞清这位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一想啦,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还没搞清这位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人)呢!再

43、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一副有所穆然深思的样子,又是个人(为人)呢!再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一副有所穆然深思的样子,又是一副愉悦地望向高空而又意志深远的样子。一副愉悦地望向高空而又意志深远的样子。孔子说:孔子说:“我知道这位曲作者是怎么我知道这位曲作者是怎么样一个人了,这人黑黑的,高高的,样一个人了,这人黑黑的,高高的,眼晴深邃苍茫,有一种超越一切、惠眼晴深邃苍茫,有一种超越一切、惠及万民的王者气度!除了周文王,谁及万民的王者气度!除了周文王,谁还能作得出这样的乐曲呢?还能作得出这样的乐曲呢?”老师听老师听了这番话,向这个不凡的学生行了一了这番话,向这个不凡的学生行了一个大礼,(个大礼,(“避席再拜避席

44、再拜”),并说:),并说:“您说的正是您说的正是文王操文王操啊!啊!”拓展探究拓展探究对比阅读对比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拓展探究(1)(1)吾日吾日三省三省吾身吾身 (2)(2)传不传不习习乎乎 (3)(3)足足食食 (4)(4)去去食食 自我检查、反省自我检查、反

45、省温习温习充足充足食物食物1.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拓展探究A.温故而知新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思而不学则殆 D.潭西南而望D【解析】题干中的“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A项“而”表承接,可译为“从而”;B项“而”表并列,可不译;C项“而”表转折,相当于“却”;D项“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2.2.下列加点词与下列加点词与“必不得已而去必不得已而去”一句中一句中“而而”字用法相同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一项是()()拓展探究(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选择他的缺点对照自己进行改正。自古人都必有一死,

46、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3.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拓展探究4.4.【甲甲】【】【乙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生成长中的作用?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共同强调的是诚信。共同强调的是诚信。课下作业1.1.背诵全文。背诵全文。2.2.课外阅读孔子课外

47、阅读孔子论语论语全本。全本。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论语十二章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48、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作成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

49、治天下”。论语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v “四书”v论语大学v中庸孟子课文导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字词积累论语愠说三省罔殆箪肱ln yuynxngwngdndigng陬邑 zu y笃d逾矩吾y jw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字词积累为人谋

50、而不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逝者如斯夫wi yuho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1、子曰(先生,指孔子)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6、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字词积累人民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 9、人不堪其忧(忍受)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11、饭疏食饮水(吃)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这,指河水;舍:舍弃)13、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14、曲肱而枕之(肱:胳膊)15、博学而笃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优质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