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第一节 诊疗程序第二节 临床思维方法 诊疗程序第一节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应首先判断某种疾病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或病变是否主要累及神经系统 强调整体观念 以定位为主线,再以定性串联各种疾病 概述 神经病学(第8版)依据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结合多方知识确定病变部位 依据病损范围可分为局灶性、多灶性、弥漫性和系统性病变 分析病变分布及范围后,需进一步明确具体部位 遵循一元论原则 神经病学(第8版)一、定位诊断 不同部位病变的临床特点 大脑病变 脑干病变 小脑病变 脊髓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肌肉病变 一、定位诊断 神经病学(第8版)各脑叶病变的临床症状的特点 额叶、顶叶、颞叶
2、、枕叶及基底核损害的临床表现(一)大脑病变神经病学(第8版)一、定位诊断 脑干一侧损害 脑干双侧或弥漫性损害(二)脑干病变神经病学(第8版)一、定位诊断 小脑蚓部损害 小脑半球损害(三)小脑病变神经病学(第8版)一、定位诊断 脊髓横贯性损害 脊髓单侧损害 脊髓部分性损害(四)脊髓病变神经病学(第8版)一、定位诊断 周围神经是混合神经,不同部位所含神经纤维种类和受损程度不同,出现症状、体征亦不相同 以运动症状和/或感觉症状为主(五)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病学(第8版)一、定位诊断 肌肉是运动效应器,分为肌肉本身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 常见症状:肌无力、病态性疲劳、肌痛与触痛、肌肉萎缩等 无明显感觉障碍
3、(六)肌肉病变神经病学(第8版)一、定位诊断 在定位基础上,确定疾病病因(性质)的诊断 结合全面资料,综合分析 需重视疾病的起病急缓和病程特点 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不同性质病变的临床特点 血管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变性疾病 外伤 肿瘤 脱髓鞘性疾病 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其他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起病急骤,短时间内症状可达高峰 临床症状:头痛、头晕、呕吐、肢体瘫痪、意识障碍、失语等 危险因素:中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行CT、MRI、DSA等检查有助于诊断(一)血管性疾病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或数周内症状可达
4、高峰 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广泛,伴畏寒发热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行外周血、脑脊液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等检查有助于诊断(二)感染性疾病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起病及进展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依据疾病不同,发病年龄及临床症状各有不同(三)变性疾病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外伤史,急性或慢性起病 明确外伤时间、经过及与症状发生的先后关系 行X线、CT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四)外伤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多起病缓慢,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临床症状:癫痫发作、肢体瘫痪、麻木等局灶定位症状,可伴颅内压增高征象 注意区分原发肿瘤与转移肿瘤 脑脊液、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5、五)肿瘤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有缓解和复发倾向 部分病例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 行MRI、脑脊液和诱发电位等检查有助于诊断(六)脱髓鞘性疾病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缓慢起病,病程长 临床症状:多无特异性,在全身症状基础上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表现 行组织、体液中相应酶、蛋白质、脂质等检查有助于诊断(七)代谢和营养障碍性疾病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中毒:急性或慢性起病,有明确毒物接触史 遗传性疾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发病,有家族史,症状和体征繁多(八)其他神经病学(第8版)二、定性诊断 临床思维方法第二节 培养临床思维的步骤 收集翔实、全面的临床资料,剔除无
6、关紧要或不可靠资料 综合分析,运用多方知识进行定位诊断 进一步明确定性诊断 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判断疾病预后 概述 神经病学(第8版)经验建议 集中分析主要的、可靠且肯定的症状和体征 避免过早下结论和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不符合所考虑疾病特点时,考虑为另一种疾病的可能 判断的基础为临床现象,不依据自己的经验性认识作出判断 尽可能行组织活检,获取病理学资料 概述 神经病学(第8版)神经系统疾病种类繁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临床实践中对医师的知识掌握、诊疗思维等方面有极高要求。通过详尽的病史采集、细致的体格检查和有关的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的收集,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对疾病的定位、定性作出初步判断。因此,遵循疾病诊断的基本原则,运用正确的临床思维,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