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板》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5858580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板》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活板》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活板》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活板》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活板》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5活板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共37张PPT) 活 板 梦溪笔谈 沈括 第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用法。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第一部分 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 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

2、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 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了。 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人物简介 毕昇(约9711051) 北宋工匠、发明家。宋初为书肆刻工。 作者简介 沈括 (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 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 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的主要助手之一。 47

3、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 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 作品简介 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 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 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作品简介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 整体感知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

4、/盛(shng)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shng),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bo)/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zh)、蜡和(hu)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ng)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d)。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一)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大意。 (一)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大意。 整体感知 此/印者/才毕,则

5、/第二板/已具,更(gng)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n)土,用讫(q)/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整体感知 (二)译读课文,落实字词,概括内容。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用雕板 印刷 副词,还 大规模的 做、使用 副词

6、,才 同“以” 是 雕板(印刷的)本子 雕版印刷发展情况 译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冯瀛王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整体感知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平民百姓 呼应上下文,说明活板是在印刷术上继雕版之后的“又”一大发明 发明 活板发明的时间,发明人的身份及姓名 译文: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整体感知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黏土 他的,指毕昇 用火 一(个)印模,省略量词 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 译文: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

7、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整体感知 蒙、盖 “置”后省略介词“于(在)”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靠近 烤 磨刀石 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想要印刷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 介词,用 整体感知 同“只” 是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

8、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另外,别自 准备好 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和两板交替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 完、止 交替、轮流 完成 快得惊人 整体感知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一字多印、按韵贮藏 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

9、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复出现。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用纸条标明 名词,标签 存放 整体感知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j)生僻字 平时 马上 奇字旋刻 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整体感知 纹理、质地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要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完 并且 烧 代活字 的(原因) 很、极 舍木取泥的原因 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

10、(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 整体感知 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交代毕昇活字模的下落 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 被 我 图示过程 第三部分 图示过程 活字印模: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每字为一印 火烧令坚 图示过程 活板制作: 1.先设一铁板 2.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4.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5. 持就火炀之 6.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图示过程 活板印刷: 一板

11、印刷 一板已自布字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有的字如“之”、“也”用的较多,怎么办? 明确每字刻20多个字印 图示过程 活字不用时怎么存放呢? an en u 如果遇到生僻而平时没有准备的字,怎么办呢? 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为什么不用木料刻字印而用胶泥呢? 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如用胶泥用讫在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基础积累 第四部分 通假字 1 板印书籍 2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 若止印三二本 4 文理有疏密 (通“版”,雕版) (通“以”) (通“只”,仅仅) (通“纹”) 一词多义 ( 动词,做) (

12、 动词,是) (动词,发明) (动词,刻) (动词,成为) 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 (2)皆为板本 (3)又为活板 (4)每字为一印 (5)满铁范为一板 (6)为予群从所得 (介词,被 ,被动用法) 一词多义 ( 动词,靠近) 就 (1)持就、火炀之 (2)瞬息可就 ( 动词,完成) ( 如,像) 若 (1)不若燔土 (2)若止印三二本 ( 如果) ( 动词,印刷) 印 (1)五代时始印五经 (2)每一字皆有数印 (字印) 一词多义 ( 介词,用,拿) ( 介词,把) (连词,可译为“用来”) 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3)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2)以纸帖之

13、/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 ( 介词,用) ( 用雕版印刷的) 板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2)先设一铁板 ( 此处指较硬的物体) 词类活用 1 板印书籍 (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 火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用火”) 3 用讫再火令药熔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4 则以纸帖之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 火烧令坚 (“令”后省略宾语“之”) 2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置”后省略介词“于”) (2)被动句: (“为所”表示被动) 随堂练习 第五部分 随堂练习 (1)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

14、塘(今浙江杭州)人, (朝代)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巨著 。 (2)梦溪笔谈是一部 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1.文体文学常识填空。 北宋 梦溪笔谈 笔记 随堂练习 (1)持就火炀之( ) (2)则以纸帖之( ) (3)则第二板已具( ) (4)更互用之( ) (5)瞬息可就( ) (6)用讫再火令药镕( ) 2.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 靠近 用标签标出 准备(好了) 交替,轮流 完成 用火烧 随堂练习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

15、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3.下列各句中 “其”字所指代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D A项,指活版印刷; B项,指字模; C项,指活版。 解析25活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用法。 2、能力目标:理解文章大意,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理解说明语言的简明、生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意义,理解说明文写作应围绕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合理安排写作的顺序 2、理解活板的制作过程及“活”

16、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词义、用法。 2、理解活板的制作过程及“活”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本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板书课题) 1.人物简介。 毕昇(?约1051),北宋工匠、发明家。宋初为书肆刻工。宋庆历年间(1041-1048),他根据实践经验,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技术,即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后,便成活字。这一技术未及推广,毕昇就去世了。

17、他的字印为沈括家人收藏,事迹见于沈括的梦溪笔谈。 2.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他出身于封建官僚的家庭,幼时嗜好医学,33岁中进士。政治上比较进步,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47岁拜翰林学士,55岁时王安石变法失败,便退居江苏润州(今镇江市)附近,建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享年65岁。 3.作品简介。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计609篇。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

18、学、等几乎无所不包。其中以自然科学为主。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一部重要文献,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大意。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shng)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shng),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bo)/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zh)、蜡和(hu)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19、,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ng)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d)。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gng)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zh)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fn)土,用讫(q)/再火/令药熔,以

20、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二)译读课文,落实字词,概括内容。 学习课文第1段 1.朗读第1段,疏通文意。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板,刻板、雕板,这里义为“用雕板”。 印,动词,印刷。 尚,还。 盛,广泛的,大规模的。 为,动词,使用。 始,副词,才。 已,同“以”。 为,判断动词,是。 板本,雕板(印刷的)本子。 2.译出第1段全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代的人还没有广泛的使用它,从冯瀛王的时候开始(用雕板)印刷五经,以后(各种)经典书籍都是雕板(印刷的本子)。 分析:介绍活板,先说雕板,既说明了活

21、板渊源又提出了比较对象。“尚未盛为”,并非绝无,用词考究。“尚未始印皆为”,干净利落的交代了雕板印刷的发展过程,自然地引向说明中心活板。 总结: 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 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 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 (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 3.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 疏通第2段文意 师: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 1.学习第一句。 “庆历中,有布衣

22、毕昇,又为( )活板。” 翻译:庆历年间,有(个)平民毕昇,又发明了活板(印刷)。 (1)提问:第一段中“唐人尚未盛为之”的“为”译为“使用”,这里的“为”译为“发明”,根据什么? 归纳:根据上下文意。前一处宾语“之”指“板印书籍”的方法,“为”译为“使用”;这一处宾语是“活板”,所以“为”译为“发明、创造”。 (2)提问:这一句十二个字,介绍了什么? 归纳:活板发明时间、发明人身份及姓名。“布衣”二字,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也表明作者不以地位取人的进步态度。“又”字呼应第一段,说明活板是在雕板印刷基础上的新创造。 2.“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 )坚( )。” 其,他的

23、,指毕昇。 胶泥,有粘性的泥土。 一印,一(个)印模,省略量词。 火,名词,在这里是“用火”。 译文:他的方法是使用胶质泥土雕刻文字,薄厚好像铜钱的边缘,每个文字制作一个印模,用火烧烤使(它)坚硬。 这句介绍制作活字的工序。同学们注意单音节词译成双音节词的方法。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以,介词,用。 冒,蒙、盖。 译文:预先设置一块铁板,那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一类东西蒙盖它。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置”后省略介词“于”(在)”。 就,靠近。 炀,烤。 砥,磨刀石。 译文:想要印刷

24、时,就拿一个铁框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密密排布字模,排满铁框子就算作一块活板,拿着(它)靠近火边烧烤它;等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张平板按压它的表面,字模就平整得像磨刀石一样了。以上两句介绍制作活板的工序。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止,通“只”。 为,认为,算做。 神速,极快、快得惊人。 译文:如果只印刷两三本,不能算作简单方便;如果印刷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却快得惊人了。 这句介绍印刷工序中的一板单印。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自,另外,别自。 毕,完、止。 具,准备好。 译文:经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铁板

25、印刷,一块铁板另外排布字模,这一块印刷的刚刚印完,那第二块板已经备好,交替轮流使用它们,转眼间就能够完成。 这句介绍两板交替。 3.“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这部分文字介绍活字印刷的有关工艺事项。共四句话,分别请四位同学朗读、翻译。 第一句译文:每一个文字都有几个印模,例如“之”“也”等文字,每个文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一块板面内有重

26、复出现。(这些字的时候用) 第二句译文:(活字)不使用时,就用纸条标记它们,每个韵部标上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藏它们。 第三句译文:有生僻文字平时没有准备的,随即雕刻它,用草火烧烤,转眼间就能够制成。 第四句译文:不用木头雕刻活字的原因,因为(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沾水浸湿后就会高低不平,并且(字模)和药物粘结在一起,(拆板)时不能够取下;不好烧烤泥模,用完后再用火烧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摸擦它们,那些印模就自动脱落,一点也不会沾药弄脏。 (2)同学齐读这部分文字。 学习第3段 1.看注释,疏通文意。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为,介词,被;予,我。 译文:毕昇死后,他的印

27、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到现在还(妥善的)保存收藏着。 这段介绍了毕昇活字模的下落,证明自己所介绍的活字印刷术是确切无疑的。这段说明是必要的。 三、图示过程(PPT) 四、基础积累 1.通假字。 (1)板印书籍:通“版”,雕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通 “以”。 (3)若止印三二本: “止”,通“只”。 (4)文理有疏密: “文”通“纹”。 2.一词多义。 为 (1)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2)皆为板本 (动词,是) (3)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 (4)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5)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 (6)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 ,被动用法) 就 (1)持就、火炀之

28、(动词,靠近) (2)瞬息可就(动词,完成) 若 (1)不若燔土 (如,像) (2)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 印 (1)五代时始印五经(动词,印刷)(2)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 以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2)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3)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4)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介词,用) 板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用雕版印刷的)(2)先设一铁板(此处指较硬的物体) 3.词类活用 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火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用火” ) 用讫再火令药熔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则以纸帖之

29、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 火烧令坚(“令”后省略宾语“之”)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置”后省略介词“于”) (2)被动句: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示被动) 五、随堂练习 1.文体文学常识填空。 (1)沈括(公元1031-公元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_(朝代)科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巨著 。 (2)梦溪笔谈是一部_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2.解释下面句中画线的词语。 (1)持就火炀之( 靠近 ) (2)则以纸帖之( 用标签标出 ) (3)则第二板已具( 准备好了 ) (4)更互用之( 交替,轮流 ) (5)瞬息可就( 完成 ) (6)用讫再火令药镕( 用火烧 ) 3.下列各句中 “其”字所指代的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D) A.其法:用胶泥刻字(指代毕昇) B.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指铁板) C.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指铁框)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指先设的铁板) 【解析】A项,指活版印刷; B项,指字模; C项,指活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活板》第1课时课件(共37张PPT)+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