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省规SC27社区化进程中农村小学优质教育服务的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城镇化的推进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农村基础教育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改善和发展,但同时农村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城镇化所带来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既要满足日渐增加的城镇人口的基本教育需求,又要满足其为得到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和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而提出的接受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要求,尤其是对优质化教育服务的诉求将显得更为突出。我们如何主动打破均衡,引领带动区域学校进入新一轮的均衡发展,从而不断满足当地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老百姓的子女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因此,未来学校的竞争,
2、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谁能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希望通过以优质服务战略创建教育品牌,突破课程和硬件设施同质化等困境,以服务品牌诉求打动家长,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改进,实现学校的二次发展。关键词: 社区化进程 优质教育服务 实现路径一、课题的提出1社区化进程对农村小学优质教育服务的诉求“融入大都市,建设新余杭”是城市化引领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余杭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愿景,社区建设是城市化推进的基础,是社会的稳定剂,是民主民生的载体,余杭的城市社区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自2006年全区开展撤村建居试点以来,全区已撤村建居67个,城区3个街道已全面完成社区建设,共有5万余名
3、农民转为居民,2007年余杭区就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2008年10个试点村建设基础上,完成101个村的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到2010年,余杭区所有城乡社区基本实现和谐社区创建目标。而我校所处的街道,随着杭州市“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和农村社区化进程的推进,特别是绿城桃花园、新明半岛、新西湖小镇、清水湾等大型房地产项目的兴建和南湖滞洪区综合治理项目的开发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得以快速推进。城镇化的推进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农村基础教育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改善和发展,但同时农村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教育观念出现偏差,目标产生偏离;农村教育特色弱化,未来
4、迷茫;农村教育特色弱化,缺乏理想教育环境等等。城镇化所带来的一切变化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既要满足日渐增加的城镇人口的基本教育需求,又要满足其为得到更高层次的就业岗位和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而提出的接受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要求,尤其是对优质化教育服务的诉求将显得更为突出。2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教育背景诉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
5、展,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就我国义务教育的现状来看,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非常大,发展很不平衡。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仍是今后较长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理解的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相对均衡,再由相对均衡到发现新的不均衡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是鼓励发展而不是限制发展,是分类发展而不是平均发展,是特色发展而不是划一发展。因此,在我们余杭区义务教育城乡相对基本均衡实现后,我们如何主动打破均衡,引领带动区域学校进入新一轮
6、的均衡发展,从而不断满足当地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中泰老百姓的子女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3学生及家长对优质化教育服务的诉求“教育是一种服务”的观念在国际上早已流行,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教育被看作一种“服务”,而学生则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服务对象”,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构成了一种服务链,最终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把“教育的对象”变成“服务的对象”,这是教育观念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家也在思考这种转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反思中国以前的教育,发表了这样的感想:“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教育为社会服务,很少强调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发掘每个人的潜
7、能和创造力服务,今天来看,应该强化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中国现实的教育环境,距离这种“服务”的标准还相距甚远。几乎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面对学校或老师时都怀有一种强烈的畏惧心理,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的权利:没有选择学校的权利,没有选择老师的权利,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也没有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提出建议的权利,哪怕是你被迫缴纳了相当数额的教育赞助费后,你也还是没有说话的权利。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中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目前还处于相对短缺的状况,市场竞争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引入一统天下的公办教育。因此,学校提供优质化的教育服务已是家长和学生强烈的内在诉求。4学校突破高原瓶颈,实现二次发展
8、的诉求我校是浙江省示范小学,服务对象为辖区内10个村2个社区24000多当地老百姓子女以及7000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以打造农村区域名校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高奏“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追求精细化管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从打造品牌、经营品牌、维护品牌、使用品牌着手,努力探索农村学校经营之路,确立多元化品牌办学理念,构建一体多翼的办学模式,“一体”是以学科教学为主体,“多翼”是以笛子教育,学科竞赛,乒乓足球,综合实践这四个项目齐头并进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以研训一体继续在全区保持前列来打造学校校本培训品牌;以继续积极参与
9、高端高含金量的创优评比来提升学校综合品牌;最终形成学校多元化品牌的办学模式。学校经过了“起始期”、“发展期”、已经到达了“成就初期”,可以说即将达到“高成就期”,也就是“高原期”,如果顺势发展,到达高原期后就要下滑,直至进入衰败期。根据研究,学校发展中的这种高原期现象属于内含的高原期,它不是指学校发展的极限而是学校发展的困惑阶段,它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跨越的。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并不敢说学校发展到了高原期,只是出现了高原期的某些症状,表现在:采用“常规”做法所取得的效果,已基本能在区域内相对领先;要实现在较高起点上的再发展,发展方向较难确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发展的步伐相对减缓;由于几年
10、来学校处于高位发展,以前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有一种危机感,觉得现在是处于学校发展的假性“高原”期。因此,我们未雨绸缪,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未来学校的竞争,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谁能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希望通过以优质服务战略创建教育品牌,突破课程和硬件设施同质化等困境,以服务品牌诉求打动家长,引领学校各项工作改进,实现学校的二次发展。二、研究的设计(一)概念的内涵和操作界定1农村社区化是以城市社区组织架构为参照,根据农村特点整合出类似的组织架构,从而实现所谓的“社区化”管理,更强调组织架构的完整性和硬件(比如建立各个部门所需的办公场所和设备等)设施
11、的完备性。社区化的主要作用在结合农村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民的医疗卫生、治安警务、劳动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以及科技信息、生产资料、等生产性服务象城市一样的模式来实行农村技术化,信息化管理。让科学发展的理念渗透到田间地头,屋院井台。2教育服务“教育”是学生合理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是不合理需求得到引导和矫正的过程,是单一和浅层需要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的过程。“服务”是为他人提供帮助、方便,更多地理解为一种有目标的满足和给予。新理念下的教育服务,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当学生或家长的需求正当合理时,教育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全身心的“迁就”,从而为学生“锦上添花”;当学生或家长的需求不合理时
12、,教育就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为学生“指点迷津”;当学生的需求合理但层次较低时,教育就表现为教师为学生的鼓励和激励,为学生“雪中送炭”。教育不是服务,但不排斥服务的理念和具有一定的服务功能。服务理念不同与服务,服务是一个过程,而服务理念是一种观念,或者说是一种态度,一种意识。教育的服务理念是指在行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欲望和意识。从狭义讲,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成长服务的理念支撑,是很难引起学生精神共鸣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等更是直接面对学生,直接地为学生做有益的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各种可能的帮助,这些活动无疑都具有服务的特征;从广义
13、上讲,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可以通过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传播统治阶级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或执政党的方针政策,为统治阶级排除不利的文化思想干扰等方式服务于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培养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和劳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和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等方式服务与经济等等,都表明,教育有明显的服务功能。教育的服务就是要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服务,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发展服务,为家长的嘱托与需要服务。3优质化教育服务优质化教育服务就是要求要用一流的设施服务学生;用一流的师资服务学生;用一流的管理服务学生;用一流的教学质量服务学生;用一流的理念服务学生。服务是
14、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育服务既要体现其社会本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又要体现个人本位,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要达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问题解决,又要让学生心灵舒展、感受愉悦,在幸福和快乐中成长。(二)研究的理论依据1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陈如平博士创建了的“学校生命周期论”,(如图)明确提出了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走学校发展的“第二曲线”,实现管理创新。2OECD的多元学校质量观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在20世纪六十年代成立了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专门研究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的问题和路向,不少研究热点和研究思路值得我们关注。中心认为:一个高质量的
15、学校,要关注产品(毕业生)或产出(升学率);关注教学过程,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优良的办学设施,以投入为主;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关注办学成本;满足外部需求,关注社会期望;达到学校预定目标和标准,关注学校的有效发展。目前,上级、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对学校质量的认识与评价存在多元化的倾向,这种状况与他们利益选择密切相关,反映他们的价值观与实际需要。尽管对学校质量的评价有时存在不确定性,但核心问题就是,学校和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通过教育服务来满足社会和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学校能否形成和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观。3优质教育相关研究21世纪是追求优质教育的世纪。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举办的
16、世界全民教育论坛上通过的全民教育行动纲领指出,世界全民教育论坛目标,不仅强调要为“所有人提供教育”,还要为“所有人提供优质教育”。提出,世界教育发展应从全民教育目标向全民优质教育目标转化。可见,为全民提供优质教育,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主题。优质教育是高质量与高效益统一的教育,优质教育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体现公平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优质教育是提供适合不同个性学生潜能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优质教育是创造条件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教育,优质教育是种不断创新与具有特色的教育。优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想和价值取向,也是种促进素质教育在学校中落到实处的具有可操作的重要策略。优质教育应当解决教育
17、中存在的“高耗、低效、质差”的问题,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的目标。优质教育与素质教育价值追求是一致的。优质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从不同角度反映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优质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前提,从教育管理层面,注重优选优化,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三)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明确如何用一流的设施服务学生;用一流的师资服务学生;用一流的管理服务学生;用一流的教学质量服务学生;用一流的理念服务学生。服务好学生,我们就服务好了每一个家庭,也就服务好了社会。具体目标就是在“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指引下,实现五个转变:价值取向的转变:由“主宰者”转变为服务者,由追求功利转变为目中有人。做任何事情首先考虑学生的
18、利益、家长和教师的利益。2思维方式的转变:由想自己所想转变为急学生(家长)所急。思维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师教学行为方式的转变。3教学方式的转变:由注入式、齐步走转变为探究式和个性化。学习目标的个性化、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方法的个性化、评价方式的个性化。4评价主体的转变:由上级对下级的评价转变为服务对象对服务者的评价。5管理模式的转变由外控式转变为自主开放式。(三)研究的内容1学校文化理念及内化促进优质教育服务意识的形成研究。2以教师专业发展来满足农村社区化进程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3以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促进学生持续多元发展的研究。4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实践研究。5因材施教,
19、实施差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策略研究。6强化课程建设,以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研究。(四)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参与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三、研究步骤:课题第一阶段:主要工作:1成立课题组、协商分工负责,撰写课题方案。2邀请相关专家来校指导。3购买相关书籍、查阅大量相关资料。4通过课题论证,发动全体教师认清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论坛,讨论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校内形成支持研究的氛围。5对教师的职业状态进行调查,分析教师现状,引发教师对自身的思考。6教育管理制度改革。7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8对第一阶段进行小结。课题实施第二阶段:主要工作:1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与改进对策,调整
20、完善研究方案。2明确课题第二阶段的内容与操作方法。学习最新相关研究动态,汇报交流课题进展,讨论实施中碰到的困惑与问题与行为跟进措施。3各类管理制度的改革制定与实施。4重点研究促进教师风格形成外部机制。5课题组成员自我整理资料、各类制度。6集中汇编有价值的案例及资料。7写研究报告,形成学校管理经验专著。四、农村小学实现优质化教育服务的路径(一)通过学校文化理念及内化促进优质教育服务意识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主要存在方式,或者说是其存在的核心。就一所学校而言,对教师、学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经过几年校园生活逐渐形成的生活和学习的态度、
21、方式、习惯、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等等。学校文化往往代表着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和新时期自我发展的主题。它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批判的取舍,经过提炼和升华,形成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学校精神和方向,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等变革,促使教师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并成为学校培育现代人所具有的独特财富和资源。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与根基,其精神内涵应得到全体教师的认同和维护。我们以“最适合的教育,最适宜的成长”为办学理念,确立这样的理念和目标是基于我们学校的现状和师生的特点,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以什么样的文化引领和培育学生”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适合教育”理
22、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由“适合教育”引申的“适文化”,其核心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宜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享受到事业和家庭的幸福,让学校真正能够可持续发展。最适合的教育,最适宜的成长”是学校实施个性教育、因材施教的本真内涵,也是学校倡行培养个性之美、特色育人之美的追求素质教育的理念基调。适合学校实情的办学方针,适合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的措施,适宜每个学生成长进步的个性化育人教学,才是最好最美的。“适合教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适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其内涵可概括为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有机统一的“四性教育”,即开发性
23、教育、发展性教育、层次性教育和主体性教育。1建设“适文化”下的学校管理文化。学校领导和管理者的核心价值是对适合文化的引领和推动。我们着力增强学校管理者的文化自觉,将“适文化”理念落实到教育管理实践中去。2建设适合的教师文化。学校将“教师第一”理念切实转化为“善待教师”的行动,要求管理团队“善待他人、成人之美、常怀感恩之心”,视教师为学校的第一财富,尊重和关爱教师,生活上关心,事业上关心,学业上关心,把文化建设的兴奋点切实的放在教师生活方式变革、生存状态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来,让教师有适合的教学和生活。3构建“适文化”下的学校课程文化。课程建设的核心是适应和促进学生最适宜的发展。培养全面而精
24、彩的人才,关键是要建设好适合的课程文化。4构建以“适文化”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集中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主导着学校文化的方向。一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大讨论。通过问卷调查、教师沙龙、演讲征文、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尊重教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建立起学校的共同愿景,形成以“适文化”为价值取向的、能够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氛围。二是以三风建设为突破口,加强全校师生凝聚力。通过升旗仪式、红领巾小广播、班会晨会、画廊板报等多种宣传渠道,进一步阐释学校贺喜文化的具体涵义,使广大师生对校训和三风进一步产生认同感,内化于心,外显于形。三是进一步强化
25、全校师生以“适文化”为价值取向的精神追求。5构建以“适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设景布点、绿化美化等,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学校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6构建以“适文化”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学校制度文化既表现为以文本、书面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的学校规章制度,又表现为师生对建立和遵守规章制度的态度、价值观,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它在规范师生行为、塑造高尚人格、
26、培养高雅文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修订、完善、补充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并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一个凸显“适合、适宜”文化、体现校本意识的科学、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制度体系,以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校园秩序,推进依法治校。7构建以“适文化”为核心的行为文化学校的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师生通过其行为本身以及由行为表现的社会心理、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的文化形态。加强行为文化建设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一是大力打造书香校园,师生共读,以“晨间经典诵读、滋养心性;午间集体阅读、快乐共享;晚间每日一读,成为需要”为主题,培养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7、二是不断拓宽学习的渠道,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除统一组织的周前会议、业务学习、教师培训、学术沙龙以外,学校鼓励广大教师以自学学术专著、参与网络教研、外出观摩研讨等多种形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自身修养。三是根据建设学校“适文化”的需要,有计划制定阶段性研究重点,师生围绕研究重点加强行为训练。通过阶段性的系列训练和长时间的自我矫正,师生行为逐步内化,形成习惯。四是积极开展能够体现学校“适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二)以教师专业发展来满足农村社区化进程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办学的着眼点是学生,着力点是教师;要打造适合的学生教育,首先要培养适合学生的教师。我们成立教师专业发展中心,
28、专门策划、组织、评价教师培训活动。把教师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首要地位,确立“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工作理念。1加大对学校名优教师的培养和管理。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努力促使青年教师早日成才;“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四级梯队目标建设导向分明,人人有奋斗目标;加强对现有“名师”的动态管理,按年度考核进行奖励。2研训一体。以在备课组互助活动中成长和农村小学教学新常规的构建与实践项目为载体,积极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的学习实践,课堂观察的学习与实践,积极探索与重构教研组功能,使我们的教师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研”同期互动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3坚持开展教师读书
29、活动。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读书不仅要专,更要博,教师要读五种书:一是名人传记。名人成长历程里的动人故事对教师学习生活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二是教育家的书。教育家的著作包含着对自身教育理论的针对性思考、自身教育实践的时效性经验,可以对教师具体工作有多方面的启发指导作用。三是专业书。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作为这一学科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最新的专业书籍,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换代,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课堂教学鲜活。四是现代科技书。科学技术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读这些书有助于教师了解现代人的心理、感悟现代生活,可增强自己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五是学习方法书。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
30、育成功关键,教师了解现代学习理论及方法,对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自身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落实“分层要求,重点培养”的策略,规划个人阅读计划,组织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习型教师队伍形成。每位教师每学期借阅一份教育刊物或教育图书,学校为全体教师配备一本读书笔记,每人一学年读书笔记不少于10次,每次摘录不少于500字。35周岁以下教师选择其中一本书写一篇读书心得(不少于1000字)。一学年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随笔(不少于1500字)。学校将组织年级组读书摘录评比、展览和读书心得交流、评比。学期末根据布置对各年级组开展读书活动进行集体考核,个人达标积分60分,优秀年级组120分。4注重家
31、常课的管理。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听评课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也是及时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积极营造教师之间互帮互学的良好教研氛围,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听课年活动要求:全学年正校长不少于100节,副校长、工会主席不少于80节;中层领导、学科大组长全学年不少于60节;备课组长、区名优教师全学年不少于50节;工作五年内新教师全学年不少于40节;其余教师全学年不少于30节。听课活动原则上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至少开一节课,在每学期期初进行开课时间的申报,然后由学校进行开课周次时间上的统筹安排与调整,并进行公布全学期每周开课的教师姓名、学科。每学期
32、听课活动一般为1213周,每周安排6位老师上课。一般情况下,第1周进行自主申报,学校统筹调整,第2周开始听课活动,3、4、5、6、7、8、9周连续进行,第1011周期中质量调研,暂停2周,12、13、14、15、16周继续,1719周为期末复习,停止听课活动。每周听课活动的开课老师提前准备好凳子放在教室供听课老师用。听课老师根据要求和学科自己科学合理地选择可听的课。同时要求听课教师尊重开课老师的劳动,做到安静认真听课,听课不迟到、早退,听课后要主动与开课老师交流意见。由语文、数学、综合学科大组长做好本组每位教师开课的听课人员记录工作,以便学期末核查有效听课情况。除以上教师自主申报的家常课外,全
33、校老师还需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听课活动,如: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各级各类优质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送教课、新教师亮相课、考核课、评优课等等。(三)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构建学生持续多元发展的平台每当下午第四节文体活动课铃声响起时,你就会看到不同的学生迈着急匆匆的步伐,他们不是走向自己的班级,而是走向各自的“新天地”学生社团活动室。校园里有了社团,教育内涵就有了发展的支撑;校园里有了社团,学生生活就有了丰富的色彩。作为一所普通农村小学,近年来,我校以“最适合的教育 最适宜的成长”为办学理念,坚持“一体多翼,笛领众采”的办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关注个体素养的全面和持久的发展,充分利用学生住
34、校的时间优势,积极开发教师的课程资源,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学校先后组建了女子足球社团;36年级文学社团、竹笛社团、研究性学习社团、空模、海模、车模社团、舞蹈社团、合唱团、书画社团、“三棋”社团等二十多个学生社团,并把每天下午文体活动时间作为学生社团活动时间,这些社团打破班级界限、打破年级界限,将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努力实现社团活动课程化。在保证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1 统一思想。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的生源差距与城镇小学一时是无法弥补的,近年内也是无法改变的;但有一个着力点,那就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面对学校实际,学校领导班子
35、群策群力,想方设法,组织开展各项校园社团活动,并坚持实现“三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校长为首的社团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社团活动办公室,专门负责社团活动日常工作。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做好谋划、组织协调工作的同时,坚持实行巡查制和专人负责制,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检查。二是统筹安排到位。学校共成立了田径类、女子足球、音乐舞蹈类、棋类、数学思维类、文学类、乒乓等二十多个项目的社团组织,各个项目的辅导老师采用教师自愿报名、民主推荐、学校研究确定公布的办法。三是学生参与到位。各班主任充分做好宣传动员,认真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工作,采取兴趣自愿的原则,有效地保证社团成员的充足,形
36、成日常课堂“人人过关”、课后社团“个个争先”的局面。2改善条件。自学校开展社团活动以来,为了保障社团活动正常高效的开展,学校多方筹措经费,加大投入。积极改造学校环境基础设施、投入经费,如专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自2010年起逐步装修社团活动室,2010年完成了舞蹈教室的重装修,2011年完成了乒乓教室的装修,2012年专门开辟了9个小型社团活动室,并添置了棋类、球类、音乐、美术等器材,为学校开展社团活动搭建了良好的活动平台,营造了良好的活动环境。3规范管理。根据多年的社团活动开展经验,我校逐步确立了社团活动课程化、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目标。我校把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7、一方面,我们实现了个别社团与课程教学的嫁接,如竹笛社团、乒乓社团,在社团活动基础上,实现了竹笛、乒乓教学进课堂,学生人手一笛、人手一球,使社团活动课程化、常规化、特色化、精细化。另一方面,“最适合的教育,最适宜的成长”,要求我们努力“让社团成为每个孩子张扬个性的舞台;让社团成为每位教师挥洒才艺的智慧空间”。几年来,我校努力把社团活动打造成为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和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新的增长点,也逐步形成了学校的社团活动特色,如数学思维社团。为确保社团活动的正常有序有效开展,我校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注重抓好每个社团活动环节的管理,重点做好以下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注重过程,学校坚持把每周
38、的社团活动作为一种常态,期初把社团活动的时间、地点、辅导教师等编排到位;辅导老师认真准备,按时进行活动,在过程管理中做到了“五定”(定时间、定场地、定内容、定学生、定指导教师);并专门成立考核巡查小组,以考查社团的活动正常性,规范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效地保证校园社团建设的质量。其次,是注重实效性,我校狠抓校园社团活动的效果,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在校园,我们随时都会欣赏和领略到社团师生们施展才华的清新场面。笛子社团舞蹈教室是旋律优美,婀娜多姿;乒乓教室里神采飞扬,银球飞舞;女足场上是一片欢腾,生龙活虎第三,优化评价。首先是对学生参与的评价。我校在社团评价上分为两步走,即对特色社团如“百笛”等
39、,以展示为主,学校每年以“班班有笛声”、“笛子艺术节”为契机,让学生的笛子吹奏得到表演展示,让学生的这一技能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认可。对于精品社团,学校凭借各级各类的评比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激发自信,锻炼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多元的评价,使社团在保证正常运作的基础上,走向更“精细”。其次,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加大了对专职体育、音乐教师等科任教师的考核力度,将参与社团活动的专职辅导教师记入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充分调动了教师做好社团辅导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4. 内容丰富。几年来,我校充分挖掘、整合现有的教师资源,合理、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备设施,在有效整合、全面统筹的
40、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活动理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同时以教师的兴趣特长为本,将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要求进行有机结合,组建了丰富多彩的社团。5活动升格。学校根据社团活动的需求及成熟度,把相对成熟且基本形成学校稳定特色的社团活动内容上升为学校课程,使之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发展。比如“笛子社团”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竹乡笛韵;乒乓社团逐步形成了学校的乒乓课程。近几年来,学校以“一体多翼、笛领众采”的办学模式来实践“最适合的教育 最适宜的成长”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开展各项社团活动,丰富了师生文化生活,有效助推了素质教育,彰显了校园文化特色,有力地提升了我校办学
41、的社会美誉度。自从社团活动开展以来,很多社团不但在参加校内外各项比赛、竞赛活动中成绩斐然,涌现出了优质社团,逐步形成了社团特色,而且使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更使学校品牌在社会上进一步得到彰显,有效地形成了一股家校教育合力。(四)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基“教育就是养成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日后成材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始终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德育目标,开展了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的
42、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1行规知晓,自我约束促内化“行为重,知为先”,人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理,才能在行为上作出合符理的行动。从2010学年开始,我校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作为“行为规范知晓月”,以阅读学习、编辑行规小报、自我评价、知识测试等形式强化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重要规章形成记忆,深入人心,形成一种自主意识,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一些习惯。在活动开展期间,全校掀起了一股学习行规的热潮,学生朗读的不仅仅是语文书,还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四项规章。通过知晓活动,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飘起来了,课间活动静起来了,互帮互助的现象多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2主题训练,养成
43、习惯分步走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好习惯的养成总是从约束自己的行为开始,从约束到形成意识到最后的习惯成自然。约束自己的过程就是一个训练的过程,为打造“健康活泼文明向上”的学生形象,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大力开展主题训练活动。几年来,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每学期开展两次训练,主要进行了如下一些主题训练:创“三星级文明路队” 主题训练;“安静从容行走 文明有序活动”主题训练;“我是一个清爽小学生”主题训练;“文明礼仪伴我行” 主题训练;“文明就餐”主题训练;“最挺最艳红领巾” 主题训练;“最整洁的抽屉” 主题训练;“最整洁的教室” 主题训练;“好习惯 助成长”一年级新生行规训练。3校园媒体,激发兴趣导行
44、为红领巾小广播站是该校两周一次的传统节目,由大队部结合学校活动对每一期节目给出一个话题,比如“我给学校的金点子”、“谈谈我的主题训练”、“我的好习惯”等等,每班通讯员在规定时间内将班级稿件送交大队部,广播站编辑选出优秀稿件,再由播音员将这些优秀稿件通过校园广播传到全校各班。学校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电视台,每月一期的校园电视为孩子们开辟了“才艺展示”、“校园大型活动花絮”、“看看我们的表现”、“主题训练进行时”、“轻松一刻”等栏目。每一期电视节目的制作都与校园活动紧密结合,大型活动的精彩片段,校园的角角落落,课间活动,有特长学生的才艺展示等都是节目内容。校园电视其实就像一面镜子,它让孩子们看到了自己
45、,有的看到了精彩的自己,有的看到了不足的自己,从而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弥补自己。4及时反馈,反复教育中求进步因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养成一个什么习惯,如何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哪里还不够,让班主任及一个班的学生知道我们班哪里还不够,那就需要及时的反馈。在所有的主题训练中,每位观察老师都有一张记载表,及时记载看到的现象,每周进行统计并把情况反馈到各班。通过这样的反馈,班主任就能及时了解班级主题训练的落实情况,既有比较有有据可查,较好地保证了活动的有效进行。5组织学习,形成健康生活好氛围为了保证师生身心健康,学校曾邀请了杭州市教科所的韩似萍教授、孙义农教授,区教科所蔡迎春老
46、师,区关工委的吴云老师,余杭二院的胡具雄主任医生等为我们的学生作专题讲座。同时还充分利用健康教育长廊、家长会、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健康知识。6快乐住宿,培养自我管理小能手走读与住宿并存是我校的又一办学特色,住宿把学生的在校时间延长到了24小时,学校全体教职工承担了更多的职责和义务。700多个小学生要在学校里吃、学、住、活动,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里学得踏实、住得舒心、吃得开心、玩得痛快,并能通过住宿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锻炼学生身体、启发学生智慧,使孩子们健康成长。住宿生从下午4:105:10是文体活动时间。在这个时段,学校的乒乓室、篮球场、足球场、塑胶运动场、舞蹈教室、电脑教室、图
47、书阅览室等全部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体育锻炼、健身游戏或快乐阅读等,每个场地都有老师进行管理。早上6:406:55为晨跑锻炼时间,当其他的校园还是一片寂静的时候,我们的校园里已经有了一列列跑步向前的队伍。除了这两个时间段,还有每天早上9:109:50共40分钟的阳光体育活动。为使住校生在学校里也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学校努力地把校园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安排了每月一次电影观看,每月一次班级联欢晚会。两年多来,我们的住宿生观看了如战鸽总动员、海底总动员、霍元甲等20多部经典儿童影视,这些电影不但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更使学生得到人生的启迪。每月一次的联欢晚会,备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
48、自编自导自演,每一个节目都浓缩着他们的智慧、才华和努力。除此之外,学校利用放学后的文体活动时间大力开展趣味体育运动,比如班级足球联谊赛、篮球联谊赛、乒乓联谊赛等等。孩子们在这些趣味运动中享受了快乐,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住校生活的丰富多彩。走进学生公寓楼,跨进学生寝室,你会赞叹于那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牙具和毛巾,你会赞叹于那铺得平整的床单和叠得如一块块豆腐干似的棉被,你更会赞叹于那布置得温馨而亮丽的布告栏。那是谁干的?其实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同时为了养成孩子们良好的自律性和自理能力,学校开设了每两周一次的生活课,由生活老师教给孩子们洗刷、洗涤内衣裤、铺床等方法。还进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生活技能竞赛,竞赛的项目包括叠棉被、穿衣裤、洗袜子、系鞋带、穿针线等等。学校还开展了每天一次的文明寝室检查活动,每月一评,选出文明寝室。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得到了进步。是住宿改变了他们,是住宿让他们健康成长起来,成长为一个个生活的小能手。(五)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差异教学的实质即在班级教学中,有效利用和照顾学生差异,在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评价等全方位实施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