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知识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与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特征。2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总目标: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目标:(1)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
2、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认识和了解自己,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积极进取(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
3、能力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体验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与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我的关系为主线,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领域结合开展。4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1)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
4、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 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方式、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等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提倡教师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指导,不要包揽学生的学习活动。(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
5、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不是全部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5 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小学阶段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使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创设一种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学习时空,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理解与生活相关的自然问题或社会问题,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6 研究性学习实施
6、流程(1) 发现问题阶段(2) 解决问题阶段(3) 总结交流阶段7 探究的方法观察、实验、比较、测量、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8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概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9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10 教师指导的有效性(1)适时指导适时指导,是在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目的和任务,指导教师需要履行不同的指导职责,发出有效的指导行为,落实方法,
7、遵循规范。第一阶段: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在活动准备阶段,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活动具体目的和任务。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第三阶段是总结交流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的基本任务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尽管活动的具体方式或方法因主题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
8、活动过程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一致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进程,落实指导行动。(2)适度指导要把握好教师指导的“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兴趣、爱好和需要,另一方面,加强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突出学生主体,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都应该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价,都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教师有效地针对学
9、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防止教师包办代替。(3)适当指导适当指导,是指教师的指导方式的多样性与指导任务的切合。在学生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根据活动的阶段性任务和活动内容,适当采取专题讲座、方法讲解、操作示范、案例剖析、分析综合、总结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适当指导的目的在于为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奠定有效的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注重活动中最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不能仅仅采取教师讲授、师生问答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指导任务。11.收集、处理信息的概念收集信息,指的是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熟练掌握各种获取信息的工具,对所需信息的指向比较明确。处理信息,则是指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
10、理,分析,加工并运用到自己的活动中,将所获得的信息作为活动过程与结果的支撑。12综合实践活动有四大核心理念,既突出主体、联系生活、注重实践、强调反思和建构。13什么是观察法所谓观察,就是人们对周围存在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有目的的感性认识活动,观察研究,即科学观察。首先,这种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对研究对象不加任何干扰和控制,以便反映事物真实的面貌;其次,他的目的性明确,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在观察开始前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计划、观察方法和观察步骤。观察法考察的对象十分广泛,可以是社会现象,也可以是自然现象它是最早采用,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14 什么是调查法调查是用科学的手
11、段和方法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事实材料。所谓调查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搜集研究对象的材料,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研究方法。按调查形式的不同,主要包括;座谈会、访问、调查表、问卷等方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运用相当普遍且有效的一种收集第一手信息的方法也是课题研究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内容一般涉及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人文地理、商业设施、城市建设、道路交通、职能部门等。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确定研究主题,制定计划,收集资料,进一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15 什么是实验法实验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项目,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
12、现象的条件下,通过仪器和其他物质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实验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查明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或检验某一理论或假说的实际效果。16 交流与合作 交流是有效利用各种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动作、图像或艺术等)和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有效交流是为了倾听及与他人沟通,并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信息。合作可定义为:在工作、闲暇、或社会关系中,为追求共同的目标,享受共同活动带来的快乐,或为了加深彼此的联系,而以一种协调的方式一起行动。合作是希望人的行为能超越人性中单纯利己的模式,而能与团体成员保持接触、接纳与和睦共享。合作的目的在于迅速、有效达成预期的目的,完成相关的任务。交流的要素(1
13、)倾听 (2)语言表达(3)书面表达合作: 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积极的相互依赖:1 目标相互依赖。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努力,完成同一个学习目标,成员个体的活动由小组的共同任务所统一。只有每个成员都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小组的目标才能达到。2 角色相互依赖。探究小组需要确定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责任,进行明确的分工,形成小组内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的角色系统。3 资源相互依赖。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还必须交流信息和分享有关材料。在一般情况下,没有一个人会具备全部的知识和资源并独立完成课题。4 奖励相互依赖。在小组学习目标达成后,全体成员得到一个相同的针对小组成果的评价,这一评价取决于每一个成员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