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卖家):吉庆会 文档编号:58062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育资源共享 步入知识海洋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

2、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4、宋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宋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

3、孝、节、烈”的典型。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理学强化了纲常伦理观念 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5、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结构更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主导文化从儒学式微转变为儒、释、道三教并立;胡汉两种异质文化从冲突渐进到兼容;地域文化从中原一脉发展成南北分明。这主要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中国古代文化向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B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并获得迅速发展C道家思想实现宗教化以后才被认可 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相互吸收6、毛泽东说:“管却自家身与心,胸中日月常新美。”与此诗句相关的思想是 ()A孔孟之学B程朱

4、理学 C明清之际的新思潮 D阳明心学7、“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的感觉。”持该观点的学者是( )A王阳明与普罗泰格拉 B朱熹与苏格拉底 C老子与亚里士多德 D墨子与柏拉图8、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是什么味道?”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9、有学者将某一时期称为“发现世界

5、和发现人”的时代。下列各项最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公元前5世纪:罗马帝国的扩张;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14-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C18-19世纪:世界市场的形成;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20世纪:经济全球化推进;摇滚乐的流行10、西方文明史写到:“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B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C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的打击 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11、英国学者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

6、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世俗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12、“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这场运动()A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 B标志着欧洲人文主义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特权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精神动力13、利普斯(德)在事物的起源一书中写道:“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这段材料表明造纸术的西传( )A改变了欧洲人的阅读方式 B促成了近代欧洲科

7、学兴起C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D消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14、物种起源指出:生命只有一个祖先,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而来的。这一论断( )A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B伤害了人类的尊严 C改变了人在生物界的地位D冲击了宗教神创论15、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C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16、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宋代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

8、( )印刷术的改进推动了文化普及 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京剧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 B C D.17、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民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D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他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18、“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

9、,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 牛顿的经典力学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李四光的地质力学19、“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可能是( )A维新派批判洋务运动B革命派批判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批判维新变法 D新文化运动批判辛亥革命20、孔子改制考出版后,曾经支持变法的管学大臣孙家鼐马上上折弹劾,连对维新不遗余力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大力抨击,至于守旧者则攻击康氏离经

10、叛道并找到了最好的口实。这反映出( )A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已经动摇B维新阵营内部因是否立宪发生分歧C维新变法遭到清朝官员普遍反对 D康有为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存在问题21、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认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坚决地全盘否定的态度的出现与持续”,它的“直接历史根源,尤其可以追溯到19151927年五四运动时代所具有的特殊知识倾向”。在“五四运动”时代,推动中国思想界“坚决地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包括()。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国民革命的发展A B C D22、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

1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23、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 )A、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 B、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D、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24、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

12、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这种见解,避免了用“外因”来解释中国历史及其所暗含的中国仅仅是“作回应”的思想陷阱。(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据此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中国应付挑战的主动奋斗开始于洋务运动B西方侵略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C中国近代的反应是由于西方侵略引起的D近代中国摆脱了儒家思想影响25、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在第二阶段,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是()A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C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D首次明确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26、有学者认为:“邓小平

13、继承和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并同时发展和提升了这一思想。”邓小平的“继承和借鉴”主要表现在()A引进外资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发展B大力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C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以减轻农民负担D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27、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都是中国民主革

14、命的产物28、“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29、英文的 “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30、某个文学派别,关注社会问题,善于通过深入

15、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批判社会的罪恶。下列作品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老人与海 C人间喜剧 D等待戈多二、非选择题(第31题11分,第32题9分,第33题9分,第34题11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摘自诗经秦风无衣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

16、三 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这一风尚在商鞅变法后于秦国更盛,请结合所学指出其更盛的原因。(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5分) (3)据材料三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并概括其措施对后世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

17、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材料二 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日渐突出,社会矛质进一步激化。王安石在上时政疏中指出:“方今朝廷之位,未可谓能得贤才;政事所施,未可谓能合法度,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以薄,对力日以困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中期面临哪些社会问题?(3分)(2)材料二中王安石变法为能得贤才”,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迁都洛阳后)高祖

18、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材料三 图3:北魏文官俑 图4:汉人胡食图材料四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你能获得什么重要的历史信息?反

19、应了什么历史趋势?(2分)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的主要相似之处?(1分) 34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1 商鞅 图2 俄国亚历山大二世 图3 日本明治天皇请回答:(1)“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说出与三幅图片中的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被成为“里程碑”的理由。(6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位改革者在改革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的措施。(3分)(3)你从三位改革者身上学到了哪些宝贵品质。(2分)参考答案1-5 ADCCA 6-10 DACBD 11-15 DACDB 16-20 DDAAD21-25 ACABA 26-30 AADDC31、(1)风气:

20、尚武。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2分)(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5分)(3)意义: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影响:严刑峻法;文化高压政策;重农抑商。(4分)32、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财政危机严重;吏治腐败,官吏不思进取,不体察民生疾苦;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官僚机构重叠,官员人数多,出现冗官局面;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写出三点即可得3分)(2)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2分) (3)理解:青苗法实施后,许多地方官员强制农民“借贷”,民众没有从中得

21、到实惠,缺乏社会(群众)基础;青苗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4分)33、(1)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2分)(2)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使北魏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4分)(3)图3:少数民族服饰汉化;图4: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民族融合加强。相似之处:都移风易俗;改革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等。(3分)34、(1)图1:商鞅变法使秦国封建生产关系逐步确立,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图2: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由封建社会逐渐过渡的资本主义社会。图3: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摆脱民族危机,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并成为亚洲强国。(6分)(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解放的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块份地。明治维新: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和保护土地私有权。(3分)(3)无私无畏,敢于改革;不畏强暴,勇于献身。(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新版-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吉庆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