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石潭记学案5篇小石潭记学案1学习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2.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文中运用的对比,烘托和照应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3.朗读并背诵课文。资料助读:1.走近作者:柳宗元 , 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亦称“柳柳州”。 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2.写作背景:唐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由于遭到以
2、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他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八处名胜:西山、钴姆潭、钴姆潭西小丘、小石潭、袁家渴、石渠、石涧、小石城山。3.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二、文学常识(1.作者2.背景3.文体知识)(结合资料助读书上批注)三
3、、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读流畅)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1.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 为: 1潭西南而望 而:为坻,为屿 为: 2乃记之而去 而:全石以为底 为: 3隶而从者 而: 卷石底以出 以 隶而从者 从:以其境过清 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从:乃记之而去 乃: 乃不知有汉 乃: 2.词类活用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 近岸,卷石底以出其岸势犬牙差互3.文言句式4.古今异义5.重点词语(书上批注)我的疑问:探究案:1.文章的每一自
4、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书上批注)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原文回答。3.课文时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检测反馈1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_,作者 , 朝人,著名的 家。曾被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_(2)“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_、_;宋代的欧阳修、苏洵、_、_、王安石、曾巩。2给加点字注音。隔篁竹 水尤清冽 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 参差披拂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悄怆幽邃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在选文的第一段中,作者写潭中游鱼,抓住潭小、水清的特点。描写游
5、鱼时动静结合,“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作者暂时忘却世间烦忧、与鱼同乐的情趣。B选文的第二段写遥望潭的水源,抓住溪流曲折蜿蜒、岸势“犬牙差互”的特点,既有静态的描写,也有动态的勾画。而“不可知其源”更增加了一层神秘。C选文的第三段写了作者对小石潭的总的印象和感受。作者突出一个“静”字,将环境的静渗入心神,情景交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D作为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本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文章大量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对景物的描写收到了细致入微、形象逼真的效果。我的收获:小石潭记表格式导学案2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并熟练翻译课文。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
6、言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查阅阳光课堂金牌练习册P30页和新华字典一一过关结合课文内容和阳光练习册里的学前热身了解作者和背景:自学指导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篁竹( )清冽( )为坻( )为屿( ) 为堪( )差互( ) 寂寥( ) 幽邃( )深层阅读-理解积累1、一词多义(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再加以理解)乐: 可: 清: 从: 以:而: 差: 见: 游: 环:为:2、语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下见小潭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淑尔远逝 斗折蛇行心乐之 潭西南而望3、古今异义记之而去 崔氏二小生 闻水生不可久居 鱼可百许头4、重点句子翻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7、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反馈检测改错空间深层探究-整体感知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作者笔下的小石潭有 特点,小石潭给作者 的感受。第二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呢?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写小潭源流、抓住溪源、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如何理解呢?语言赏析(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抓特点,用比
8、喻:正面、侧面相呼应:对比描写:拟人:移步换景:语文积累-唐宋八大家妙记二则1、欧阳修忘记(王安石)了曾经(曾巩)在韩国(韩愈)的一棵柳树下(柳宗元)吃三苏饼干(苏轼、苏洵、苏辙)。2、一个叫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的人在拱(曾巩)石头(王安石),流(柳公权)了一身汗(韩愈),就休(欧阳修)息了一会。小石潭记教案3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2 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2 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
9、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依图猜诗江雪,导出作者柳宗元简介,明确: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二 整体感知1 听读 (多媒体播放朗读视频),之后全班齐读,然后各推荐一名男生女生进行朗读比赛。(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并体会感情)2 疏通文意:自由朗读课文,集体质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先将翻译过程中不能 解决的字、词或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后将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提出来,全班同学一起解决,最后教师总结。3生字辨音(大屏幕出示)篁竹 hung 清洌 li 为坻 ch为屿 y 为嵁 kn 佁然y俶尔 ch
10、 翕忽x 差互c寂寥 lio 悄怆 chung 幽邃su4 解释重点词语意思(大屏幕出示)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2)斗折蛇行 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3)明灭可见 或现或隐4)其岸势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5)日光下澈 向下6)影布石上 照映7)隶而从者 随从、跟从8)以其境过清 因为、凄清5 翻译有代表性的句子(大屏幕出示)(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6 梳理文章内容(给出答题要求:一人读原文,一同学用译文解说小石潭美景)问题一:怎样发现石潭的?二:石潭的全貌怎样?三:潭水和游鱼怎样?四:石潭的源
11、头怎样?五:石潭的环境怎样?三 重点研讨:(大屏幕出示问题)(一)再读课文,先品“景”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1 读完全文,小石潭给你怎样的印象?请你用下面的句式说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小石潭很 ,因为它 。2 研讨下列问题:1)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二)精读感悟,再品“情”,体会以景写情1、正所谓情由景生,同学们,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呢?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根据写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忧郁从何而来呢?四 总结全文1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发了怎样的变化?为
12、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板书:2说说这节课的收获,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 教 师总结点评)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抓住特点描绘了小石潭的景物,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小石潭记教案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通过朗读、品析理解课文内容、作者的情感。课前准备:学生抄写、翻译课文,参照译文校对答案,老师简单加以点拨。学习过程:一、导入1、看图猜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柳宗元,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柳宗
13、元是孤独的、凄苦的,因为他被贬官了,被贬到了荒僻的地方。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和江雪是在同一个地方,时间接近。所以,学习小石潭记时我们不但要注意到文中的景色,更要注意体会作者的心情。(板书:景 情)2、从复习第五单元课题人手,从“书”“传”“说”“序”引入到第六单元的“记”体裁。指导学生看完学习摘要后板书课题:小石潭记3、简介作者,背景,解题。(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查找的资料,然后播放课件)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
14、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诵读感知一读,读准字音簧(hung)竹 清冽(li) 披拂(f) 佁(y) 然俶(ch)尔 翕(x) 忽 寂寥(lio) 幽邃(su)二读,读得流畅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准确,朗读流利。三读,读出节奏1.在音节的匀称配合中读出节奏。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15、,参差披拂。2.在句子的长短交替中读出节奏。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四读,读懂文句1、说说课文中“以”、“为”的不同含义(1)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2)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2、说说下列字词的含义(1)心乐之( )(2)斗折蛇行(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 凄神寒骨( )3 、补充省略的内容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五读,概括文意老师读课文,读一段请一个同学概括文段大意。古今异义: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
16、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一词多义 :以: 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为: 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 翻译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三、品读理解围绕着题目的“小石潭”三个字进行品读“小石潭记”是一个很有趣的题目,“记”表示文体,以前学过,这里不重复,剩下
17、的“小”、“石”、“潭”三个字都值得细细品味。1、以“石”字为例,作品读指导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写到了“石”的句子。学生回答,老师指导:“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这句直接点到了石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句话写到了“石”,“ 坐潭上”自然是坐在石头上面。这是属于间接写到石头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需要我们理解文章的字句,发挥联想能力。而且,“凄神寒骨”不但写到了石头,写出了环境的凄清,还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失意、忧愁苦闷之情。这是由景领悟出情。“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句也写到了石头。翠绿的藤蔓,飘拂在潭边的石头之上,构成了一幅多么
18、美妙的图景。这是对文章的一种审美思考。我们的品读就可以这样找句子,这样品味。2、话题品析活动学生按照刚才提示的角度,在下面两个话题中选一个对课文进行品读。话题一:说说石潭的 “小”话题二:说说石潭的 “潭”(提示:可围绕潭水和潭边的景物谈)3、出示问题,小组先讨论,然后教师指名回答。(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石潭的?(2)、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验证这个“潭”确实是“小潭”,而且也是“石潭”吗?四、小结“以柳之流连景光,模写山水,曲致微妙,心与物化,亦韩所无有也!”读柳之厚山水诸记小石潭记所写的景色是曲折变化、细致入微的,在这景色之中,又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感情,所以有人评价说它是“心与物
19、化”。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板书设计:景 情小 石 潭 作 者幽 寂 忧愁苦闷凄 清 凄凉寂寞小石潭记说课稿5一、说教材1、 教材地位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它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作者对景物的描绘肖其貌,传其神,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这一单元是本册课本的第二个文言文单元,选入了四篇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编入这类文章意在继续
20、培养学生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的能力,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同时能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色,触摸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脉搏,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2、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文言文学习,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能借助注释和一定的文言知识初步读懂课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已基本养成查阅资料、圈点勾画、归纳整理的良好习惯,但学生的这种习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浓,在教学文言文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3、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代游记散
21、文的兴趣和能力,学会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对游记散文的欣赏能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它又在“实施建议”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根据课程、单元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我预设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重点掌握以下词语的含义:乐、尤、以、为、参差、可、斗折蛇行、凄神寒骨、居。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柳宗元及其作品“永州八记”,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过程
22、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设计意图: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特点,要突出学生学习提高的新内容,要明确便于落实和检测的特点来设计的。)重点:学习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原因,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4、教学时间:2课时二、说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文言文教学中选择学生需要的有
23、效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既要“求活”又要“求实”。因此,我选择了老师启发引导下的“自主式学习模式”。这种自主式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培养,学生活动体现自主性,教师活动重在激发思维性,课堂在于问题探索、交流、生成。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所以对重点的突破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在难点的突破上,引导学生结合作家的经历,写作背景来达成。整体思路是:自主预习导入新课朗读积累品读悟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说学法新课标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学习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阅读法、质疑探究
24、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本文由于时代背景遥远、文言词汇艰深、作者寄予于景的感情难以把握,因此设计了自主预习这一环节,消除阅读障碍。自主预习:熟读课文及永州八记中的有关文章(下发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西小丘记等文章)疏通课文,圈画重点疑点,做好自学笔记。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自主选择以下研究任务:诗文组:搜集关于柳宗元的诗文,并选出一些诵读,向同学推荐。资料组:搜集有关柳宗元及作品小石潭记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前准备交给学生做,可一举多得,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四、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文化名人
25、。他因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的内心十分郁闷,因此,他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他就是柳宗元。余秋雨先生曾这样评价柳宗元,他说:“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了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柳宗元,走进他的小石潭记。(因为这段导语不仅提示了写作背景、文章内容,暗示了作者情感,能为学生学课文作背景、情感铺垫,而且语言很有吸引力,余秋雨的深情评述,易感染学生。导入语亲切,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二)朗读、感知、品悟古人云:“三分诗文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所以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朗读环节。
26、(设计意图:在多重对话中理解文本:学生通过四个层次的朗读、品味语言和文本进行对话;通过体味柳宗元情怀与作者进行对话;通过有创见性地探究与生活进行对话;通过合作、交流、分享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在多重对话中达成教学目标。)1、字正腔圆地去读读准、读顺这一环节分为三个步骤: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读通句子,不读破句;读顺文章,不打疙瘩。示范朗读。老师声情并茂地地配乐朗读课文。全班齐读或推荐朗读好的学生读。(设计意图:因为这篇文章的生字难句、多音字较多,学生难以读好。示范朗读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熏陶感染,初步领略文章的文字美、情景美,尽快进入自主朗读的状态,同时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朗读
27、,起到示范作用。)2、有板有眼地读理解、积累(1)结合注释,读懂文意。(四人一小组,合作完成)(2)理解积累重点词(设计意图:解决语言积累问题,养成“眼到、手到、心到”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课堂阅读效率。)3、带着思考去读品读、悟情这一环节主要采用主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柳宗元情怀与作者进行对话,在主问题逐层推进中实现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走进经典,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教学目标。1、主问题一:柳宗元在小石潭与“自然相晤”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达成情感价值观教育目标。同时,为后面的“悟情”做了铺垫。)2、问题二
28、: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如何?说说你的理解。乐凄(清、寒)追问:从哪看出了“乐“?又从哪看出了”凄“?讨论: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变化呢?(插入作者的相关背景来理解体会,达到知人论世的目的。)“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3、主问题三:小石潭是柳宗元吗?(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产
29、生更多的火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学生品评文章的能力。)4、怀着回味去读诗意、情味他那生花妙笔使这些无情之物变得有性有灵,令人向往。小石潭记这篇文学作品,也是一件艺术品。的确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那么请我们用欣赏的眼光观赏这副作品,用自己的语言展现相关的画面。1、结合课后练习(二),品读第二自然段,用优美的语言复述这种景致。当堂展示评价。评价中对学生复述中“精确的词语、形象的修辞、合理的想象、凄美的意境”作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在 “言文并重,文白穿梭”中读得有诗意,读得有情味。)2、齐读课文,
30、再次感受作者的情怀。(三)作业课外作业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运用、反馈和延伸。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背诵课文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诵读是内化的过程,赏读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更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2、推荐阅读余秋雨柳侯祠或永州八记中的其他篇目。吕淑湘曾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为了更广更深地走进柳宗元,让学习成为一个延续的过程,让学生带着欲望走进课堂,又带着新的欲望走出课堂。所以设计了第二个作业。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