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在山的那边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七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王文婷单位山西省阳高县古城镇中学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2.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领悟诗中“山”与“海”的意义。能力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在朗读中感悟诗歌内容与思想,学会初步欣赏诗歌。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目标感悟诗中蕴涵的哲理,联系生活,感悟人生。二、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学习以“人生体验”为主题,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作品含蓄隽永、富有哲理的语句,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学会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2、,提高选材能力。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老师启发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挑战,追求梦想的无畏精神。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1981年第5期,是一篇为怀有梦想的孩子所作的激励之歌。全诗语言鲜明,真挚,富有感染力,激励人们向梦想迈进。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通过教师指导朗读、范读,学生诵读、品读等环节,体味诗歌所蕴涵的哲理。通过小组
3、合作讨论,把握词句,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1诵读法:朗读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中把握“山”与“海”的内涵,领悟诗歌表达的人生哲理。2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研读诗歌,品味诗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诗歌主旨。【教学过程】 主要有如下五个环节:一导入;二感知;三探究;四小结;五拓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2.品读揣摩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每个人的童年都有美好而朦胧的梦,或者充满新奇的幻想,或者有美妙的
4、希望。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童年最美的梦。现在你的理想是否实现?如果实现,你是靠怎样的努力实现的?如果没有,我们一起走进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看看有哪些收获。学生明确本课目标,结合教师介绍初步了解课文通过学生描述自己童年最美的梦,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身临其境,使学生内心深处得以产生共鸣。二、探究学诗方法1.诗歌常识诗歌,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它一般分行排列,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音乐美,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2.方法探究回忆、探究如何学习诗歌:学习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朗读是学诗非常重要的环节。怎样才能把诗
5、读好呢?品读诗歌,要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从用词、修辞、写法的角度,领悟内容和情感,品味内蕴,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同桌之间讨论、明确:一要读准词句;二要读出节奏停顿;三要读懂内容;四要读出情感。通过对诗歌常识的了解,掌握何如学好诗歌的方法,通过朗读和品味,进一步来了解诗歌。三、品读诗歌诗情诗味包含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品读诗歌,体会诗情可以从词语入手,抓住关键词语蕴涵的丰富情感。比如“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一句中,“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在这首诗中是指作者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神奇世界,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出示问题:诗中哪些语句给你的感触
6、最深?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最好?说说理由。(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铁青”原指青黑色,多用来形容人恐惧、盛怒或患病时脸色发青。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形容山。“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本希望看到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感到失望、沮丧,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发青。这句诗传神地描绘出大山在孩子眼里的威严与无情以及“我”沮丧的心情,语言形象又生动。(2)“妈妈,那个海呢?”这句诗写出了“我”看海无望的困惑与沮丧,也表达出对海无限的向往与渴望。(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童年的认
7、识毕竟是肤浅的,不经意间的,所以说是飘来的。但从小而有的这梦想的种子却在“我”心中扎了根。(4)“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这三句用三个数量词,“一次又一次”强调失望的次数多;“一座座”说明遇到的困难多;“一次次”强调屡败屡战的努力与坚持。“诱惑”一词用得好,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能看到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5)“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诗人确信远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实现的,一直在鼓励着我不懈奋斗。“枯干的心灵”,比喻理想受挫后疲惫失望的心。“漫湿了我枯干的
8、心灵”,是说理想滋润着我的心灵,使心灵不再枯干,变得有活力。这句话道出了理想和信念对人生追求的巨大意义。(6)“是的!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不停地”“无数座”“一次次”“终会”等词语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心,而一旦理想真正实现,人们定会惊喜万分。“照亮”,可以想见这个“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是一定值得你翻山越岭去追寻的。1.学生自由品读,进行圈点批注;组内交流讨论。2.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反复诵读,欣赏体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找句子,进行相
9、互交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学生再次诵读,感受诗味围绕文章主题,确立探究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海”是信念堆积而来,曙光在山后,翻越了“山”,必见海.五、拓展迁移1.小结诗中的“山”象征着困难,“海”象征着理想,而不断地爬山意味着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要实现理想就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地去奋斗。2.感悟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与大家分享。3.理想格言寄语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屠格涅夫)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赛)请学生收集有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充分感悟想要到达心中的“海”,必行征服“山”。 生活好比旅行,理想是旅行的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
10、止前进。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深入感悟,感受理想所带来的召唤力量,奋勇前进。七、教学评价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学生自我评价 能,是为5分,不能,否为3分,偶尔为4分,满分为30分,25分为以上为优,2420分为良,20分以下为不合格。 1、能否认真听老师讲课 a能b经常c偶尔d不能2、遇到我会的问题能否主动举手 a能b不能3、遇到问题能否善于思考 a能b不能4、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否提出自己的看法 a能b不能5、对于本节课所学知识是否掌握 a是b否 c偶尔 6、综合练习是否独立完成 a是b否 c偶尔八、板书设计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山(困难) 山重重艰难险阻海(理想) 海理想世界取群山和大海寄寓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