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树育种学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在体细胞中为(30)条,在性细胞中为(15)条。 2作为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一般以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为基本形态。 3茶树有丝分裂标本常以种子用沙培1周长出的(幼根)为材料。 4茶树树型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 5茶树学名是用(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姓名的缩写)组成。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的植物学拉丁文全名是(Camellia sinensis cv. Fuding-dabaicha) 6茶树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7以无性繁殖方法生产树苗,其后代个体基因是杂合的,品种内个体之间基因
2、型是(相同的)。 8气温(低)的地区向气温(高)的地区引种茶树,一般能够适应。 9云南等省的一些大叶种引种到安徽北部等地区,难以种植成功,主要是(冬季极限最低气温)比原产地低得多。 10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其最低分枝部位(降低)。 11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新梢茶多酚含量(减少)。 12茶苗移栽通常在(春初)或(秋末冬初)进行。 1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和成活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14(基因重组)是茶树有性群体中造成不同个体遗传组成差别的主要来源。 15(基因突变)是茶树无性系品种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 16(自然选择)是按茶树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方向进行的,选择的结果
3、使茶树更适应自然环境条件。 17(人工选择)是根据社会的经济要求或人类的喜好,从自然界混杂的茶树群体中或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中,选择需要的类型和个体。 18表型方差可以分为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两部分。 19遗传力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 20通过与产量因子密切相关地一些性状,如(树高)、(树幅)、(叶片光合强度)、(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枝叶重量)、(单株芽叶数)、(新梢着叶数)、(百芽重)、(发芽密度)、(扦插苗发根数)、(根干重)和(抽梢率)等,可间接判断某品种的产量。 21芽数由单位面积内采摘面的大小与(发芽密度)决定 22一般大叶种适制(红茶)。 23用氯仿蒸气法鉴定茶树品种的发酵性能时,
4、芽叶变色快且红者,适制(红茶)。 24黄绿或紫绿色芽叶适制(红茶) 25绿或深绿色芽叶适制(绿茶)。 26酚/氨比大的茶树品种适制(红茶)。 27抗寒性强的品种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比值(高)。 28杂交方式一般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的特点确定。 29在有性杂交中,把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用符号“”表示。 30杂交后所得到的种子及其长出的植株称杂种第一代,用(F1)表示。 31多次回交使回交后代的性状除要改进的性状外,其它性状与(轮回亲本)基本一致。 32茶叶产量是由(多)、(重)、(快)、(长)单位性状所构成的复合性状。 33茶花由(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部
5、分组成。 34茶花雄蕊花药具有(4)个孢子囊,内含无数(花粉粒)。 35茶花雌蕊位于雄蕊中央,分(子房)、(花柱)、(柱头)三部分。 36茶树的花程式可以表示为: 37茶树花粉即将成熟时呈淡黄色,成熟时(金黄)色。 38茶树杂交时应选择金黄色的(成熟)花粉进行授粉。 39当花粉粒到柱头上几小时后,便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并随着(花柱)内腔进入胚囊,进行双受精作用。 40盛花期开放的花朵结实率最高,因此,杂交工作宜选择亲本(盛花)期进行。 41人工杂交时,为防止天然异交,授粉前必须对(母本)的花朵进行隔离。 K(3+2)C 515AG(35354)42远缘杂种夭亡和不育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遗
6、传系统)的破坏。 43种间的(生殖隔离)是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关键。 44诱变育种实质是通过诱变使(DNA)发生结构变化,包括(染色体畸变)、(易位)及(碱基序列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的变异。 45在诱变育种中,照射量国际制单位是库(伦)每千克(C/kg),与其并用的专用单位是伦琴。 46在诱变育种中,放射性强度的国际制单位是(贝可)。 47在诱变育种中,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是(焦耳每千克)。 48一般认为最好的照射剂量应选择在(临界剂量)附近。 49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是建立在植物(细胞全能性)学说的理论基础上。 50花粉培养与花药培养其目的主要是为获得(单倍体)植株。 51培养组织细胞处在不断分
7、裂分化状态,它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加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52许多远缘杂交的失败,往往是由于胚的早期败育所致,如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幼胚)人工培养,使其继续发育,便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杂种。 53利用(胚珠)和(子房)培养进行试管授粉和受精,可以克服由于柱头或花柱等障碍所造成的杂交或自交不亲和性。 54通过原生质体的培养,可以部分克服(有性)杂交种间的障碍,获得体细胞杂种。 55通过花药及花粉培养再生单倍体植株,经过染色体加倍,便可获得(纯合)稳定的二倍体植株,从而缩短获得纯合亲本所需的时间。 56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过程第一阶段无菌培养的建立,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即
8、(适当外植体),(培养基的种类及添加成分),以及(培养环境条件)。 57如果离体培养的目的是为获得脱病毒苗时,所用的植物茎尖或根尖分生组织应该尽可能(小)一些。 58外植体在接种之前,须经严格的灭菌处理,既达到灭菌的目的,又不能让外植体细胞大量(死亡)。 59在进行外植体的灭菌处理时,需要考虑所使用的灭菌药剂的(种类)、(浓度)和(处理时间)。 60要使接种外植体能够较快生长,这一阶段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和比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必不可少的。 61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中,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细胞分裂素)类和(生长素)类。 62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中,营养繁殖体增殖的方式主要有(诱导腋芽
9、发生)、(诱导产生不定芽或新梢)和(体细胞胚胎发生)三种。 63将驯化后的试管苗移栽大田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会出现(组织失水)和(病菌感染)。 64通过对所获得的单倍体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便可获得纯合(二倍)体。 65单倍体在每个位点上具有(一个)等位基因,不存在显隐性关系。 66通过花粉培养形成的植株群体全部都是(单倍)体。 67在花药及花粉培养中,接种时(小)孢子所处的发育阶段是影响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 68茶树花药组织培养试验表明,雄核发育处于(单核中晚)期的花药接种较好。 69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目前一般采用(酶法)。 70植物原生质体(两步)分离法是先用果胶酶处理材料,收集单细胞后再
10、用纤维素酶以及半纤维素酶降解细胞壁。 71植物原生质体(一步)分离法是将所需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配成溶液,使处理材料一次性游离出原生质体。 72外源基因转化到植物有三个因素是必需要考虑的:(适宜的基因和合适的选择条件)、(组织培养系统)、(外源基因转化到植物的途径和方法)。 73植物基因的转化方法主要有三种:(载体介导的基因转化)、(物理和化学方法诱导DNA直接转化)以及(种质系统介导基因转化)。 74根癌农杆菌在自然状态下,通过伤口侵染植物,导致(冠瘿瘤)的发生。 农杆菌中存在一种与肿瘤诱导有关的质粒,即(Ti)质粒。 75Ti质粒能够把本身的一段DNA转移至植物细胞,可转移的DNA片段称为
11、(T-DNA)。 76外源基因泛指转化进入植物细胞内的(非内源性)基因。 77嵌合基因的构建是为了解决转化目的基因之后的(筛选及检测)。 78当转化的目的基因无直接筛选及直接检测性质时,将能提供易检测性质的(报告基因)与目的基因相接,间接了解目的基因的转化。 79分子标记是基于(DNA水平)多态性的遗传标记。 80分子标记通过检测(基因组)的一批识别位点来估测(基因组)的变异性或多样性。 81RFLP标记以生物(基因组DNA序列)变异为基础,研究不同基因组间差异的一种技术。 82生物基因组之所以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因为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种属间甚至品种间由于突变、重组等原因,在(限制
12、性内切酶)位点上发生核苷酸的插入、缺失和点突变。 83SSR标记是利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普遍存在16个bp(简单串联重复序列)特性作为分子标记 84种质系统介导的基因转化是外源DNA借助(生物自身)的(种质系统或细胞结构)来实现基因转化。 85显微注射转化外源基因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把(受体)细胞进行固定。 86农杆菌基因转化工作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受体系统的建立、(Ti质粒)转化载体的构建及目的基因的转化。 87对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通过(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在植物染色体的整合。 88对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通过(原位)杂交可确定外源基因在染色体上整合的位点。 89对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通
13、过Northern杂交可证明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内是否正常(转录),生成特异的mRNA。 90对转基因植株的鉴定,通过(Western)杂交可证明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内转录和翻译是否成功,生成特异的蛋白质。 91形态、细胞和生化标记都是以基因(表达)的结果为基础,是对基因的间接反映。 92茶树育种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两大部分:良种选育与(良种繁育)。 93品种保护是对在国家保护名录之内,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DUS),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94品种保护主要强调的是新颖性和特异性,而品种审定则主要强调以产量等为主的农艺价值,即该品种的(推广价值)。 95农业部为(农业)植物新品种权
14、的审批机关,国家林业局为(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的审批机关,茶树包含在(农业)植物新品种中。 96茶树良种繁育是一门研究保持茶树品种种性和(良种种苗)生产技术的科学。 97茶树良种繁育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98由茶树种子繁殖的后代,称(实生苗或有性)苗。 99种子繁殖播种期为(采种当年11月至次年3月)。 100茶树无性繁殖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等)繁殖后代的繁殖方式。 101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无性繁殖方式是(短穗扦插)。 102在短穗扦插中,目前推广应用较多的是(薄膜)和(遮阳网)双层覆盖。 103在短穗扦插中,用遮阳网控制苗圃(光照),用塑料薄膜控制苗圃(温度)。 104扦插所用的枝
15、条从下而上逐渐变成(红棕)色。 105一般夏季扦插宜在(早春)对母树进行修剪,以利培育健壮的插穗。 106秋冬扦插的宜在(春茶)采摘后及时修剪,以留养夏梢供扦插用。 107种苗检验是对苗木和种子(质量)的检查。 108种苗检疫目的是防止(植物病原体、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传入或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 109RAPD标记是采用人工合成的(随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 110AFLP的基本原理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对基因组DNA进行酶切,然后对限制性片段进行选择性扩增,从而揭示DNA多态性。 111AFLP技术是(RFLP)与PCR相结合的一种技术。 二、判断题 1在有性杂交中,
16、供给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用符号“”表示。 2在有性杂交中,作为父本的品种,除具备育种所要求的性状外,还应结实力强,无通过细胞质遗传的不良性状。 3在有性杂交中,作为母本的品种,除具备育种所要求的性状外,还需要花粉发芽率高。 4在有性杂交中,杂交用“”号表示,父本写在前面,母本写在后面。 5单交时,常以优良性状较多的亲本作为父本。 6在多亲杂交中,把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安排在最后一次杂交。 7减数分裂标本以叶肉细胞为材料进行制片。 8茶树经过长期进化和选择,变异最大的器官是种子。 9茶树的树姿受环境影响较小。 10芽茸毛是比较稳定的性状,可作为茶树品种分类的依据。 11茶树叶片在遮阳时颜色加深。
17、12茶树叶片色淡的品种适制绿茶,色深的品种适制红茶。 13用播种方法生产的茶树实生苗,品种内个体间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14茶树是一种适宜于酸性土壤生长的作物。 15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其发芽期推迟。 16北方茶树品种南引后,其叶片面积变大。 17不同茶区发生的病虫害是相同的。 18不同茶树品种对病虫害抗性没有差异。 19无性系品种的有性后代,在性状上与原无性系品种有差异。 20选择育种是在原品种上优中选优,其变异单株在很多性状上发生了变化。 21遗传力数值高,表示表型变异大都是不可遗传的。 22茶树的不同性状其遗传力大小相同。 23在选择育种中,遗传力大的性状选择效果不好。 24性状在群体的变
18、异幅度越大,选择效果就越明显。 25在确定供选群体时,有目的地增大供选群体的标准差,可以提高选择的效果。 26群体所处环境比较一致时,表型变异方差中遗传变异方差较大,则选择效果好。 27茶树育种初期,多以直接鉴定为主。 28茶树育种后期,对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鉴定以直接鉴定为主。 29芽叶中对夹叶比例大是茶树高产的性状之一。 30酚/氨比小的茶树品种者适制(绿茶)。 31一般中、小叶种适制红茶。 32用氯仿蒸气法鉴定茶树品种的发酵性能时,芽叶变色快且红者,适制绿茶。 33抗寒性强的品种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 34扦插繁殖力强的品种扦插成活率一般可达30%左右。 35一般中小叶种扦插繁殖的成苗率
19、比大叶种低。 36A品种个别性状优良,但综合性状不好,可用回交方法对其改良。 37杂交时,亲本性状好,其一般配合力就高。 38所有优良品种都是好的亲本。 39好的亲本必是优良品种。 40用地方品种作亲本选育的品种,在当地适应性强,且容易推广。 41茶花为两性花。 42有性繁殖品种的花粉生活力比无性繁殖品种的花粉生活力强。 43花粉生活力弱的品种不宜作有性杂交的父本。 44茶树属于自花授粉植物。 45茶树是多年生植物。 46选择杂交亲本时,无结实力或结实力低的品种或材料不宜作母本。 47盛花期开放的花朵结实率最高。 48茶树属虫媒花植物。 49人工授粉时,从母本植株金黄色的花朵上采集花粉。 50
20、人工授粉最好在雨天进行。 51人工授粉最适宜时期为母本始花期。 52在诱变育种中,射线的穿透力很弱,一般用于“外照射”。 53在诱变育种中,紫外线能量较低,穿透力不够,多用于照射花粉。 54在诱变育种中,射线穿透力弱。 55在诱变育种中,射线的穿透力很(弱),因此只能用于“内照射”。 56多数植物属内的物种染色体基数不同。 57异源多倍体的育性低于同源多倍体。 58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中,诱导不定根的产生大多只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细胞分裂素类激素。 59在植物组织与器官培养中诱导生根阶段,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对生根是有利的。 60通过胚乳培养途径可以获得单倍体植株。 61一般来说,
21、如果离体培养的目的只是快速繁殖,开始作为外植体的植物组织和器官可以相对小一些。 62对再生的完整植株进行驯化锻炼,移栽初期应避免强光照射。 63对于二倍体植物而言,其单倍体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64如果原始亲本是一个多倍体,由此形成的单倍体就不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65单倍体不等于一倍体。 66单倍体的基因型完全可以由表现型反映出来。 67利用单倍体及其细胞进行诱变育种,无论是发生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均可在当代表现出来。 68通过花药培养途径所获得的植株群体常常是一个既有单倍体,又有二倍体、甚至多倍体的混合群体。 69体细胞杂交同有性杂交一样受植物物种的限制。 70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在于
22、它的外围有一层坚硬的细胞壁。 71T-DNA的转移与边界序列有关,而与T-DNA区段的其它基因或序列无关。 72DNA分子标记受基因表达与否的限制。 73大多数分子标记是共显性的,使对隐性性状的选择成为可能。 74当用限制性内切酶处理不同生物体的DNA时,酶切所产生的DNA片段其长度是完全相同的。 75用基因枪转化外源基因对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都可适用。 76目前,参加全国区试品种可以是无性系或有性系。 77品种审定的对象既可能是新育成的品种,也可能是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所形成的品种。 78授权品种的保护有一定期限。 79植物新品种的品种权不能转让。 80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品种权。
23、81申请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应属于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中列举的植物属或种,名录中未列入的不能申请。 82大多数茶树品种既能进行有性繁殖,也能进行无性繁殖。 83茶树在幼年期经过几年的生长,即可在以后几十年通过有性或无性方式每年繁殖后代。 84茶树有性繁殖是通过母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子代新个体。 85茶树无性繁殖是通过母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子代新个体。 86在茶树无性繁殖中,压条比短穗扦插殖系数大。 87一般1公顷母树园可供25公顷左右扦插圃的用穗量。 88成年后的采种园施肥应主要施用速效氮肥。 89有性繁殖品种比无性繁殖品种容易发生混杂退化。 90茶树种苗携带病虫害肉眼都能看到。 91种子净度与品种
24、纯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92百粒重是表示花粉大小、成熟度和质量的一项指标。 93茶籽的发芽率可用染色法测定,原理是活细胞原生质膜是半透性的,能够阻止染料渗入,所以不会染上颜色。 94未成熟的茶树种子重量比成熟种子重。 三、名词解释 1成苗率(%):符合出圃标准的苗木株数占扦插总株数的百分率。 2早期鉴定:育种初期对育种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的鉴定。 3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4核型:生物体细胞内所有可被测定的染色体特征总称。 5核型分析:研究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个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6种质: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7种质库:指以
25、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 8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 9结实力:单株或单位面积茶果产量。 10茶籽的发芽率:发芽茶籽数占总茶籽数的百分率。 11种质保存: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借以保存种质资源,使个体中所含有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有高的活力,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 12核心种质:以最少的种质资源份数最大限度的代表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13生态环境:起综合作用的一些生态因素的复合体。 14选择育种:从茶树群体中,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类型,经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5广义遗传力: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和基因的非相
26、加效应的方差作为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16狭义遗传力:基因的相加效应的方差部分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 17遗传力:遗传变异方差在表型变异方差中所占比率。 18入选率:入选个体数占群体总数的百分率。 19选择差:当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与原始群体平均值的差距。 20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繁殖,各单株单独种植成一小区,根据各株系表现进行鉴定的选择方法。 21集团选择法:根据不同性状(如发芽期、叶形等)从群体中选出单株,把性状相似的单株归并到一起形成若干集团,不同集团分别采种或无性繁殖,分别种植于小区内,以便集团间及与对照品种进行比较试
27、验,选出优良集团。 22独立淘汰选择法:对所选择的各个性状都规定一个最低标准,供选个体只要其中的一个性状不够标准,不管其他性状如何优越也不入选。 23性状加权选择法:对选择的性状按其不同的重要性和遗传力等因素给予适当的加权评分(指数),然后根据全部性状的加权总分决定取舍。 24直接鉴定:根据目标性状的直接表现进行鉴定。 25间接鉴定:根据与目标形状有高度相关的形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形状。 26自然鉴定:在自然条件下对育种材料或品种进行的鉴定。 27诱发鉴定:在人为诱发条件下对育种材料或品种进行的鉴定。 28本地鉴定:把育种材料或品种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种植,对材料的性状进行鉴定。 29异地鉴定:把
28、育种材料或品种置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差异的异地进行的鉴定。 30田间鉴定:对需要在生产条件下才能表现的性状,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块上进行鉴定。 31实验室鉴定:在实验室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对性状进行测定。 32Flor的基因对基因学说:相容病原含有“毒性基因”,不相容病原带有“无毒基因”; 不相容寄主带有抗性基因,相容寄主带有“感病基因”。病原的“无毒基因”和寄主的“抗性基因”是隐性的,病原的有毒基因和寄主的感病基因是显性的,只有当带“无毒基因”的病原与带“抗性基因”的寄主结合,才表现出抗性反应,其他情况下,寄主都是感病的。 33春季萌芽期:20%左右越冬芽鳞片开展的日期。 34新梢生长起点温度
29、:春季当20%芽色转绿、芽体膨大或伸长时的温度即为新梢生长起点温度。 35春季真叶开展期:20%左右茶芽第一片真叶开展的日期。 36春茶开采期:20%左右一芽三叶开展的日期。 37活动积温:高于生长起点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38扦插成活率(%):成活株数占扦插总株数的百分率。 39品系比较试验:入选单株的无性后代与同龄的对照品种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进行比较试验。 40品系:起源于同一单株或同类植株,遗传性状相对一致,已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尚未进行区域试验或未经审定的作为育种材料的一群同类个体。 41杂交方式:一个杂交组合里要用几个亲本,以及各亲本间如何配置。 42茶树多倍体育种:在茶树有性世代或无性
30、世代的某一阶段,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茶树染色体倍数增加,然后经过选择培育而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43一般配合力:某一亲本品种和其它若干品种杂交后,杂种后代在某个数量形状上全部组合的平均表现。 44亲本选择: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45亲本选配: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哪些亲本配组杂交,确定父母本及先后顺序。 46花程式:用字母、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公式。 47杂种优势:F1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于其亲本品种(系)。 48中亲优势:杂交种F1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49超亲优势:杂交种F1的某一数量性
31、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50超标优势:杂交种F1的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51杂种优势指数:杂交种F1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 52杂种优势的显性假说:杂种F1集中了双亲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基因都能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效应,由于双亲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从而产生杂种优势。 53杂种优势的超显性假说:杂合等位基因的贡献大于纯合显性基因和纯合的隐性基因的贡献。 54杂种优势的生活力假说:当两个亲本杂交,由于双亲性细胞的异质性,使杂种产生新的内部矛盾,从而提高了生活力,故表现出杂种优势。 55杂种优势的遗传
32、平衡假说:通过选择亲本品种(或自交系)杂交,可形成一种遗传平衡很好的异质结合,因而表现杂种优势;不能得到遗传平衡,则没有杂种优势,甚至出现劣势。 56杂种优势的上位性假说:基因间相互作用(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学基础。 57杂种优势的基因组互补假说:杂种优势是由于杂种一代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转译上的量的增加,遗传信息和核糖体DNA重复数的增加,杂种细胞中各种酶和调控单元工作效率的提高。 58杂种优势的基因多态性假说:由于杂种优势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父母本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既包括两亲本之间的基因型差异,也包括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结构差异可能主要存在于调控区,而基因调控序列的结构
33、差异决定基因的显隐性,所以,等位基因调控序列的结构与差异必然与杂种优势的产生有关。 59杂种优势的基因网络系统假说:不同基因型的生物都有一套保证个体正常生长与发育的遗传信息,基因组将这些信息编码在DNA上,组成了一个使基因有序表达的网络,通过遗传程序将各种基因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该假说还认为,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很多执行同一功能的基因,但其功能或工作效率有稍微的差别。杂种优势是将两个不同的基因群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网络系统,等位基因成员可以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使整个遗传体系发挥最佳效能。 60远缘杂交:将植物分类学上属于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类型间所进行的杂交。 61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
34、型的基础上,增加一对或几对其它物种的染色体,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另一物种特性的新类型。 62异替换系:某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所取代而形成的新类型。 63异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和另一物种的相应染色体节段发生交换后,基因连锁群也随之发生改变而产生的新类型。 64诱变育种: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发生物产生遗传性的变异,根据育种目标对突变体进行选择和鉴定,直接或间接培育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65剂量率:单位时间内被照射材料所接受的剂量。 66中子流量:每平方厘米上通过的中子总数目。 67化学诱变育种:采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植物材料,诱发植物遗传物质发生突变,进而引起特征、
35、特性的变异,然后根据育种目标,对这些变异进行鉴定、培育和选择,最后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68染色体组:一个属内各个种所特有的、维持其生活机能的最低限度数目的一组染色体。 69染色体基数(X):各个染色体组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 70生物技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培育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新品种、新品系,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技术体系。 71植物组织细胞培养:将离体的植物体各种结构(如原生质体、细胞、组织、器官以及幼小植株)在无菌的人工环境中使其生长发育,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生物产品的一种技术。 72胚
36、胎培养:指以胚及具有胚的器官作为外植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使其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 73组织培养:以植物各部分的组织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4器官培养:指以植物的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器官原基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5花粉培养:未成熟花粉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6花药培养:以未成熟花药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7细胞培养:以能保持较好分散性的单细胞或很小的细胞团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8原生质体培养:指以除去细胞壁而获得的原生质体作为外植体的离体培养技术。 79单倍体植物:具有配子染色体数的植物。 80单细胞培养:从植物组织器官或愈伤组织游离出单细胞,在无菌条件,使其
37、再生完整植株的技术。 81植物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由质膜包裹着的具有生活力的植物裸细胞。 82体细胞杂交:使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相互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再经过人工培养诱导杂种细胞分化形成植株的过程。 83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DNA)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切割、拼接和重组,然后将重组的DNA导入某种宿主细胞或个体,从而改变它们的遗传特性;有时还使新的遗传信息在新的宿主细胞或个体中大量表达,以获得基因产物,这种创造新生物并给予新生物以特殊功能的过程就是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 84生物安全性评价:对生物技术(主要是基因工程)活动本身及其产品,可能对人类和环
38、境的不利影响及其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管理和控制,使之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以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 85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采用标记辅助选择手段,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加快育种的进程。 86品种审定: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新育成或新引进的茶树品种根据品种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查,决定该品种是否能推广,并确定推广范围的过程。 87种苗检验:用仪器或感官对照种苗标准查验种子或苗木质量。 88种苗标准:茶树种子和苗木质量检验及分级的标准。 89品种区域化:根据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和品种审(鉴)定意见,使一定的品种在其相应的适宜地区范围内推广的措施。 90品种的合理布局
39、:在一个较大的地区范围内,选用、搭配具有不同特点的品种,使之能保证高产、优质的做法。 91品种混杂:指品种一致性降低,即一个品种群体内混进了不同品种或类型的种子(包括营养繁殖器官),或者上一代发生了天然杂交,导致后代群体种分离出变异类型,造成品种一致性降低。 92品种退化:品种的遗传物质发生了不符合育种及栽培目标的变化。 四、问答题 1如何对茶树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直接鉴定? 按照标准采摘鲜叶,并加工成干茶,进行感官审评。 2你认为怎样的株型是茶树高产品种理想的株型? 植株半开展,骨干枝粗壮,分枝数较多,发芽密度大,中叶类(红茶品种宜选大叶类),叶片上斜着生,芽叶肥壮。理想的株型还需考虑各地生态
40、条件,群体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如何用氯仿蒸气法鉴定茶树品种的发酵性能? 采23片待测同品种顶芽第一叶,放入密闭的充满饱和氯仿蒸气的容器中。因为多酚类在叶片细胞的液泡中,多酚氧化酶在线粒体中,两者相隔一层液泡膜,氯仿分子进入叶内后使液泡膜变性,变为可渗透性,使多酚类与酶接触,产生氧化作用。12小时后观察叶色,颜色逐渐变为红棕色。根据变色深浅和速度确定发酵性能,变色快且红者,适制红茶。 4如何用萎蔫系数法鉴定茶树品种的抗旱性? 约5%茶树叶片出现萎蔫时,测定根际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愈小者抗旱性愈强。 5如何测定茶树品种的萌展值? 每份供鉴材料选取35个900cm2的
41、树冠面为观测点,定期统计新梢中各个展叶期的数量,按公式计算各品种各次测定的萌展值。 萌展值= 总芽数各类芽梢的数量各类芽梢代表值)(6如何鉴定茶树品种的纯度? 在生产茶园内随机选择35个观测区,根据该品种形态特征及物候期特性,调查本品种和异品种苗数,并按下式统计:品种纯度值=(样本总株数异品种株)/ 样本总株数100%。 7你认为应考虑哪些因素确定选种目标? 自然条件,品种现状,生产茶类和今后发展需要。 8在选择育种中,为什么供选择的原始材料应该在相对一致的良好条件下培育? 只有条件一致,才能可靠地鉴别个体间在遗传上的差异,消除由于环境差异造成的非遗传变异。只有在良好的培育条件下,才能使许多优
42、良性状得到充分发育。 9在品比试验和区域试验中,哪些可作为对照种? 国家和省级良种作为标准对照种,原始材料和(或)当地主栽的优良品种作为对照品种。 10茶树品种区域性试验的目的? 在不同的生态区域,对茶树新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进行鉴定,科学、公正、客观地评价其利用价值;通过区试,确定品种的适宜栽培地区,克服品种推广或引种的盲目性;了解新品种的栽培特性及性状,为品种鉴定提供依据。 11茶树品种的命名通常有哪些,试举例写出其中的三种? (1)按地名命名,如十里香(产于云南昆明市金马乡十里铺)等;(2)按形象比喻命名,如佛手(叶形如手掌)等;(3)按叶片大小命名,如勐库大叶种等;(4)按
43、发芽早晚命名,如不知春等;(5)按芽叶色泽命名,如尖波黄等;(6)按芽叶茸毛命名,如福鼎大毫茶等;(7)按茶味命名,如安远苦茶等;(8)按生育特性命名,如迎霜等;(9)按选育编号命名,如茶农5号等。 12有性杂交的目的? 获得基因重组所产生的优良单株,即把二个或更多亲本品种的理想基因,结合于同一杂种个体,以便培育出具有多个亲本的综合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13简述种植保存茶树种质资源的优缺点。 是一种较可靠的保存方法,但这种保存方法占地大,且易受干旱、霜冻、病虫等自然灾害威胁。 14简述离体保存茶树种质资源的优缺点。 解决用常规的种子贮藏法所不易保存的某些资源材料;可以大大缩小种质资源保存的空间,
44、节省土地和劳力;繁殖速度快,还可避免病虫的危害和不良条件的影响。但是对组织和细胞培养物采用一般的试管保存时,要保持一个细胞系必须作定期的继代培养和重复转移,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而且细胞在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产生遗传变异。此外,茶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多酚类含量高,到目前为止,茶树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平台还未完善,还有很多技术障碍需要解决。 15一个地方引进什么品种,要考虑哪些因素? 首先要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第二,要考虑是否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经济效益。第三,了解引进品种的适制性。 16为什么引种的同时,应根据引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一系列的栽培试验?如何进行? 新引进的品种有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可能
45、性,如果没有采取与新品种相适应的栽培方法,那么这种可能性很可能就不能实现。试验时应当以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优良品种作为对照,以便总结出一套发挥外来良种潜力,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优良栽培方法。 17在选择育种和诱变育种比较鉴定时,原品种用于对照品种有何优点? 可以确定选择的单株是否发生了变异, 18为什么在茶树有性系的大群体中进行选择,容易选育出优良品种? 通过增大群体的方法来增大变异幅度,为那些频率较小的类型提供表现的机遇。性状在群体的变异幅度越大,选择潜力越大,选择效果就越明显。 19与集团选择和混合选择相比,单株选择有何优点? 单株选择可以对所选优株进行鉴定,消除环境饰变引起的误差,提高选择效率
46、。 20集团选择法的优缺点 简便易行,后代生活力不易衰退,性状一致性提高较混合选择法快,对迅速改良混杂的地方群体品种具有较大的作用。但个体间性状仍有差异,效果不及单株选择。 21用性状加权选择法选择茶树优良单株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对有些不便度量的性状如何加权评分? 对有些不便度量的性状,如叶色的深浅、叶质的软硬、茸毛的多少、发酵性、各种抗性的强弱等,可以根据群体内性状变异幅度划定分级标准,分别给予一定的级差值,统计时用级差值乘以加权系数。有些性状的级差值因育种目标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于选育红茶品种来说,发酵性能越强越好,但对于绿茶品种则不是;叶色黄绿者适宜作为红茶品种,而叶色深绿的品种宜做绿茶等。使用此法时还要注意统一性状观测值的大小与性状优劣的关系,如产量的数值大者为优,萌发期以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