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5861661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游览小潭风光,品读文言魅力 小石潭记 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本一单元的课文,有的是描写世外桃源,理想中的美好生活。那里田园风光环境优美,那里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生活安定;有的是因被贬常常探访山水流连于自然胜景之时,记述自己所见之景并抒发自己的苦闷心情;有的是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赞叹雕刻手艺者高超的技艺,令读者读来感受到艺术品的巧夺天工;还有的是抒发个人的情感追求。吟咏这一些文章,可以领略诗文的丰富情感,陶冶自我情操,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 小石潭记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写景

2、游记,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临水骋怀”,从这个单元所选的课文课文以及文章自身特点来看,教材的编写意图意在继续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优美寂静的景物,渲染小石潭寂寞凄寒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柳宗元孤凄悲苦的情感。全文仅193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三、课前预习内容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内容。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复杂的语言现象 学习本文移步换景、动静结合等多种描写景物

3、的方法。 课堂教学 学习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二、学习重点 把握作品作为典型游记的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理解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加强对课文的诵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情境创设 本篇教学设计,依托文言内容,品读“游”文化,以文章中作者的游览顺序为线索,诗人的情感价值为导向。立足于“读文、赏文、品文”这三个层面进行教学设计。 活动一:读一读,走进潭中 是对文章的整体解读,引导学生参照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学会有节奏地、准

4、确顺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要词汇的意思。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游记线索,理清作者游览思路。 活动二:赏一赏,石潭美景 是对文章语言进一步的体认和深化。 首先,是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其次,是动静结合与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水中,由于静态和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通过游鱼、阳光、影子衬托出潭水清澈的特点,无一写水,但无处不写水。最后,是情景交融,景中传情。写小潭的景致,写游鱼的欢乐,写潭水的清澈,写环境的清幽冷寂都不是单纯的写景物,而是融入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活动三:品一品,诗人情感 是引导学生关注景物背后情感变

5、化的过程,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由隔篁竹听到的水声引起内心的“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接着写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似与游者相乐”此时,作者在自然界中得到了慰藉,这是情感的第2个层次。当作者向西南望去,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参差不平,于是心中又有一种幽深寂寥落幕的感受,这是第三个情感层次。 四、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我们曾跟随郦道元领略过三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曾追随着陶渊明的脚步探索神奇的桃源山水,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柳宗元游览小石潭,感受它不一样的清幽秀美。 活动一:读一读,走进潭中 我把

6、我讲给你听(介绍柳宗元以及写作背景) 我柳宗元,字子厚,被后人尊为“唐代八大家”之一。我出身河东望族柳氏,人送外号“柳河东”。 13岁时,朝廷平定了李怀光之乱,崔中丞为向朝廷祝贺,找我代笔作文,文章得到了圣上的亲自点赞。21岁时,我考中了进士,而比我早生一年的白居易,尚且到27岁才考中进士。26岁时,我担任了第一个官职集贤殿书院正字,即皇家图书馆管理员,同时我也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京圈文豪韩愈、刘禹锡为我知己好友,我们常喝酒唱和,不醉不休。31岁时,我出任礼部侍郎,意气风发正当时。适逢顺宗即位,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拉开序幕。我、刘禹锡和韦执谊,成了革新派的主力。我们颁行的措施,得到

7、了百姓的大力支持,但也因触怒了守旧派的既得利益,遭到了强硬抵制。但因为有唐顺宗这么硬的支持,守旧派也不敢怎样。然而,唐顺宗一夜之间中风病倒,革新运动转为劣势。宦官们趁机逼迫唐顺宗禅位给太子李纯,是为唐宪宗。我们这些前朝旧臣,遭到猛烈打压。王叔文被贬渝州司马,翌年被赐死。其余人士,均被贬往各地任司马之职。这场历时180天的永贞革新就此失败。 革新派当中,我“于众党人中,罪状最甚”,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永州素有“南荒”之称,是专用来流放罪人的地方,环境恶劣,蝮蛇、马蜂横行野外,水中游荡着毒虫。初来此地,官署中没有我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8、来永州不久,我的幼女不幸夭折,年仅10岁。不到半载,年近70岁的老母不幸染病离世,而我因为是“戴罪”之身,不能为母守孝。 生活已不堪至此,朝中政敌们仍造谣诽谤,把我丑化为“怪民”,几年之后,骂声仍不绝于耳 痛苦非常却也要继续生活,于是我决定要寄情于山水,每天我的生活乐趣就在于去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景,以排解心中的苦闷,今天我来到了一个美丽幽深的小石潭. 听录音,标注字音。 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学生对照PPT展示的重点字词,标注重要的字音。尝试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重点字词。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注释,请学生逐句翻译。教师与其他学生倾听并纠正回答者翻译得不准确地地方。

9、疏通全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

10、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古今异义 不可久居(古义:停留 今义:住,居住)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大约 今义: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一

11、词多义: 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凄清) 如鸣珮环(名词,玉饰) 四面竹树环合(动词,环绕)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卷石底以出(连词,而) 以其境过清(介词,因为) 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做状语,向西 日光下澈:名词做状语,向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做状语,在空中。 斗折蛇行: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做状语,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心乐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特殊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 卷石底以出:

12、主语后置,应为“石底卷以出” 省略句:影布石上:“布”后面省略介词“于” 斗折蛇行:句首省略主语“溪流” 理清游记线索 师:同学们已经读准字音了和读通文意,现在请同学们再大声整齐地读一读课文,并分析作者的游览顺序。 明确: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头-潭周氛围-记录同游者 活动二:赏一赏,石潭美景 师: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与作者一起游览谭中风光,欣赏石潭美景。 思考探究一: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伐竹”体现的作者内在的情感是怎样的? 明确: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采用了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好处:

13、按照游踪写,这样的组材顺序显得条理清晰,读者也会置身其中。使用移步换景写成的游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感染力强。 内在的情感:这些动词表现出了作者浓厚的游览兴致,也暗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清幽僻静之地。也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思考探究二: 写游鱼和潭水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动静结合,侧面烘托 写游鱼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佁然不动”是静,“俶尔远逝”是动,水中游鱼静态与动态的迅速更替,呈现出一派盎然生机。 写潭水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衬托潭水的清澈澄净的特点。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思考探究三: 写小潭源流,作者依次抓住了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14、?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特点:作者依次抓住了溪身蜿蜒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从作者立足潭边的远视角度,侧面描写小石潭。同时又抓住了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两者动静相映,各具特色。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北斗星曲折的样子和蛇蜿蜒前行的样子表现了小溪的弯曲,用岸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写出了小溪两岸凹凸不平的情状。 师:小潭虽然地处荒凉且鲜为人知,却也精致幽美,独有一番风味,这给处于凄苦生活中的柳宗元驱淡了不少阴霾,成为他心中的慰藉。 活动三:品一品,诗人情感 师:我们通过作者笔下畅写的美景感受到了作者心中的

15、“乐”,这就是情景交融。但是细细读来,又好似不是全然的开怀大“乐”。 思考探究一: 第四自然段是怎样描写小潭周围景色的,突出了小潭的什么特点?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明确: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照应开头的“隔篁竹”,进一步描绘了小石潭周围环境的清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情景交融,既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表现了作者凄苦、悲凉的情感,反映出他当时压抑的心境。 思考探究二: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

16、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游山玩水的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了解了柳宗元空怀满腔抱负,却被贬永州,内心苦闷忧愁,他把自己的抑郁之情派遣在山水之间,却最终无法派遣的情感流露在了字里行间。 我们学习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还学习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章中,作者既在写景,也在传情。 课后作业(体现学教评一体化,即课堂教什么,课后就布置与之相关的

17、作业或是群文阅读) 作业:用今天学习小石潭记的方法去试着自己读一读、学一学以下的作品,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导向。 游媚笔泉记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

18、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观第五泄记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

19、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设计反思 八年级的文章,我们是先从第3单元文言文开始学起。在学习之前还得摸清学情,只有摸清了学情,我们才可以思考基于学情进行设计。小石潭记是一篇经典的游记。记录的对象小石潭很独特,景物描写的笔法也很独特,情感的抒发与表达也很独特。基于上述思考:我确定了“游”文化作为教学点切入,串联,构筑了三个板块: 读一读,走进潭中 赏一赏,石潭美景 品一品,诗人情感 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读,要求本单元的学习,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然后通过反复诵读,品味精美的语言,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 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的。所以我

20、首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内注释,基本读懂课文,只有基本读懂课文,课堂上才能以此作为基础,教师才能加此进行点拨指导。所以,首先是以朗读为主,掌握文章的生难字词,利用多形式的朗读来熟悉课文,在课堂上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大意。接着是探访作者的心路历程。这篇文章是借景抒情,并且情感都是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故而引导学生把握情感的变化,分析作者的心路历程,是深入解读这一篇文章最重要的任务。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教学之路艰难险阻,任重道远,但是每天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一定告诉自己每天都要不断学习,增长才干,只有自己不断进步,才能带领学生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