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1466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2、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B.今之众人众人:众多人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D.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C.不拘于时D.圣人无常师(3)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蚓无爪牙之利。A.全不相同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说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

4、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

5、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6、 A.非学无以致疑致:取得,引申为“解决”B.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度:揣测C.忌之而不愿问焉忌:避免,戒除D.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轻:轻视(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好学而不勤问黑质而白章B.其奚决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问焉以资切磋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B.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

7、夫C.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D.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B.周礼,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周公旦所著,但实际上是西汉末王莽时期大儒刘向和其子刘歆的伪作。C.庶人,泛指平民,百姓。周代统治族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

8、郊,称为国人。国人中的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D.夫子,得名于“大夫”。夫为大夫,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墨子等先秦诸子皆为子。春秋时,凡大夫以上才可被敬称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了对孔子的专称,人称“孔夫子”。在后人及后世的使用中,“夫子”则成了对老师的敬称。更多的时候,“夫子”就成为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本文中的“夫子”即为此意。(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意: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作者列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

9、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还是语言风格上,都与韩愈师说明显不同。(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

10、张叔明、陶沔居徂来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

11、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位,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注释相如,指司马相如,汉代大辞赋家。靧(hu):洒(水),洗脸。擿(t),挑剔,挑出。(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神龙初,遁还,客巴西轻财重施,更客任城B.天宝初,南入会稽月明星稀

12、,乌鹊南飞C.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渔人甚异之D.璘败,当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B.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C.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D.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然而李

13、白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B.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惊叹地说是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后来经贺知章的推荐,李白担任翰林。C.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背后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不自律放荡不羁,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臣服于权贵的人。D.安史之乱时,永王聘请李白到他幕下当僚佐,永王谋反后,逃回彭泽,兵败后,永王被判处斩,李白被流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

14、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15、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劲疾)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刻)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一步)D.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一)(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赢得仓皇北顾D.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下面对劝学一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

1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论证任何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C.文中阐述学习必须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等见解,现在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7、,完成下面小题。 法正字孝直,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松遂说璋宣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郑度说璋曰:“左将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民内涪水

18、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十九年,进图成都,璋稽服。先主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法孝直为之辅翼,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

19、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B.以明将军之英才

20、/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C.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D.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胧/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服,拜服、敬服。古有“稽首”之说,跪拜礼,行礼时先拱手胸前而拜,后叩头至地。文中指的是刘璋向法正投降。B.都畿,京都及其周围地区。“都”指国都,“畿”原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C.

21、尚书令,官名。秦始置,汉沿置,本为少府属官,掌章奏文书。到东汉,政务皆归尚书,尚书令成为总揽政令的长官。D.尊号,尊崇皇帝、皇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自唐代起又在帝、后称号之上再加称号。文中指的是刘备登上帝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正久不得志,渴望投靠明主。他早年依附刘璋,一直未得到重用,遇到雄才大略的刘备后,就和好友张松商议一同拥戴刘备,并且暗地向其献策夺取益州。B.法正恩怨分明,然而胸襟不广。他任蜀郡太守后,对以前别人一餐饭的恩德,又或是极小的怨恨,没有不偿还报复的,有人认为他过于骄纵蛮横,对其不满。C.法正多谋善断,能够预见成败。他看到汉中空虚,就

22、建言刘备机不可失,相机夺取;定军山一战,也是因为法正的计策,黄忠才得以大破曹军,斩杀了夏侯渊。D.法正智术甚奇,无奈英年早逝。诸葛亮与法正所崇尚的理念不一,对他的谋略也不以为然;刘备自立为王之后,法正担任尚书令,可惜他四十五岁就去世了。(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5)文中诸葛亮是如何评价法正的?请简要概括。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

23、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淮南子修务训)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

24、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史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儒增)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赏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酉阳杂俎贬误)【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

25、作“班”,今常称其鲁班。(1)对下列各句中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B于是乃偃兵偃,停止C如审有机关审,确实D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飞之三日而不集/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于凉州造浮图/覆杯水于坳堂之上(3)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B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

26、的记述有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C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D三段文字虽都涉及了古代能工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

27、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糜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史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鹰鹿攸伏,鹰鹿灌濯,白鸟鹤鹤。主在灵沼,于轫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

28、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三)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29、敌。王请勿疑!”(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注春秋时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所分。这里梁惠王称“晋国”是按旧称,实指魏国。(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B.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C.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D.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2)下列对文中

30、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墨翟。B.叟,指老的男人,愚公移山中有“河曲智叟亡以应”,也用作对老年男子的尊称。C.千乘,一车一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D.仁义,是儒家的重要伦理范畴,本意为仁爱与正义,备受孟子推崇,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政,不要使老百姓因饥饿而死。C.虽然文王用了百姓的力量来兴建高台池沼,可百姓却非常高兴。孟子讲这个故事,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D.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指出因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所以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中考其它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