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3 空气的流动 教案3 空气的流动【教学分析】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4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空气的流动一课是科学教材大象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中的第三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理解风的成因。本课是继热空气一课的进一步延伸,是对热空气的进一步研究,主要是研究风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同时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在实验能力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风的研究,初步具有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特
2、别是推理想象的能力。在一年级,学生已认知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无色透明、花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能流动,初步了解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衣”。学生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这些知识储备对本课学习十分重要。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前一课热空气的知识基础上学习本课,与前面的知识有沿袭性。学生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运动的能力,能够观察并操作热空气性质的实验,具有初步的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但能力还有所欠缺,具有初步动手制作的能力,但实操能力还不成熟,同时学生在设计实验,记录、分类、小组合作意识方面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三年级学生
3、处于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学生初步具有可逆性的意识。但此时还十分依赖具体事物的表象,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柱,因此仍需要大量的实物,更需要实验、分解、同化等支撑,同时还需要进行归纳概括。语言及注意力的发展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基本维持在15-20分钟。言语发展水平方面,口头语言还不够规范,书面语言刚刚涉及。应通过接触现象、记录现象及猜想、发言汇报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能力。学生知道冷热空气的存在,部分学生知道风的存在与它们有关,但对空气具体的运动不了解,对风形成的原因了解微乎其微,可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引发联想,推想和验证风的形成,聚焦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热空气
4、上升后,周围较冷的空气会流动过来,补充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2)发展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的能力。(3)发展学生利用模型搜集证据的意识与能力。(4)通过风门作用的了解,探寻工具中的科学原理,体会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风的形成演示箱线香、火柴、弃物盒课件:炉子的风门(2)活动场地:教室【教学过程】本课按照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进行组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事实证据得出结论迁移应用。一、提出问题师:冬天,很多同学家里都是用暖气片来取暖的。你注意过吗?暖气片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什么位置?生:安装在墙边。生:安装在墙下边。师:我们上节课学过了,热空气会上升,那么暖
5、气片旁的空气会变成热空气,会向房顶上升,而第一课我们还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那么暖气旁的热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谁来顶替占有呢?生:我觉得是房子里别的地方的空气过来占有。生:我也是这样想的。生:我觉得空气是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又上升又下降。二、猜想假设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房间的模型,大家看一看。把蜡烛放进房间的墙边,点燃它后,房间里的空气会发生哪些事情?生:蜡烛上的空气会上升,从房子上口出去。生:我觉得蜡烛上的空气先上升,然后还会落下来,就像上节课的小塑料袋一样。生:我发现房子的旁边还有一个洞,会不会空气会从这个洞钻出来呢?生:这个洞也可能是房子外边的空气流进来。生:三、搜集证据师:我把蜡烛放
6、进去,空气流动了吗?知道吗?不知道,因为看不见,回想一下,我们可以借助什么知道空气在流动?怎样观察?生:可以把纸风车放在洞口试一试。生:可以把薄纸条放在动口。生:还可以把点着的香放在动口,看香的烟动不动。师出示实验记录单,指导学生把看到的现象画在记录单上。师:香放在“门”口,如果烟横向往里面飘,风车转动了,就说明空气流动了形成了风;如果烟竖直向上飘,风车没有转动,就说明空气没有流动没有形成风。学生实验,汇报:生:当蜡烛没有点燃的时候,烟向上飘,风车没有转动,生:当蜡烛点燃时,“房间里”温暖,“房间外”冷,烟横向往里面飘,风车转动。生:四、得出结论师:我们回到这节课刚开始时提出的问题:热的暖气片
7、旁的空气变热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谁来占有呢?生:热的暖气片旁的空气变热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房间里别的地方的冷空气占有。生:五、阅读:巧妙的设计风门学生阅读教材。师:为什么风门开得大些,炉子里的火会更旺些?如果要想炉子里的或小些,但是还不能灭怎么办?为什么?如果把风门开在炉子中间是不是也可以呢?生:风门开得大,流进炉子里补充的空气会多。生:要想炉子里的火小些,可以把风门开得小些,但不要全部关上。生:关上就没有空气流进去了。生:我觉得风门开在炉子中间也可以。生:我觉得不可以,因为。【教学反思】讲完这节课,我才开始反思这节课在本单元的地位和意义。我这样理解,按照以往老教材是直接用风的形成实验箱来进行风的
8、成因概念教学的,当时总觉得难度较大,由于抽象,使得学生理解。而新教材利用这个仪器模拟的是“房间”,蜡烛模拟的是房子里的暖气片,建立的是“房间里”空气流动的认识。这样的模拟是形象的、直观的,符合三年级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上再扩展至房间外大自然这个“超大房间”里的空气流动成风的理解就搭了一个非常好的脚手架。至此课,才显现出本单元整体布局的逻辑性,即:空气占据空间热空气会上升上升后留下的空间被冷空气流动占有大自然里也有类似空气流动现象,就是风。这个逻辑线索明显,层层递进,而又形象直观。【总结点评】这节课选用暖气片作为导入情境是符合学生学情的,而风的形成模拟实验箱的出现和使用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9、教师关注到了这一点,特别清晰地引领学生将实验箱的具体模拟对象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就使得对房间里空气流动的研究更加直观形象。另外对于如何使空气的流动可以观察到的实验设计难点,教师引领学生对前面课上学生的已有操作经验进行了正迁移,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有一点是教师的教学语言,在语言上,教师使学生没有把空气作为一种没有意识与感情的非生物来看待,而是使学生觉得空气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喜欢跑来跑去。这样的引导,学生易于接受,也易于理解空气的运动方向,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真正“动起来”的空气动画,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新教材】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2 会上升的热空气 教案2 会上升的热空气【教
10、学分析】本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部分,具体是主要概念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3.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4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会上升的热空气是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流动的空气第2。通过一年级空气单元找空气、观察空气的活动,学生已经认识了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存在于很多物体中,知道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第1课学生认识了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本课学生将对热空气进行专门的观察,经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最终在实证的基础上认识到热空气具有可以上升的事实性知识。知识上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能用各种办法找到空气,认识了空气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认可空气占据空
11、间的事实。但关于热空气的上升运动,还需要一定的证据的支撑。能力上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有了两年多的科学课学习经历,观察、实验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都已具有一些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的事实性知识,开始从运动的视角关注空气的流动。(2)发展学生基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现象提出猜想假设的能力,并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发展学生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能力。(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形成证据意识,发展学生合作意识与能力,以及积累一些人类利用科学原理改善生活的事例。 (4)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的乐趣。【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蜡烛、火柴、弃物盒、长夹子、薄塑料条、电吹风(或酒精棉球
12、)、塑料袋等。(2)活动场地:教室【教学过程】本课按照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进行组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事实证据得出结论。一、提出问题师:家里一般都有一个排风扇,你观察过吗?它安装在什么位置?生:它一般都安装在窗户的上面。二、猜想假设师:人们为什么会把排风口设在窗户的上部?提出自己的假设。并想一想怎样验证自己的假设。生:是不是为了防止小动物爬进来呀。生:热气向上走,好排风。生:为了安全。生:师:我们选择一种猜想今天来研究,选哪一种呢?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生:我们想用蜡烛来加热空气。生:可是怎么证明空气变热会向上升呢?生:用手放蜡烛上,我烤过火。师:你很勇敢,但要注意安全。生:是不是可以把纸风车
13、放蜡烛上试一试?生:三、搜集证据(一)实验1:飘动的塑料片师:你们设计的方案都可以试一试,老师还为大家准备薄塑料片和塑料袋。我们先用薄塑料片试一试,用夹子夹住薄塑料片,将其放在没有点燃的蜡烛上方,观察;点燃蜡烛,将薄塑料片再放在蜡烛上方,观察;如此反复多次。生小组实验操作。师:观察到什么现象?怎么解释?生:没点燃蜡烛时,薄塑料片耷拉着。师:这说明什么?生:说明普通空气没有向上升。生:点燃蜡烛,塑料条会向上升,是因为热空气把它顶起来了。生:说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二)实验2:放飞塑料袋师:我们再做一个实验,两人将轻薄的透明塑料袋展开,另一人用电吹风向袋子内吹热风,观察现象;等一会儿后,松开手观察。
14、生小组实验操作。师:发生了什么现象?有哪些细微的变化?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生:塑料袋向上升。生:塑料袋先是慢慢变鼓,愈来愈大,就像吹气球一样。生:可是塑料袋上升了一小会儿就又掉了下来。生:我还发现是塑料袋是口朝上慢慢掉下的。师:这是怎么回事?生:是不是上升的时候空气又变凉了?生:四、得出结论师: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有什么关于空气的新发现?生:空气变热会向上升。生:热空气会上升。五、拓展活动:孔明灯和热气球师:热空气会上升,人类利用这个知识有什么发明吗?生:我玩过孔明灯。生:【教学反思】排风扇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观察过,所以生活经验并不充分,是否可以考虑寻找一种他们较熟悉的生活中的热空气现象作为导入活
15、动。由于热空气的不易直接观察到,所以教师引领学生设计实验,使得空气的运动变得“可视化”。由于本课是第一次对运动的空气的观察,所以设计实验的难度还是很大的,虽然有着第一课对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的经验支撑。学生对加热塑料袋里的空气,塑料袋上升的实验兴趣非常高,感到很惊奇。对于塑料袋慢慢变鼓等细节的观察学生会忽视,所以这个实验应该做两次,每次的观察提出不同的要求。【总结点评】这是一个由“静”转“动”的对物体研究的不同视角的转换过渡时期,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这个转换的意义巨大。以往我们更多的是对物体静态的观察,而本课开始对运动的物体进行观察。而空气的不易直接观察的特殊性,又使得这种观察变得较难。所以教师对实验设计的引导就需要一步步进行,最好设计一个“问题串”来辅助。另外关于塑料袋实验还可以做一个大塑料袋的演示实验,由于大塑料袋里的热空气会多些,所以上升后会停留很长一段时间,从而进一步达到激发学生研究物质世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