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史料集锦.docx

上传人(卖家):刘殿科 文档编号:5848838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鼎立》史料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国鼎立》史料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国鼎立》史料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国鼎立》史料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国鼎立》史料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国鼎立教学资源资料与注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材料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材料二太祖将迎天子,诸将或疑,荀彧、程昱劝之,乃遣曹洪将兵西迎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月,杨奉、韩邏以天子还洛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铖,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輾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

2、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释】申、商:人名,即申不害、商鞅,二人皆先秦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白:人名,即韩信、白起。二人皆著名军事家。梁:今河南临汝。辕:关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解读】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20岁时被举为孝廉,先后担任过洛阳北部尉、济南相和典军校尉。通过镇压黄巾军和讨伐董卓,势力日益壮大,成为当时割据势力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189年,汉灵帝死,汉少帝刘辩继位,后董卓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并逼迫其迁都长安。董卓死后,献帝又被李傕、郭汜控制。195年,献帝在杨奉、董承等

3、人的护卫下趁乱逃出长安,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流亡生活。回到洛阳后,献帝连衣食器物都依靠诸侯救济,十分狼狈。曹操得知这一消息后,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于196年迎献帝建都于许昌。自此汉献帝成了曹操手中的傀儡,曹操亦因此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官渡之战材料五年春正月公将自东征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公曰:“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东击备,破之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

4、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徙其民,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东西数十里。公亦分营与相当,合战不利。时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绍复进临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于内作之,以相应。绍射营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众大惧。时公粮少,与荀彧书,议欲还许。或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

5、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公与绍相拒连月,虽比战斩将,然众少粮尽,士卒疲乏。公谓运者曰:“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来奔,因说公击琼等。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左右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

6、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绍及谭弃军走,渡河。追之不及,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释】白马:县名,在今河南。趣:奔赴。阪:高地。塠:同堆。【解读】随着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他与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势力袁绍的矛盾日益尖锐。袁绍占据河北四州,军事实力也远比曹操强大。双方都有统一北方的意图,袁、曹两大势力的较量不可避免。战前,曹操处于不利态势。与袁绍比起来,曹操地小、兵少、粮缺,加上西有韩遂、马腾威胁,南有刘表掣肘,更有刘备在徐州袭扰。200年初,曹操趁袁

7、绍犹豫迟疑的时候,先出兵东进打败刘备,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挥师北上,败袁军于白马、延津,与之对峙于官渡(今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官渡桥村一带)。当时袁绍有“精兵十万,骑万匹”(后汉书卷七十四袁绍刘表列传),曹操军队不过三四万人,处境十分艰难。后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献计袭击袁绍的屯粮之地鸟巢。曹操率精兵偷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袁军得知粮草被焚,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土崩瓦解。曹军乘胜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从此,北方诸郡纷纷归附,曹操“天下莫敌”。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202年,袁绍因兵败忧郁而死,曹操乘机彻底击灭了袁氏军事集团。

8、207年,曹操又征服乌桓,战乱多时的北方实现了统一。曹操招贤纳士材料(建安)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材料二秋八月,令曰:“昔伊挚、傳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栽。

9、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注释】此语出论语宪问。孟公绰:鲁国大夫,属于孟孙氏家族;滕、薛均为诸侯国。老:这里指古代大夫的家臣。优:有余。孔子的意思是说,孟公绰做晋国越氏、魏氏的家臣是才力有余的,但不能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即意谓人才应干适宜他能力的工作。齐桓,即齐桓公。管仲当初与鲍叔牙一起经商,管仲总多分财利后来担任齐国的宰相,生活奢侈,但齐桓

10、公不计其廉否,依然用之,终成就自己的霸业。褐(h),粗布或粗布衣服。被褐怀玉,比喻身份低下而怀有真才实学的人。钓于渭滨,说的是吕尚(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的事。相传姜子牙80岁时在渭水边钓鱼被周文王访得,拜为丞相,后又助武王起兵伐纣,完成了兴国大业。盗嫂受金,指的是陈平被魏无知推荐给汉高祖刘邦当谋臣,有人攻击他,说他同嫂子私通,接受贿赂,但刘邦不予理睬,仍然重用。仄(z)陋:狭隘、卑贱,指身份贫贱而被埋没的人才。伊挚:即伊尹,相传他是有辛氏的媵(ying)臣,即陪嫁的奴仆;傅说(yu),是有罪被罚役的犯人。二人都是商代著名的贤相。【解读】东汉的选官制度主要以被选举者的门第、族望为依据,地方的豪门

11、望族因此控制了东汉的官员选拔。这种选官制度严重影响了东汉官员队伍的素质,造成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行,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抱朴子外篇审举)的尴尬局面。曹操为维护和发展势力,求贤若渴,大力招贤纳士,打破世族门第观念,不以出身作为衡量官员的选录标准,而是“唯才是举”,210217年,先后三次下“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其中如重要将领于禁和乐进,出身士兵;张辽、徐晃,选自俘虏。曹操任命的州牧和郡守中的许多人,很多也都出身低微。曹操的这种不拘一格,广揽人才的方针,使得曹操集团人才济济,这是他能够统一北方的重要原因之一。曹操推行屯田制材料一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

12、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西晋陈寿:三国志卷武帝纪注引魏书材料二曹孟德始屯田许昌,而北制袁绍,南折刘表;邓艾再屯田陈、项、寿春,而终以吞吴;此魏、晋平定天下之本图也。屯田之利有六,而广储刍粮不与焉。战不废耕,则耕不废守,守不废战,一也;屯田之吏士,据所屯以为己之乐土,探伺密而死守之心固,二也;兵

13、无室家,则情不固,有室家,则为行伍之累,以屯安其室家,出而战,归而息,三也;兵从事于耕,则乐与民亲,而残民之心息,即境外之民,亦不欲凌轹而噬龀之,敌境之民,且亲附而为我用,四也;兵可久屯,聚于边徼,束伍部分,不离其素,甲冑器仗,以暇而修,卒有调发,符旦下而夕就道,敌莫能测其动静之机,五也;胜则进,不胜则退有所止,不至骇散而内讧,六也。有此六利者,而粟米刍栗之取给,以不重困编氓之输运,屯田之利溥矣哉!诸葛公之于祁山也,亦是道也;姜维不能踵之,是以亡焉。明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注释】赢:同螺。急农:以农业为急务。邓艾:三国时魏国杰出将领。徼边塞。溥:广大。踵:继承。【解读】屯田制是国家强制农民或士

14、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的制度。屯田制并非始于曹操,但至曹操推行时,才形成为一套较为完整的制度。曹操起兵后,因缺乏粮食,有的新兵中途叛逃,有的将领几乎饿死,严酷的现实使他深深体会到军粮的重要性。建安元年(196年),他决定在许吕推行屯田制,招募或强令流民在所控制地区的无主和荒芜土地上耕种。进而推行至陈、项、寿春地区,使淮河南北成为曹魏最大的屯田区。屯田农民称屯田客。屯田客用官牛耕种的,要将收成的百分之六十交给国家,用自己的牛耕种的,则交收成的百分之五十。资料显示,屯田制的推行,缓解了当时的粮荒,“得谷百万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经济基础;减轻了军粮转输之困,“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15、对稳定军心、提高军队战斗力有着重要作用;实现了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暂时缓和了两汉以来的流民问题,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推行屯田制,是曹操势力兴起和发展,以至平定天下的又一重要因素。赤壁之战材料一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西晋陈寿:三国志卷武帝纪材料二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

16、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17、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西晋陈寿: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传【注释】备,指刘备。逆:迎战,抵抗。【解读】曹操统一北方后,主要的割据势力还有长江下游的孙权,长江中游的刘表及刘备),长江上游(益州)的刘璋。曹操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全国,于是亲率20多万大军南征。其时刘表病死,刘表少子刘琮继父职,降曹。刘备处境极其困难,便派诸葛亮东下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要求联合抗曹。孙权在曹兵压境的生死存亡关头,决定抵抗,派周瑜率领3万人,沿江西进,联合刘备抗曹。周瑜指挥军队,初战赤壁,打败了曹军先头部队。曹军从赤壁退到北岸乌林,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

18、对峙。曹军南下,虽声势浩大,但有明显弱点:北兵多水土不服,发生疾病,且多不习水战。曹操本人又志得意满,骄傲轻敌。周瑜利用曹军弱点,派大将黄盖诈降。黄盖来降时,正值初冬,东南风骤起。黄盖率领十艘大船,上面装满干柴、浸透油脂,外面用布幔盖好,后边拴上灵便的小船,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军兵将以为东吴大将来降,都在岸边看热闹,毫无防备。黄盖和吴军跳上小船,配合后边跟进的吴军进攻。刹那间,风大火猛,不但曹军水寨变成一片火海,就是扎在岸上的陆寨也被火烧着。结果,曹军惨败,曹操被迫率少数败军北归。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战后,曹操在军事上对南边只能采取防御方针,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开

19、拓江东材料(黄武)五年春,令曰:“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听相恤,孤甚愍之。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是时陆逊以所在少谷,表令诸将增广农亩。权报曰:“甚善。今孤父子亲自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欲与众均等其劳也。西晋陈寿: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材料二先帝战士,不给他役,使春惟知农,秋惟收稻,江渚有事,责其死效。西晋陈寿:三国志卷六十一陆凯传材料三比年已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诳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交关。浮舟百艘,沉滞津岸,贸迁有无。西晋陈寿:三国志卷八公孙度传注引魏略【注释】耦:两人并耕称为耦。这里指两牛共一犁而耕。【解读】孙权(182-252年

20、),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其父兄孙坚、孙策基业而据有江东六郡。他在张昭、周瑜的支持下,团结旧部,多方面延揽人才,使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吴蜀彝陵之战,大败刘备。229年称帝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资料表明,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大约在建安七年(202年)八年,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较先进。孙权也注意兴修水利并开凿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孙权于231年正月下诏,“兵

21、久不辍,民困于役,岁或不登”,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并不要再征租赋。孙权利用江东地处沿海的地理优势,积极进行航海活动,加强了和夷洲(今中国台湾)的联系,建立了与高句丽、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诸国的友好关系。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卫温等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材料(黄龙)二年春正月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築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人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但得夷洲数千人还。西晋陈寿: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注释】夷洲:即今中国台湾。【解读】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西汉时属会稽郡,称夷洲,虽远在海中,两岸人民一直仍时有往来。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一万士兵,乘大船前往夷洲。据考证,这支船队从章安(今浙江临海东南)启程,从台州湾出海,沿海岸航行到福州、泉州,然后横渡台湾海峡,在今台南市和嘉义一带登陆。登陆后,卫温、诸葛直将台湾土著居民数千人迁往大陆。这是大陆和台湾交通的最早记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三国鼎立》史料集锦.docx)为本站会员(刘殿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