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程说明书 课程名称: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学科三年级下册 课时数:76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吴俊文 使用年级:三年级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一)、数与代数 1、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在自主探索,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用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除法估算;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以两位数;一位数除以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会用乘法验算除法;掌握有关0的除法,会进行商的
2、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感知估算策略的多样性,会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结合应用。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24时计时法,并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二)、空间与图形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3、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四个方向,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 1、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两种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四)、综合与实践 1、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4、、位置与方向、面积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教学难点:年月日、面积及解决问题。 三、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四个方向,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能正确熟练的进行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估算;掌握其算理,灵活进行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统计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识两种类型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5、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理解算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面积 认识面积的含义;认识各个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第六单元:年、月、日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知道24时计时法,学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小数,包括:常见的小数与小数
6、的读法;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包括:一位小数的加法;一位小数的减法。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第九单元:总复习 1、复习整册书,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2、适当延伸,为下一学期的学习做准备。 整理整册书所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分类复习;抓好单元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易错点;关注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7、、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等等。 (5)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8、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起良好的数感;而且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现实的问题情境,大都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则更为明确地设计为: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等。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
9、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 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一方面获得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面积”
10、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
11、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的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本册实验教材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同时在“解决问题”和“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实践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
12、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在这里教材安排了需要应用乘除法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并呈现了不同的算法。在相应的练习中,教材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素材,如体育锻炼、货物装车、公园购票、集体租船、收集数据等等,有的题目中还蕴涵多种解决问题的信息。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的思维习惯,并且为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提供了有效而丰富的资源。“数学广角”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接触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 动机。“制作年历
13、”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综合运用知识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地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据此,在本册实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
14、思想的教学。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使他们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15、。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实验教材注意选择内容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第一单元的主题图鸟瞰天安门广场;第7、11页的练习题在中国地图上确定“五岳”和自己家乡的位置;第4单元的主题图展示一
16、些有意义的日子(国庆节、北京申奥成功、植树节等);第96页的“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情况,等等。为教师结合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环境保护等教育提供了丰富而适合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实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 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本册教材安排了6处“你知道吗?”2处“生活中的数学”2个“数学游戏”。介绍了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丈量土地面积的单位亩,以及除号的出现史、小数的发展史等。这些内容不
17、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增加自主探索、设计与制作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主探索,自己进行设计与制作的活动,例如,数学实践活动提高了设计制作的难度,“位置与方位”的例2,让学生自己完成校园示意图,第75页的“数学游戏”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多种图案;“年、月、日”的教学加强了探索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
18、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五、课程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计划4课时新授课,2课时检测与讲评课;第二单元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划13课时新授课,3课时检测与讲评课;第三单元内容统计图,新授2课时,检测与讲评2课时;第四单元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计划新授11课时,检测与讲评3课时;第五单元内容面积,计划新授课8课时,检测与讲评3课时;第六单内容元年、月、日,计划教学6课时,检测与讲评2课时;第七单元内容小数的初步认识,计划教学5课时,检测与讲评2课时;第八单元内容数学广角,计划教3课时,讲评2课时;两个实践活动课别1课时;第九个单元总复习,计划5课时
19、。本册书计划用76课时左右进行教学、复习与检测。 六、学情分析 本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半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班共有学生71人,男生38人,女生33人,学生人数众多,都是来自全县各乡村,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也各异,城里学生占少数,对本册内容的学习有一定困难。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
20、质得到提高。 七、课程实施意见: (一)、数与代数 1、在前两年半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口算、笔算)的基础,所以对于计算的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师可在难点处适当加以引导;在教学中,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是难点,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位置。 2、在教学年、月、日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重视直观教学,发挥钟表模型、班班通等教具、学具的使用。 3、小数是本学期新接触到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
21、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4、注意计算能力的培养,做好计算方面的练习;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二)、空间与图形 1、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 2、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3、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4、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方位的知识。 (三)、统计与概率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3、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四)、综合与实践 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2、关注四人组、发挥四人组的作用,讨论交流,探究发现集合圈;学会推理与等量交换。 3、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 1.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情感程度。 2.学生参与投入数学探究学习的程度。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评价方式: 1.过程性的评价 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过程作业评价按时完成课本课后练习题和练习册的相关作业,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反馈。 2.结果性评价 即对学生“双基 的评价。可采用试卷检测的形式:根据平均错误率按照优、良、中、差或A、B、C、D四等作等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