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小学科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新标指出,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的科学上,不光要让学生动手做一做,知道是怎么样的,我们更要运用一些切实可操作的方法关注学生思维的激发,促进有效思考,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从而在学生的思维体系里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思维导图是是一种视觉组织工具,其知识表征方式及过程、对知识的表达与理解,与科学教学有其共通之处,可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科学知识结构,理解其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能力。将思维导图引入实际的小学科
2、学堂教学中,利用它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学习的内容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能有效改变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的现象。 一、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叫脑图(illdlnap)、思维地图或心智地图,是由世界大脑基金会主席东尼博赞先生于1972年发明的,在国外称之为脑图(ind印)。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
3、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主要可以用在以下几个方面:记笔记、复习、小组学习、创作、演讲、制定计划等等。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主要用于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即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的诸环节均可使用。下面就思维导图策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预习、堂听、复习三个环节中的应用与大家交流。 (一)思维导图在预习过程中的应用 学会阅读教材对学生说与会解题一样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会用到阅读这种学习策略,如预习本、复习、外看科普资料等等。小学科学中的阅读不同于读故事,要
4、求学生投入程度高。阅读能力其实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而阅读方法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弱。学生前的预习通常就是使用阅读法。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快速了解新的内容,突出优点是节约时间,并且对教材有个大致的了解。但不同的预习方式效果也不一样,如果仅是走马观花的阅读,则只是最浅层的预习;而若在阅读的过程中划重点、做批注,则预习的层次就高一点了;如果能够在阅读后再画出所阅读材料的思维导图,那么效果就更好了。 利用思维导图预习具体的步骤如下: 1通读教材,确定主题或寻找主概念,写在自纸的正中央; 2罗列教材中提到的概念或知识点,并进行分类。 3围绕主题,确定第一层次分主题或主概念相关的特征
5、、与主概念逻辑上最接近的分概念,并在纸上画出; 4围绕第一层次的分主题,确定第二层次的分主题或由主概念延伸出去的内容或分概念;依此类推至第三层次⋯⋯并在纸上逐步画出; 在图中列出自己的思考、联想、疑问; 6组织整理所列的内容,必要时重新作图; 7合上书本,对照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回忆书本内容。 以上步骤可简单概括为:“通读本、标出重点、尝试理解、分块分层、组织画图、循图导思”。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的应用 1良好的认知结构建立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拥有的科学知识结构及学生对科学世界内容的组织。它具有鲜明的自主性、变易性、自我组织性三个特性。由认知心理
6、学可知,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言,学生能否将一个个单个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组织,使知识产生纵向和横向的多方联系,构成一个良好的知识网络,使信息储存有序化、合理化,从而增加信息单元的容量,减小记忆的负担,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听、作业、复习等),他(她)都在用自己的原先的认知结构解释和组织着新知识,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调查表明学生运用自己认知结构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 所以,培养学生建立认知结构的自我意识和自觉性,不仅能促进知识的获取和内化,还能促进学生将学习方法、策略内化,发展认知结构的自我组织能力。 认知结构的建立过程贯穿
7、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大部分时候都是无意识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主性,所以认知结构建立的合理性、发散性也因人而异。某单元学习结束后,布置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如概念、规律、题型,并画成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有意识的、主动的将知识重新组合,促进知识的内化,由此形成的认知结构清晰稳定。 2思维导图复习策略 一单元知识的学习结束,学生先对整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然后将整单元的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寻找纵、横向联系,并作出整单元的思维导图。根据不同的内容特点和作图者自己的喜好,构图方向可以有三种:纵向构图、横向构图、中心辐射构图,当然作图的过程中可以灵活选用或混合使用。 (1)纵向构图:当各知识点(关键词)之
8、间逻辑推理关系较密切或因果关系较密切,主要关系呈现出“线性”关系,这时用纵向构图比较合适。如了解地球上的水: (2)横向构图:并列知识点较多,层次关系较明确的情况下,横向构图较清晰。如六下微小世界单元复习: (3)中心辐射构图:凡是适合于横向构图的内容,均适合中心辐射构图。有时,在层次关系不一定很明确,知识之间辐射联系较多,用中心辐射构图比较方便。如物质的变化单元复习: 思维导图复习策略,可用于单元复习,也可用于每节的后复习或老师新之前的复习,对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非常有用。 3思维导图在听过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的创始者东尼博赞提出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记笔记。他认为,传统的线性笔记由
9、于采用的是逐行记录的方式,不符合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给人们的思想加上了太多的条条框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联想;并且由于采用了过多的本记载,埋没了关键词,加长了信息处理的时间;且大部分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只是照抄老师的板书而已,“不加思考的、不加选择的记录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有害的”,所以他提倡记“导图式笔记”。 (1)笔记的效用 相关的研究表明,记笔记这一行为的效用高低,关键取决于记笔记时学生的投入程度,即与记笔记的方式有关,生成性越高的记录方式,效用越高。记笔记与不记笔记者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显著,即使没有事后复习的条下,差异仍存在,因为差异自记笔记过程本身而不是所记的笔记。 (2)思维
10、导图笔记策略 相比传统的线性笔记,思维导图笔记对学生记笔记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要求较高。它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同化、重组、筛选,从中不断的提取关键词,并且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这种记笔记的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依赖与老师的板书,使用范围广;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投入程度较高,笔记信息的编码功能充分的体现:信息以“关键词+箭头”的形式记录,节约了大量的信息处理的时间;利于学生形成主动的建立良好认知结构的习惯。 因此,我们以思维导图理论为基础,对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做了一些改进: (1)整体上以老师的板书为主线,呈线性分布框架。(老师的板书尽可能简洁)(2)具体内容建议学生学会在听讲的过程中,自己抓
11、住重要信息,自己组织,用自己的最简洁语言(关键词),以导图的方式进行记录,老师必须留适当的时间给学生。即以老师的板书为主线,局部采用导图式笔记的记录方法。 (2)堂教学时,依据讲授的内容,板书尽量多以导图的形式呈现,渗透学习策略的教学。 通过以上合理的板书设计,既减少了学生堂字的书写量,同时知识以最优的组合方式呈现,最好的体现了逻辑关系,增大了信息的承载量,并使知识以多种方式记录,使得学生的学习带有更大的趣味和易理解性,利于学生对利用思维导图记录笔记的方法掌握。 总之,思维导图能有效改变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以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的现象。希望大家更多的关注思维导图,并在此方面做更多的探讨和实践,以不断开发和完善思维导图在小学科学学科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