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模式初探随着农村学生生源急剧减少,寄宿制办学方式已成为农村小学的必然选择。这一办学形式有利于实现农村教育的规模效益,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寄宿制小学也同时带来一些弊端:学生年龄偏小,远离家庭和父母,容易造成情感缺失;学生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学校强化指导;学生长期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学习生活显得单调乏味。而学生在校寄宿,则更是加重教师负担,增加学校管理难度。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寄宿制办学优势,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呢?笔者从本校的管理实践中认为,要让家长信任学校,让学生喜爱寄宿生活,必须从关爱学生出发,在培养学生的
2、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等能力的基础上,更应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努力实现教育角色的转变,把学校建设成为美的花园、爱的乐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品质,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合作的能力。一、注重生活环境建设,营造大家庭温暖。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正处于启蒙阶段,也是他们独特个性形成的基础阶段。从小远离父母、远离家庭的孩子会感到孤独、不适应,在心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若不加以正确引导,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扭曲,导致形成一种畸形性格。寄宿制学校此时应转换自己的角色,充当学生的“家”,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学校各项制度和管理,应当充分体现一种人
3、文精神,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个孩子,关爱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以安全感、舒适感,让他们爱校如家,并积极争取做这个大“家庭”的好成员。学生寝室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生活用具的配备、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寄宿生的心情以及生活和学习。因此,学校除了配备较高标准的生活用具外,还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动手创造美好的“家园”,组织他们统一摆放生活用具,定期开展文明之“家”评比活动等,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寝室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应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开设生活课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补上家庭教育课,教育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二、注重亲情管理,
4、真诚关爱学生。山区学校由于交通不便,往往四五岁的孩子不得不在校寄宿,学生年龄偏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立足实情,学校各项管理应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构建爱生平台,引导课任教师和保育教师转变角色,做学生的第二任父母。要求教师做到爱生如子,细心呵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在生活上,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给学生关怀和温暖,使他们能在学校里感受到“父爱”和“母爱”,体验出“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亲情。在学习上,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亲近每一个学生,经常与学生交流情感,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每逢节日、生日,教师更应设法营造出家庭的温馨,学生过生日,组织全班同
5、学为他举行联欢,送去生日祝福,让他品尝生日蛋糕;中秋之夜,师生一起尝月饼赏月亮;元旦佳节,学校举行灯会,组织学生观灯、赏灯、猜灯谜师生一起情感交融。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会“每逢佳节不思亲”。三、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畏难情绪。新时期的农村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过惯了,对父母及其长辈的依赖性很强,突然离开家庭蜜罐般的生活和舒适的家庭环境必然不适应。有的孩子因长时间见不到父母而想家;有的孩子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心情郁闷;有的孩子因同学之间不能很好地交流而感到孤独;还有的孩子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大哭大闹,甚至偷逃回家等。同时,有的家长因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在校寄宿的学习和生活
6、,经常到校探望,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针对这些新情况,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采取谈心、开导等办法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生活在父母的怀抱里,应该从小学会自主、学会自理、学会自强,不会的事可以慢慢学,不懂的事可以询问同学、请教生活老师,对自己要充满信心,做生活的强者。另一方面,定期举办家长联系会,及时沟通信息,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打消家长的顾虑,让家长放心。实践告诉我们:交流是冬日的暖阳,沟通是和煦的春风,理解是绵绵的细雨,只要学校宣传和沟通到位,家长定会由担心变放心、由质疑变支持。
7、四、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个性。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特个性的生命体,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曾有人作了一项调查表明,生活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普遍认为,童年是不快乐的。因为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每周有五天生活在封闭的空间里,统一时间睡觉、统一时间起床、统一时间学习、统一时间就餐等等,长时间过多的整齐划一,会让学生感到寄宿生活过于呆板、单调、乏味,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而变得萎靡不振。正因如此,有人作了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生活在寄宿制学校的孩子,由于吃、住、穿、行、学习都是统一模式,就像养鸡场喂养的鸡一样,很难有家庭放养鸡那样富有灵性。立足于此,学校应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平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
8、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培养学生富有灵性,富有朝气,以克服寄宿制学校给学生培养带来的弊病。例如:开展叠被子、洗衣服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开展争创文明寝室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扫地、摆放物品、晾放毛巾、美化寝室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劳动积极性;征集富有创意新颖的文化宣传标语,如“拾捡一次纸屑,净化一次心灵”、“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花草无语,奉献美丽”、“手下留情,足下留青”、“安安心心睡一觉,开开心心过一天”等尽显个性的标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学校还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诸如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踢毽、拔河、转呼啦圈等健康有益的
9、体育竞赛;开展故事大王、笑话大王、卡拉歌手赛等评选活动;开展书法竞赛、办板报比赛、小制作比赛、小发明比赛等科技活动;开展饭菜浪费情况调查、学校周边环境污染及其治理小对策等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放飞学生的心灵,而且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特长。这样的寄宿生活才会充满灵性、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孩子才会乐不思家,这样的童年生活才会长驻孩子美好的回忆之中。当然寄宿制学校还应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扬长避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免寄宿制给教育带来的缺陷,实现教育的科学育人功能,为孩子的成人成才提供一方沃土。二、农村寄宿制学校本身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出现的
10、农村寄宿制学校一般是乡镇的中心小学,除了学校自身的管理之外县教育部门还会直接负责,在这其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县乡有关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县乡管理存在断层与真空。农村小学教育在条块体制上由县乡部门负责,很多乡镇在机构设置中没有专门牵头负责教育工作的部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只能直接由县教育部门出头。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上,县级教育部门往往是分头负责,多头管理。例如在北京市某县教委,负责农村小学寄宿部管理的有体美科、综治办等多个科室,这些科室分管小学寄宿部的食堂宿舍建设、经费投入和教师考评等多项业务。在对寄宿制学校进行检查时,几个科室会制定出各自的考评标准联合检查,或者在需要为
11、学校配备硬件设施时,会由业务科室主牵头协调各科室。除此之外,部门之间很少针对学校的管理进行交流和沟通。县教育部门只负责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检查考评和对学校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并不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对问题的解决处理,而周期性的走马观花式的检查也很难发现寄宿制学校中存在的真正问题。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问题 1.学生管理方面 管理水平滞后。寄宿制管理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特别是小学寄宿制管理更有其特殊的方面。而目前农村小学的寄宿制管理还处于看管的低层面,处于保证学生“不出事”的低要求上。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水平滞后可以概括为三点:重制度轻细节,重结果轻过程,重“管”轻“育”。 第一,重制度轻细节。对于寄
12、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要保证学校的有序运行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根据制度责任到人。在寄宿生的日常管理中,从每天休息和上课时间的班主任与生活教师交接制度,学生宿舍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和后勤人员的保障制度,到每周寄宿生放假回家时的家长接送签到制度,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管理制度制定中涵盖了各个生活细节。制定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按照其内容来执行来管理,但在学校的实际运行中,由于主观因素的影响,繁多的管理制度很少能够自始至终严格落实下去。 第二,重结果轻过程。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安全、日常秩序的安宁是学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对于小学教育尤其是寄宿制小学的教育来说,确保学生的校园安全本应是学校管理
13、的基本要求和初级目标,但在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这已经成了学校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使得学校在管理中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过于追求结果使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在寄宿生人数较多的学校,维持晚自习的秩序是老师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之后晚自习时间并没有太多需要集中强化的内容,而任课教师在工作一天之后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在晚自习时间讲授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学校和教室的秩序,很多老师在晚自习期间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的作业和练习,这种学习方式给学生增加了压力而真正的边际效率却很低。很多学校,晚上宿舍熄灯之后寄宿生是不允许说话的,生活教师为了快速制止
14、学生说话往往采用一些最简单的方式,如对说话的学生进行体罚。江苏省某乡中心中学甚至对寄宿生实行“无声化”管理,即从晚自习下课到第二天起床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学生讲话。从表面上看,学校安静有序,学校所追求的结果的确是实现了,但是这种过于极端的方式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一些老师已经发现了学校管理中的弊病,班主任普遍反映晚自习时间安排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学习有时甚至是做重复的练习,这种学习效果并不好。但是从农村寄宿制学校目前的管理模式来看,这种现状短期内很难改变。 第三,重“管”轻“育”。如果说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重结果轻过程”是问题的表象的话,那么重“管”轻“育”就是造成这种现象
15、的根本原因,学校的教育思想决定了它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年龄小、自律性较差,因此学校往往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低层次上,确保学生“不出事”。这种角色定位和“无为”的教育思想使得学校在工作中倾向于选择机械、保守的管理方式,不愿或不敢做一些对学生成长有利但管理成本较高的尝试,寄宿生得到的是看管而不是真正的教育,更谈不上享受素质教育了。 寄宿制学校里老师为了看管好学生而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活动都在一套规定好的模式之内。每天要上晚自习做作业,没有娱乐活动;晚上睡觉不能说话、不能外出;看不了电视;等等,这些都让小学生觉得寄宿制学校生活单调。学生对校园
16、外世界的了解受到限制,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和条件补充更多课外知识,有些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完善的人格发育也受到了负面影响。班主任和生活老师也很少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沟通,在成长方面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足。 学校生活单调,老师对学生的看管多于深入的教育和沟通,学生难免对学校生活产生厌倦,有的学生甚至会逃学。对学生来说,寄宿制学校给人的感觉是“集中营”。很多学校只看到表面的秩序和安静,并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学生的,学校为了管理而管理,而不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成长。 2.教师管理方面 寄宿制学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教师、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评价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方面。 第一,生活教师
17、。有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没有为寄宿生配备生活教师,而配备了生活教师的寄宿制学校在对生活教师的聘用、考核标准上也并不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将生活教师定位为保姆式管理员,各个学校在招聘生活教师时会经过一些面试,但是聘用的标准和条件却很低。学校为节约成本一般以低工资聘用当地农民做生活教师,这些生活教师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管理素质,只能忙于日常劳动而无法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学校对生活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只是完成基本职责,生活教师的奖金与学生宿舍的环境卫生挂钩,卫生搞好了就是合格的生活教师,而对他们的爱心、责任心并没有要求。在这种考核制度下,一些素质比较低的生活教师缺少细致照顾学生的动力。 第二,任课教师和班主
18、任。农村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的评价标准仍然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不同地区对教师和教育的评价体系普遍是围绕着“”这根指挥棒转。相对于走读部来说,农村小学寄宿部的任课教师与班主任需要为学生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而这些现有的评价体系都没有涉及,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对寄宿制学校任课教师考察的只是实在的可量化的业务水平。寄宿制学校对任课教师还缺少足够的激励机制。农村小学寄宿部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内。但是在教师的待遇上,同一所农村小学的寄宿部和走读部采用的是同等的标准,对寄宿部教师的激励不足。对于承担责任较重的班主任来说,他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班主任老师因工作任务繁重,对学
19、生的管护力不从心,也往往由于激励不足在工作中缺少持久的责任心和耐心。 3.农村寄宿制小学面临的困难 第一,财政困难。财政上的困难是学校负责人普遍认同的学校发展建设中的最主要问题。缺少有力的财政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在县乡财政支持不足的情况下,农村小学的运行需要自筹资金,学校不得不为筹措资金动脑筋、想门路,在收费标准不甚明确和规范的情况下,兴办寄宿制学校成了很多农村小学的生财之道。为了增加学校财政收入,有的学校寄宿条件并不完善就匆忙上马开始招生。这种条件欠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实施中也会暴露出更多的问题。在湖南省某乡中心小学,县财政本身存在很大困难,无法对学校给予更多投
20、入,学校身处公用经费不足的尴尬处境还要解决部分教师的自筹工资。由于条件所限只能把教师宿舍楼改成了学生宿舍。更多的学校存在资金不足、住宿能力饱和的情况,学生床铺拥挤是常见的现象。 第二,教学师资不足。财政困难连带的一个问题是师资不足。由“一村一校”的格局变为中心小学的一个理论上的优势是有利于集中农村教育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能。但实际上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资源的集中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明显的改变。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美术、等课程同样无法正常开设,学生娱乐活动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素质教育无法实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普遍反映学校生活太单调,缺少娱乐活动和设施。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进一步学习
21、和培养,有的寄宿生甚至因为无法忍受这样的单调生活而逃学。但是对于寄宿制学校的负责人来说,资金的问题已经屏蔽了他们对学校其他问题的认识和重视。在规划学校发展时,他们的思路都局限在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加强基础建设上,很少考虑学生教育管理和软环境的改善。 第三,生活教师人手不足。在不同地区生活教师的工作量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普遍感受到了工作中的压力和负担。在江苏省某县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中,每位生活教师要负责大约50名学生的生活,从早上起床、穿衣到洗衣看护、夜间巡查,工作内容简单但强度很大。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生活教师夜间巡查常常是三班倒、连轴转。而在北京市某县的寄宿制学校中,生活教师的总体比例是23个老师
22、照料2000个孩子的日常生活。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人手不足,在岗的生活教师工作负担重,必然会带来工作上的漏洞。 随着学龄人口的减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相继调整学校布局,成立了寄宿制小学。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农民外出务工与子女读书的矛盾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由于大量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是近四五年之间的事情,存在许多普通小学所没有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未来人才的培养,从而关乎整个农村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如何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水平,
23、是摆在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中的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探讨一些管理方面的对策,为更好地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献计献策。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在广大农村地区采取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小学,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使有限的物力、财力、人力发挥最大效益。例如:瓦渡乡2007年以前有村完小、教学点共56个,总体概况是“校点多、规模小,教师少、任务重,设备缺、利用少。”全乡教师156人,在校学生2600多名,平均师生比为1:16.7,高于1:23的国家标准。由于人口分散,一些偏僻地区的教学点不得不保留。这些学校的学生大多不超过20人,甚至出现“一
24、个老师10个学生三个年级”的现象。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广泛存在,教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又要负责行政、财务等其他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一些专业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由于专业性较强,在广大的一师一校开展的水平较低,严重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一师一校教学设备较少,财力薄弱,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电化教育无法开展,造成依然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模式,而校点多又造成了教育资金投入分散,各校无力添置配套的先进教学设备。2007年,瓦渡乡进行了全面的布局调整,由原来的10所村完小,46个教学点撤并成10所村完小。教育资源由中心学校统一按学校规模配置,装备村完小,有限的教育
25、资源得到了集中,并能够发挥作用。校点的集中,提高师生比例,整合教师专业资源,实现了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长期在寄宿制学校任教,并调查了大量寄宿制小学,发现寄宿制的优势确实是普通学校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能回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经验缺乏,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是初次探索,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大量学生整天住在学校,生活问题、学习问题、课余时间管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全部甩给学校,谁来负责学生的生活,谁来负责学生的学习,谁又来组织学生的课余时间?这些工作怎样监督、怎样评价等对很多学校来说还只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些学校的规章制度没有
26、针对寄宿制的特点,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较低。2、学生的生活管理极其艰难首先是学校原有设施与寄宿制小学要求的硬件配备之间差异的矛盾。撤并学校的学生涌入完小或中心校就读,使原来就不充裕的校舍更加捉襟见肘。根据相关要求每名学生必须有一张床铺,以一间宿舍容纳12名学生计算,那么现有宿舍远不能满足要求。这里还不包括学生的盥洗室、餐厅、食堂等其他配套用房。校舍改造成宿舍,还需要添置床铺、衣柜、鞋架、纱门、纱窗等设施,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寄宿制的硬件投资是令许多农村学校头疼的事。相当多的学校五六十个学生挤一个宿舍,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同学挤一张床铺,宿舍的拥挤造成晚间空气污浊,严重的威胁学生的身体
27、健康。一些学校没有餐厅,学生露天排队打饭,雨天和寒冷的冬天学生苦不堪言。第二是学生的饮食标准低,难以保证学生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针对农村贫困学生家庭,国家采取了“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地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由于经济原因,只靠政府、学校减免,也只能是杯水车薪。由于集中办学多数处于贫困山区,集市每隔四五天一次,新鲜食品难以采购,加之生活普遍贫困,学生一餐伙食在一元五角以下,蔬菜多以土豆和大白菜为主,以至于个别学生提起土豆煮白菜就恶心,长期下去学生将营养不良。多数小学不能提供早点,学生早间体育课因低血糖而昏厥时有发生。即使这样,学生的生活费用仍是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承担的。笔者亲眼目睹了部分应该
28、接受义务教育的小孩不得不辍学在家或者外出打工。原来没有撤并校点之前,他们的家庭尚能勉强维持孩子上学的费用,但是撤并校点之后,这些家庭的孩子却只能成为牺牲品。每个寄宿生每个月的生活费一百元左右。对于城市家庭来说,可能觉得这根本不是经济负担。但对于偏远落后的农村来说,一个农民家庭全年的收入只有800至1000元。如果孩子寄宿上学的话,意味着这个家庭全年收入的90%以上都成为教育投资,这显然是极度不合理的。第三是学生家庭生活与集体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矛盾。寄宿学生分布各个年级,年龄集中在612岁,在家庭保姆式的照顾下,娇生惯养,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懒散、自理能力差等现象。刚上寄宿制学校肯定会有许多
29、不适应之处,这就需要寄宿制的生活指导教师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和指导。第四是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笔者的堂弟从小在家娇生惯养,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家务。现在住宿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处理个人卫生,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自己的被子要自己叠。当然,很多人会认为这些孩子不会做是不应该的,家长应该教会孩子这些事情。不可否认,笔者的叔叔婶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确实比较溺爱孩子,我也很不赞成这种教育方式。但是一朝一夕之间,完全改变所有的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留给孩子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寄宿制在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确实有其意义,但是必须考虑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3、.学生的安全管理新问题较多安全是教育的
30、前提条件之一,任何阶段的教育都应该把安全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中心问题。集中办学以后,安全成为当地百姓考虑最多的问题。多数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是否会被同学欺负,东西是否会丢失等。虽然学校专门雇有负责学生宿舍安全的生活老师,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少,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最常见的问题是宿舍被盗案件,由于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差,再加上管理不善,所以鲜有能破案的情况,学生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小明(化名)一到星期天就哭着闹着不去上学,家长强行把他送到学校往往是当天半夜就悄悄地逃走,无奈之下只好让他流失在家。这样大约一个月后家长才从村子的小朋友嘴里七零八落地知道一点,原来同宿舍的大男孩经常打他,并恐吓他不
31、许告诉老师和家长。陡山小学(化名)一名学生星期天在路上捉一条拳头粗的红脖子蛇(山区常见的一种毒蛇)带到学校藏在箱子里准备第二天煮了吃,幸好有学生举报给老师及时得以处理未酿成大祸。邻县的一所小学去年发生学生半夜从高低床上铺梦中摔下来死亡。除此之外,女生宿舍面临更多的问题,最令人担忧的就是晚上的安全问题。在我们那个还算民风淳朴的地方,也还是有不良青年窜入学校骚扰女教师的现象。相对于这些具备一定自我保护能力的女教师而言,女学生的安全就让人忧虑了。4、教学管理水平落后第一是教学质量下降。上级政府集中办学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事实又怎样呢?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在家的时候
32、,有父母督促,学习的时间有保证。而在学校,老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那些原本依赖性比较强的孩子就会沉迷于其他事情,忽视学业。另一方面,集中办学以后,所选择的老师,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老师。所以政府部门所说的教学质量提高只是一厢情愿而已。第二是传统观念与素质教育目标错位。教师的传统观念:每天的工作主要是教书,轻视甚至鄙视寄宿制办学中的服务育人功能。家长的传统观念: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意味着用钱替孩子买来了时间,用寄宿可以“矫治”孩子,他们认为寄宿制管得严,时间多,孩子学习就会好,孩子学习好就行。一部分教师拼命抓成绩,对学生的生活管理淡薄,学生间的一些不良倾向不能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至于出现校内黑社会
33、。部分家长认为生活教师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不大,不配合生活教师管理,更有甚者对生活教师的管理吹毛求疵,横加指责,造成生活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下降,学生不服从生活教师管理的现象时有发生。5、教师队伍不稳定部分教师悲哀地形容集中办学的老师是“吃人饭,干牛活”。确实对于在集中办校的学校来说,教师的角色就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而是教师、父母、保姆的混合,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是要照料学生的饮食起居。对于现行的教师工资体制而言,集中办校的教师没有额外的补贴,仅仅讲奉献,靠道德的标准来维持教师的积极性,确实难以保证教师安心工作,因此部分教师拼命往城区、坝区调动工作,致使山区集中办学学校的教师极不稳定。一位山区小学的校长讲
34、了这么一件事:一天晚上十点左右,大雨磅礴,三名学生急性肠胃炎发作,有两人在附近的村医就诊,一名离学校十六七公里的学生吵着要回家。由于山路崎岖且泥泞不堪无法驾驶摩托,只好两名男教师送这名学生回家。当他们一脚泥一脚水把学生背到家时,已是凌晨3点钟,来不及休息便赶回学校时,第二天的工作已经开始。多数集中办校的学校没有校医,医疗卫生落后,当季节性疾病爆发时,学生得不到疏散,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染。2008年春季爆发风疹,一个学校将近一半的学生患病,教师整天忙于送学生治病,忙于应付有关部门对教育的“关心”,多数教师身心疲惫,一肚子苦水。另外,部分家长认为把学生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动不动就把责任推给教师,吵
35、闹、上访、告状司空见惯,近似于民谣“学生祖宗化,家长上帝化,教师孙子化”的复杂教育形式下,学生24小时留在学校,无疑增加了教师的职业风险。6、没有足够重视学生新的心理问题俗话说:“打死是娘好,睡死是床好。”六七岁的孩子就长时间地离开父母,谁来弥补童年母爱的需求,谁又能弥补得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对大部分寄宿学生进行调查时,学生说的最多的是想爸爸妈妈。部分学生初来时甚至三更半夜悄悄溜走,吓坏了老师,吓坏了家长。一部分学生出现孤僻,亲情淡漠等心理疾患。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违纪学生还停留在分析普通学生一样的思维水平,总认为这些孩子天生顽皮,甚至是不知好歹。学校由于要充分展现集中办学的优
36、势,不能正视学生亲情缺失这一自然现象,这是极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二、原因分析造成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1、客观原因一是农村寄宿制小学多数地处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的落后造成学校硬件建设一时间不能达到集中办学的规模,校舍拥挤、配套设施缺乏、给学校的管理增加难度。就拿笔者所在的瓦渡乡来说,该乡把原来的五十六所学校以行政村为单位合并成十所寄宿制小学,建有校医室的只有中心小学一所,建立学生餐厅的仅仅是中心小学和荒田小学两所学校,迄今为止没有一所学校有专职的门卫和保安,究其原因是没有资金。二是多数寄宿制小学师资短缺,教师身兼数
37、职,管理起来力不从心。还是以瓦渡乡的十所寄宿制学校为例,教师数低于10人的学校有七所,最少的学校仅有5名教师,教师分工重重叠叠,有的教师既要从事教学工作又要分管学校后勤、安全、统计等工作,到头来就是教师样样都要管,又样样都管不好,顾此失彼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大规模建立农村寄宿制小学是近几年在部分地区出现的新鲜事物,现成的办学模式很少,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2、主观原因一是重建立不重管理。对于相当多一些地方而言,集中办学成立寄宿制小学是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绩工程。一些地方官员包括教育界的领导,刚开始时格外重视,甚至本来不具备办寄宿制学校的条件也要强行上马,等学校办好了,就认为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而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学校和教师对寄宿制管理探讨的主动性差。相当多的学校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去研究怎样办好寄宿制学校,仍停留在普通学校的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