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579962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3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2课 纪念白求恩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文章结构,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2.了解并掌握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重点)3.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难点)自主预习【课题解析】“纪念白求恩”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对象白求恩,而“纪念”二字,则点明了写作目的。【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其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选集等。1.1.重难字词鄙薄(b b)狭隘(i)热忱(chn)殉职(xn)

2、纯粹(cu)派遣(qin)拈轻怕重(nin)晋察冀(j)2.2.词语释义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热忱:热情。忱,情意。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麻木不仁:本义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文中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追求更好。内容探究1.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介绍白求恩同志的生平事迹入手?首先,这篇文章是为纪念白求恩同志而写的。当时白求恩同志在晋察冀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工

3、作,很多人还不知道他,所以有必要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其次,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叙述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抗日的经过,使下文的议论有了充分的依据,增强说理的效果。最后,由简单介绍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引发下文的议论,符合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规律,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2 2.请分析第2 2段句中的“每一个”“一定要”“真正”等词的含义与作用。“每一个”概括全体“共产党员”,表示无一例外;“一定”和“要”连用,表示决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气极为坚定,强调了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一词是针对“不少的人”的不良倾向提出的,同时再次肯定了白求恩同志是名副其实的共产主义者。3 3.结尾运用了

4、什么句式来阐述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意义?从哪些方面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同志?结尾运用了排比句式来阐述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意义。“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兴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作者从这五个方面高度评价了白求恩同志。板书设计主旨梳理 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同志来华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高度赞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以及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向白求恩同志学习。特色品鉴1.夹叙夹议。本文是一篇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文章叙议结合、夹叙夹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深刻,为议而叙,议从叙出,叙议有机结合。2.对比鲜

5、明。作者将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进行对比。作者将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与一些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进行对比。文章通过这两者的对比,使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重难探究文章题目是“纪念白求恩”,文中却反复强调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你认为这与主题背离吗?请说明理由。这没有与主题背离。作者并不仅仅是单纯地表达自己的悼念之情,还深刻地分析了白求恩同志的精神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本文主题是“纪念白求恩”,赞扬了白求恩精神,但绝不局限于此。作者借纪念白求恩同志这一契机,结合当时

6、党内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及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精神。尤其是文中对比论证的使用,使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也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第第1313课课 植树的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清故事情节。2.2.通过揣摩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通过揣摩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度理解文章的中心。3.3.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观。自主预习【课题

7、解析课题解析】题目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同时还引起了读者的思考:牧羊人本该以牧点明了文章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同时还引起了读者的思考:牧羊人本该以牧羊为业,为什么还要植树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羊为业,为什么还要植树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走近作者走近作者】让让乔诺(乔诺(1895-19701895-1970),),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兵,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

8、幕,被认为是法国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四海之歌狂热的幸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四海之歌狂热的幸福屋顶上的轻骑兵等。福屋顶上的轻骑兵等。【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本文是作者于1953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篇让人震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稿子

9、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Vogue杂志上发表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1.1.重难字词。重难字词。薰衣草(xn)坍塌(tn t)废墟(x)干涸(h)敬佩(pi)山毛榉(j)流淌(tng)酬劳(chu)2.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干涸:干枯,没有水。废墟: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酬劳:给出力的人的报酬。溜达:散步,闲走。富饶:物产多,财富多。无边无际:形容范围极为广阔。源源不断:形容

10、接连不断。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内容探究内容探究1.1.请说一说第请说一说第1 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段在文中有何作用。第1段揭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使读者能够迅速地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2.2.第第2 2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稀稀拉拉”“无边无际的荒野”“废弃”等词语写出了山地荒芜、毫无生机的情形,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为后文写牧羊人做铺垫。3.3.如何理解如何理解“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的含义?的含义?一方面指找不到水,没有希望;另一方面指这里荒僻,毫无生机,毫无希

11、望,为下文写这里变得富饶做铺垫。4.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的神秘泉水”这句话。这句话。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把“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作牧羊人,预示着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灌溉、滋润和丰饶。5.5.写出第写出第7 7段表现牧羊人挑橡子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它的作用。段表现牧羊人挑橡子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它的作用。词语:拿、倒、散、挑选、分开、挑出、拣等。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牧羊人仔细挑选橡子的全过程,表明了他郑重其事、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6.如何理

12、解牧羊人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牧羊人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二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7.“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表现了牧羊人怎样的态度?“轻轻地”“仔细”两个词语,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和种树时的认真态度。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一句的妙处。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树木比作铺在高原上的地毯,表明牧羊人种树已初见成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树木多、长得茂盛的特点,与之前的荒芜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9 9.“.“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

13、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句中句中“这这”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奇迹奇迹”?“这”指在曾经干旱的地方看到了溪水,“奇迹”指牧羊人长年累月地植树,改变了这里原来很差的生态环境,使干旱荒凉的地方变成了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地方。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本文通过描述在荒芜的阿尔卑斯山下的普罗旺斯高原,一位牧羊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三十多年来一直心无旁骛地种树,使一片荒地蔚然成林的故事,赞美了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主旨梳理特色品鉴特色品鉴1.1.第一人称的构思。第一人称的构

14、思。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本文中仅仅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因一次偶然的机缘而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村庄。在文中,“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由此,种树人的故事才显得真实,才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2.2.运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运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文章开头描写了荒山干旱、少树、缺水的荒凉景象,表现了牧羊人生活环境的恶劣,突出了他甘于忍受孤独、坚持植树的顽强毅力;结尾处描写了树木茂盛、泉水奔流、人们幸福生活的景象,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前后的对比中,突出了牧羊

15、人的形象和精神,使文章更加感人。重难探究重难探究 文中对牧羊人的一系列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对牧羊人的一系列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沉默寡言”的叙述及“他的那条大狗”的描写,可知他有“忠厚,不张扬”的性格;通过“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等描写,可以看出他生活严谨、做事认真、热爱生活;通过他一个人耐得住寂寞,长期坚持种树,没有任何动摇,可知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2.朗

16、读全文,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并结合语境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并运用恰当的方式去战胜困难。自主预习自主预习 【课题解析课题解析】“走一步,再走一步”有两层含义:一是“我”在父亲的指引下,一步一步走下悬崖;二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分解困难,化整为零,逐个攻破。以此为题,富有意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走近作者走近作者】莫顿亨特(1920-2016),美国作家、心理学家。其代表作有可怜的动物痛击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走一步,再走一步等。1.1.重难字词。重难字词。灼(zhu)厌倦(jun)气喘吁吁(x)突兀(w)呻吟(yn)恍惚(hun

17、g)闪烁(shu)挪动(nu)怦怦(png)变化莫测(c)耸立(sng)惊慌失措(cu)遥不可及(j)哄堂大笑(hng)2.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小心翼翼: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儿不敢疏忽大意。凌乱:杂乱而无条理。遥不可及:指很远很远。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惊慌失措:惊恐慌乱,不知怎样办才好。内容探究内容探究1.1.请说一说第请说一说第1 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费城”,事件发生的时间“七月”,人物“我”和“五个男孩子

18、”及事件的起因“厌倦了玩弹珠的游戏”“寻觅其他好玩的事”,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为下文写爬悬崖做铺垫。2.2.文章第文章第4 4段属于什么描写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有何作用?请简答。请简答。心理描写。“我犹豫了”表现了“我”为难、发愁的心理。交代“我”犹豫的原因:体质弱和妈妈警告“我”不能冒险,为下文“我”爬悬崖时落后于伙伴,不能上、不能下埋下伏笔。3.3.第第7 7、8 8两段是怎样描写两段是怎样描写“我我”当时的心理和处境的?当时的心理和处境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吓坏了”等词句,细致而具体地描写了“我”

19、当时的心理和处境。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的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让人读起来也觉得惊险异常。4.4.文章第文章第9 9段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段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让我感到反胃,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的痛苦、恐惧和无助。5 5.“.“我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给了这给了“我我”怎样的启发?怎样的启发?趴在悬崖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

20、启发:把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地去解决,终将会获得胜利。6.6.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用?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既总结了全文,又深化了主旨。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主旨梳理 本文讲述了“我”童年时爬悬崖遇险并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不丧失勇气和信心,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再一个一个地战胜,终将会获得胜利。特色品鉴特色品鉴1.1.先叙后议,卒章显志。先叙后议,卒章显志。在行文上,本文采用两段式组合结构,前一部分叙事,

21、后一部分议论。记叙采用时间顺序,讲述少年时期一次爬悬崖的经历:“我”爬到悬崖,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听了父亲的话,最终慢慢爬下悬崖,“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结尾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水到渠成,引起读者的共鸣。2.2.以小见大,富含哲理。以小见大,富含哲理。文中记叙了作者童年时爬悬崖遇险后经父亲帮助而脱险的经历。这件事在如今看来微不足道,但它对“我”的影响却很深远,即面对困难时不要产生畏惧心理,只要把一个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就不难克服了。同时文章也启发人们:在生活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感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生活中总结经验。3.3.巧用

22、伏笔,前呼后应。巧用伏笔,前呼后应。本文多处运用伏笔的手法。如文章开头写“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正是因为体质弱,所以才会被困悬崖;写我最要好的朋友杰里“看起来很担心”,正是这“担心”,才有了后来他带着父亲来营救“我”。运用伏笔的手法,使文章前呼后应,结构严密、紧凑,情节发展合情合理,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之感。重难探究重难探究本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本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本文开头的说明和末尾的点题是略写。中间攀爬悬崖和爬下悬崖的回忆是详写。在写攀爬悬崖过程时,详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略写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我”爬悬崖的过程详写,好友杰里回家领父亲来的过程则

23、略去不写。此后则详写“我”怎样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略写父亲的指导,详写“我”的行动与心理活动。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写的是一次攀爬悬崖的过程,说明的却是怎样去对待困难和克服困难的道理。第15课 诫子书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名言警句。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自主预习 【课题解析】“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走近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

24、号卧龙,琅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隐居陇亩,后辅助刘备联孙抗曹,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诸葛亮雄韬伟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善于治国,备受后世尊崇;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1.1.重难字词夫(f)淡泊(b)淫慢(yn)遂(su)险躁(zo)2.2.词类活用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形容词作动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俭:形容词作动词,勤俭节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广:形容词作动词,扩展、增长;志:名词作动词,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明确;

25、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3.3.古今异义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懈怠;今义:缓慢,与“快”相反)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遭到不幸或灾难发生的可能)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修养;今义:治理)意与日去(古义:岁月;今义:太阳或日子)悲守穷庐(古义:穷困;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年与时驰(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今义:奔驰、快跑)4.4.特殊句式 判断句 夫学须静也(“也”表判断)倒装句 将复何及(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将复及何”)内容探究1.1.试简要分析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在内容上,指明“静”“俭”对提高品德修养的意义,点明文章的论点,在结构上总领全文。2.2.品味“非淡泊无以明志

26、,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的妙处。这句话是双重否定句,既是对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又是他对儿子的要求。这句话中,作者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无限期望。3.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对比论证。从反面论述修身的重要性,突出“淫慢”“躁”的危害,强调“静”的作用,将“静”与“躁”进行比较,增强了论述效果。主旨梳理 本文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慢”“险躁”。特色品鉴1.1.说真话,用真情。在诸葛亮给儿子写的这封信中,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和告诫。信中对儿了提出修身、做人、学习的目标要求、道理方法,言辞

27、中饱含深情,催人奋进,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情理相融。2.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文章开头即对儿子提出殷切的希望,从修身、治学两个角度,说理严谨,论述精当,最后提出“惜时”的嘱咐。只有做到珍惜时间,才能努力做到修身、治学。首尾呼应,重点突出。重难探究 1.1.“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心。“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2.2.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学是成才的途径,品德修养是成才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教学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