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课 题1.让小车运动起来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车的发明历史,知道这些车是怎样运动的。2、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的作用。3、能够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再想办法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4、通过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索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的方法。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表、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材料、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
2、力大小关系的实验材料等等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聚焦1、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他们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列举出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2、有的物体一开始是静止的,后来就运动起来了,有的物体一开始是运动的,后来就静止下来了。那么,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又怎样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呢?今天我们以小车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让小车运动起来3、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车。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呢?他们又是怎样动起来的?出示课本41页的“车的类型和动力
3、记录表”。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车的类型和动力,并填写好这张记录表。全班交流,分别说一说车的类型和动力。4、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车子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车的外形特点。预设:车的类型和动力类型动力小推车推力马车马拉自车脚蹬小轿车汽油高铁动车电力二、探索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活动一: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1、出示垫圈、小车和绳子三样实验材料,提出要求: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2、全班交流,讨论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出示课本42页的中间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方法及要求。实验方法:将小车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在小车的一端系上绳子,另一端
4、系上钩子,钩上垫圈,垂在桌面下。然后不停的加垫圈,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垫圈和绳子,让小车动起来。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果。3、教师引导:你们知道,这样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力吗?出示课本42页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重力及重力的作用。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4、理解这句话:重力有什么作用?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生活中重力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水往低处流。不倒翁是很常见的玩
5、具,它的设计原理就是运用了重心的位置。骑自行车时遇到下坡路,即使不蹬自行车,车辆还能继续滑行。羽毛球的下端做的重一些,就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羽毛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5、教师小结:利用垫圈和绳子使小车动起来,除了利用重力之外,还有拉力。在刚才的实验中,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垫圈的个数越多,表示拉力越大,垫圈的个数越少,表示拉力越小。下面我们来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活动二: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1、引导学生预测:用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车,小车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再增大拉力,小车运动会有什
6、么变化?学生作出预测。2、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对我们的预测进行验证,进一步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实验方法:将小车摆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小车的一端系上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上钩子,下垂到桌面下,然后在钩子上加上垫圈。3、出示课本43页上面的一幅图及旁边的四点实验要领,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要领。(1)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因此垫圈要一个一个的加,表示拉力在慢慢的加大。(2)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小车的运动,看一看加了多少个垫圈之后,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变化。(3)每一种情况至少要测量三次,然后求平均值,这样测出的数值更加科学。(4)
7、实验完成之后要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强调实验中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交流实验结论。4、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挂的垫圈数量越多,说明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三、研讨1、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又怎样才能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者需要用力。力能够使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也能够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2、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四、拓展出示课本43页下面一幅图,了解这幅
8、图上的内容,并说一说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使足球运动变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五、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车的发展历史,了解了车的类型和动力,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明白了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气球驱动小车,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教学反思(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教案课题声音的高与低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四学习目标1.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2. 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得快
9、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的能力。3. 通过分析柱状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联系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能力。4. 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5. 认识科学技术影响我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重点通过敲击铝片琴、吹奏口琴、不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等实验,探究声音高低的变化与物体振动程度之间的关系。难点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面长度不同时振动得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观看铝片琴演奏。声音有高有低。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大人与小孩在
10、一起说话,他们的声音相同吗?你能说出谁的声音高,谁的声音低吗?这是由他们的声带决定的。学生观看,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视频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兴趣。讲授新课敲击铝片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铝片琴的结构,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步骤:(1)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铝片琴,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反复试验3次,描述听到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琴片越长,声音越低;琴片越短,声音越高。实验结论:声音有高低的不同,铝片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琴片的长短。吹奏口琴,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口琴的簧片,高低不同的声音和簧片有什么关系?实验步骤:(1)用相同的力度去吹奏口琴,
11、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2)反复试验3次,描述听到声音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簧片越长,声音越低;簧片越短,声音越高。实验结论:声音有高低的不同,口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簧片的长短。钢尺实验。1.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发出的声音的关系。实验目的:不断地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变化,发出的声音会怎样改变。实验猜想:随着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的变化,音高可能也会发生变化,伸出越长,音高越_;伸出越短,音高_。(填“低”或“高”)实验材料:钢尺、硬皮书。实验步骤:(1)根据钢尺的长度确定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56厘米、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2) 将钢尺露出桌面56厘米,用硬
12、皮书盖住余下部分,并用力压住(如上图)。(3)用力拨动钢尺,反复34次,仔细倾听钢尺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音高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振动用快、较快、较慢、慢来描述。(4)把钢尺依次伸出桌面1011厘米、1516厘米、2021厘米,重复以上实验过程。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音高振动56高快1011较高较快1516较低较慢2021低慢实验现象: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声音的高低就不同。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长,发出的声音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短,发出的声音高。实验分析:(1)通过对记录表的分析,可以发现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的频率有关。钢尺振动越
13、快,声音越高;钢尺振动越慢,声音越低。(2)声音高低与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2.音高。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3.音高变化柱形图。我们可以用柱形图表示声音高低的变化与钢尺振动长度之间的关系。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越低。观看视频资料声音传播的特征、声音的高低变化。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
14、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吗?音高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声音越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声音越低。钢尺声音的高低与钢尺的振动频率有关,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则越低。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观察下图中的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样变化,并说一说理由。不同粗细、长短的音叉。音叉越短,发出的声音越响;音叉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钢管。钢管越细,发出的声音越高;钢管越粗,发出的声音越低
15、;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编钟。编钟越大,发出的声音越低;编钟越小,发出的声音越高。经过逐一敲击,我们发现粗、长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细、短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因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的长短、粗细(振动频率)有关,物体越细、越短,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则越低。拓展:根据声音判断物体运动的方向当一辆鸣着笛的汽车或火车向你驶来时,鸣笛声就会变得越来越高;当一辆鸣着笛的汽车或火车离你而去时,鸣笛声就会变得越来越低。这是因为声源相对于我们发生运动时,会使人耳感受到音高在发生变化。同理,有经验的炮兵会根据炮弹在室中音高的变化来判断炮弹是飞向他还是远离他。铝片琴音乐欣赏视频资料。学生分小组实验,敲击铝片琴
16、,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仔细观察,并讨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全班交流汇报。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全班交流,小组代表汇报。出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及本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铝片琴的铝片越短,发出的音量越高,铝片越长,发出的音量越低。也就是说,铝片琴的高低不同的声音与铝片的长短有关。口琴的簧片越长,发出的音量越低,簧片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也就是说,口琴声音的高低与簧片的长短有关。柱状图使我们科学活动中经常用到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便于我们分析数据,它可以直观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从而让我们找出数据之间的规律。给我们提供观察和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7、。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高低强弱与什么有关,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让发声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板书6 声音的高与低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课 题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时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弹压橡皮筋、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等活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初步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观察
18、我们的发声器官声带,了解声带的特点及作用。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和观察,懂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且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想法。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认真观察发声的物体,并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声音产生的奥秘。教 学 过 程旁 注一、聚焦上一课,我们探究了各种各样的声音,知道声音有的来自于动物的叫声,有的来自于大自然的声音,还有的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那么我们能够制造出声音来吗?学生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制造出不同的声音。教师引导: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够制造出各种不同的声音,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19、: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二、探索活动一:研究橡皮筋的发声教师出示一根橡皮筋,引导:同学们,这是一根普普通通的橡皮筋,我们可以让他发出声音吗?实验要求: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实验步骤。第1步: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第2步:采用拉伸、按压、揉搓橡皮筋等方法,看一看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第3步:弹拨、拉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能否发出声音。第4步: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时橡皮筋本身的变化。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并且交流讨论,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全班交流,出示各小组的实验报告,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拉伸、按
20、压、揉搓橡皮筋,都不能使橡皮筋发出声音,而轻轻地弹拨橡皮筋,横向拉动橡皮筋,橡皮筋就能够发出声音,并且橡皮筋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会颤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橡皮筋的声音是由于橡皮筋的振动产生的。活动二:研究物体是怎样发声的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研究了橡皮筋是怎样发声的,下面我们继续来观察几种正在发声的物体,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一:轻轻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图片二:轻轻的击鼓,让鼓发出声音。图片三: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声音。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提出活动要求各小组分别按照以上三幅图的做法,轻轻拨动钢尺、轻轻的击鼓、敲击音叉,并仔细观察
21、这三种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同时用手轻轻地触摸这些还在发出声音的物体,看看有什么感觉。学生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钢尺、小鼓和音叉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并用手轻轻触摸还在发声的钢尺、小鼓和音叉,看看有什么感觉。全班交流,预设:生1:我发现这三种物体在发出声音的时候,他们本身都在振动。生2:我用手去触摸正在发生的小鼓时,发现小鼓在振动。生3:我用手去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时,发现音叉也在振动。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践活动,我们发现钢尺、小鼓和音叉在发声的时候,本身都在振动。由此可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板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三、研讨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声音的产生。
22、那么,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全班交流: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们从上面实验的橡皮筋、钢尺、小鼓和音叉发出声音时,他们本身在振动。从这些证据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问题: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教师出示学生吹竖笛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一段竖笛吹奏的乐曲。四、拓展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人类可以通过嘴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我们是怎样发声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发声器官。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的一幅图片以及旁边的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文字并仔细观察这幅图片,了解人类的发声器官声带,体会声带发声的原理。教师指导学生把手轻轻的放在喉结处,然后大声的说话,认真的感觉声带的振动。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那些发声的物体在发声时,本身就会振动,从而产生声音,而我们人类能够说话,那是因为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那么,声音又是怎样传播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课继续探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