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解读及运用(DOC 20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91355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解读及运用(DOC 2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解读及运用(DOC 2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解读及运用(DOC 2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解读及运用(DOC 2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解读及运用(DOC 2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解读及运用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主要来熟悉一下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各个年级的知识点以及谈一谈如何根据各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如何让孩子在快乐、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说起教育,特别是民办教育我们不得不说一说孔圣人,孔子大家都知道是春秋末年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曾任鲁国司寇,后周游列国。晚年又收徒讲学,弟子相传有三千人,其中贤人有七十二人,而且有很多皆成为各国高官栋梁,从教育者的角度看可以说孔子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有哪些需要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呢!我觉得最光辉的一点便是其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

2、象;另外一点“因材施教”又体现了教学的方法,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这和我们现在教育培训机构的职能及其相似。教育的对象问题我们这里可以做到“有教无类”可以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接受不同的教育,但是如何“因材施教”历来都是教育家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线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我觉得“因材施教”不但要有不同教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要熟悉自己的业务知识这样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是每位教师的基本功。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正

3、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确实如此。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延伸、改编,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丰富多彩,才能更好的学习,才能更好的适应我们“一对一”和小班教学的需要。下面我们主要谈一谈小学各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及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一年级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主要内容(一) 数与计算(1)2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2

4、)100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数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 量与计量钟面的认识(整时)。 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三) 几何初步知识长方体、正方体、圆信和球的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四) 应用题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实践活动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一年级的教学要求1会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2 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

5、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3 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户。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4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5 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爱护人民币。6 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

6、名称,口述答案。7 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8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了解一年级的各知识点以后这还远远不够,要学会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但是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我们常常觉得越是简单的知识越难教,不知道从哪里作

7、为突破点,来完成我们的预定目标。下面我们就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案例1 1、 教学例1。(1) 教师:同学们拿出吸管,一根一根地数,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2) 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3) 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吸管是几

8、捆?(3捆)如果加入7捆吸管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吸管呢?(100根)10个一是一百。(板书)在教学中要注意每数到接近整十时,再数一个是几十要停顿强调。如29后面是30,39后面是40同时每数完整十数就问同学们怎么办?(捆成一捆)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2、教学例2。(1) 数吸管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吸管,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再数一根是多少)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2) 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师:谁知道八十九数完数

9、是多少?九十九数完数是多少?学生回答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数,再指名个别数。三、 猜一猜游戏老师拿出一包糖(共有35颗),请同学猜一猜一共有几颗。大家一起来数。数完后再用计数器上表示35,并说说35是由什么组成。(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教学评价: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和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通过数吸管、排木块、猜一猜的小游戏,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二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

10、(一) 数与计算(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3) 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4)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二) 量与计量时、分、秒的认识。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千克(公斤)的认识。(三) 几何初步知识。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四) 应用

11、题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 实践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二年级的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2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3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2、,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4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5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6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7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8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9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10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

13、题。会分步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1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根据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孩子的思维呢?下面我们在来结合这个案例来

14、分析一下。案例2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课前小研究第1题)1、 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4444 222 55555 33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的旧知,为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呢。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2、 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小研究)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

15、“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家能够试一试,并把你的想法在4 人小组内交流。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222=6(根)32=6(根)23=6(根)教学评价: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开火车的小游戏和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方法,使学生在充分的理解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创设的情境当中,通过观察、找信息、合作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三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一) 数与计算(1)一位数的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6、(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0的乘法。连乘。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0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2)两位数乘、除法。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乘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4) 四混合运算。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5)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二) 量与计量千米(公里)、毫米认识和简单计算。吨、克的认识和简单科计算。面积单位。(三) 几何初步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

17、形的面积。(四) 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五) 实践活动联系周围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三年级的教学要求1 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2 掌握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3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4 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

18、分母分数的加、减法。5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1千米=1000米,1厘米=10毫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克,知道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6 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7 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8 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9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时期,能进

19、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由于年龄的特点和成长差别在三年级的时候往往开始呈现出来,学生的成绩起伏特别大,这个时候我们不但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更要关注孩子的成长特点。在知识点的传授和教学的方法也要做好相应的调整,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案例3 (片段)1、出示例5: (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问:怎样列式?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

20、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57618=32 (用竖式表示)练一练: 80523 82659 148747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教学评价: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1、。从这个案例我们看到随着年龄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讲解的方法逐渐在增加,开始锻炼孩子们的归纳总结能力了,老师已经开始有意识的把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方面引导与过渡。 四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一) 数与计算(1)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数读法和写法。数的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2)加法和减法。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3)乘法和除法。积的变化。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4)大数目估算。算盘或

22、计算器的介绍。(5)四则混合运算。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6)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和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定律。简便运算。(7)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的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 量与计量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24时计时法。角的度量。面积单位。(三) 几何初步知识。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测、步测、目测)。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三角

23、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四) 统计初步知识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五) 应用题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六) 实践活动联系周围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假期里,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四年级的教学要求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会根据要求杷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2 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

24、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3 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除法。学会一些简便算法。初步掌握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根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x。4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会进行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5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和简单的口算。6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7 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

25、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内角和。8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9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0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11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1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四年

26、级学生正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独立意识开使增强,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地听老师的话,也不满足于接受课堂教学。他们爱看课外书,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同学之间在学习上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兴趣爱好也有所分化。他们的活动范围比以前扩大,接触社会比以前多。但他们看问题仍然比较幼稚,对复杂的是非常分辨不清,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虽然知道,但往往不能自觉执行,自控能力较差。在这个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差距主要在于对于问题的分析理解上,这既有先天的原因,也有后天的学习方法与态度上。我们选择何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呢?下面我们在结合案例来谈一谈。案例4 (教学片段)教学过程一、 课前研

27、究一、计算下面两组题,我能发现规律。22040(1) 200 =比较一下这些式子之间,我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填怎么变) ,商(填怎么变) 。16160320 (2) 8=比较一下这些式子之间,我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填怎么变) ,除数不变,商(填怎么变) 。二、 继续探索:被除数除数商1414028056056002204080800 我又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这样的变化规律:被除数(填怎么变) ,除数(填怎么变) ,商(填怎么变) 。 二、讨 论1、交流汇报,抓住以下几个问题: 板书:变、不变 转折:刚才我们发现,当被除数不变

28、时,商和除数的变化方向是相反的;而除数不变时,商和被除数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解释一下吗?可以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讨论) (1)为什么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了,商会变小?(2)为什么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了,商会变大?(可举生活中的例子:一包糖果100颗,平均分给一个班上的50个同学,每人多少颗?现在糖果不变,但分给两个班的同学,每人的糖果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如果还是分给一个班的50人,现在拿来3包糖果,每个人得到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如果糖果拿来2包,分的班也变成2个班,每人得到的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小结:被除数也就是要分的总数,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上几,商反而要除以几;

29、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上几,商也会乘上几。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时,商不变。教学评价: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发现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具体做到,发现被除数不变,商随着除数的扩大(缩小)而缩小(扩大);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的扩大(缩小)而扩大(缩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商不变。并会根据这些规律计算除法算式。教师通过图表的表现形式,计算的手段,让学生观察并且总结除法中的各个数变化规律,从而轻而易举的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在接下来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情况,这既考虑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同时也为分析能力较弱的同学

30、加强了理解,一举两得,兼顾全面。五年级的教学内容(一) 数与计算(1) 数的整除。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3)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6)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分数加、减法运算(

31、不含带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二) 代数初步知识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三) 量与计量体积单位。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四) 几何初步知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五) 统计初步知识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六) 应用题相遇问题。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七) 实践活动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 例如调查某月10家住户水、

32、电、燃气费和房租分别交纳的钱数或10家农户各种农作物的年产量,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五年级的教学要求1 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2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乘除法相同)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3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

33、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4 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5 掌握常见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6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7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8 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

34、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9 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0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五年级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对学校的教育内容趋向思考选择接受。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

35、兴趣更为广泛。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这个年级的学生会思考但是常常会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暂时接受,但是在执行时往往会有折扣,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首要做的是教学方法多样化,解题步骤规范化,来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这一观点呢?我们结合教学案例来看一看。案例5 梯形的面积的推导(片段)二、 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1)猜想: 让学生先猜测一下梯形的面积可能和哪些量相关。(2)操作学具 启发学生思考: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办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学生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指名学生操

36、作演示。 学生预设:方法一: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方法二: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方法三: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利用这些方法都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共同推导梯形的面积。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操作:拿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重合,再按住梯形右下角的顶点,使一个梯形逆时针旋转180度,使梯形上、下底成一条走线,然后把第一个梯形的左边沿着第二个梯形的右边平行移动,直到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为止。(2) 观察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a.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

37、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梯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b. 每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反馈交流,推导公式。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问:梯形的面积公式中“(上底+下底)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在小组内尝试上面另外几种不同的转化方法,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方法一: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 =(上底+下底)高2方法二: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上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字母表示公式。 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

38、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教学评价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转化”的思想和方法,进一步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的。在解题的过程中有公式、算式等步骤,强化学生学习习惯,规范其行为。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一) 数与计算(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9、。分数四则混合运算。(3)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二) 比和比例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三) 几何的初步知识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四) 统计初步知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五) 应用题分数四则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六) 实践活动联系学生

40、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七) 整理和复习六年级的教学要求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2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会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4 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5

41、 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6 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7 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两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8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9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增强,但他们在独立处理人际关系

42、和其他实际问题上还很不成熟,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们的知识学习广泛了,内容增加了,难度加大了,作业量相对多了,学习方法改变了。所以出现了一部分同学求知欲增强,对知识十分渴求,总有一股生怕落后的不服输思想,学习很自觉;而有一部分同学则出现惰性,怕辛苦,或因为知识的没有理解而自信心丧失,成绩出现较大滑坡;也有一部分同学协调不好不同学科的学习,学习出现偏科现象。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兴趣上有两极分化的趋势,成绩有下降的现象,这多半是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将知识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圆与正方形之间

43、的关系是如何从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易懂的问题的。案例6 (教学片段)圆内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与圆的面积比是 2:2:,正方形内的最大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是 :4。:4分析:(1)在圆中画的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是圆的直径,从而可以分别利用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它们的面积,即可求得正方形面积与圆面积的比;(2)在正方形中画的最大圆的直径就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分别利用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表示出它们的面积,即可求得圆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比 解:如图所示,(1)在圆里面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设圆的半径是R,因为圆的面积=R2,正方形的面积=2RR22=2R2,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2R2:R2 =2:;(

44、2)在正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圆,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因为正方形的面积=aa=a2,圆的面积=()a所以圆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a:a2=:4;教学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圆的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关于圆与正方形面积知识的一种延伸。通过圆形和正方形之间的面积的关系公式推导,理解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抽象的问题、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的课改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我们现在的“一对一”和小班教学中,已经不能简单机械地“用”教材了,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孩子们的个性差异,适时适当地挖掘教材,延伸、开发、新编、创新教材。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数学教学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教师要学会更好地钻研教材,注重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不断完善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作为教师,还应该用充满数学思维方法的头脑研读加工教材,让数学更有研究味。通过适当的加工,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庆春校区/ 李会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数学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解读及运用(DOC 20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