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初中物理压力与压强问题1如图所示,底面积均为100cm2的薄壁容盤甲和乙(不计容器质量),里面分别装有质量均为2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液面相平。把一物块浸没在甲客器的水中、水未溢出,甲容器中水面上升5cm,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当把另一完全相同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物块的密度等于3103kg/m3B乙容器中液体密度小于甲容器中液体密度C乙容器对地面压强为3.5103PaD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了15N【答案】A【解析】【详解】A由p=gh知道,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是:,由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量与
2、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之比为1:3,所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增加量是:,由于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固体产生的,即,所以,物体的重力是:G物=mg=1.5103 Pa10010-4 m2 =15N,因为甲容器上小下大,所以,物体实际的体积:VhS=0.05m10010-4 m2 =510-4 m3,即物体的密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由图知道,甲乙两容器中的液体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又因为质量相同,根据,故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即液 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知道,乙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F=G=mg=2kg10N/kg=20N,乙容器原来对地面压强是:,由于当把另一完全
3、相同的物块浸没在乙容器的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所以,乙容器后来对地面压强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物体的重力是15N,所以,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增加了15N,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均与大气压有关,下列关于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下降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易拉罐会变瘪C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会掉下来D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会从管口流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将自制气压计随电
4、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玻璃管上方气压下降,气压计内部气压可将细玻璃管中的液面托起更高,A选项错误;B将空的易拉罐放在火上加热,用橡皮泥封住开口处,冷却一会儿,罐内气压下降,小于外部大气压,在外部气压作用下,易拉罐被压瘪,B选项正确;C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的作用且作用存于各个方向上。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置杯子,纸片受到大气压竖直向上的作用,纸片不掉;杯子倾斜,纸片同样会受到大气压垂直作用于其上的作用,纸片同样不会掉下来,C选项错误;D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约为1.01105Pa,相当于10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将装满水的试管用薄片盖住管口,倒置在水中,试管中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
5、大气压强,试管中的水柱可以被大气压托住,故拿掉薄片,管中的水不会从管口流出,D选项错误。故选B。3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质量相等的液体,其中V甲大于V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甲小于乙。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此时,甲、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甲、乙,甲、乙剩余部分的体积分别为V甲、V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小于乙,则V甲一定等于V乙B若甲小于乙,则V甲一定小于V乙C若甲大于乙,则V甲一定大于V乙D若甲大于乙,则V甲一定小于V乙【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那么可知;若从容器内分别抽出部分液体甲和乙,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是、;AB若甲小于乙,又
6、因,即可知道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由于,那么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A、B错误;CD若甲大于乙,又因,即可知,由于,那么一定大于,C正确,D错误。4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物块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甲、乙均顺时针翻转90,如图所示。若甲、乙对地面压强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p甲、p乙,则Ap甲一定小于p乙Bp甲一定等于p乙Cp甲可能等于p乙Dp甲一定大于p乙【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原来两物块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乙是长方体,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的受力面积减小,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乙的受力面积增大,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乙对水平地面
7、的压强减小。因两长方体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则设甲的长、宽、高为乙的n倍,则甲的各个面的面积为乙各个对应面面积的n2倍,再设原来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S乙,当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S乙,甲物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甲= p甲-p甲=,乙物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p乙= p乙-p乙=, 因原来两物块对地面压强相等,根据p=,则有:=,解得:F甲=。所以,因,所以。故选D。5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端挂有高为 12.5cm、横截面积为 100cm2 的柱形 物块,将物块放入底面积为 500cm2,质量忽略不计的圆柱形容器中。当物块 浸入水中深度为 2c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8N,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103Pa。现向容器中加水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5N 时停止加水,已知弹 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当拉力为 1N 时弹簧伸长 1cm。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A柱形物块所受重力大小为 8NB停止加水时水的深度为 15cmC在此过程中向容器中加入水的质量为 2.7kgD加水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等于柱形物块变化的浮力【答案】C【解析】【详解】A圆柱体浸在水中的深度是2cm,横截面积是100cm2,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为F浮=水gV排=103kg/m310N/kg210010-6m3=2N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上8N的拉力 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9、和浮力是平衡力,所以G=F浮+F拉=2N+8N=10N故A错误;B注入水的质量为m,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是平衡力, 此时拉力是5N,重力是10N,受到的浮力F=G-F拉=10N-5N=5N倒水之前弹簧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是8N,倒水之后弹簧测力计的对圆柱体的拉力是5N,弹簧缩短3cm,圆柱体被向上拉动3cm,此时圆柱体已经距离原本水面高1cm处,并且物块还有5cm浸在水中,因此水面上升了6cm, 原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2103Pa,则原来的水深h=0.12m=12cm停止加水时水的深度为12cm 6cm=18cm故B错误;C倒入水之后水深增加6cm,圆柱体的排开
10、水的深度增加了5cm-2cm=3cm所以增加水的体积为V=500cm26cm-100cm23cm=2700cm3所以增加水的质量为m=水V=1g/cm32700cm3=2700g=2.7kg故C正确;D加水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为p=水gh=103kg/m310N/kg0.06m=600Pa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F=pS=600Pa210010-4m2=12N柱形物块变化的浮力F浮=5N2N=3N故加水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力大于柱形物块变化的浮力,故D错误。故选C。6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甲乙=54,底面积之比S甲S乙=65,对水平地
11、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B甲、乙的高度之比是815C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D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由F=G=mg可得,甲、乙的质量之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甲、乙的体积之比甲、乙的高度之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甲、乙的质量之比是45,所以m甲m乙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质量后,剩余物体质量m甲剩m乙剩由G=mg可知剩余物体的重力G甲剩G
12、乙剩对地面的压力关系F甲剩F乙剩底面积之比S甲S乙=65所以S甲S乙由p=可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水平面上的柱状物体对地面的压强可以利用p=gh比较,则切去相同的高度后,两者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甲=甲gh,p乙=乙gh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甲乙=54甲乙所以p甲p乙已知原来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23p甲p乙由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p-p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不可能相等,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7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它们的边长l甲l乙,现将两物体均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Dh,则()A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可能小于
13、P乙B若切去相等体积,P甲一定小于P乙C若切去相等质量,Dh甲一定小于Dh乙D若切去相等质量,Dh甲可能小于Dh乙【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B沿水平方向切去一部分厚度Dh,且边长l甲l乙,利用极限思想,乙被切没了,甲还有剩余,所以剩下的甲的压强大于乙的压强,所以AB错误;CD均匀实心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所以根据上式可得因为切去相等的质量,所以结合上式可得又因为l甲l乙,所以Dh甲一定小于Dh乙,所以C正确,D错误。故选C。8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圆柱形轻质容器,分别盛有密度为甲、乙两种液体,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现将体积相同,质量、密度
14、为mA、mB、A、B的A、B两实心球分别浸没在甲、乙两容器的液体中(无液体溢出),若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成立的是()AA乙B甲乙CmAmBDBA【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意在比较容器底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关系、液体密度的关系、物体质量的关系,可由压强的计算公式、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综合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甲、乙同为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容器内所盛液体的重力甲、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形又可知容器底面积的关系为由公式可知两杯中所盛液体重力关系为轻质容器,容器的质量可以忽略,甲容器对地面的
15、压力等于容器内液体和A球重力之和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容器内液体重力和B球所受浮力之和由于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由式可得因为两球体积相等所以故A满足题意;B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可知,压强相等的情况下,深度大的液体密度小,可得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故B不符合题意;CD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为乙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甲容器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故有由于乙容器中液体重力大于甲容器中液体的重力由两式无法判断A、B两球重力(质量)关系,故也无法判断两球的密度关系,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完全相同的圆柱体甲、乙置于水平地
16、面上,将圆柱体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现将A、B位置互换,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变化量大小分别为,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则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圆柱体甲、乙完全相同,将圆柱体AB分别置于它们的上方,甲、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强相等,将A、B位置互换,互换前后甲、乙上表面受到压强并无变化,所以由图可知A与圆柱体接触的积小于B与圆柱体接触的面积, 所以GAGB互换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G甲+GBF乙=G乙+GA因此F甲大于F乙;由压强公式可知p甲p乙故选A。10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两个柱形容器(S甲S乙)放于水平地面上,如图
17、所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倒入(液体不溢出)或抽出部分液体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为p甲、p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可能等于p乙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大于p乙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p甲一定小于p乙【答案】B【解析】【分析】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甲h乙,然后利用可推出甲、乙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规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由S甲S乙,再根据可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由S甲S乙可知,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在容器中的高度大小,又
18、由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利用可推出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变化量大小关系,进而可知变化后压强的大小。【详解】液体原先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已知h甲h乙,根据可知:;A若倒入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增加量相同,S甲S乙,由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p乙,则A错误;B若抽出相等质量的原液体,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压力的减少量相同,S甲S乙,由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大于p乙,则B正确;C若倒入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甲S乙,则甲液体的高度增加量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增加量,又,根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增加量,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小于
19、p乙,故C错误;D若抽出相等体积的原液体,S甲S乙,则甲液体的高度减少量小于乙液体的高度减少量,又,根据可知甲、乙两种液体压强的减少量,则变化后的压强p甲一定大于p乙,故D错误。【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液体压强公式、液体压力公式及密度、重力公式等,要求学生对各公式之间的关联物理量及影响情况分析到位,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典型性。11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S的薄壁圆筒形容器,内盛某种液体,将质量分别为、,密度分别为、的均匀实心小球A、B、C放入液体中,A球漂浮、B球悬浮、C球下沉,如图所示,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A、FB、FC。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若,则B将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可能上浮C只取出A
20、球,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了D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了【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小球A漂浮,小球B悬浮,小球C沉底;(1)当时三小球的重力相等,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体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据此判断三小球受到的浮力关系;(2)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沉底,将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据此判断剩余部分在液体中的状态;(3)由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等时悬浮可知液体的密度,小球A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小球A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求出只取出A球时容器中液面的高度降低的高度;(4)物体浸没时排
21、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根据求出B球和C球排开液体的体积,进一步求出三球放入液体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利用求出容器内液体上升的高度,利用求出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详解】由图可知,小球A漂浮,小球B悬浮,小球C沉底;A若,则三个小球的重力相同,因物体悬浮或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物体下沉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则小球A和B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小球C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则,故A错误;B因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沉底,则将C球截去部分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剩余部分一定仍沉底,故B错误;C由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等时悬浮可知,液体的密
22、度为,小球A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由可得,小球A排开液体的体积只取出A球,容器中液面降低的高度故C正确;D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由可得,B球和C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分别为,三球放入液体后,排开液体的总体积容器内液体上升的高度三球放入液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的变化量故D错误。故选C。12在一底面积为200cm2,质量为200g,厚度不计的柱型容器中装入5000mL的热水,将一个一端开口并装有10g冷水的玻璃瓶(未装满)倒放入容器中,玻璃瓶刚好悬浮在容器下方,如图甲所示,空玻璃瓶的质量为20g;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玻璃瓶上浮,最终浮在水面上,如图乙所示。不考虑
23、水的蒸发和热胀冷缩,水没有溢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瓶漂浮时桌面受到的压强大于玻璃瓶悬浮时桌面受到的压强B玻璃瓶漂浮时水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于玻璃瓶悬浮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C图乙中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2515PaD图乙中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2610Pa【答案】C【解析】【详解】A由公式p=可知,桌面受到的压强取决于压力和受力面积,而受力面积不变,压力则等于装置的总重力。无论玻璃瓶漂浮或悬浮,装置的总重力不变,因此,两种情形下桌面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变,故A错误;B由于容器是柱形的,且玻璃瓶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所装液体对底面的压力等于液体与其中漂浮或悬浮物的总重力,无论玻璃瓶漂浮或
24、悬浮,水和瓶子的总重力不变,因此,两种情形下,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容器底面积不变,由p=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故B错误;C容器中所装热水的质量m=水V=1.0103kg/m3500010-6m3=5kg图乙中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515Pa故C正确;D图乙中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p=2615Pa故D错误。故选C。13如图,形状、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甲、乙至于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将他们顺时针旋转90,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为、,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若,则()AF甲F乙 BF甲F乙 CF甲F乙 DF甲F乙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因为顺时针旋转90
25、,高度的变化量因为,所以因为V甲=V乙根据得到m甲m乙又因为在水平面竖直方向无外力,所以,所以F甲F乙根据可知,F甲F乙、所以故选A。14如图所示,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底面积之比,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下列有关甲、乙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重力之比是12B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65C甲、乙的高度之比是512D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重力之比为故A错误;B甲、乙的体积之比是故B错误;C甲、乙的高度之比是
26、故C错误;D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大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之差为由于所以由于所以故所以故D正确。故选D。15如图所示,桌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容器甲,乙,现将两个容器倒入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试比较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Ap甲p乙Bp甲p乙Cp甲=p乙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甲乙两容器底部所处的深度h相同,且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根据公式可得,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又因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公式得,
27、甲容器中液体的质量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则甲容器中液体的重力大于乙容器中液体的重力,故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两个容器相同,说明容器和桌面的接触面积相同,根据公式可得,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故选A。二、初中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6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时,光屏恰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图中的凸透镜向右移动,在光屏上可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原理相同C在图中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一远视眼镜片,缓慢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
28、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答案】BCD【解析】【分析】【详解】A图像显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B将图中的凸透镜向右移动,物距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在光屏上可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原理相同,B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远视眼镜片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在图中的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加一远视眼镜片,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变小,故缓慢向左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再次看到清晰的像,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图像显示物距为15cm,像
29、距为30cm,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体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位于二倍焦距以外。即两式联立解出即将蜡烛移到35cm刻度处,此时物距变为30cm,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故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D选项正确。故选BCD。17图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一丙一甲一丁C乙一丁甲一丙D丙甲乙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此时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看到的是乙图;接下来凸透镜逐渐远离刻度
30、尺,物距增大,当增大到等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不成像;继续远离刻度尺,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看到的是丁图;继续远离至物距等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看到的是甲图;凸透镜继续远离至大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看到的是丙图。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B该透镜的焦距满足8cm f 15cmC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和光
31、屏同时远离凸透镜,可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由题可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A不正确;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即,可得,则透镜的焦距满足,故B正确;C由光路可逆原理可知,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后,光屏上能承接到清晰的像,故C项不正确;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D项不正确。故选B。19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20厘米的光屏上成清晰实像
32、。则()A焦距可能为18厘米B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大了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由题意可知,物距是30cm,像距20cm,可知物距大于像距;而且此时光屏出现了清晰实像,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可以判断此时的实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且则,故AB不符合题意;C当物体远离凸透镜10厘米时,物距变大,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所以移动光屏找到实像后,此实像变小了,故C不符合题意;D当物体靠近凸透镜10厘米时,此时的物距变为20cm,
33、由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此时的像距应该为30cm,即光屏应远离透镜10厘米,故D符合题意。故选D。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距凸透镜36cm 时,在凸透镜另一侧18cm 处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 时,它的像一定是( )A像距为36cm,且成缩小的实像B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C像距为18cm,且成缩小的实像D像距为18cm,且成放大的虚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uv 当蜡烛距凸透镜18cm 时,fu2f由于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v凸透镜的一个物距对应一个
34、像距,所以,像距为36cm,且成放大的实像故选B。21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fD2f,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将点光源S运动的轨迹看成一个物体,在物体上找出四个点:上、下、左、右各一个,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作出像点,可以发现,四个点正好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圆,且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所以像点运动图象是选项D的形状;故选D22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6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
35、、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Af6cmB6cmf18cmC9cmf12cmD18cmf24cm【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当物距为6cm时,成放大的虚像,所以f6cm当物距等于18cm时,成放大的实像,即物距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则9cmf18cm当物距等于24cm时,成缩小的实像,所以24cm2f,则f12cm故:9cmf12cm,C符合题意选C【点睛】重点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每次成像时的特征,列出相应的不等式,综合求解23有一个点光源放在凸透镜的正前方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如图所示则 ( )A凸透镜应放在
36、C点右侧B凸透镜应放在B、C点之间C凸透镜应放在A、B点之间D凸透镜应放在A点左侧【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凸透镜如果成像在同一侧的话应该是成虚像,并且像距大于物距。【详解】A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与像在异侧,且物近像远像变大如果凸透镜放在C点右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A点左侧,而不是右侧的B,故选项AB均错误;C当光源在A点时,像在透镜另一侧,说明成实像,那么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外,这样当点光源在B点时就也会在相对于B的另一侧成实像,(也就是A的一侧)而不是成像在C点故选项C错误;D如果凸透镜放在A点左侧,那么当点光源放在A点时,成像在B点,当点光源放在B点时,成像在C点,成像都是虚像故选项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