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分类税收分类 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五章税收原理第五章税收原理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一税收概念一税收概念(一)西方学者对税收的认识(一)西方学者对税收的认识 1 利益交换说 社会契约论 调节经济说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托马斯托马斯霍布斯:霍布斯:“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利益交换说利益交换说社会契社会契约论约论
2、调节经济说调节经济说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负有提供公共物品的义务务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享有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利负有纳税的义务负有纳税的义务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政政府府部部门门社社会会公公众众西西方方税税收收理理论论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利益交换说的现代表述利益交换说的现代表述 税收是社会公众为获取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而付出的交换代价,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必须从社会公众那里获得交换补偿。税收是公共产品的价格,社会公众消费公共产品必须付出税收,政府提供公共
3、产品必定要收取税收。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契约论对政府的理解社会契约论对政府的理解 无数自利的社会公众通过订立契约,把进行社会管理的权力和职责赋予一个专门的机构,该机构便是政府。因此,政府是社会公众契约行为的产物,它应当成为社会公众利益的忠实代表。社会契约论对税收的理解社会契约论对税收的理解 税收是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协议。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契约论对税收法律关系的理解社会契约论对税收法律关系的理解 税收法律关系表现为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一种债权与债务关系,作为税收债权人的政府请求作为税收债务人的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律关系。
4、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调节经济说调节经济说 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税收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矫正外部效应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二)我国对税收的定义(二)我国对税收的定义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现代社会税收已成为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1 1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 2 国家
5、凭借政治权力征税。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征税。3 3 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国家征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要。4 4 税收法定。税收法定。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二、税收作用二、税收作用(一)财政作用税收是市场经济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二)经济作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 (三)监督管理作用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三、税收的特征三、税收的特征(一)税收的强制性(一)税收的强制性(二)税收的无偿性(二)税收的无偿性(三)税收的固定性(三)税收的固定性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四、税收分类四、税收分类 (一)
6、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一)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为税(二)直接税与间接税(二)直接税与间接税(三)从量税与从价税(三)从量税与从价税(四)价内税与价外税(四)价内税与价外税(五)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五)中央税、地方税、共享税(六)实物税、货币税(六)实物税、货币税(七)一般税、目的税(七)一般税、目的税 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 一、税制结构一、税制结构 税制结构:在复合税制情况下,税制的构税制结构:在复合税制情况下,税制的构成(包括税类、税种和税制要素)和各构成部成(包括税类、税种和税制要素)和各构成部分的关系。从税种看,有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分的关系。
7、从税种看,有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之分。之分。主体税种: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主体税种: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税种。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税种。在税制中,主体税种最为重要,根据主体在税制中,主体税种最为重要,根据主体税种的不同,税制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税种的不同,税制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一)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一)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 1 1 以一般商品税为主体以一般商品税为主体 (1 1)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以全值流转税为主体 优点:征税范围广、税源充裕、征管简便、调节盈利优点:征税范围广、税源充裕、征管简便、调节盈利水平水平 缺点:
8、调节功能弱、税负易转嫁、税负累退、重复征缺点:调节功能弱、税负易转嫁、税负累退、重复征税税 (2 2)以增值税为主体)以增值税为主体 优点:税收中性、避免重复征税优点:税收中性、避免重复征税 缺点:征管成本高缺点:征管成本高 2 2 以选择性商品税为主体以选择性商品税为主体 调节功能强,但范围窄、收入较少。调节功能强,但范围窄、收入较少。(二)(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 1 1、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 2 2、以企业所得税为主体、以企业所得税为主体 3 3、以社会保险税为主体、以社会保险税为主体 社会保险税是以工资为征税对象,社会保险税是以工资为征税
9、对象,分别向用人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征收,所得分别向用人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征收,所得收入专门用于社会保险事业的一种税收收入专门用于社会保险事业的一种税收。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功效首先体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功效首先体现在公平性方面,其次是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方现在公平性方面,其次是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再次是税收收入具有弹性。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再次是税收收入具有弹性。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局限性:首先,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的局限性:首先,过多的累进级次和过高的边际税率,会挫伤劳动过多的累进级次和过高的边际税率,会挫伤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过多过滥的税收优惠也会产生者
10、的劳动积极性;过多过滥的税收优惠也会产生税收的政策歧视,从而对市场经济效率产生损害。税收的政策歧视,从而对市场经济效率产生损害。其次,所得税计算复杂,税收成本高。其次,所得税计算复杂,税收成本高。(三三)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1 1、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财产包括不动产、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财产包括不动产、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2 2、财产价值一般是指财产的市场评估价值,但、财产价值一般是指财产的市场评估价值,但有的国家是指财产的净值或租值。有的国家是指财产的净值或租值。3 3、财产税具有征税范围固定、由入稳定、税
11、负、财产税具有征税范围固定、由入稳定、税负难转嫁的特点。难转嫁的特点。4 4、商品税产生以前,财产税是国家的主要税收、商品税产生以前,财产税是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如土地税是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如土地税是封建社会国家的主要税收。5 5、当前,财产税是各国重要的辅助、当前,财产税是各国重要的辅助税种。税种。(四)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结(四)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双主体税制结 1 1、该模式将流转税收入充裕、征管简便和所得、该模式将流转税收入充裕、征管简便和所得税收入弹性、调节有力较好地结合了起来。税收入弹性、调节有力较好地结合了起来。2 2、流转税再次成为主体税种或有可能
12、再次成为、流转税再次成为主体税种或有可能再次成为主体税种,是因为增值税的出现。主体税种,是因为增值税的出现。3 3、双主体税制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双主体税制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税制税制模式。模式。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 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二、我国现行税制结构 1 1、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关税。2 2、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3 3、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地占用税。4 4、财
13、产税类: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财产税类:房产税、契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税。5 5、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三、税制构成要素三、税制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一)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按照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纳税人与负税人含义不同纳税人与负税人含义不同 负税人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负税人是税款的实际承担者。(二)征税对象(二)征税对象 课征税收的目的物,即解决对什么征税课征税收的目的物,即解决对什么征税的问题。的问题。商品
14、和服务的流转额商品和服务的流转额 所得额所得额 财产财产 行为行为 资源资源 (三)税率三)税率 税率=税额/课税对象数额 税率的法定形式税率的法定形式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课税对象课税对象累进累进比例比例定额定额O税税率率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单位:元)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单位:元)3500035000500005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250012500500005000025000250001000
15、001000005050750011000001000010000300003000025000250007500075000404050001750007500750015000150002500025000500005000030302500150000500050005000500025000250002500025000202025000以下以下超额累超额累进税额进税额全额全额累进累进税额税额适用超适用超额累进额累进税率的税率的应税所应税所得得适用全额适用全额累进税率累进税率的应税所的应税所得得税率税率()()税级税级计算计算 1、所得额为25000元时 全额累进税额=2500020%
16、=5000 超额累进税额=2500020%=5000 2、所得额为50000元时 全额累进税额=5000030%=15000 超额累进税额=2500020%+(50000-25000)30%=12500计算计算 3、所得额为75000元时 全额累进税额=7500040%=30000 超额累进税额 =2500020%+(50000-25000)30%+(75000-50000)40%=22500计算计算 4、所得额为100000元时 全额累进税额=10000050%=50000 超额累进税额 =2500020%+(50000-25000)30%+(75000-500000)40%+(100000
17、-75000)50%=35000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相比,各有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在所得额相同(名义税率相同)的条件下,使用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负重,而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负轻。如上例,100000元的所得额,按全额累进征收,税额为50000元,按超额累进征收,税额为12500元。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附近,全额累进会出现税负增加超过所得额增加的不合理现象;超额累进则不存在这一问题。在计算方法上,全额累进计算简便,超额累进计算复杂,为了克服这一计算上缺陷,在实际工作中常使用“速算扣除数”法简化计算。第二节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四)纳税环节四)纳税环节 纳
18、税环节是指征税对象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应当缴纳的税款具体从哪个或哪几个环节取得。纳税环节的确定,必须考虑如何对生产和流通有利,并便于征收管理和保证财政收入。单环节、多环节 (五)纳税期限五)纳税期限 纳税期限一般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向国家缴纳税款的间隔时间。确定纳税期限应考虑以下几方面情况:一是应根据各部门生产经营特点和不同的征税对象确定 二是应根据纳税人缴纳税款的多少来确定 三是应根据纳税义务发生的特殊性和加强征收管理的要求确定。我国纳税期限分为按年、季、月、旬、日、和按次征收。(六)税收优惠六)税收优惠 减税减税 免税 起征点 免征额 与税收优惠相反的是税收附加与加成 税收
19、附加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以外,附加征收的税款。加成是在正常征税外,再加征一部分税额。(七)违章处理七)违章处理 违章行为 违法行为 经济处理 行政处理 刑事处理第三节税收原则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和发展一、税收原则的提出和发展 二、税收的效率原则二、税收的效率原则 三、税收的公平原则三、税收的公平原则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和发展一、税收原则的提出和发展(一)(一)亚当斯密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的税收原则 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平等、确实、便利、最小征收费用(二)(二)瓦格纳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的税收原则 1 1、财政收入原则、财政收入原则 ()收入充分()收入充分 ()税收有弹性()税收
20、有弹性 2 2、国民经济原则、国民经济原则 ()选择税源()选择税种()选择税源()选择税种3 3、社会公正原则、社会公正原则()普遍()普遍 ()平等()平等、税务行政原则、税务行政原则()确实()确实 ()便利()便利 ()征收费用最少()征收费用最少(三)现代税收原则(三)现代税收原则 1 1 效率原则效率原则 2 2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 二、税收效率原则二、税收效率原则 (一)税收效率的含义 税收经济效率 税收行政效率(二)税收经济效率(二)税收经济效率 税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征税带来超额负担,造成效率损失;二是税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带来效率的提高。税收超额负担(税收效率损
21、失)()含义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税收超额负担一般可用消费者剩余净损失说明。税收超额负担一般用消费者剩余净损失说明税收超额负担一般用消费者剩余净损失说明PP1 P0OFAQ1EQ0DQSS+T 税收超额负担 SAEF=1/2QP 需求弹性系数(h)=Q/Q0P0/P Q=hQ0P/P0 代入上式得 SAEF=hQ0P/2P0 又 PP1-P0=(P0+P0t)-P0=P0t 代入上式得 SAEF=1/2hQ0P0t22()税收超额负担产生的原因()税收超额负担产生的原因 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 当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
22、时,税收当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时,税收替代效应会改变商品价格的比价关系,从替代效应会改变商品价格的比价关系,从而引起资源配置的改变,使资源配置变得而引起资源配置的改变,使资源配置变得无效率,从而产生税收超额负担。无效率,从而产生税收超额负担。()如何减少(或消除)税收的超额负担()如何减少(或消除)税收的超额负担保持税收中性保持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态。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四种方法: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四种方法:A 对需求弹性为零的商品征税 逆弹性法则:对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应当课以较高的税率;而对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应当课以较
23、低的税率(拉姆齐Ramsey)。B 对所有商品等量征税C 对所得征税 低税率、税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税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当市场配置的资源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时,税收应当积极干预经济,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如当存在外部效应时,征税或减免税就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综上所述,税收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则是:综上所述,税收经济效率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当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配置状态时,税收应保持中性,避免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避免或减少效率损失第二,当市场配置的资源没有达到最优状态时,税收应当积极干预经济,从而提高经济效率。(三)税收行政效率(三)税收行政效率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比率。
24、税收收入与税收成本的比率。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税收行政效在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税收行政效率的提高有赖于税收成本降低。率的提高有赖于税收成本降低。税收成本税收成本征税成本征税成本纳税成本纳税成本 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影响税收成本的主要因素税收制度税务行政税收制度税务行政 三三 、税收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一)税收公平的含义(一)税收公平的含义普遍征税普遍征税平等征税横向公平平等征税横向公平纵向公平纵向公平(二)税收公平原则(二)税收公平原则平等竞争原则平等竞争原则受益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能力原则 衡量纳税能力的指标 个人收入个人支出个人财富(三)如何实现税收公平主要是建立一套合理的税收
25、制度、商品税与税收公平选择性商品税有于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累进所得税与税收公平、社会保险税与税收公平、财产税与税收公平 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一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二二 税负转嫁方式税负转嫁方式三三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一一 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含义税负转嫁与归缩的含义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归宿: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的特征:税负转嫁通过价格升降
26、来实现。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二二 税负转嫁方式税负转嫁方式 前转前转 后转后转 混转混转4 4 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是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特定商品资本性商品(如土地,房屋,股票)进行课税,在商品购进时,买主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额,从所购商品的价格中预先扣除,以后若干年买主应纳的税额,早已在购买商品时就预先作了一次性的转移,即税收实际上已由卖方承担 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三三 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一)商品因素,即商品自身的需求弹(一)商品因素,即商品自身的需求
27、弹性与供给弹性性与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需求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需求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例:某商品不征税时每件价格为10元,成本为7元,销售量为1000件,现假设每件商品征税1元,价格调整为11元,当需求弹性分别为0、1、2时,税负转嫁额分别为多少?解:不征税时利润额 =1000(10-7)=3000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1)当需求弹性为0时,价格上升为11元,销售量不变,仍为1000件。应纳税额=10001=1000 利润额=1000(11-7)-1000 =300
28、0 税额1000元全部转嫁。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2)当需求弹性为1时,价格上升为11元,销售量为900件。应纳税额=9001=900 利润额=900(11-7)-900 =2700 税负转嫁额=900-(3000-2700)=600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3)当需求弹性为2时,价格上升为11元,销售量为800件。应纳税额=8001=800 利润额=800(11-7)-800 =2400 税负转嫁额=800-(3000-2400)=200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结论: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税负难转嫁。需求弹性大的商品,税
29、负难转嫁。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税负易转嫁。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税负易转嫁。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供给弹性供给弹性供给弹性大的商品,税负易转嫁。供给弹性大的商品,税负易转嫁。供给弹性小的商品,税负难转嫁供给弹性小的商品,税负难转嫁。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结合考察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结合考察(1 1)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的课税较易转嫁PP1P2OP3DSSSSSQ Q全部税收为全部税收为p2-p3p2-p3,其中,购买者负担其中,购买者负担P2-p1P2-p1,供给者负担,供
30、给者负担P1-p3P1-p3,购买者负担,购买者负担多于供给者负担,说多于供给者负担,说明税负大部分被转嫁明税负大部分被转嫁了了。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的课税不易转嫁。S SQ QD DD DS SSSP2P2P1P1P3P3O OSSP P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二)市场因素(二)市场因素自由竞争市场,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自由竞争市场,商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税负转嫁困难。决定,税负转嫁困难。垄断市场,商品价格由少数卖主控制,垄断市场,商品价格由少数卖主控制,税负
31、转嫁容易。税负转嫁容易。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三)税制因素(三)税制因素税种税种商品课税较易转嫁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课税范围课税范围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计税依据计税依据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的主题是阐述税收的基本原理。1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2 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税收优惠和违章处理七个要素组成。3 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是前转和后转,商品供求弹性、市场竞争状况和税制因素是影响税负转嫁的主要因素。作业题作业题 什么是税收?税收有哪些特征?什么是税收?税收有哪些特征?2 2 税制由哪些要素构成?税制由哪些要素构成?3 3 试述供求弹性是如何影响税负转嫁的。试述供求弹性是如何影响税负转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