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第一节 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概述基本规律和非基本规律n约束思维的规则有很多,有不同的层次非基本规律: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间的内涵、外延反变关系,性质命题直接推理应遵守的规则,三段论推理的公理等仅适用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思维方式。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保证我们思维具有确定性、无矛盾性和明确性的基本条件,是正确思维最起码的要求;适用于多种甚至全部思维形式;对于各种特殊的逻辑规则和规律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第二节 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n1、基本内容:任何一个思想与其自身是等同的。n2、公式:A是A,或者:如果A,那么A。任一思想都有其自身的同一性,都有其确定的内容。注意
2、同一思维过程;“任一思想”:任一概念或命题;“自身具有同一性”: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属性是确定的;每个命题所断定的情况、真值也是确定的。二、同一律的逻辑要求n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必须保持其确定和同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都必须是确定的;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个思想应当前后保持一致。就概念而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确定的、前后一致的;就判断而言,判断断定的事物情况是确定的、前后一致的;就推理和论证而言,其使用的概念和判断必须遵守同一律的要求;就语言形式而言,语词或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必须保持确定的涵义,表达确定的概念或判断。三、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常
3、见逻辑错误n1、混淆或偷换概念:在同一思维或论辩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概念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将一个概念变换为另一个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例例1 1】鲁迅先生在鲁迅先生在“有名无实有名无实”的反驳的反驳:“这排长的天这排长的天真真他以为不抵抗将军下台他以为不抵抗将军下台,不抵抗不抵抗就一定跟着下台了就一定跟着下台了。这是不懂逻辑。这是不懂逻辑:将军是一个人将军是一个人,而不抵抗是一种主义而不抵抗是一种主义,人可人可以下台以下台,主义却可以仍旧留在台上的。主义却可以仍旧留在台上的。”n将将“不抵抗将军不抵抗将军”与与“不抵抗主义不抵抗主义”混为一谈:混为一谈:混淆概念混淆概念【例例2
4、 2】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某报载小品文一则,讽刺一些恋人“向钱看向钱看”小伙子:小伙子:“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您老是要这要那,不怕人家说你是高价姑娘吗?娘吗?”姑娘:姑娘:“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怕什么!裴多菲都说了,生命诚可贵,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情价更高嘛,价钱低了行吗?嘛,价钱低了行吗?”n将将“价值价值”与与“价格价格”故意混同:故意混同:偷换概念偷换概念n2、混淆或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论题(命题)这样或那样地混淆或等同起来,从而用一个论题去代换原来所论证的论题。【例例】“我以为中学生我以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
5、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可以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的。因为,这样做所占的时间较少,而获得的效果却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很好。否则就会这样:这个国家的地理归地理,而它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的历史归历史,各管各,不能互相联系起来。”四、同一律的作用n同一律的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n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乃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注意n区分同一律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否认客观
6、事物的内在矛盾,也否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的发展变化。同一律是逻辑基本规律,主要是保证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的自身同一性。第三节 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n1、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为真。n2、公式:并非(A而且非A)“A”表示任一命题,“非A”表示对A的否定,具体指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A和非A,二者不能同真,至少有一假。【例例】“甲班所有学生都学英语甲班所有学生都学英语”与与“甲班有的学生不学英语甲班有的学生不学英语”是是矛盾关系,矛盾关系,不同时都是真的不同时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二、
7、矛盾律的逻辑要求n矛盾律的逻辑要求: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即不能既肯定它是什么,同时又否定它是什么。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前后一贯,不能自相矛盾。三、违反矛盾律要求的常见逻辑错误n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称做自相矛盾或逻辑矛盾。1、从命题层面看,如果对于两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命题同时给予肯定,或者说,如果对同一对象同时作出两个互相矛盾的断定,那么就必然会产生逻辑矛盾。【例例1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吾盾之坚,物莫能陷。”“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刺穿我的盾。盾。”“吾矛之利,物无不陷吾矛之利,物无不陷。”“有的东西能刺穿我的盾。
8、有的东西能刺穿我的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自相矛盾自相矛盾【例例2 2】既断定既断定“美育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美育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又断定又断定“美育不是美育不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自相矛盾自相矛盾n2、从语言文字方面看,在遣词造句时,如果把反义词同时赋予同一主语,那就会发生文字上的矛盾。文字矛盾折射出思维矛盾,导致逻辑矛盾。【例例1 1】“他是多少个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的一个。”【例例2 2】“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水面,发出船桨忽上忽下拍打着水面,发出紊乱的节奏声紊乱的节奏声。”四、矛盾律的作用n
9、矛盾律的主要作用:保证思维的无矛盾性即前后一贯性。n保持思想的前后一贯性,也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注意n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逻辑矛盾违反矛盾律的逻辑要求,是思维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应该加以排除。辩证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内部对立面的统一,是客观存在的。第四节 排中律1、基本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是假的。2、公式:A或者非A“A”表示任一命题,“非A”是与A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A或者非A,二者不能同假,至少有一真。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二、排中律的逻辑要求n排中律的逻辑要求:在任何思维和论辩过程中,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必须明确地肯定其中之一是真的,不能
10、对两者同时都加以否定。n换句话说,对是非问题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三、违反排中律要求常见的逻辑错误n模棱两可: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之间,回避作出明确的选择,不作明确的回答,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例例】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研讨会议研讨会议上上,出现两种互相矛盾出现两种互相矛盾的意见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文学名著一种意见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文学名著;另另一种意见认为红楼梦说不上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主持会议的人一种意见认为红楼梦说不上是一部古典文学名著。主持会议的人在作讨论小结时表态说在作讨论小结时表态说:“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我不同意第一种意见,但也难
11、以同意第二但也难以同意第二种意见。种意见。”即对上述两种互相矛盾的意见都加以否定。即对上述两种互相矛盾的意见都加以否定。四、排中律的作用n排中律的主要作用:保证思想的明确性。n思维的明确性也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注意n排中律是思维规律,不涉及也不否认客观事物发展过程有过渡阶段和转化的问题。【例例】生物中的眼虫生物中的眼虫,既具有动物特征又具有植物特征既具有动物特征又具有植物特征,是介于动植物之间是介于动植物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性的生物。排中律并不否认、也不能否认其客观存在。的一种中间过渡性的生物。排中律并不否认、也不能否认其客观存在。但根据排中律要求但根据排中律要求,在在“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中间过渡阶段动植物之间存在着中间过渡阶段”与与“动植物之动植物之间不存在中间过渡阶段间不存在中间过渡阶段”这两个这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互相矛盾的命题当中当中,必须承认其中必必须承认其中必有一真有一真,不能认定其同假。不能认定其同假。小结n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都是保证人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的规律。n这三条思维规律只是我们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