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案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同底数幂的法则;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会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通过对“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初步理解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的思想方法,接受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探索的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法则并应用法则解题。难点:探索同底数幂法则并正确应用法则解题。三、 教学过程1. 知识回顾 1. 什么是乘方? 对于乘方概念学生已经忘记,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回忆乘
2、方的概念! 2. (1)222=2()(2)(3)学生思考,口答!3.乘方的结果叫什么?学生思考指出:an表示幂,a是底数,n是指数。根据乘方意义,说出下列式子的意义:(1)108 (2)(-2)4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口答.2. 探究新知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1 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进行1千万亿(1015)次运算,它工作103s可进行多少次运算? (1)如何列出算式? (2)1015的意义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生:运算次数=运算速度运算时间,所以工作103s可进行的运算次数为1015103根据乘方意义可知:1015103=(1010.10)101010 =1010.10 =1018教师引导学
3、生思考每一步的依据,并提出:1015与103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得出:是幂的形式、底数相同教师总结:很好,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1015103是同底数幂的乘法,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这节课有必要来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板书。问题2 根据乘方意义填空,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 2522=2()(2) a3a2=a()(3) 5m5n=5()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1. 以上运算,因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口答:因数是幂的形式,底数相同。2. 积是什么形式?积的各部分与因数各部分有什么联系?生交流,回答:积也是幂的形式,积的底数与因数底数相同,
4、指数是因数指数之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于底数、指数是特殊形式的幂有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到底数一般或指数一般有同样特点,那么任意底数,任意指数是否也有同样特点?学生交流回答:学生口述过程,教师板书:= = =(m,n为正整数)学生交流归纳语言描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多个同底数幂相乘,会有同样的法则吗?学生思考,教师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对三个及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乘法仍成立。即:(m,n,p为正整数)引导学生思考:同底数幂的法则应用的条件;1. 幂的底数相同2. 必须是相乘运算3. 应用练习例1计算:(1) (2)(3) (4)学生思考,教师
5、板书,强调:1.的指数是1; 2.(3)中的底数为-2,负数偶数次幂为负;3.(4)中指数化为最简的形式。 练习:1,计算:1.2.3.4.5.6.学生板书,教师统一答案,强调结果化简到最简结果,负数,分数为底数时必须加括号!2. 下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你的做题依据是什么?1.2.3.4.学生抢答,教师再次强调同底数幂乘法法则适用的条件:一看是否同底,二看是否相乘!4.同底数幂的逆运用:练习:已知:am=2, an=3.求am+n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纠正,说明应将化为,再代值求解。1. 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C. D.2. a16可以写成( )A. B.C
6、. D.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统一答案,强调:同底数幂乘法法则适用的条件是同底的幂相乘。4. 小结与作业布置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请同学们谈谈有何新的收获与体会?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肯定。四、作业:练习册43页-44页。五、板书设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推导法则适用条件:例1练习六、 课后反思: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过乘方,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这位本节课奠定了基础,但时间过程,因此,在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内容前,我带领学生回顾了有关乘方的内容。之后,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总结归纳出了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想,整堂课学生准确率很高,达到了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但也存在不足,如: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逆公式的讲解与应用过快,作为一名年轻的新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进行反思,多学习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形式、方法上有所突破,提高教学技能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