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 要作为对进行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和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会计制度,在经济发展和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会计制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篇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会计制度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通过与法国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论证会计制度受国家基本国情、法律体系、经济条件等外在因素影响,中国的会计制度改革当前应更多地借鉴“欧洲大陆体系”,而非“英美体系”;第三部分结合中法两国会计制度的比较,对会计制度设计环境进行深层次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会计制度的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国会计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 【关键词】:会计
2、制度、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法国、欧洲大陆体系目 录第一章、会计制度重要性分析5第一节、会计制度的性质5第二节、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5第三节、会计制度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7第二章、国内外会计制度的对比8第一节、我国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制度8第二节、与法国会计制度的对比9第三章、制度设计环境分析11第一节、影响会计制度设计的因素11第二节、我国现行会计制度适用性分析13第四章、对我国会计制度设计的一些建议14第五章、结论15 前 言我国于80年代开始会计制度改革,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分别于1992年下半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
3、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并于1993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0年12月29日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这些会计制度的改革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会计制度的不适应性显露出来。本文将在评述会计制度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中法两国会计制度的对比,并对我国会计制度设计环境进行分析,力求发现我国会计制度的不足之处,并为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以达到进一步深化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的目的。第一章、会计制度重要性分析会计制度从本质上
4、说是一种公共合约。开始于80年代的中国会计制度变迁,是一次以资本市场和国际惯例为导向,以政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强制性、渐进性制度变迁。第一节、会计制度的性质按照新制度经济学派重要代表人物诺斯的解释“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广义的制度包括正规制约和非正规制约,即“是由当时在社会通行或被社会所采纳的习惯、道德、戒律、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构成的一组约束个人社会行为,因而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规则。”我国会计法对会计制度下的定义是7:会计制度是对进行会计工作的规则、方法和程序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它包
5、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会计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二是会计凭证、会计账户、账簿、会计记账程序和结账程序及会计报表;三是按经营业务循环特点分类的会计处理程序,以工业企业的会计制度为例,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业务会计处理程序、工资业务会计处理程序、固定资产业务会计处理程序、存货业务会计处理程序、采购业务会计处理程序、销售业务会计处理程序、成本业务会计处理程序、投资和筹资业务会计处理程序等。第二节、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对于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特征,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把握:一是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同国外,尤其是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会计制度变迁相比所具有的特征;二是80年代开始至90年代达到一个高潮的会计制度变迁
6、同建国后曾发生的重大会计制度变迁相比所具有的特征;三是会计制度变迁同其他经济制度变迁相比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会计制度变迁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1、政府是制度供给主体。任何国家的会计法律(包括专门和非专门的)都是由国家制定的,因而都具有国家的性质。然而作为会计法规结构中核心组成部分的会计制度,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其供给主体却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中主要有政府供给和民间职业团体供给两种模式,此外也有部分国家由政府与民间职业团体共同供给。美国、英国等是民间职业团体供给模式的代表,法国等则是政府供给模式的代表。我国会计制度历来以政府为供给主体。尽管在我国会计制度制定过程中成立了国内外咨询专家组,但
7、实质上我国会计制度的供给主体仍然是政府,即属于政府供给型模式的典型代表。2、制度实施具有强制性。制度变迁有两种基本类型: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前者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制度不均衡所引起的获利机会时而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创新;后者则是指由政府命令或法律的引入、实施而引起的现行制度的变更或替代。由于我国会计制度制定方面的制度遗产,加之我国快节奏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迫切要求会计制度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会计制度的强制性变迁也就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3、制度变迁过程是渐进的。我国会计制度变迁属于渐进式变迁。其主要特点是:逐步推进、分步
8、到位、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从1980年10月全国会计工作会议提出会计改革问题,1984年10月全国会计工作座谈会提出关于会计业务改革的设想(讨论稿)、会计改革纲要(试行);从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从1985年的会计法到以后两次修改的会计法;从1992年下半年起,财政部在企业财务会计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相继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个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并从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1997年财政部针对“琼民源”等股票案例,首次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2000年12
9、月31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01年9月财政部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方法,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同年12月又发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这几次会计制度的改革改变了我国40年以来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会计模式,将原来资金平衡表体系改为资产负债表体系,完成了会计模式性转换,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初步协调。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及此后的几次改革就深度而言,远远超过了1993年的改革。所有这些制度性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整个会计制度的改革过程是在“边学边干、摸着石头过河”中进行的,是渐进式的。我国会计制度的渐进式变迁是由会计制度的特点及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会计对
10、经济的发展虽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深层次上看,会计的发展始终依赖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制度作为经济制度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处于一种“配角”地位,而高度依存于其他制度安排。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中,它必须服务和服从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而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是按渐进的方式进行的,这就决定了会计制度变迁也只能是渐进的。4、资本市场和国际惯例具有导向作用。我国正在进行的会计制度变迁和建国后进行的前几次会计制度变迁相比,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导向上的差异。70年代的会计制度变迁,总的说来是围绕服务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的,在会计制度变迁目标的定位上并未考虑和国际惯例接轨问题。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
11、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带来了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及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WTO的加入,申奥、申博的成功,对我国会计制度的国际化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较好地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制度结构成为这次会计制度变迁的目标。与国际惯例接轨,是这次会计制度变迁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次会计制度变迁的重要导向。资本市场和贸易的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提高其一致性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进而为合理配置资本、降低市场风险和筹
12、资成本提供信息支持。第三节、会计制度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会计无论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存在和发展必须与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我国分步骤地推行改革措施,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现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造。这一时期也是我国会计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时期。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对会计制度也进行了相应改革,实现了会计制度的根本改造。会计制度的变革,既适应和满足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经济工作中贯彻实施“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新的八字方针,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与此相适
13、应,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整顿。在会计制度的修订中,我们不是简单地恢复原来被破坏的会计制度,而是根据国民经济调整、整顿、提高的要求,从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出发,对会计制度进行修订的,即在会计制度的恢复中实现重建,在恢复重建中实施会计制度的改革。如在修订会计制度时,将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作为一项原则提出来,要求会计制度的制定既要满足企业加强会计核算和强化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也要满足国家对企业实施计划管理的要求。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后,我国制定实施了折旧条例、成本管理条例、成本核算方法等,以规范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行为、成本管理和核算行为。通过这
14、些法规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加强,经济效益的提高。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加速,我国在会计制度方面实施了以企业会计准则和13个行业会计制度为重要内容的会计制度改革,实现我国会计制度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和过渡。在具体改革内容上,包括会计平衡公式的改革、具体处理方法的改革、会计报表体系的改革等方面,都大胆借鉴了国际会计惯例,基本上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资本市场的发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程,我国加快了会计制度国际化进程,制定
15、发布了现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同时发布实施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以规范公司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以适应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需要。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几年的经济建设成果和二十多年来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基本上建立了与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二章、国内外会计制度的对比第一节、我国的会计环境和会计制度1、从经济上看,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股份制企业兴起、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
16、、多种行业并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WTO的加入、申奥、申博的成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我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从法律体系上看,我国法律体系类似于大陆体系,通过会计立法来规范会计行为是中国会计的主要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我国会计法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作为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指定并公布的。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及当前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会计规范必须采取“制度”的形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并存,是我国现阶段企业会计改革的合理模式、客观要求。会计制度是会计法
17、规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和强制性。2001年1月1日发布并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决定的,比如说,“公允价值”上目前国际上最为流行的计量属性,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健全和规范的情况下,超前地引入“公允价值”极有可能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因此,企业会计制度对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尽可能地回避了“公允价值”,而改按账面价值入账。这主要是为了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的会计秩序,遏制资本市场中利用债务重组、资产置换、相互参股等包装上市的违法违规行为而加以规定的。这些规定都与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和会计环境紧密吻合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节、与法国
18、会计制度的对比1、选择法国的理由国际学术界通常根据特征把世界各国会计划分为“英美模式”、“欧洲大陆模式”、“混合经济模式”等。法国会计被作为是“欧洲大陆模式”的典型代表,中国会计则可归入“混合经济模式”,虽然中国一直是在研究借鉴美国会计和致力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实际上,尽管法国会计和中国会计分属于不同的“模式”,但却不可否认两国的会计体制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两国的国情,中法两国同属于世界的两个大国,都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关系事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会计制度上,两国的会计工作中,国家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会计的规范化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准则的制
19、定机构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领导。两国都刚刚完成了新一轮会计制度的重大改革,法国,实现了国家会计管理机构的改组,完成了总会计方案的改写,经济和财政部门决定自2000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新的会计制度。在中国,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起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决定于2001年1月1日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此外,中法两国相似的社会经济环境使会计工作人员养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当然,相似之中往往也同时包含着许多差异,其异和同并不能截然区分开来。本文通过对法国和中国会计制度的对比分析,主要阐明两个基本观点:1、会计制度改革必须立足于本国的情况,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决定了改革只能是
20、渐进的,而不能一步到位。2、在汲取先进国家经验方面,中国在现阶段应更多地借鉴“欧洲大陆模式”而不是“英美模式”。因为中国的经济条件和法律体系与欧洲大陆国家更为接近。2、制约会计制度的基本经济条件上的对比(1)从会计信息的供给方面中国和法国的会计职业组织规模都比较小,决定了会计信息的供给能力不强。虽然法国会计职业界发展历史和人员数量都远不及美国,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严格的职业培训及考试制度,造就了较高质量的会计师和审计师。而在中国,不仅会计人员的数量不够,在素质上也存在缺陷。这一方面直接影响财务信息的供给能力,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在数量上众多和在质量上多元化,规模和所有
21、制结构的差别使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动力和效率都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由国家对会计进行管理,以严肃的法律程序推行统一而具体的会计制度比较合适。(2)从会计信息的需求方面国家仍然是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在法国,企业会计的数据被直接运用与国民核算账户(如增加价值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国家据此进行宏观统计和调控。在中国,由于市场尚未发展成熟,作为“市场失灵”的替代,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起着比发达国家和政府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尤其需要掌握企业的会计信息。此外,两国企业会计还面向多元化的使用者群体,包括税收部门、银行机构、公司经理、企业职工等等,所以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上通过中法两国之间在财务信息的
22、供给和需求的对比分析,说明了由于在中国供给能力的总水平不足和企业间供给能力和动力上的多元性,客观上需要强制性的会计规范和具体会计格式上的指导,也就需要政府更好地加强宏观调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3、会计制度改革的比较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法两国在会计制度改革上都取得巨大成就,都进行了新一轮的会计制度改革,分别是:中国于2001年1月1日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法国实现了国家会计管理机构的改组,完成了总会计方案的改写,经济和财政部门决定自2000年1月1日起在全国推行新的会计制度。那么,两国的这次会计制度改革有何异同点呢?以下,对两国的新一次会计制度改革进行比较分析:(1)改革的原因促使法国决定进行
23、会计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负责制定会计标准的“国家会计委员会”机构庞大,工作运行过程太长,面对新的和复杂的会计问题没有相应的修改或推出新标准的法律权限。上市公司逐渐自行采用国际惯例编制合并报表,这使法国企业的形象受到损害经济与技术条件的变化使会计规范的内容不断增加,而这些补充条文却未及时写进法律。在中国,促成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为遏制资本市场发展中会计方面出现的严重违规行为和资本市场以外存在的资产和利润虚增情况。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公司制度奠定基础。(2)改革的内容与改革的原因相对应,法国通过这次改革解决两个问题:会计管理机构的改革。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中国这次会计改革没有涉及会计标准
24、的制定机构,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由此建立和健全了全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3)会计和税收的关系中国此次改革明确指出“实行国际通行的会计与税收相分离的做法。”财政部选择了会计与税收相分离的作法,使得在这方面中国比法国走的更远。法国企业会计基本保持传统,仍然体现会计和税收相一致的特点。以上通过对中国和法国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论证了会计制度的形成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基本经济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制度创新的必要。中国发展中大国的特点决定了其会计制度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决定了改革只能是渐进的,不能一步到位。在汲取先进国家经验方面,中国在现阶段应更多地借鉴“欧洲
25、大陆模式”而不是“英美模式”,这也是由中国当前的经济条件和法律体系所决定的。综上所述,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把握借鉴国际惯例和考虑中国国情的辨证关系,是我们当前应当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借鉴国际惯例不等于照搬照抄,照搬照抄是没有出路的;考虑中国国情不等于闭关自守和保护落后,闭关自守同样没有出路。从国际通行做法看,会计国际化并不硬性要求各国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充分尊重各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允许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异。会计国际化的宗旨是要求各国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在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这一宗旨反映了各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真正含义,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
26、与这一宗旨是一致的。第三章、制度设计环境分析第一节、影响会计制度设计的因素通过以上中法两国在会计制度上的比较,我们知道了会计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会计自身发展及会计工作需要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国家基本国情、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会计制度设计的环境对于更好的设计会计制度,建立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会计制度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影响会计制度设计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结合以上中法两国在会计制度上的比较,本人觉得影响会计制度设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当前的经济情况。会计制度的形成主要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基本经济条件的变化引起制度创新的
27、必要。我国当前通过会计立法来规范会计行为,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并存,这都是由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改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制企业兴起,WTO的加入,外商投资企业大量涌入,经济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现存的会计体系,主要表现为:2001年1月1日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并规定除在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实施外,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从2002年1月1日起也完全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为了适应WTO的要求,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
28、财政部修改了1992年发布实施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2月印发了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并要求外商投资企业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2、国际会计惯例所谓国际会计惯例,是指国际会计准则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会计规范。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要求国际会计一体化,这也就要求作为会计工作规范性文件的会计制度必须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我国新制定并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积极贯彻国际通行的稳健会计政策、实行国际通行的会计和税法相分离的做法等方面都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但与国际惯例的协
29、调是一个辨证的过程,要考虑与我国经济的适用性,避免盲从。通过以上与法国会计制度的比较,可知,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的过程中,现阶段应当更多地参考法国、德国、日本等大陆体系国家的会计标准,因为这些国家的会计标准、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与我国比较接近,更便于借鉴。而美国、英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和会计准则与我国差别较大,借鉴时应当慎重。3、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否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既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验证会计目的实现的尺度。因此,在会计制度设计时,应首先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有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如财政部门
30、、税务部门、统计部门等;银行金融机构,其在办理企业结算或发放信贷时,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债权人,主要是与企业发生经济交易的赊销者和向企业融资的债务投资者;股东;其他使用者,如信用评级公司、资产评估公司和证券投资顾问等。内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内部的职工。在我国,国家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此外,还有多元化的使用者群体,包括税收部门、银行机构、公司经理、企业职工等等,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我国当前的银行机构尚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阶段,因而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只有很少的需求。从以上分析中说明由于我国在会计信息的使用需求上存在供给能力的总体水平不足及企业供
31、给能力和动力的多元性,决定了我国会计制度设计中必须存在强制性的会计规范和具体格式的指导。总之,在设计会计制度时要注意到内部和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使之能提供满足多方面需要的会计信息。4、内部控制的要求会计制度设计要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以及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关键是保证会计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在会计制度设计中,必须对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报告和会计业务程序设置必要的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这种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具有预防性功能和自我补偿性功能,即会计信息在输入、处理和输出过程中,均有相应的事先控制予以检查;同时,一旦发现某一处理环节有误,就有相应的补救措施予
32、以自动纠正。设计会计制度,就要将上述内部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恰当地设置在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报告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中,以体现内部控制的要求,使会计制度真正成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经营管理方式和手段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迫使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审计法规体系,开发管理审计标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第二节、我国现行会计制度适用性分析2001年1月1日发布并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至今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三年来,我国的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
33、年的实践检验证明企业会计制度总体而言还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它不仅保持了会计的中国特色,还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对于进一步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企业会计制度对会计报表的影响为例:在多家券商研究所推出的2001上市公司业绩预测中,新一轮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被放在了突出位置,资产水分大幅减少、盈利操纵空间缩小,从而使得年报的水分几乎被拧干。权威人士指出,即使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目前会计标准在总体上已经趋于一致或接近,甚至在诸多方面比国际标准还严。但当前我国的会计制度改革还存在着一些殷待解决的症
34、结。这些症结解决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解决不利。 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已经成为实施新企业会计制度的一大障碍。现在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需要我们积极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国有企业进行测算,摸清家底,区别不同企业的情况,逐步推动企业会计制度在国有企业的实施。在测算、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于资产质量和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完全有必要尽快执行新会计制度;对于资产质量和效益欠佳的国有企业,也应鼓励其执行新会计制度,避免虚盈实亏,掩盖矛盾;对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应当区分具体情况进行妥善处理,以消除隐患13
35、。2、股份有限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力度不够。企业会计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全面实施后,总体上看执行情况是好的,有效遏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然而,也有一些上市公司不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甚至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严重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剖析这些造假案例,不难看出,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十分复杂,例如,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社会审计不规范,等等。从会计方面进行分析,上市公司造假的原因不在于会计标准本身,而是会计标准执行中存在问题。因此,解决会计信息失真、杜绝会计造假
36、,需要从完善体制、健全法制、规范市场、加强监督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我国有上千万会计人员,这支队伍在经济发展和会计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必须加以肯定的。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会计准则发布实施后,需要广大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若干会计实务问题做出职业判断。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会计人员长期以来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处理会计实务“依样画葫芦”的做法,距离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职业判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也构成了新会计制度实施中的一个障碍。第四章、对我国会计制度设计的一些建议当前世界经济飞速发展,WTO的加入、申奥、申博的成功为我
37、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黄金契机。在当前国内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认为中国会计制度改革在现阶段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1、会计的规范化管理坚持以国家为主导。国家、会计职业组织和独立机构是可供选择的三种管理模式。以上我们已经通过分析知道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是影响会计制度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当前我国存在对财务信息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推动不足,需要有相当程度的强制力加以推动,因此由国家实施对会计的规范化管理具有必然性。2、在借鉴国际经验时,应尽量多借鉴“欧洲大陆模式”。通过中法两国在会计制度上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国情、经济情况、会计制度与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存在一定的相似,而与
38、英美等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在借鉴国外会计制度改革先进经验时,我们应当更多的选择“欧洲大陆模式”而非“英美模式”。因为欧洲大陆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能更快地融入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推进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开展。3、对会计的管理和协调采取“制度”的形式。因为中国存在着众多的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的小企业,它们既缺乏提供财务信息的动力,又缺乏提供高质量财务信息的能力。会计准则对它们来说难以操作。而对那些在数量上占少数的大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在经营机制的转换阶段,也需要有法律的和行政性的规范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是由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特点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当然,我们所谓的对会计的管理
39、和协调采取“制度”的形式,并不是唯一的形式,会计准则作为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原则制度,在经济发展和会计工作的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在如何正确处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两者关系上有几个问题需要处理好:第一、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应保持一致性。即对同样的经济业务所允许采用的会计政策应保持一致。第二、在会计制度中,应继续体现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4、在实行统一会计制度的同时避免“一刀切”。通过中、法两国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企业的现实是在数量上众多和在质量上多元化。因此,一套对不同规
40、模和性质的企业在会计方法、报表体系以及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方面施行不同的要求似有必要。因为对上市公司会计的规定显然不能适用于全国的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同样,对内向型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的要求也应比外向型企业低。我觉得在这方面法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在统一会计制度下按企业规模分别三种不同规格的会计报表体系;二是实行单个公司会计和集团公司会计的“双轨制”。5、加强宣传和培训,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29日发布并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是我国新世纪会计核算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是一次卓有成效的改革。此次改革的力度较大、新内容很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和
41、会计理论界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才能确保企业会计制度在适用范围得以全面贯彻实施。而我国当前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这就更要求我们要加强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是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和整体会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五章、结论由于中国日益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在现阶段会计制度安排上存在着与国际会计衔接的巨大压力。本文通过国内外(主要是法国)会计制度的比较分析,论证了会计制度本身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它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由于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在财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方面存在着特定的限制条件,在会计制度的设计上只能遵循一条渐进的道路,而不能寻求一步到位。虽然英美模式是世界的主流,但中国的经济条件和法律体系与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更为接近,因此现阶段应考虑较多地借鉴欧洲大陆模式。会计制度的改革总是依赖更深层次的经济制度的变革。因此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发展成熟以及会计职业队伍的成长壮大,应灵活和适时地推动会计制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