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七册科学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卖家):仙人指路 文档编号:590080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2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第七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苏教版第七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苏教版第七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苏教版第七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苏教版第七册科学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性质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1)实验一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2)实验二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

3、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1)实验一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

4、性。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4)学生汇报与补充。三、巩固新课(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四、作业(1)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板书设计:空气的性质占据一定的空间有质量压缩空气有弹性2热空气和冷空气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5、会分析风的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了风。教学准备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2、空气会流动么?3、我们身边的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的?谁来描述一下?4、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的那样流动么?二、进入新课1、研究热空气的流动。我这里有个会“跳舞

6、”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的?你准备怎么做?书上的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的流动。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的“白气”往哪里流动?冬季的冷风从哪里钻进来?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3、认识冷热空气的对流。(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2)演示P8实验,用蚊香的烟雾

7、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的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的空气流动就是风。三、巩固(1)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由来及升空原理。(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四、作业1、学生回家做一个热气球。板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 上升冷空气 下降3、空气中有什么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的方法分析空气的成分。培养初步的化学实验技能。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

8、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教学准备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2、蜡烛的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的?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么?4、他们的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来解释一下?二、进入新课1、空气的成分(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的结果,我们在来

9、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建议改为大一些的集气瓶)(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5)杯子中的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的空气会产生怎样的情况呢?我们在看。(6)教师演示实验。(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的空气有什么性质?(8)通过蜡烛的燃烧与火柴的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的成分。2、认识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虽然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制取方法。(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究有

10、什么样的性质?(4)教师演示实验。(5)蜡烛由下而上的熄灭可以说明什么?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三、巩固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么?学生做介绍。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的做介绍。四、作业1、了解氮气的作用。板书设计:空气中有什么氧气 支持燃烧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重氮气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的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的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的分析。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的空气,就是保护我

11、们自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也是生命之源,我们有责任保护它。教学准备空气污染的图片,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的不少性质,你能总结的说一说吗?提问: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的口号是什么?讲述: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二、学习新课1了解空气和生命的关系。(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12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的,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的

12、空气中呢?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的资料?人类一直不断的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空气的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4)我们周围的空气现况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5)室外的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6)室内的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8)教师介绍表格记录方法。三、巩固应用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学生介绍书上的6幅图。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四、作业1、完成调查记录。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的小报。板书设计: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第二单元 冷和热1.

13、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知识与技能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难点:。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一、建立温度的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让每个学生都亲身

14、体验,共同的体验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准确描述自己的感受二、形成温度概念学生试着对观察的体验做出自己的解释。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学生有使用温度计的经验,但缺

15、乏科学性。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现造成误差的原因,并判断哪些误差是可以避免的。这个环节是今年新增添的。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一、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第一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是有规律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呈现先慢后快的趋势;温度均匀下降。第二种可能性,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没有规律。二、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

16、:(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三、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四、作热水变凉的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的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的变化,这样的图就叫做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的作法。横轴表示时间,竖轴

17、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描点 ;连线。3、学生作曲线图。1)学生根据各自的表格作出曲线图。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的?4、把各组的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的比较:1)刚开始的温度一样吗?最后的温度一样吗?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3)各组的曲线的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5、小结发现:1)温度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也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曲线图来帮助学生认识到曲线图的作用,如股市大盘的曲线图。作业设计再次预测: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是否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水温究竟下

18、降到多少度?如果有杯凉水,测出凉水的温度,然后给凉水加热,那么温度升高有什么规律呢?两项作业可以选其一。板书设计:1、冷热与温度温度温度计记录表曲线图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思考:曲线图的绘制如果能和观察记录结合在一起可能更好。有好的操作方案吗?2、热的传递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的实验。知识与技能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的重要性;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热在金属中是沿着金属传递的,在水中则是由下向上,进行冷热对流。难点:想到借助

19、有形有色的物体来帮助观察水的对流。从水的对流联想到空气的对流。教学准备:试管夹,涂了蜡的铝片、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讲述:今天,我们手冷的时候,爹妈会用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的传递。二、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演示烤铝片的方法。要求:注意别烫到手;可以从铝片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铝片不要离蜡烛太近;观察蜡是怎么熔化的。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的铝片, 观察蜡的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8页)中表示。展示交流:蜡油熔化的规律?小结:固体传热传导三、探究液体的热传递方式出示用酒

20、精灯加热的水。提问:酒精灯产生的热传递到哪儿去了?固体和液体传热的方式会相同吗?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是如何全部变热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的观察到水的流动。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实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的方案),观察水变热的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8页)上。展示交流:水变热的规律?小结:液体传热对流。我把本环节的重点放在“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水如何变热”。让学生在提出的方案通过尝试选择有效方案,也有助于学生观察到有管借助是何种物体,观察到的水流动都是相同的对流。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一、拓展到空气传热方

21、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传热方式。观看教学VCD利用教学VCD处理难点。二、了解辐射学生自学19页“辐射”。三、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分析图(第19页)中热的传递方式,注意,另外用纸画书上的图,但不要有箭头,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自己加上箭头。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去掉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的过程。板书设计:2、热的传递固体传导液体对空气流辐射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

22、有热胀冷缩性质;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体积的影响难点: 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教学准备: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一、话题“聚集”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敢于猜想,并能用实验加以验

23、证自己的猜想。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提出实验的要求:先将蜡烛点着。将装有糖的锅放在蜡烛上。在觉得可以作画的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的画。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的。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的变化。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的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观察与描述的能力。让学生有意识的观察,了解糖变化的过程。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

24、学习活动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的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的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二、认识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的变化吗?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的方法)。师生讨论方法: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的变化?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解释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

25、人们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讨论和教学VCD相结合。板书设计3、加热和冷却形态体积加热变化热胀冷却变化冷缩4、吸热和散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的对比实验;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知道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散热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意识到身边的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不同物体、不同颜色物体的散热和吸热性能。难点:对比实验中定量因素的设计。教学准备:沙、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课时安排:

26、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出示问题也是导入的一个方法,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热的现象和有关问题有了一些了解。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不同的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提出自己的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怎样才能让别人相信你的观点?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了解学生的现状。谈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的变化?怎样比较吸热的快慢才是科学的

27、?(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的,行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4、交流实验结果。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在进行讨论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了解了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这种讨论在科学学习中应该是经常发生的,讨论的过程,又是学生思维外显的过程,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一、探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提问:不同的物

28、体吸热散热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的能力又是如何的呢?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请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要哪些材料?怎样操作?怎样保证对比实验的条件控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一样的方案。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汇报交流: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尝试自己独立设计探究方案。二、了解生活中觉吸热、散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1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的吸热、散热性能?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3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的例子。体会

29、利用科学知识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三、拓展作业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的保温杯效果最好。板书设计:4、吸热和散热吸热散热沙快快水慢慢5、水加热、冷却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云、雾、雨、霜的模拟实验了解它们的成因;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的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的成因;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的条件;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知识与技能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化身;知道水的三态变化条件;知道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感受物质的循环变化。教学重点:认识自

30、然界中水的三种形态及相互转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体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的水?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的水体。二、提出要研究的有关水的问题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的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1、造云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的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的形成需要哪些

31、条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的,而雾就是低空中的云。2、造雨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回答。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通过模拟云和雾的形成,可以让学生认识自然界中云和雾形成的道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指导学生认识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发生变化。第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一、导入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的知识。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二、设计实验,制造露、霜1、造露(1

32、)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2、造霜(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的温度是多少?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的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的,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的水变成固体和气态的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的两种变化。三、认识水的蒸发、水蒸气的凝结现象。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的“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液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的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的作用。)设计实验方案。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

33、加快?了解自然界的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的蒸发现象。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四、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的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1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的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的问题。 学生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的变化和停止发声时的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的变化。科学知识 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摩擦、弹拨、

34、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态度。 学会尊重事实。 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的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间接观察法和归纳法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食品保鲜袋、尺子、队鼓、绿豆、鼓槌、干净的透明瓶子、细盐、纸杯、水、蜡线等。2演示材料:带有音乐的小布熊、音钹一副等。3电教材料:光盘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人的发声器官;有各种声音的磁带。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内 容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1谈话:同学们请看它是谁?(出示带有音乐的小布熊)今天我们要和小布熊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你们高兴吗?那你

35、们大声向小布熊问声好吧!(学生大声向小布熊问好,由于振动小布熊音乐响起。)2提问:当你听到小布熊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呢?3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板书。4选择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揭题,板书课题)5谈话: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6教师播放有多种声音的光盘。7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8教师补充说明: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探究新知(一)制造声音1谈话: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2学生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73页上。3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的?4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

36、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5教师注意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6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看谁制造的多,并认真观察发音物体有什么特点?7小结:能发生的物体其实很多,发声的方法也很多。(二)作出假设 1小组猜测:为什么这些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2学生作出自己的假设,并填在活动记录表上。3学生汇报假设。 (三)实验验证1提问:你们能利用身边材料发出声音吗?2教师提要求:制造声音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其他班上课。3学生自选材料

37、,制造声音。(分组实验,轮流操作,认真感受) 4实验前分发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声音的产生实验材料发声方法未发声时的现象发声时的现象注:发声时,发声前的现象,可以写或画出来。5学生汇报制造声音的过程。6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你们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7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四)得出结论1讨论:大家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2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的特征)3师生小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4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1)提问:你怎样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2)教师敲一下音拨,谈话:现在音拨发出了声音,

38、怎样使它停止发出声音?(3)学生讨论实验方案。(4)学生上台表演。(5)提问:同学们的表演说明了什么?(6)小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板书)三、巩固应用1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放松一下,闭上双眼,认真地听!(播放唱歌声、说话声、咳嗽声录音) 2汇报:你听到了什么?3讨论:人体是怎样发声的? 4多媒体课件演示:人的发声器官。5学生手摸喉结,体会人体发音。6说一说:应该怎样保护声带?对待发音有障碍的人应该怎样做。四、本课总结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讨论:我们是怎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的? 3

39、教师小结研究方法: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到结论 五、课后延伸谈话:你们在课外还想研究有关声音的更多、更有趣的问题吗?课后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其他问题,好吗?同学们可以自己一个人研究,也可以组成研究小组一起研究。附板书设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科学知识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观察、实

40、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3电教材料:光盘伏罂而听。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 学 内 容一、引出话题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2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谈话:摇一

41、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探究问题(一)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2进行实验。(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3实验

42、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的感受。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 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4讨论交流: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 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5汇报交流结果: 隔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 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 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 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

43、易损失的缘故。6总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二)活动二:游戏打土电话1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2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的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的话。3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4交流情况: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5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师生小结: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三)自主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1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2实验的途径提示: 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 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的传播方向。3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苏教版第七册科学全册教案.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