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寻找制度和机制的缺陷教育部对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新定位,是在重新审视我国传统教学研究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病之后进行的一次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它必将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难得的契机,增添无限的动力。就学校而言,从实际出发,重建校本教研制度,成为学校发展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一、 结合实际,反思现有教研制度,寻找制度和机制的缺陷。以往的教研制度在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教学业务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管理中存在“善意压制”,指导中存在“绝对权威”,研究中存在“急功近利”等,这些问题导致传统教研制度整体上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矛盾,显露出
2、诸多弊端。第一,学校教研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多,教师按部就班地开展教研工作,教师缺乏主体思考和主观能动性,而真正将理论落实到实践的诉求得不到更多重视和伸展,教师对教研过程的关注也缺乏灵活性和敏锐度,与教师教学实际和专业成长需求脱钩。第二,学校层面上,缺乏完善的理论学习制度。理论的学习和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保障,而扎实有效的学习制度又是使这种学习和指导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保证。第三,教师层面上,大家还比较缺乏基本教学理论的个人建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做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缺乏基本理论建构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四,没有建立起健康的对话交流制度。教育变革给教师们增加了不少的困惑,平添了不小的心理压力,领导、专家与教师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还缺乏经常的、健康的信息交换、经验共享和深度会谈。第五,学校缺乏完善的教学研究制度与激励机制。造成教研现状混乱,教师思想浮躁。教师们缺乏教学研究的热情和思考深度,绝大多数教师被动参与,教研活动缺乏计划性、层递性,临时组织,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