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工业上处理含苯酚废水的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测定原理:+3Br2+3HBr测定步骤:步骤1:准确量取待测废水于锥形瓶中。步骤2:将浓溴水(量)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迅速加入溶液(过量),塞紧瓶塞,振荡。步骤4:滴入23滴指示剂,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溶液(反应原理:)。待测废水换为蒸馏水,重复上述步骤(即进行空白实验),消耗溶液。(1)“步骤1”量取待测废水所用仪器是_。(2)为了防止溴的挥发,上述步骤中采取的措施包括迅速加入试剂和_。(3)“步骤4”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
2、(4)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2”忘记塞紧瓶塞,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至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处理废水。采用基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含苯酚的废水为电解液,通过电解,阳极上产生羟基(),阴极上产生。通过交排列的阴阳两极的协同作用,在各自区域将苯酚深度氧化为和。(5)写出阳极的电极反应式:_。(6)写出苯酚在阴极附近被深度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酸式)滴定管 塞紧瓶塞 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 偏低 偏低 【解析】【
3、分析】向呈有待测废水加入浓溴水反应后得到三溴苯酚的沉淀,再加入KI溶液与剩下的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I2,方程式为Br2+2I-=I2+2Br-,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可根据消耗的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和浓度算出溶液中剩余的Br2的物质的量,再设置一个空白实验测出浓溴水的物质的量,用Br2总的物质的量-剩余Br2的物质的量即可得出与苯酚反应的Br2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反应方程式得到苯酚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废水中苯酚的含量,结合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解答问题。【详解】(1)由于苯酚显酸性,因此含苯酚的废水为酸性,“步骤1”中准确量取废水时所用的仪器可选用酸式滴定管,故答案为
4、:酸式滴定管;(2)由于溴单质易挥发,因此可采用塞进瓶塞、迅速加入试剂等方法防止其挥发,故答案为:塞紧瓶塞;(3)用0.01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由于Na2S2O3标准溶液会反应I2,加入的淀粉遇I2变成蓝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故答案为:滴入一滴溶液后,锥形瓶内溶液蓝色恰好褪去,且半分钟不恢复原色;(4)根据反应方程式可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关系式:剩下的浓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0.005V1 mmol,将待测废液换成蒸馏水时,5mL amol/L的浓溴水中Br2的物质的量为0.005V2 mmol,则与苯酚参
5、与反应的Br2的物质的量为0.005(V2-V1) mmol,根据方程式+3Br2+3HBr可得苯酚的物质的量为 mmol,质量为mg,则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若步骤2中忘记塞进瓶塞,溴单质挥发,导致最终消耗的Na2S2O3的体积偏小,则测得苯酚的含量偏低,如果空白实验中步骤4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读得的体积偏小,则消耗的Na2S2O3的体积偏小,使测得苯酚的含量偏低,故答案为:;偏低;偏低;(5)由题干信息可知,Ti基PbO2为阳极,则阳极H2O失去电子产生OH,电极反应式为H2O-e-=H+OH,故答案为:H2O-e-=H+OH;(6)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苯酚被阴极产生的H2O2深度氧化产生C
6、O2和H2O,有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得到其反应方程式式为C6H5OH+14H2O2=6CO2+17H2O,故答案为:C6H5OH+14H2O2=6CO2+17H2O。2高氯酸铵是一种常见的强氧化剂,常用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已知:高氯酸铵受热分解为N2、Cl2、O2和H2O;Mg3N2易水解;Cu与N2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不反应。(1)写出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Mg3N2的电子式为_。(2)现有23.5g NH4ClO4分解,用下列装置设计实验,验证其分解产物并计算分解率。(注:装置中空气已除尽;装置可重复使用;BF装置中的试剂均过量且能与相应物质反应完全。)
7、用E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气体产物之一,则E中盛放的试剂是:_。请按气流由左至右的方向连接装置:A ED B_E (选择BF装置,并用BF字母填空)。证明产物中有Cl2的实验现象:_。反应结束后,若C装置质量增加了2.38g,则NH4ClO4的分解率是:_%。(3)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杂质中不含NH4+)还可用蒸馏法测定(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准确称取样品a g(不超过0.5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50mL水溶解。步骤2:准确量取40.00mL 约0.1mol/L H2SO4于锥形瓶中。步骤3:向蒸馏烧瓶中加入20mL 3m
8、ol/L NaOH溶液;加热蒸馏使NH3全部挥发。步骤4:用新煮沸过的水冲洗冷凝装置23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步骤5:向锥形瓶中加23滴甲基橙,用c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标准溶液V1 mL。步骤6:重复实验23次。回答下列问题:步骤2中,准确量取40.00ml H2SO4 溶液的玻璃仪器是: _。为获得样品中NH4ClO4的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答案】2NH4ClO42O2+N2+Cl2+4H2O 浓硫酸 E F C D裝置中颜色由无色变为橙色 85.0或85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硫酸溶液的浓度 【解析】【分析】(1)根据得失电子
9、守恒配平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Mg3N2是离子化合物;(2)A是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装置;B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气;C中盛放Mg粉,可以检验氮气;D中溴化钾可以检验氯气;F中铜粉可以检验氧气;E中盛放液体,根据E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水,所以E中盛浓硫酸;(3)根据硫酸体积的精度是0.01mL选择仪器;要计算NH4ClO4的含量,需要知道硫酸溶液的浓度。【详解】(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2O2+N2+Cl2+4H2O;Mg3N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是;(2)A是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装置;B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氯气;C中盛放
10、Mg粉,可以检验氮气;D中溴化钾可以检验氯气;F中铜粉可以检验氧气;E中盛放液体,根据E装置质量的增加来验证生成的水,所以E中盛浓硫酸;根据以上分析,按气流由左至右的方向连接装置:A ED BEFCE;D中溴化钾可以与氯气反应,方程式是2KBr+Cl2=2KCl+Br2,溴水为橙色,所以D裝置中颜色由无色变为橙色可以证明产物中有Cl2;C中盛放Mg粉,可以与氮气反应生成Mg3N2,若C装置质量增加了2.38g,说明反应生成氮气2.38g,则NH4ClO4的分解率是;(3)根据硫酸体积的精度是0.01mL,准确量取40.00mLH2SO4 溶液的玻璃仪器是酸式滴定管;为获得样品中NH4ClO4的
11、含量,还需补充的实验是用NaOH标准溶液标定硫酸溶液的浓度。3实验室用酸性蚀刻废液(含Cu2+、H+、CuC、Cl-等)和碱性蚀刻废液N、Cu(NH3、NH3H2O等制备CuI(白色固体)的实验流程如下:(1)步骤中发生了多个反应,其中Cu(NH3与盐酸反应生成Cu(OH)Cl的离子方程式为_。(2)步骤需控制pH为12,80 下进行,合适的加热方式是_。(3)步骤的具体步骤是蒸发浓缩、_、_。(4)步骤在下列装置(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中进行。装置a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的名称是_,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装置d中的溶液洗涤制得的CuI的目的是_,然后再用无水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
12、答案】Cu(NH3+3H+Cl-+H2OCu(OH)Cl+4N 热水浴 冷却结晶 过滤(洗涤) 分液漏斗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可防止CuI被空气中的O2氧化 使固体快速干燥并溶解表面可能混有的I2 【解析】【分析】由流程图可知,酸性蚀刻废液和碱性蚀刻废液混合反应得到Cu(OH)Cl悬浊液,过滤,将Cu(OH)Cl加水、过浆后,与浓硫酸水浴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洗涤得到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晶体与碘、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碘化亚铜白色固体。【详解】(1)步骤中Cu(NH3)42+与盐酸反应生成Cu(OH)Cl沉淀和氯化铵,反
13、应的离子方程式Cu(NH3)42+3H+Cl-+H2O=Cu(OH)Cl+4NH4+,故答案为:Cu(NH3)42+3H+Cl-+H2O=Cu(OH)Cl+4NH4+;(2)步骤为Cu(OH)Cl加水、过浆后,与浓硫酸在制pH为12,80 下水浴加热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铜,故答案为:热水浴;(3)步骤为硫酸铜粗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洗涤得到硫酸铜晶体,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过滤(洗涤);(4)装置a中盛装浓硫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圆底烧瓶中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故答案为:分液漏斗;Cu+2H2
14、SO4(浓)CuSO4+SO2+2H2O;装置d中的溶液为二氧化硫的饱和水溶液,碘化亚铜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用二氧化硫水的饱和水溶液洗涤碘化亚铜,可以防止碘化亚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可以溶解除去碘化亚铜表面可能混有的单质碘,并能使固体快速干燥,故答案为:可防止CuI被空气中的O2氧化;使固体快速干燥并溶解表面可能混有的I2。4硫酰氯(SO2Cl2)和亚硫酰氯(SOCl2)都是重要的化工试剂,均易水解。(1)甲同学在实验室利用SO2和Cl2在活性炭催化作用下制取SO2Cl2,装置如图所示。B装置中冷凝管进水口是_。(填“m”或“n”),B中干燥管盛有的物质是_。欲制
15、取少量SO2Cl2,选择图中的装置(可以重复选用),其连接顺序为:a、_、h。去除C装置会降低SO2和Cl2的利用率,可能的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SOCl2水解后无残留物,较SO2Cl2是更好的脱水剂。乙同学设计实验利用SOCl2和ZnCl2xH2O制取无水ZnCl2。解释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写出两点)。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3)乙同学认为SOCl2还可用作由FeCl36H2O制取无水FeCl3的脱水剂,但丙同学认为该实验可能发生副反应使产品不纯。可能发生的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两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判断该反应的可能性:取少量S
16、OCl2和FeCl36H2O反应后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将溶液平分至五支试管,分别进行以下实验,其中能得出合理结论的是_。A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B加入少量稀HNO3,再滴加几滴BaCl2溶液C滴加几滴BaCl2溶液D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E.滴加几滴KSCN溶液后,再滴加几滴氯水【答案】m 碱石灰 fgdebced SO2+Cl2+2H2O=H2SO4+2HCl SOCl2作脱水剂,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 SOCl2+4OH-=SO32-+2Cl-+2H2O SOCl2+2FeCl36H2O=FeSO4+6HCl+FeCl2+9H2O BCD
17、【解析】【分析】冷凝管中冷凝水的流向要对流,下进上出;干燥管中根据要求一般填装碱石灰或无水氯化钙,碱石灰同时具有干燥和吸收酸性气体功能,无水氯化钙只有吸水性。【详解】(1)B装置中冷凝管进水口是m,B中干燥管盛有的物质是吸收剩余二氧化硫、氯气的碱石灰;故答案为:m;碱石灰;装置A制备氯气,氯气含氯化氢和水蒸气,通过装置D除去氯化氢,通过装置C吸收水蒸气,得到干燥纯净的氯气,连接装置B的b进入三颈烧瓶,装置E制备二氧化硫气体,通过装置C除去水蒸气,连接装置B的c,欲制取少量SO2Cl2,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可以重复选用),其连接顺序为:a、f、g、d、e、b、c、e、d、h;故答案为:fgdebc
18、ed;去除C装置会降低SO2和Cl2的利用率,是二氧化硫和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氯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l2+2H2O=H2SO4+2HCl;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2)氯化锌会水解,SOCl2作脱水剂,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SOCl2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SOCl2作脱水剂,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故答案为:SOCl2作脱水剂,与水反应生成HCl可以抑制氯化锌的水解;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Cl2+4OH-=SO32-+2Cl-+2H2O;故答案为:SOC
19、l2+4OH-=SO32-+2Cl-+2H2O;(3)SOCl2具有还原性,三价铁具有氧化性,可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亚铁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Cl2+2FeCl36H2O=FeSO4+6HCl+FeCl2+9H2O,故答案为:SOCl2+2FeCl36H2O=FeSO4+6HCl+FeCl2+9H2O;SOCl2和FeCl36H2O反应后的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FeCl3,若发生副反应,还有FeSO4和FeCl2。由于SOCl2为液体,所以在固体混合物中没有SOCl2。取少量SOCl2和FeCl36H2O反应后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溶液中一定有FeCl3,还可能有FeS
20、O4和FeCl2,若要证明有副反应发生,只需证明溶液中有Fe2+或SO42-即可。A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几滴AgNO3溶液是检验氯离子存在,不能证明副反应是否进行,故A错误;B加入少量稀HNO3,再滴加几滴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溶液中有SO42-,能证明有副反应发生,故B正确;C滴加几滴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产物中含硫酸根离子,证明发生了副反应,故C正确;D滴加几滴酸性KMnO4溶液,Fe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能证明发生了副反应,故D正确;E滴加几滴KSCN溶液后,由于溶液中有Fe3+,溶液会变红,无法证明Fe2+的存在,故E错误;故答
21、案为:BCD。5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氯气的性质并模拟工业制备漂白粉,设计了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A中反应为 KClO36HCl(浓)=KCl3Cl23H2O;石灰乳的主要成分为Ca(OH)2,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1)B装置作用_。实验结束后,立即将 B 中溶液滴几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正确的是_(填编号)。编号IIIIIIA干燥的有色布条碱石灰湿润的有色布条B干燥的有色布条浓硫酸湿润的有色布条C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D湿润的有色布条碱石灰干燥的有色布条(3)待E中物质完全
22、反应后,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得到漂白粉样品,其主要成份为_(填化学式)(4)F装置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5)为测定(3)中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份含量。称取ag漂白粉样品溶解,往所得溶液中通入 CO2至产生沉淀最大值时,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该漂白粉中有效成份的质量分数为_(用含a、b的式子表示)。【答案】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 试纸变红不褪色 C CaCl2、Ca(ClO)2 Cl22NaOH =NaCl+ NaClO+H2O CO2+H2O+Ca(ClO)2 = CaCO3+2HClO 【解析】【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用浓盐酸与氯酸钾
23、反应制备氯气,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盛有浓硫酸的装置D的作用是干燥氯气,盛有石灰乳的装置E的作用是制备漂白粉,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尾气氯气,防止污染空气。【详解】(1)盛有饱和食盐水的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实验结束后,因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气体,使溶液呈酸性,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色,由于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溶液中没有次氯酸,不能使试纸褪色,故答案为:除去氯气中的HCl气体;试纸变红不褪色;(2)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24、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时,C中I、II、III处依次放入的物质湿润的有色布条、浓硫酸、干燥的有色布条,C正确,故答案为:C;(3)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则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答案为:CaCl2、Ca(ClO)2;(4)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F的作用是吸收有毒的尾气氯气,过量的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防止污染空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 =NaCl+ NaClO+H2O,故答案为:Cl22NaOH =NaCl+ NaClO+H2O;(5)碳
25、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漂白粉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Ca(ClO)2 = CaCO3+2HClO;由题意可知,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bmol,则有效成分次氯酸钙的质量为bmol143g/mol=143bg,该漂白粉中有效成份的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CO2+H2O+Ca(ClO)2 = CaCO3+2HClO;。【点睛】氯气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有色布条褪色,氯气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设计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实验方案的依据,也是解答试题的关键。6现有一份含
26、有FeCl3和FeCl2固体混合物,为测定各成分的含量进行如下两个实验:实验1: 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将样品溶解; 向溶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产生沉淀; 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固体17.22 g。实验2: 称取与实验1中相同质量的样品,将样品溶解; 向溶解后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l2; 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 将沉淀过滤、洗涤后,加热灼烧,到质量不再减少,得到固体物质4g。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过程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2实验室保存FeCl2溶液时通常会向其中加入少量试剂_和_。(3)实验2通入足量Cl2的目的是_;涉及的化学反应的离
27、子方程式是_。(4检述实验2的步骤中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5)加热FeCl3溶液,并将溶液蒸干时,通常不能得到FeCl3固体,请以平衡的观点解释其原因(方程式与文字相结合来说明)_。(6)FeCl3溶液可以用于止血,主要是因为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这涉及胶体的特性。以下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A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B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C向Fe(OH)3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水等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向Fe(OH)3胶体中滴加硫酸,会先出现红褐色沉淀,随后沉淀消失E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
28、稀的CuSO4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7)通过实验所得数据,计算固体样品中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答案】(1)烧杯、玻璃棒(2)稀盐酸 铁粉(3)将Fe2+全部转化为Fe3+2Fe2+Cl2=2Fe3+2Cl(4)取少量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溶液滴加少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如未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已洗净(5)FeCl3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FeCl3+3H2OFe(OH)3+3HCl,在加热条件下,由于HCl易挥发,生成物浓度减小,导致平衡不断向右移动,故最后不能得到FeCl3固体(6)E(7)2:3【解析】试题分析:(1)溶解所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2)F
29、eCl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Cl3,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使FeCl3重新转化为FeCl2;为了防止FeCl2溶液水解,常加入盐酸,抑制其水解,防止其变质;(3)Cl2将FeCl2氧化生成FeCl3:Cl2+2FeCl2=2FeCl3,实质为2Fe2+ Cl2= 2Fe3+ 2Cl;(4)解答此问时,首先要明确沉淀吸附了什么杂质,由于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因此沉淀吸附的杂质是Na+、Cl-,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只要检验洗涤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Na+、Cl-中的一种就可以,如果最后一次的洗涤液仍然有氯化钠,加入硝酸银溶液就会出现沉淀,反之,说明溶液中没有氯化钠;(5)因
30、为FeCl3易水解,且HCl易挥发,加热促进了FeCl3水解及HCl的挥发,所以不能得到FeCl3固体;(6)A、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因此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A正确;B、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因此在电场作用下会移向阴极或阳极,产生电泳现象,B正确;C、向Fe(OH)3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CuSO4溶液、水等分散系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D、,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的酸、碱、盐,会中和胶体所带的电荷,使胶体发生聚沉,所以向Fe(OH)3胶体中滴加硫酸,会先出现红褐色Fe(OH)3沉淀,但过量的硫酸还会和Fe(OH)3沉淀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D正
31、确;E、CuSO4属于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而非盐析,E不正确;(7)先由计算实验所得AgCl的n为mol = 0.12mol,实验所得Fe2O3的n为mol = 0.025mol,设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依据Cl、Fe守恒3x mol+2y mol=0.12 mol,x mol+y mol=0.025 mol2,解得x = 0.02,y = 0.03,则固体样品中FeCl3和Fe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为23。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铁盐和亚铁盐的性质及转化、盐类水解、化学计算等。【名师点睛】(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
32、方法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化学实验的考查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考查的角度主要是以常见仪器的选用、实验基本操作为中心,通过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重点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及灵活运用的能力。(2)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多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考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等相关物理量的转化关系,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或产物的产率的计算,同时还可以融入多种化学解题思想,比如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是历来高考的重点内容。 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以便快速准确作答,题目难度中等。7将28.8g
33、铜投入100mL浓硝酸中,最后铜有剩余,其NO3- 离子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开始反应时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 。(2)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NO2与N2O4的平衡)为_L。(3)硝酸完全反应后消耗铜的物质的量n(Cu)是_mol。(4)应再往此反应体系中滴加_L 2 mol/L的硫酸才能使剩余的铜恰好完全溶解。已知此过程中NO3-的还原产物为NO。(5)a g铜全部溶于一定量的浓硝酸中,测得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考虑NO2与N2O4的平衡)为b L,为消除污染,将生成的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气体被完全吸收。已知:NO
34、 + NO2 +2NaOH 2NaNO2 + H2O 2NO2 +2NaOH NaNO3 +NaNO2 + H2O如果NO、NO2混合气体用NOx表示,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时,x的取值范围_;生成NaNO2的物质的量是_mol;NaNO3的物质的量是_mol。(6)在常温下,把NO气体压缩到1.01107Pa,再加热到500C,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然后压强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2O,则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则M的取值范围应该是_。【答案】10 8.96 0.3 100 ; 【解析】【分析】(1)根据开始时硝酸根的物质的量
35、计算硝酸的浓度;(2)利用氮元素守恒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nVm计算二氧化氮的体积;(3)反应结束,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铜,根据硝酸根计算消耗n(Cu);(4)发生反应:,据此计算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需要硫酸的体积;(5)由方程式和可知,NO单独不能被吸收,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满足,当n(NO2):n(NO)=1时x值最小,计算x的最小值,因为混有NO,所以x最大值2,据此确定x取值范围;纵观整个过程,Cu失去的电子等于硝酸生成亚硝酸钠时获得的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n(NaNO2),根据N元素守恒计算n(NaNO3);(6)在常温下,把NO气体压缩到1
36、.01107Pa,再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然后压强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2O,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该反应为:3NO=N2O十NO2,因为存在,即生成的NO2又双聚成N2O4,导致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若只发生反应:3NO=N2O十NO2,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小,若二氧化氮完全转化为四氧化二氮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大,据此计算解答。【详解】(1)由图可知,开始时n(NO3)=1.0mol,则n(HNO3)=n(NO3)=1.0mol,则,故答案为:10;(2)由图可知,反应结束时,溶液中NO3为0.6mol,根据氮元素守恒,生成气
37、体的物质的量为1.0mol0.6mol=0.4mol,标况下二氧化氮的体积为,故答案为:8.96;(3)溶液中溶质为硝酸铜,由图可知,反应结束时,溶液中NO3为0.6mol,故消耗n(Cu)=n(硝酸铜)=0.6mol2=0.3mol,故答案为:0.3;(4)28.8g铜的物质的量为,故剩余Cu为0.45mol0.3mol=0.15mol,由方程式可知 ,故n(H2SO4)=0.2mol,则需要硫酸体积为,故答案为:100;(5)由方程式可知,NO单独不能被吸收,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OH溶液被完全吸收,满足,当时x值最小,x最小值为2+12=1.5,因为混有NO,所以x最大值2,故x的取
38、值范围为;纵观整个过程,Cu失去的电子等于硝酸生成亚硝酸钠时获得的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根据N元素守恒,可知,故答案为:;(6)在常温下,把NO气体压缩到1.01107Pa,再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强迅速下降,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23,然后压强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2O,依据原子个数守恒可知该反应为:,因为存在,即生成的NO2又双聚成N2O4,导致气体分子数减少,压强降至略小于原压强的,若只发生反应:,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小,此时,若二氧化氮完全转化为四氧化二氮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最大,1molNO2得到0.5mol N2O4,则此时 ,综上分析,可知,故答案为:;。8孔雀石
39、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含少量FeO、Fe2O3、SiO2)。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胆矾,并测定所得胆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如下:(提供试剂:NaOH溶液、 H2O2溶液、 CuO 、Na2CO3)完成下列填空:(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2)按试剂加入顺序,w所代表的试剂依次为_。沉淀B的成分为_。(3)a操作依次为:加热蒸发、_、过滤、洗涤、_。除烧杯、漏斗之外过滤还需要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_。(4)欲检验溶液A中Fe2+的试剂是_(选填序号)。如果测定Fe2+的含量,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请简述配制中“定
40、容”的操作:_。a NaOH(aq) b Na2CO3(aq) c 淀粉KI(aq) d 酸性KMnO4(aq)(5)在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的实验过程中,若测定结果的实验误差为1.5%,可能的原因是_。a 加热温度过高 b 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c 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 d 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6)该小组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样品中孔雀石的质量分数为:,另一位同学不同意,其原因是_。【答案】Cu2(OH)2CO3+4H+2Cu2+3H2O+CO2 H2O2溶液、 CuO Fe(OH)3、 CuO 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 引流 d 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
41、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 a、d 在除杂过程中加入了CuO,会使结果偏大 【解析】【分析】m1g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含少量FeO、Fe2O3、SiO2),加入稀硫酸过滤得到滤渣二氧化硅和溶液A为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铁,加入W为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的pH沉淀铁离子,过滤得到沉淀B为氢氧化铁和过量的氧化铜,溶液B为硫酸铜溶液,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酸铜晶体m2g,受热失去结晶水得到硫酸铜固体m3g。据此解答。【详解】(1)碱式碳酸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H)
42、2CO3+4H+=2Cu2+3H2O+CO2,故答案为:Cu2(OH)2CO3+4H+=2Cu2+3H2O+CO2;(2)按试剂加入顺序,w所代表的试剂依次为加入氧化剂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不引入其他杂志离子,加入氧化铜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全部沉淀,过滤得到沉淀B为Fe(OH)3、CuO,故答案为:H2O2溶液、CuO;Fe(OH)3、CuO;(3)从溶液B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直接加热蒸干会导致硫酸铜失去结晶水,应该采用的操作方法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自然干燥,除烧杯、漏斗之外过滤还需要另一玻璃仪器为玻璃棒,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冷却结晶,自然干燥;引流;(4)溶液
43、A中含亚铁离子和铁离子:aNaOH溶液,向Fe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Fe2+与OH-反应生成Fe(OH)2,Fe2+2OH-=Fe(OH)2,Fe(OH)2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为Fe(OH)3,4Fe(OH)2+O2+2H2O=4Fe(OH)3,白色的Fe(OH)2沉淀变成红褐色Fe(OH)3,向Fe2+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3+与OH-反应Fe3+3OH-=Fe(OH)3,生成红褐色Fe(OH)3,两者反应现象干扰,不能检验该溶液中存在Fe2+,故a错误;bNa2CO3(aq)和亚铁离子生成沉淀,和铁离子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44、和二氧化碳,溶液浑浊不能检验亚铁离子,故b错误;c淀粉KI(aq)和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和亚铁离子,溶液颜色相近不能鉴别亚铁离子,故c错误;d酸性KMnO4(aq),因为Fe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Fe3+不能,故能够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Fe2+和Fe3+,故d正确;如果测定Fe2+的含量,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故答案为:d;加水到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直到凹液面的最低线与刻度线相平;(5)测定所得胆矾(CuSO4xH2O)中结晶水x值,应称量坩埚的
45、质量,坩埚和晶体的质量,加热后坩埚的质量,加热后再称量一次坩埚的质量,判断质量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及两次值是否相差不超过0.1g,所以至少称量4次;a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硫酸铜分解,质量变化较大,导致结果偏大,a正确;b胆矾晶体的颗粒较大,会导致晶体解热分解不完全,质量变化偏小,结果偏小,b错误;c加热后放在空气中冷却,会吸收空气中的水重新形成晶体,导致测定结果偏小,c错误;d加热胆矾晶体时有晶体从坩埚中溅出,导致测定的结晶水的质量偏大,测定的x值偏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ad;(6)向溶液中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沉淀为Fe(OH)3,所以胆矾中的铜元素不是都来自样品,因此该小组一位同学根据实验结果求出样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