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 ,完成乐曲的曲式结构 分析 二、教学难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正确区分三个乐段。 三、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乐曲,热爱祖国的民族文化;激 发爱学生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聆听、参与音乐活动,学生完成乐曲的曲式结构,并选 择合适的表情术语描绘乐曲三部分的情绪变化。 3、通过欣赏渔舟唱晚 ,学生能够准确分辨出乐曲的段落,熟 记不同的主题,并体会其优美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咱们一起欣赏一组图片,说一说这些图片有什么共 同特点? (都描写的是夕阳西下,) 2、引出课题。 这些图片都是描绘夕阳西下
2、时,渔船满载而归的图片,今天咱 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同样拥有这样意境的乐曲渔舟唱晚 。 3、刚才我们通过看的方式,感受了一幅静态的夕阳山水画,现 在我们用视听的方式去感受另一副山水画吧! (二) 、初听全曲 思考: 1、哪位同学说一说乐曲给你的整体印象如何? 2、通过欣赏你还想象到了什么情景,请你用一段话描述音乐中 的情景。 (连接语)这是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余辉映红,晚霞斑斓, 波光闪烁, 晚风欢送着归航的渔船, 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 荡浆归舟, 岸边早已聚集着渔民的亲属,他们翘首伫立,看,一艘、两艘,数不 清的渔船进入岸边人们的视线,听,晚风送来了船上渔民欢庆丰收的 歌,岸边的人们心潮激荡,
3、合着船上渔民的歌声唱起了丰收的渔 歌 教师总结:这首乐曲清雅、欢快,旋律优美,音乐表现的画面比 图中的画面更具有想象力,更富有动感。 1、介绍渔舟唱晚名称的由来。 (课件) 这首作品的名字叫渔舟唱晚 ,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描写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 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 2、你能说出一句与渔舟唱晚意境相近的诗句吗? 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微翠滴渔船! 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 (四) 、分段欣赏乐曲 聆听第一乐段: 1、请同学们用不同速度视唱乐曲中的一个乐句,说一说,哪个 速度最合适?为什么? 2、请大家聆听第一乐段,说一说这一乐
4、段的速度是怎样的? 3、请同学们模唱、试唱第一乐段的部分乐句。 (P40) 4、请大家二次聆听,边听边用“咚”音模唱旋律,思考:哪一 组表情术语最适合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 5、说一说音乐描绘了怎样的一副图画?(用语言描述) 聆听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 (老师模仿模仿船桨在水中拨水的动作。 ) 思考: 、与第一乐段相比较:音乐节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音乐节奏加快了) 、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选择合适的表情术语。 2、二次聆听第二乐段,模仿船桨在水中拨水的动作 说一说,通过聆听与动作的表现,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眼前仿 佛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 总结:音乐节奏加快,情绪趋于热烈,描绘
5、了水波荡漾,渔民们 摇着浆、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聆听第三乐段: 1、初次聆听 这是乐曲的第三乐段,音乐中使用了一种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 你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这种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作用? 2、介绍“花指” ,并用手势动作表现 (花指:也称“刮指” ,弹奏出的音效就像流水一样。 ) 3、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 4、说一说第三乐段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第三乐段是快板。 在旋律的行进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 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浆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展现出渔舟 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情景。 ) (五) 、用微课回顾总结课堂的重点。 同学们,咱们刚才乐段聆听了这首乐曲,有的同学可能掌握的不 是很扎实,接下来,咱们用微课的方式再次回顾这部分课堂中的重点 内容。 完成乐段解析表 (六) 、完整表现音乐: 要求: 第一主题:用“咚”音哼唱部分旋律。 第二主题:模仿船桨拨水的动作。 第三主题:拍手+模仿花指演奏技巧。 (7) 、拓展,欣赏现场演奏的乐曲渔歌唱晚 。 (8) 、总结: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古筝曲,是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古筝独奏曲被 称为东方的名曲。 同学们,咱们国家的音乐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生活在新世纪的我 们,应该了解更多的古筝作品,将咱们的民族瑰宝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