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文化交流与传播 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广东湛江高中毕业班调研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商汤灭夏后遭遇大旱,巫吏卜筮说需要以人做牺牲来求雨;商汤不忍,剪发缚手,将自己扮作牺牲模样,向神灵求雨,不久,天便降下大雨。这一故事可作为史料印证()A商朝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B商汤废除了活人祭祀制度C战国时期民本思想的传播D诸子百家对统治者的美化22023广东佛山南海区高三上摸底测试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篇刻画了二十四位女性形象。下表为其中部分代表部分女性形象女子周氏的丈夫去世了,“妇兄弟欲迎妹还”,周氏“终不肯归”,曰:“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
2、宁不同穴!”王羲之的妻子郗夫人谓二弟司空、中郎说:王家见谢安、谢万到家里来,翻箱倒柜倾其所有地招待他们。“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钟氏女,太傅曾孙,亦有俊才女德。”其和郝氏是姑婢,两个人既亲密又互相敬重,不因为门第高低欺压对方或妄自菲薄。据此可知的历史信息是,当时()A女性政治地位提高B人们崇尚率真注重自我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D妇女深受封建礼教束缚3202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第二学期期中194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玻尔在接受封爵时,要求在受封的纹章上加上道教太极图案,并刻上铭文“对立互补”;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的医疗援助。这体现出
3、()A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B东方智慧受到认可C宗教推动科技的发展D第三世界日益崛起42023湖北黄冈高三考试乌鲁克、乌尔是先后在平原称雄的苏美尔城邦、尼尼微、巴比伦则渐次成为当时周边世界的重要贸易中心。这些地区考古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用楔形文字写就的泥板文书,其中多数是与商业贸易、管理活动有关的。这种状况利于()A两河流域民主政治确立B确保西亚文明的连续性C西亚文明的发展与传播D西亚雕版印刷术的发展52023河南省二十六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古希腊智者的教学科目以“三艺”为主,即“修辞学可通过雄辩的说服力使人们的意见走向唯一真理,语法学可使文辞得到正确形式,辩证法则助人进行正确推理”。由此可知,“三
4、艺”科目的设置()A促进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B是当时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C突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D建成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62023八省八校高三联考公元前21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致信色萨利城市拉瑞萨当局说,你们或许可以看看罗马人的做法,“在奴隶获得解放时,把他们纳入公民队伍,让他分享官职。通过这种方式,罗马人不仅扩展了他们的国家,而且建立了大约70个殖民地”。腓力五世意在说明()A开放公民权有利于国家发展B城市管理要加强公民参政意识C解负令有助于扩大公民基础D罗马帝国建立得益于殖民扩张72023山东省高二第二学期联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世界各地不同民族的移民来到北美,他们长期生活在一起,不同民族
5、的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和融合,再加上互相通婚,形成了“移民文化”一个新的多元的美利坚文化。由此可推知()A移民的多源性是美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特点B.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C移民群体的多源性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先进性D民族和文化的内源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82023泸州市三模乾隆时期对海外华侨的命运“概不闻问”、甚至认为其“孽由自作”。1876年后,清政府将华侨视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1893年,清朝政府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确保了华侨的合法权益B近代国家观念增强C旨在唤醒国人民族意识D统治基础得以扩大9下表为19602000年美国人口增
6、长中移民所占比例,据此可知()时间19601970年19701980年19801990年19902000年比例11%33%39%34%A.20世纪60年代以来,移民主要来自东欧B20世纪7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吸引移民C20世纪80年代开始,移民呈现高端化、知识化趋势D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内在矛盾得到了有效整合102023北京市北大附中高三三模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于20世纪80年代陆续出土了大批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物。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来自中原的物品大量的开元通宝铜钱;宝花纹铜镜;刻有“谨封”二字的一枚印章(唐代官方传递公文的密封专用章);一件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道教符
7、篆锦两件,其中一件上的文字是“上天太阳神光明,诸神佑护市易,大吉必来,急急如太上律令”。藏文化方面的物品藏文木牍、木简十余枚;写有古藏文的骆驼头盖骨、羊肩胛骨数块;藏文佛经及佛像壁画残片。来自西方的物品东罗马金币一枚;波斯锦、波斯镀金人头像等波斯物品;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玛瑙珠、铜香水瓶等粟特物品。A.道教受到当地各民族的热烈追捧B魏晋至隋唐东西方交往呈现多路径格局C自古以来柴达木盆地是兵家必争之地D唐朝实现了对青海地区全面有效的统治11康熙时期,中国官员樊守义随传教士出使罗马,著有身见录,记载了欧洲政治、建筑、风俗等;乾隆年间,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的海录,介绍了西方的风土人情。由此推知康乾时
8、期()A闭关锁国政策并未推行B中西交往利于开阔视野C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D商业往来促进文化进步12公元前334年春天,马其顿王亚历山大挥戈东进,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东征。东征途中,马其顿军队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亚历山大远征()A形成了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B是统一战争,具有正义性C基督教开始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D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趋同化132023浙江嘉兴高三测试1821年,一位希腊人说:“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以前,世界各民族了解的情况很少,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
9、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妙。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A揭示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B完整体现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性质C主要批判拿破仑的侵略行径D集中反映欧洲各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42023江西九江市高三第一次模拟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会议,以“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善合作,探讨和促进相互间的共同利益,建立和增进友好睦邻关系”,并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各国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该会议()A将民族独立与改革国际旧秩序相结合B标志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C促进了西方主导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问题152023粤港澳大湾区高三联合模拟宋代书院不同
10、于官府的州县学校,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但并不完全导向科举应试,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据此可知,宋代书院()A降低了五经社会地位B违背了政府价值导向C否定了传统纲常理念D助推了儒学观念更新162023丹东市高三二模下表记述了部分世界文化方面的相关史实。表中所述史实()1970年代晚期澳大利亚开始将原住民的文化权利纳入国家文化政策与博物馆政策。1990年美国通过了北美原住民墓地保护与文物回归法案,确认了北美印第安人索取原住民文物的权利。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现代国际法归还文物的原则”,即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
11、制。A.提升了典藏文物的合法性B体现出文物保护的公平性C使社会群体权益得到重视D可推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二、非选择题172022海南卷,19(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说:“我们当然想看看发明的力量、优点和作用。由此引出了无数变化,以致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似乎都不及这些机械性的发现。”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 19001995)认为:“技术发明要比科学思想传播的更快更远。”(1)在下面的资料夹中选择可以作为依据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指南针的传播路径。(要求:写出传
12、播路径并用具体材料佐证)(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简评指南针应用的历史影响。(6分)资料夹13世纪初阿拉伯地理学家阿布菲达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献。成书于1119年的萍洲可谈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管理本地与海外贸易事务。英国学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写的论自然界的性质记载:“当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阴天看不到阳光,或夜间世界笼罩一片黑暗时,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此时针在盘上旋转,当旋转停止时,针就指向北方。”10961270年,欧
13、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据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考据,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次。宋史载道:“开宝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广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逻、阁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齐诸蕃并通贸易。”明代隆庆年间,李豫亨写道:“近年吴越闽广屡遭倭变,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以辨海道,获之仿其制,始多旱针盘。”有学者指出:“中国人从发现磁石指极性到以人造磁针做成罗盘,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酝酿表示这种技术原创过程的艰辛。而欧洲从对磁石指极性一无所知到12世纪末短时间内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罗盘导航,没有技术原创过程的发展特点,显然是接受外来的现成经验后制造出来的。
14、”182023百校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考试(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哈佛大学课程体系变革过程(部分)开始时间主要课程1637年主要借鉴英国大学传统课程框架,基本上是必修课程和古典课程,强调七艺(文法、逻辑、修辞、几何、天文、算术、音乐),注重阅读希腊和拉丁古典作品,教育渗透宗教改革思想。1727年设立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授职位,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教授们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后来陆续开设医科,成立神学院、法学院。1839年创办了理学院,学校课程内容范围扩大,自然科学受到了极大重视。1869年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为必修课,其
15、它均为选修课。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为方便毕业生找到工作,学校注重实用性学科的建设,新课程大幅度增加。1909年本科生取得学士学位,必须选修16门全年课程,其中6门必须集中在自己的主修,至少6门必须分配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力求学校内部管理在自由和秩序之间建立一种平衡。1945年要求学生必须修习“文学名篇”“西方思想与组织机构”以及一门物理学或生物学方面的课程;学生还必须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中各选一门广博的概述性课程。扭转了过分注重实用课程的方向,强化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普通教育课程,把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得更
16、为紧密。1976年申请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修32门学期课程,其中16门专业课、8门核心课程、8门自由选修课。核心课程涵盖7个领域,即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自然科学、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使学生对道德与伦理问题有所了解、有所思考、对其它文化与时代不能愚昧无知。摘编自王静、宋彩萍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变迁的经验启示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解析1C据材料“商汤不忍,剪发缚手,将自己扮作牺牲模样,向神灵求雨”,可知吕氏春秋将商汤塑造成为了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君王,反映了当时民本思想的传播,故选
17、C项;“将自己扮作牺牲模样”说明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本而不是神权,排除A项;吕氏春秋的记载是对商汤统治美化的结果,主要目的在于表达作者对国家治理的诉求,不是商汤统治时期的真实场景,排除B项;吕氏春秋是杂家的代表作,只能反映杂家对统治者的态度,排除D项。2B根据材料“生纵不得与郗郎同室,死宁不同穴!”“见汝辈来,平平尔。汝可无烦复往”“两个人既亲密又互相敬重,不因为门第高低欺压对方或妄自菲薄”,可知材料中的周氏勇于打破礼教束缚,追求婚姻自由,郗夫人在接待晚辈的过程中真情表露,郝氏和钟氏相交勇于打破门第观念的束缚,追求相互之间的真情表达,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当时的女性崇尚率真注重自我,故选B项;三则史料
18、主要反映的是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态度和做法,与政治地位无关,排除A项;南朝时期儒学受到了佛道的挑战,而且三则史料中的女性都不遵守封建礼教和道德伦理,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反叛,排除C项;材料中的周氏主动追求个人的婚姻自由,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排除D项。3B据材料“要求在受封的纹章上加上道教太极图案”、“世界卫生组织肯定了中国、印度等传统医者为非洲人民提供的医疗援助”可知,中国传统的道教文化、医疗,印度的医疗,受到认可,故选B项;对道教文化的赞许,不是文化的交融,排除A项;对道教文化的欣赏,不意味着道教推动了玻尔的理论,排除C项;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受到认可,不代表第三世界崛起,排除D项。4C据材料“这些
19、地区考古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用楔形文字写就的泥板文书,其中多数是与商业贸易、管理活动有关的”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这一地区的古人重视贸易和制度建设,同时通过与当时周边世界的贸易往来继而传播到世界,故选C项;西亚国家建立的是王权专制统治,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四大文明仅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排除B项;“泥板文书”是当时人的文字记录,雕版印刷最早在中国唐朝出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5B古希腊的教学,注重修辞、语法和辩证法,是因为古希腊民主政治采取直接民主的方式,培养参政能力以适应当时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修辞、语法和辩证法的教育的内容,不是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排除A项;注重修辞、文辞和逻辑是为
20、了让人在演讲的时候脱颖而出,并没有突出道德的重要性,排除C项;辩证法课程的设置有利于逻辑论证,但并没有建成逻辑论证系统,排除D项。6A据材料“奴隶纳入公民队伍扩展了他们的国家”可知罗马增加公民数量,巩固国家统治,故选A项;材料强调国家管理,不仅仅是城市管理,排除B项;雅典城邦的梭伦颁布解负令,材料未提及,排除C项;罗马帝国建立主要得益于国家实力的增长,排除D项。7B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的美利坚文化,实质上反映的是美国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美国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政治文明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决定了”一词过于绝对,排
21、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民族和文化的多源性,不是内源性,排除D项。8B根据“孽由自作”“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对华侨由敌视到认同保护,这体现了清政府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增强,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故选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清政府近代国家观念的增强并不能确保华侨的合法权益,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维护封建统治,并不是唤醒国人民族意识,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是封建地主阶级,并没有扩大,排除D项。9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
2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升级和新兴行业的发展,美国对移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民呈现高端化、知识化趋势,故选C项;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移民主要来自墨西哥,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滞胀”状态,不是高速发展,排除B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文化内在矛盾并未得到有效整合,多元文化冲突一直困扰着美国社会,排除D项。10B材料表明柴达木盆地自南北朝到隋唐和中原地区、西藏地区和欧洲部分地区都有往来,“镀金银质佛舍利容器”和“玛瑙珠、铜香水瓶等粟特物品”说明在这一时期东西方之间并不只局限经济交流,还有文化交流,呈现出多内容、多路径格局,故选B项;材料中只有“道
23、教符篆锦两件”涉及道教,但并不能判定道教受到各民族的追捧,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柴达木盆地具有巨大的军事意义,不能说明是兵家必争之地,排除C项;“全面有效”的说法不符合史实,青海地区在唐朝属于边疆地区,政府的管辖效能比较有限,排除D项。11B根据材料可知,康熙、乾隆时期,中国官员和商人出使或游历欧洲,并在所著书籍中介绍了欧洲政治、建筑和风土人情等,由此推知康乾时期,中西交往利于开阔视野,故B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绝中外一切往来,所以材料与“闭关锁国政策并未推行”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两人的见闻,对天朝上国观念构不成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樊守义是出使罗马的官员,不是商人,故D项错误
24、。12A亚历山大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推广希腊文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播,形成了欧亚非三洲一体的希腊化世界,故选A项;亚历山大东征是侵略战争,不具有正义性,排除B项;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趋同化”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13A据材料“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统治人民更困难了”可知,法国革命和拿破仑传播了自由、平等的进步思想,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即揭示了欧洲政治文化的重构,故选A项;“完整”说法错误,拿破仑战争前期具有革命性,后期具有侵略性和争霸性,而材料只强
25、调其积极影响,排除B项;“法国革命世界的真相”强调拿破仑战争的积极影响,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排除C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D项。14A结合所学知识,亚非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故选A项;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性事件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排除C项;日内瓦会议主要是为了商讨印度支那问题,排除D项。15D根据材料“其学规是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可知宋代书院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儒家道
26、德修养和气节责任意识,促进了儒学观念的更新,故选D项;“其教材虽以五经为主”说明当时儒家五经依然是指定的学习教材,排除A项;“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强调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符合宋代统治者强化统治秩序的客观需要,排除B项;“指导学生做人治事的最高原则,师生相处,以德行气节相砥砺”说明宋代书院依然重视学生儒家伦理纲常理念的培养,排除C项。16D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澳大利亚、美国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颁布了相关文件或政策,其目的在于保护文化遗产,据此可知,这些做法会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故选D项;题干表格内容所述史实与“典藏文物”没有关系,其目的在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排除A
27、项;题干表格内容体现出保护文化遗产,但是并没有体现出“公平性”原则,排除B项;题干表格内容述及的是文化遗产,而不是“社会群体权益”,排除C项。17答案:(1)传播路径:根据材料,中国在12世纪初已明确记载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可得出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在不晚于12世纪末已学会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根据材料,中国在宋朝时期与阿拉伯帝国交往交流密切。由此推断,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在13世纪初之前已传至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1113世纪,欧洲和阿拉伯帝国战争频繁,结合所学知识,战争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综合上述材料,可推知中国的指南针技术于12世纪末之前经阿拉伯人传至欧洲。根据材料,在中国明朝时,指南
28、针已东传至日本。(7分)(2)历史影响:指南针的应用加速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促进了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等人类重大航海事件的发生,使世界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指南针的应用传播至欧洲,加速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欧洲在世界历史中的优势地位逐渐确立;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紧密了全球经济联系;为早期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给亚洲、非洲、美洲殖民地带来灾难,但客观上加速了这些地区的近代化。(6分)解析:(1)据材料“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我国在12世纪初已经将指南针用于航海,并且结合天象用来指示方向;据材料“首次记载指南针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
29、献”“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将针与磁石接触”,可知阿拉伯人和欧洲人在不晚于12世纪末已学会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据材料“阿拉伯人蒲寿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举市舶”“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国39次”,可知阿拉伯人在宋代一度管理中国的海外贸易,中国与阿拉伯之间使节往来频繁,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可能在13世纪之前已经传入了阿拉伯帝国;据材料“欧洲十字军进行了八次东征,远达东地中海沿岸地区”,可知1113世纪欧洲和阿拉伯帝国战争频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为指南针技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创造有利条件;据材料“倭船尾率用旱针盘以辨海道”,可知明朝时期日本船只已经在使用指
30、南针辨别航道,说明当时指南针已经传入了日本。(2)结合所学知识,东西方普遍将指南针运用航海,有利于世界伟大航海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形成;而且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客观上加速了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使欧洲的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起来;在早期的世界贸易中,指南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所以指南针还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欧洲殖民主义者还将指南针用于早期的海外探险活动和殖民扩张,给广大的亚非美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加速了当地传统生产关系的解体,促进了当地的近代化转型。18答案:示例论题:哈佛大学课程体系是一定的教育理念的物化结果。(1
31、分)建校初期,哈佛移植英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主要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他们崇尚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性的价值,致力于道德和智慧的训练,并形成了以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为主的课程体系。(5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社会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各种急需的人才。哈佛大学日益重视自然科学,自由选修制课程改革使课程大幅度增加,大大促进学科分化。哈佛大学从强调人文知识的传统转到注重专门化、实用化知识的轨道上来,更贴近社会经济生活,不仅满足了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的需求,也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5分)由哈佛百年的课程变迁,我们可以看出,哈佛的教育重在培养“人”,重在使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能
32、够接受未来挑战的人。(2分)(注:“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学生若答其他且符合要求亦可。)【评分标准】论题(3分)论述说明(9分)总结(1分)。“论述说明”部分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等级如下:等级论述说明一等(79分)准确、充分运用史实;说理充分,逻辑严密二等(46分)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说理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03分)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说理不充分或没有说理,逻辑混乱解析:审题后,我们可知要“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简要阐述”。阅读表格内容后,将七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16371727年为第一阶段;据表格中“1839年自然科学受到了极大重视”为分界线,从18391909年为第二阶段;据表格中“1945年扭转了过分注重实用课程的方向”为分界线,从19451976年为第三阶段,从而可知第一阶段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第二阶段培养自然科学人才,第三阶段培养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兼具的人才,从而得出论题:哈佛大学课程体系是一定的教育理念的物化结果。阐述时,我们可以分阶段从原因、理念与课程体系、影响方面来进行论述,论述时一定要主题明确,紧扣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