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5.doc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48424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人教部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古诗教学应注重策略,关键要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 “方寸之地意味无穷”,进而熟读成诵,积累于胸。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巧妙地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不难理解,故而遵循“淡化理解,熟读成诵”的古诗教学原则。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的文字美、音韵美、意境美思路提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 读诗悟诗品诗诵诗唱诗写诗, 形式不拘一格,关键要把古诗学“活” ,在玩中理解,感悟,默诵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一、引入正题,学习古诗师:我们今天要学习苏轼写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请大家快速默读一遍

2、。二、读题,解题,了解作者1、师: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节奏。2、师:这是谁写的(苏轼)谁来介绍一下(简介苏轼)今天我们就跨越900年和苏老先生相会。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这个“醉”该如何解释?学习后,我们就能知道,再来齐读题目。三、初学古诗,自己理解教师出示学习要求:自读古诗,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好手中的工具书,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诗意)四、师生交流,理解诗意1、师:我已读了许多遍,对诗意有较深的理解,下面我就把这首诗吟诵一遍,你能从我的吟诵中听出什么?眼前浮现出怎样一幅画面?稍后我们来说一说。(师吟诵)2、学生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说出大概意

3、思即可。五、咬文嚼字,感悟诗的意境美、文字美1、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季一场雨的特点,猜猜这场雨下了多长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么风雨兼程” ,这个特点能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来(未遮山、跳、乱、忽吹散、水如天等)2、师:你认为哪些地方写得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六、激发兴趣,吟读成诵1、师:你会读这首诗吗?你能把这首诗的节奏标出来吗?(学生标节奏)2、学生根据节奏读诗。3、师:这首诗写出了西湖夏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在诗中有几个字词表现出这个特点, 如“未”,所以在读的时候要强调一下。(学生练习读)4、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指名学生

4、读。5、利用分组读,齐读,站立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以至熟读成诵。6、指名诵读这首诗。七、引入“诗歌”概念,感情得到升华1、师:古人写诗是用来吟唱的, “诗言志,歌咏情” ,比如苏轼写的水调歌头,邓丽君、王菲唱得非常好听。现在我们就来练习一下,把这首诗谱上曲子,比如套用天地之间的歌的曲子就很妥切。(学生练习)2、师生吟唱。3、师:你如果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之美,你就能现场为它谱曲,唱出你心中的歌,谁来试一试。4、学生自我谱曲吟唱,师生评价。八、对“对子”练习1、师:这首诗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黑云”对(白雨),“翻墨”对(跳珠),“未遮山”对(乱入船)2、迁移:以前还见

5、过这样的诗句吗?谁来说两句。九、课堂练笔1、师:这是一首神奇的小诗。通过学习,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感悟,请写几句话,我们来交流一下。2、师生交流。十、师生总结,扩展延伸1、师:再回头看题目,这个“醉”字作何解释?2、苏轼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性格豪放,文笔豪放。同学们以后会学习他的许多诗词。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共写下了五首诗,今天学习的是其中一首,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查一查另外四首。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人教部编版(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学习重点】1

6、.知道诗的大致意思。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学习难点】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预习导航】(一)作者介绍:苏轼( 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 (读音: m f)、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

7、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读出感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 翻墨 未遮山,白雨跳珠 乱入船。卷地风来忽 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2、读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诗中共写了哪些景物?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4、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5、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关键词:雨泻风卷天晴)【课堂探究】课堂探究一: 读“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思考下列问题:1、 这两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8、?有什么作用?2、 你发现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写法?3、 通过这两行诗,你发现夏天的雨有什么特点吗?课堂探究二: 读“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思考下列问题:1、 你从这两句诗发现这雨有什么特点?2、 找出诗中的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以及这样写的好处.课堂探究三: 诗中作者的观察点发生了哪些变化?写出了怎样的情景?课堂探究四: 品析句子“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课堂探究五: 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小结: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啊!板书:黑云翻墨雨急白

9、雨跳珠变换急速令人惊叹狂风卷地忽雨忽晴景象壮观景奇雨水如天【课堂达标】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 .作者用“翻墨”写出了云的( ();用“跳珠”写出了雨的() ;用“忽吹散”写出了雨的()的特征 ;又用“水如天” 写出了雨的 ().抓住了盛夏时节天气变化的 ()以及“骤雨” 的().【课后作业】1、收集描写雨的诗句2、背写理解诗句【概括总结】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我的总体表现(优、良、差)【小组评价】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人教部编版(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卢玲【教材分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

10、楼醉书 为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 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写黑云翻滚, 第二句写大雨倾盆, 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体会夏日西湖骤雨初晴的美。3. 感受诗人苏轼豁达开朗的胸怀与豪迈奔放的作品风格。【教学重点】: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教学难点】:通过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诗的意境【教学过程】:一、以西湖为话题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说到杭州,你最先想到的是西湖(课件展示西湖美景图。是呀,西湖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中外。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

11、许多描写和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 在这些文人墨客中,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的当属北宋诗人苏轼。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知道吗?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建筑苏堤,造福于西湖百姓,他的诗词也赋予了西湖别样的魅力。除了这些,同学们对苏轼还有哪些了解?生根据资料简单介绍对苏轼的了解,引导学生注意资料的整理与概括。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苏轼写的一首有关西湖的诗。板书:北宋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二、知诗人,解诗题。1解题目意思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出六月二十七日指的是农历,是一年中天气最闷热、 雷雨最多的时候,这儿是指宋神宗熙宁五年,即九百多年前的1072 年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在西湖

12、边,傍湖而建,在那时是一座大酒楼(课件展示望湖楼图可宴乐也可以住宿。2、“醉书”喝醉酒写的?被美景陶醉了写的?诗人究竟为何而醉?学完这首诗,这个问题肯定就能迎刃而解。三、交流学习(一)出示交流提示1. 互读,评价能够达到哪一重境界。2. 交流、补充对整首诗大体意思的理解。3. 交流疑问,把仍解决不了的疑问汇总。(二)组内交流,师巡视指导。(三)集体质疑解疑。(四)检查朗读1. 看准读对,主要是正字音。2. 读出节奏,主要是指导读出节奏。(五)理解大体意思过渡:经过预习和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这首诗肯定有了自己初步的理解。能说说这首诗的大体意思吗?五、感、悟、读,感受古诗意境。(一)体会雨来得急,

13、下得大。1创设情境: 1072 年六月二十七日,苏东坡先生在望湖楼宴请朋友,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夏日景色,突然,天气有了变化。播放渔舟唱晚音乐,师读“黑云翻墨未遮山” ,透过诗句,你看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 引导理解当时的情境并适时指导朗读, 学生说到雷声或雨点时再出示图片和雷雨声。预设: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我看到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上翻转。有没有见过黑云翻滚的样子?是这样吗?出示黑云翻滚图, 你读出黑云翻滚的样子。谁还说说你看到的景象?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地翻腾而来。带着你的想象读读我听到一阵“轰隆隆”的雷声你不仅看到了乌云, 还听到了雷声, 你

14、能听到什么?带着你的想象读出这四个字电闪雷鸣中,漫天的乌云翻卷着,向山头涌去请你读读整句话此时你有什么感受?一场大雨就要来到。风雨欲来风满楼2出示“白雨跳珠乱入船”图片与雷雨声音。一场大雨真的来了!此时,你又看到了什么?预设:白花花的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进船里。白花花的雨,雨怎么样?大!读出你的感觉白雨跳珠乱入船白花花的雨,哗哗地下着,西湖茫茫一片。你是放眼远方,雨很大,很密!读出你的感觉白雨跳珠乱入船还从哪里看出雨很大?“乱”入船,雨大了,才乱对!读出你的感觉白雨跳珠乱入船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落在船上,啪啪直响,溅起了水珠。你是聚焦近处,雨很猛!读出你的感觉白雨跳珠乱入船雨点像一

15、颗颗跳跃的珍珠,直往船里乱滚。雨点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溅起水花,纷纷溅入船舱里。对!雨点不只是落进船里,更多的是落在湖面上,溅起无数朵水花,很美!震撼人心的美,令人激动的美!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播放雷雨声音配白雨图,感受雨大、雨密、雨急、雨猛。2. 谁来将这场又急又大的雨,通过朗读带到我们大家眼前?指名读。3. 师生对读,体会雨的急和大。句中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分句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未遮山乱入船未遮山乱入船未遮山乱入船小结(承上启下):这真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啊。它让我们感到震撼!激动!振奋!惊叹! 把静止的文字通过想象变为灵动的画面,这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当我们正被

16、眼前这白花花的大雨所震撼、为之惊叹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天地间又是别一番洞天。(二)体会雨去得快和雨后西湖美景。1. 出示“卷地风来忽吹散”出示一场大风卷地风而来,它吹散了,吹走了,吹来了。2. 望湖楼下水如天(1)此时的水怎样?天怎样?你能想象得出水如天是怎样的景象吗?预设:水如天一样的开阔无边天无边,水无边,水如天一样开阔读出你的开阔水如天一样的蔚蓝水蓝蓝,天蓝蓝,水天一色。读出你的水天一色水如天一样明亮雨过天晴,一切都像刚洗过的一样,读水如天一样的平静碧空如洗,水平如镜,读出你的想象与感觉湖面上比天空还要漂亮,荷叶、荷花 ;湖边 (2)播放古筝曲,出示水如天图数幅。 让我们也到雨后的西湖

17、去看看这 “水如天”的美妙景色吧!雨后的西湖,天无边,水无边,水如天一样开阔,读雨后的西湖,天空更加湛蓝,水面更加明亮,湖面和天空都像刚洗过一样,读雨后的西湖,天蓝蓝,水蓝蓝,天映水,水映天,水天一色,读雨后的西湖,水平如镜,碧空如洗,水如天一样明净,读雨后的西湖,荷叶摇得更欢,荷花开得更艳,柳浪阵阵,鸟鸣声声。读小结:这样的景色,让人喜悦!舒畅!兴奋! (三)总结,感受全诗意境。过渡:短短的时间,我们经历了一场来去匆匆的骤雨,从下雨前的“黑云翻墨未遮山”,到雨中“白雨跳珠乱入船” ,到“风吹雨散,水天一色”谁能把刚才的景象说给大家听?1. 播放古筝曲,先自己准备一下, 可以在预习卡上古诗大体

18、意思的基础上添写、补充。2. 指名说。多么酣畅淋漓的大雨! 多美令人心旷神怡的雨后美景! 此时此刻,诗人仅仅是因酒而醉吗? 不,诗人已不仅仅因酒而醉,而是因雨而醉,因景而醉。这可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苏轼,就站在望湖楼上,凭栏远眺,感受那震撼人心的疾风骤雨,观赏那水天一色的西湖风光,齐读3. 苏东坡先生被眼前的景象所陶醉,也被自己的诗句所陶醉, 这一幕深深地记在他的记忆里。十五年后, 50 岁时的苏东坡先生再次来到西湖,与他同榜进士莫君陈在湖上宴请时正好又遇上下雨, 他回首望湖楼, 想起当年在这儿写诗的事,无比感慨地又写下一首诗。出示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19、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自读,师问:从哪里看出苏东坡先生是被当时的景象所陶醉,而且一直念念不忘?师生对读。当年,那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令苏东坡先生陶醉其中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十五年后,那场酣畅淋漓的大雨仍令东坡先生念念不忘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939 年之后的今天,东坡先生早已不在,但他留给我们的那场酣畅淋漓的大雨, 那场大雨带给我们的激动与舒畅仍令我们深深陶醉。背诵。同学们,这就是经典文化的魅力,她可以穿越时间,跨越空间,她可以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她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热爱中华文化的人!六、体会诗人的情感。1. 你知道东坡

20、先生当时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吗?出示诗人写此诗背景。在熙宁五年,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持不同政见,受官场挤压,无奈乎,自请外任,远离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师讲述:这段文字,读起来有点费劲。通俗一点讲,因为苏轼在治理国家方面,与王安石有不同看法, 至于他当时的政治观点正不正确, 我们这节课暂且不去管它。反正,这个时候,别周围的人看他不顺眼, 就处处排挤他,他没有办法,就辞职不干了, 离开京城,来到杭州。这种时候,大凡诗人失意, 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 那隐藏在急雨背后的是诗人怎样的心境呢?你从暴风雨中读到了怎样一位诗人? (乐观 平静 开阔 豁达 善于排解自己的情

21、绪 )2. 走进诗人的心境去读诗,你会读出另一种味道的,试试。七、回归整体,拓展延伸1. 豁达、乐观的苏东坡先生喜欢西湖, 陶醉于西湖的湖光山色之中, 他还写过一首诗,与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相映成趣。 (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自己读读。2、指名读3、指明大致讲解诗意。5. 总结拓展1. 西湖的美景让我们向往, 如果我们有机会来到西湖边, 你会受想到望湖楼;站在望湖楼上, 你会想起哪一个人?苏轼想起苏轼, 你就会想起哪一首诗让我们一起背诵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陶醉在苏轼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西湖风光之中吧。2. 那就让我们记住乐观豁达的苏轼, 记住他留给我们望湖楼醉书, 在课后继续我们的诗词之旅。作业设计: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以手抄板的形式表达出来, 选取佳作并在班级中展示。板书设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云山雨景雨珠风晴天楼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优秀教案5.doc)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