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地理年 级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展示聚落的图文资料,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教 师聂君良单 位十堰市郧阳区实验中学课题名称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地形等自然环境都有所了解,这位研究本节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从学校的地理位置来看,我所在的学校在城区,但城区周边农村或集镇的学生或者到过乡镇游玩的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居住地非常熟悉,这也为学习本节内容打下良好的说基础;另一方面,实验中学坚持“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模式已有多年,这个模式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动手、讲解和评价的能
2、力,近年来,我们学校坚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而且在诸多科目都相继展开,目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参与、上台讲解和互相评价的各种能力。因此,我采取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讲解评价等形式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适应我们学生的事情的。在加上,七年级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基本是上学期快要结束,学生对我的地理教学模式已经基本适应,对地理的大观念也基本形成,所以,我在本节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区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2.分析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和民居的影响;3.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描述乡村景
3、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别;收集不同聚落的图片,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俄关系以及保护有价值的聚落的重大意义,正确理解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梳理政务额的人地关系,激发热爱传统民居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1.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保护富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保护富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的主要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我国航天员拍摄的地球夜景视频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时而星星点点、时而拥成一团有亮光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地球上的亮光会有些地方拥成一团,非常密集,而
4、有些地方的却稀少,甚至一片黑暗呢?学生回答:那些有亮光的地方是我们人类聚居地聚落。灯光的密集与稀少,页反映了人们的密集预稀疏。导入:为什么人口的俄方不会有密集和稀疏的差别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授新课一、 聚落的类型同学们:今年国庆节你出去旅游了吗?去的是哪些乡村或城市?你发现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大家交流些感受。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教材第81页的两个图文及文本资料,并结合自己的见闻感受,完成以下列填空,并总结乡村和城市景观有较大差异的原因。1.什么是聚落?2.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乡村城市自然景观建筑物(高度与密度)公共设施(类型、数量、便利程度)人口(人口数量、密度、职
5、业)结论:乡村与城市景观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教师点拨:乡村主要是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乡村聚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劳动方式的转变,规模可能越来越大,逐渐形成新的小成绩,甚至可能形成大城市。比如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只是一个小渔村,现在已是世界闻名的大都市了。我国现在有很多农村正在形成新农村建设,一批新的小城市正在雨后春笋般出现,也许不久也会形成新的大城市。二、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师:新城市甚至大城市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宜形成聚落,聚落的形成与什么有关系?受哪些条件的制约呢?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书82页的图(此图没有相关文字,只是图像),教师有目
6、标的指着ABCDEF六处问:图中水源怎样?土壤怎样?自然资源怎样?交通怎样?气候怎样?地形怎样?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学生代表回答。师:聚落一般分布在什么地方?学生代表总结:聚落一般分布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环境丰富、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的地方。小结:聚落一般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气候(适应)、自然资源丰富。学生看书82页,完成填空:聚落密集,规模较大聚落相对分布在(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平原地区。那么,(自然条件恶劣的高山、荒漠、寒冷的高纬度地区与炎热潮湿的低纬度)地区,则聚落很少甚至没有。学生看书
7、82页图4.14和83页4.15回答:分析聚落的形成成团块状和带状的原因?并完成下列填空(通过电子屏幕展示)在有些平原地区,因为地形-聚落规模-,人口-,房屋-,聚落的形态多呈现为-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河流,获得生产生活必需的-,聚落沿河流分布,呈-状;而山区,有的聚落沿着山麓、谷地延伸,也呈-状。 能力考查:看右图,目前世界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四个地区,你认为是什么?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形成统一的答案,选学生小组代表回答。参考:都位于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方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的地方,自然条件非常优越考查能力与运用题训练:1、如
8、图一,甲、乙两村落中,将来更有可能演变成为城市聚落的是_,判断理由_2、如图二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原因是-图一图二三、 环境对聚落民居的影响:探究教材活动题“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师:学生看书83页活动,完成下列问题:1.结合气温与降水图一和西亚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图,回答“这个地区房屋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参考:墙厚,窗小;那里炎热干燥,隔热效果好)”;2.结合图二和东南亚民居房,思考那里房屋特点是什么?为什么?3.大家结合我们身边房屋或你看到的其他地方房屋特点是哪些?他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参考:如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双版纳的竹楼等)
9、 处理办法:学生带问题看书-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练习检测:西亚地区的气候是-气候,特点是-,因此房屋具有-特点,是为了-;而东南亚大多是-气候和-气候,特点是-,因此乡村聚落中常见-木楼或竹楼,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性畜,上层住人,这是为了-。 拓展运用:不同地区气候不同,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便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师出示电子屏幕,展示收集的图片)图一图二图三图四看图完成填空:图二民居是-,该地气候为-,降水稀少,草地广阔,该民居适合-生产活动。图三民居是-,该地气候为-降水较少,土壤直立性强,不易坍塌,该民居的优点有-。图一民居是-,该地房屋的优点有-,该地气候-,
10、民居的优点是-。 处理办法: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师:当然世界各地的特色民居还有很多。其实这些建筑巧夺天工,一方面得益于我们人类的聪明,更多的是环境给我们的指导。环境影响聚落,聚落适应环境。聚落因环境各有千秋,环境因聚落多姿多彩。 四、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师:聚落和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一起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很多聚落成为人类共同的宝贵的财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展示图片: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福建土楼以及水都威尼斯的房屋图片。 师:由于自然与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聚落正在逐渐消失,甚至被钢筋水泥的“城
11、市森林所吞没。 学生自学教材84至85页图片和文本。明确下列问题:怎样保护传统的聚落?(参考:确定保护标准、在保护中开发、要加强保护传统聚落的教育) 活动题:“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认识丽江古城建筑古朴的风貌与所承载的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发在旅游业中出现的问题。 处理方法:学生阅读活动内容-讨论86页三个问题-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总结师:播放下列新闻,你有什么感想?北京四合院,从乾隆时期的40000个到如今仅存的3000多个。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四合院因人口多,缺乏修缮而破坏,还有些修缮后却改作他用的四合院又因迁走原住居民而缺乏市井气息。对此,原国家文物局长呼吁:北京四合院正走
12、向消亡,需要更多的保护。学生场所预言,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一、聚落与环境1.乡村与城市的概念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聚落的形成、聚落的分布、聚落的形态三方面描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聚落的建筑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二、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作业或预习当堂演练检测一选择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向四方,百鸟齐飞翔。”这首歌描述的聚落类型是()A农村B牧场C林场D渔场下列地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是()A热带沙漠地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C沙漠广布的地区D高纬度地区在下列地区,一般来说,聚落比较密集的是()A高山地区B丘陵地区C平原地区D河流上游地区下列建筑物
13、,受当地的自然环境影响不明显的是()A皖南古村落B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C北京奥运会的鸟巢D山区的吊脚楼湖南的湘西凤凰古城沿河而建的原因是()河流沿岸水运便利河流沿岸地形较平坦河流沿岸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河流沿岸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河流沿岸水资源丰富A BCD下列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的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扯出,建筑新的聚落建筑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C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与其他国家没有关系D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的共同面临
14、问题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聚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乡村可能变为城市,城市也可能变为乡村B城市一般出现在地形、气候、交通、水源等环境优越的地区C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小D传统的聚落不适应人类的生活,不必要保护二读下图,回答问题。(1)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上面甲图表示_聚落,这种聚落类型的房屋建筑特点是_,居民主要从事_等工作;乙图表示_聚落。(2)如果甲图是北京的景观图,你认为北京在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对待传统民居四合院?_。(3)甲图和乙图在景观上的不同有_。(4)根据丙图所示的民居建筑外貌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是_,说说你的理由_。三下图为等高线
15、图,你认为图中-为村庄,为什么这里最易形成聚落村庄?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根据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学情,八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与保护富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意义,确立为本届的教学重点、难点,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展示聚落的图片资料的教学手段,大袋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区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差异,是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的内容,于是,我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分析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形态和民居的影响,则是本科的最主要的内容。学生缺乏生活的感受和知识的储备,我便补充“世界人口最为密集的四个地区图”进行引导,并补充练习,达到
16、学以致用。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较为简单,页采用学生自学的学习方法。而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较为复杂,于是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补充特色民居的图片加以拓展,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如何保护好富有文化价值的传统民居的主要意义,处理好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及时课本的难点,也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光靠空说教是不起作用的。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姿多彩的特色民居,以激发学生的喜爱之情,然后借助教材丽江古城的例子探讨在利用特色民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引入北京四合院的存废问题,激发学生保护特色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情,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通过当堂检测,达到巩固的目的。 总之,本节课我在教学中整体上采用“展示目标-提出问题-学生自学-教师展示-学生讨论与探究-自主练习与小结”,通过课件与多媒体的运用,融合大量资源,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演练,实现了教学目标。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