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商隐无题 1“相见时难”的“难”指困难,“别亦难”的“难”指难受,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2“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双关、对偶和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这句话的本义是: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 3“丝方尽” 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情人的思念。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
2、光寒”的妙处。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5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的名句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的名句 。 常用来比喻 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 。 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诗经特征 诗经无论是民歌还是文人诗,都是合过乐的歌词,因而形式上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大都分章,四言为主,句尾押韵,且多是隔句用韵等等。但文人诗以叙事见长,如周人史诗大都是叙事诗,而民歌则多抒 情诗;文人诗写得较为板滞,文字干涩,不及民歌生动活泼而富于变化。诗经艺术的最高成就,应以民歌为代表。总括起来,它有如下特色: 1、从创作方法来看,诗经民歌开创了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传统,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女相与咏歌,各
4、言其情”,正是它的特色,诗歌作者善于按照现实本身的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并通过生动的画面,真实地、具体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斗争,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和感情。从前面分析的民歌主题的多样性、广泛性看,就足以证明这点。我们所以能从中认识当时社会,了解历史,并获得真 实感和形象感,总的来说都是这一创作方法带来的艺术效果。 2、从表现手法来看,比、兴是诗经民歌中广泛采用的表现手法。前人把诗经的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当然是对的,不过比、兴尤为重要。朱熹曾对赋、比、兴作了非常简要地解释:“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以
5、更具体而熟悉的事物来打比喻,“兴”就是先描写其他的事物来开个头,一般是用景物起兴。比、兴手法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提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丰富诗歌的意境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赋” ,有铺叙和直言的意思,就是除开比、兴以外的一种直接描写的手法。许多诗篇往往通过细节描绘,人物对话以及心理刻画等手段展示人物的性格,其中较少雕琢,显得朴实自然而富有生活气息,象静女、篇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3、从形式看,多重叠句,保留了民歌的原始状态。如西南?苤苡全诗十二句,两句一组,各组之间只有一字不同,然而都很有韵味。重章迭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诗歌意境的不断加深。 4、诗经民歌语言,亦以生动、形象、优美、自然而富
6、有音乐性为特色。诗歌作者不仅熟悉生活,而且熟悉当时语言,能运用语言的一些特性来 表现生活,特别是大量运用近字和联绵字,或双声,或迭韵,读来自然和谐,富有音乐感。 5、古代劳动人民虽然还处在生产力发展较低的历史阶段,但由于他们长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斗争,就逐渐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们善于区别事物的善恶,发现事物的特征,并且通过口头语言和歌舞场景表现出来。因而在诗歌创作中,不仅表现了他们对现实的认识和爱憎,而且还表现了他们善于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面反映社会现实的才能。这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较好的体现,并且成为诗经显著的艺术特点,给予后世诗歌 以极大
7、的影响。其实,这首诗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创作,以及它所表现的现实主义精神。蒹葭(“秦风”)则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秋萧瑟的景象,衬托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见的空虚和怅惘。有些诗的起兴也同样对人物形象起衬托作用,如桃夭(“周南”)以鲜艳盛开的桃花起兴,它正好是行将出嫁的少女们光采焕发的姿容。而谷风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起兴,则暗示了将有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 -温馨提示: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全册 教案、课件、素材、试题、教学计划 等欢迎到 163文库下载 全套 资料!】 相关 课文朗读 mp3,课文视频 等,请到对应栏目中的“素材”中下载。 或者 到 百度 搜索“ 163 文库 ”,到网站下载! 或直接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