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高三语文知识汇总文常板块(DOC 10页).doc

上传人(卖家):2023DOC 文档编号:593227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中学高三语文知识汇总文常板块(DOC 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某中学高三语文知识汇总文常板块(DOC 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某中学高三语文知识汇总文常板块(DOC 10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某中学高三语文知识汇总文常板块(DOC 10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某中学高三语文知识汇总文常板块(DOC 10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月12号语文知识汇总文常板块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奏表中作为敬辞。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1.D. “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军队。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元朔、元夕、岁首等。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描写的就是这一天的情景。B. 光院

2、钱:唐末及五代时期翰林院对新任职官员或学生收取的礼钱。这里指陆扆新上任交的五百贯。C. 食邑:中国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盛行于周。又称采邑、采地、封地等。D. 道:行政区域的名称。始设于汉代,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2.A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也称元夕”表述错误,元夕是指正月十五。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为了防止泄漏,用皂囊封缄。B关东:秦汉时指山海关以东地区,“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则指其西地区。C水衡:官名,水衡都尉、水衡丞的简称。汉武帝时期所置,掌管皇家上林苑。D

3、般庚:商朝君主,他继位后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般庚迁殷”。3.B项,关东秦汉时指函谷关以东。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讳:古代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或称死去的君主、尊长的名字时,在名字前称讳,表示尊敬。B. 崩:君主时代称帝王的死为崩,类似称帝王死亡的词还有驾崩、崩殂、楚殂等。C. 国:旧时可以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文中的”国”指的是各自的封国封地。D. 壬子:古代采用天干和地支进行组合来记录年月日,文中的“壬子”用来纪日。4.B项,“类似称君主死亡的词还有驾崩、崩殂、薨殂等”说法有误。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

4、庶人死称死。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 “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 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 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5.C项 在课文中,“令尹”是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于是可知此项解说错误。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朔,月初之名也,又称“新月”,指农(夏)历每月初一。朔日的前一天称“晦”。B.户

5、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最高长官是户部侍郎。C.诏书,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D.劾,指审理、判决, 说文:“劾,法有辜也。”这里指检举揭发罪状。6.B【解析】户部最高长官是户部尚书。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牙侩,原指牙齿咬合,引申为买卖双方居中说合的经纪人,又称牙子、市侩。B.潜邸,特指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居住的宅第,登基后改称“东宫”。C.楮币,元代发行的纸币,因用楮树皮造成的纸制成而得名,后亦泛指一般纸币。D.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

6、典。7. B(“以太子身份”错,应是以“非太子身份”,“登基后改称东宫”错,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住所称“东宫”。)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祖,“九族”之一,指父亲的祖父。“九族”按顺序一般指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已身子孙、曾孙、玄孙。B.践祚,即“践阼”,意指走上东阶而成为主位或主祭,后多用于帝王登基、寿诞册封等活动,也做“践胙”。C.庶子,官名,与“妾生之子”意思不同,原本为掌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后为太子官属。D.鱼袋,唐宋时官员佩戴之物,常与官服共同体现官阶等级。文中“紫金鱼袋”则表示官员“着紫衣袍,佩金鱼袋”。8. B“多用于帝王登基、寿

7、诞、册封等活动”错,应用于“帝王即位”。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鳏寡孤独,有特定指代,鳏寡,指失去配偶的人,孤独,指幼年丧父。B御史,官职名,春秋战国时期掌文书或记事,秦开始成为有监察性质的官职。C鸱尾,即鸱吻,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装饰性的物件设计。D乘舆,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也指皇帝用的器物,文中代指皇帝。9A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取字,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供朋友称呼。B. 文王,即周文

8、王,为一代明君,曾被商纣王囚于羑里,在狱中写下周易一书。C.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财政收支等。D. 卒,古时称大夫之死为卒,其余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10. A。 A选项“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取字,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供朋友称呼。”错误,古时男子举行加冠礼、女子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则是幼年时由父母来命,供长辈呼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中,古郡名,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有时泛指边关。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持节云中”一句中,“云中”指的

9、是云中郡。B.舍,舍本义是简易的居所,给人临时歇息所用。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也可用作谦辞。C.未,古人根据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总结出十二时辰计时法,“未”对应的是十五时至十七时。D.配飨,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在皇帝的批准下,功臣的神位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飨。11.C(“未”对应的是十三时至十五时。)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的称呼。B.礼部,古代六部之一。六部各司其职,如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漕运等事务。C.两淮

10、,是个方位地理概念,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D.宪职,负责弹劾纠察的官吏,一般都相当于都御史、御史一类官职。12.B。漕运归户部管理。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理,即大理寺,官署名,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B. 内阁,明代设置大学士作为顾问,参与机务,称作内阁。内阁权力大者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C. 黥,在脸上刺字涂墨的刑罚;劓,割掉鼻子的刑罚。劓,从刀从自,“自”是鼻的古字,象征用刀割鼻。D. 除、授,都表示任命官职;擢,表示升官,古代表示官员升职的还有加、升、超、提、陟、迁、徙等。

11、13、D项,“古代表示官员升职的还有加、升、超、提、陟、迁、徙等”错误,迁,多指升官,也可指降官;徙,调任官职。14.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B. 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C. 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D. 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14、A项,“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错误。谥号被尊为文。15. 下列对

12、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践阼,指登上践阶(古代庙寝堂前东阶)主位,文中指孝闵帝登上主位,行封官之礼。B. 束脩,古代相馈赠的干肉礼物,儿童入学用束脩作为拜师礼物,以示对老师的尊重。C. 五服,古代丧服制度,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丧服。D. 班师,还师,调回出征的军队或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15、A项,“文中指孝闵帝登上主位,行封官之礼”错,践祚:指登上践阶(古代庙寝堂前东阶)主位,也可指帝王即位。此处应指“帝王即位”。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

13、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6B项试题分析,“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14、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17.D D屯田由工部掌管。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嘉靖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之后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B.庐舍,在古代它既可以指田野间的屋舍,也可以指建在墓侧的屋舍,有时甚至可以是军队临时的居所。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D.乞

15、归,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18.A (“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有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的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B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通过童子试。C世宗,文中的明世宗即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也称嘉靖皇帝。嘉靖是年号,世宗是帝号。D韦布,即韦带布衣。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装,文中借指寒素之士,平民。19.C C项,“

16、世宗是帝号”错误,世宗应是庙号。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禄大夫,汉武帝时置,掌顾问应对,皆为加官及褒赠之官,加金章紫绶者,称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称银青光禄大夫。唐、宋以后用作散官文阶之号。B御史,中国古代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国君置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C僭尊号,即继承皇帝封号,文中指的是王世充即位为皇帝。D丞,秦汉以后用作官名,一般是各级长官的副职,如大理寺丞、府丞、县丞等。20. C(僭:超越身份,越分窃据上位,冒用在上者的名分行事,不合礼法,贬

17、义)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21.D【解析】根据文意,这里是“君王的臣民”之意。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

18、民垦殖荒地的制度。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22、 A(“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内,中国古代区域名称,以黄河以南为河内,而黄河以东则称河东。 B.五伯,即五霸,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多指中国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 C.祭酒,原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D.孝悌,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悌”是孔子“

19、仁爱”思想的根本。23. A(“河内”指黄河以北。)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称谓不同。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不禄,士死日卒,庶人死日死。B.丁未,在此表示干支纪年,十二天干、十地支依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C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D.太尉,始于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秦时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24C(A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B应为“十天干、十二地支”; D“负

20、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是御史大夫。)2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侨、札之分:春秋郑国公孙侨(子产)与吴国公子季札在外交事务中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以表友情。后以此比喻朋友之交。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人,这里孙权说的是父亲离世,自己也就成了孤儿。C桓文: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并称。孟子中就有齐宣王问询“齐桓晋文之事”,由此可见他也想要建功立业,称霸天下。D吊:吊丧的意思,鲁肃要去悼念死去的刘表,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以借机行事。25(3分)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氏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称号,姓则

21、是从氏中衍生出来的分支。B车驾,指帝王出行的工具,即所乘的马车。文中为帝王的代称。C帝崩,对古代帝王之死的委婉说法,这种说法从周代开始。D乞身,旧时视任官为委身于国君,因此将官员自请离职称为“乞身”。26A(姓是表明家族系统的符号,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牙侩,原指牙齿咬合,引申为买卖双方居中说合的经纪人,又称牙子、市侩。B潜邸,特指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居住的宅第,登基后改称“东宫”。C楮币,元代发行的纸币,因用楮树皮造成的纸制成而得名,后亦泛指一般纸币。D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

22、号,以示恩典。27B B项,“以太子身份”错,应是以“非太子身份”,“登基后改称东宫”错,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住所称“东宫”。2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祖逖,东晋军事家。他念念不忘“遗民既遭残贼”,力主北伐,并身体力行,即使不被重用,仍矢志不渝。B. 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C. 亲戎,“戎”古族名,支系众多,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西部地区,后泛称西戎,即西部少数民族。亲戎,即结交少数民族。D. 万机,尚书皋陶谟:“亡敖佚欲有国,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选文指当政者日常处理的纷繁的政务。28. C

23、 C项,“亲戎”指亲自征讨。29.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B. 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文中是前一种意思。C. 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D. 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29. A A项,对“仪同三司”解释不正确。仪同三司,是官名。始于东汉,本意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魏晋以后,将军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金代分置仪同三司,为从一品中次散官。30

2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驾,指天子出巡时乘坐的马车,后亦用为天子的代称。B国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国史实或事件的史书。C郡县,秦朝统一后行郡县制,郡以下置县,官员由中央任免。D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是一郡的行政长官。30. D项,“是一郡的行政长官”错,“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3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忧:是父丧的婉辞。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孝,一般为三年。B.朝贡:古代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宗主国或所在国的君主,并敬献礼品。C.三代:尧、舜、禹三代的合称,最早见于论语“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25、”。D.假节:假以符节,持节。古代使臣出行,持皇帝授予的“节”为符信,故称。31.C(“尧、舜、禹三代”不正确,应为夏、商、周三代。)3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惠王:即秦惠文王的溢号。谥号是帝王、将相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B.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秦朝时分设左右两相。中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右丞相”也一直是历代朝廷的主相。C. 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的君主为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社稷后来“社稷”就借指国家。D. 南面:古代堂上以坐北朝南为尊,天子或诸侯面见臣下,皆面南而坐。后泛指居于尊位。本文表示胡

26、衍将受到卫人的尊重。32.B项,“中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右丞相”也一直是历代朝廷的主相”中“一直”一词错误。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33.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后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谦辞。B.不肖,可以指不才,不贤;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后来常用此词来表示自谦。C.下车,古代可以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来表示官吏初到任所。D.弄臣,中国古代称“优”,是指古代宫廷中以插科打诨来为国君消烦解闷的人。33.“陛下”为敬辞。34.下列对

27、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3分)A.“署”可指“官署,公署”,指办理公务的地方,亦有“布置”等意。文中的 “署”则指代理、暂任官职。B.古时兄弟排行,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即末年。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称抚台、抚军。D.“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德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34.B(正确次序是“伯、仲、叔、季”)3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计,明

28、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B. 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垦殖荒地制度。C. 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D. 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35. A“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错。根据原文内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来又被起用为四川副使。“大计”,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叫大计,每三年举行一次。3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指从京城调出,到地方为官。文中郑冲由京官尚书

29、郎补任地方官陈留太守。B朕,我,我的。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后自秦始皇起,用为皇帝自称。C致仕,指古代官员自请加职或升职。文中郑冲致仕是想为国家担负更重的责任。D秘器,指棺木。郑冲去世时,武帝为了表示对郑冲的恩宠,赐给他棺木以安葬。36.C(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楷:文中指书体。汉字形体的演变,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六大类形体。B三公: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也称“三司”。不同的朝代所指的官职不同。C江东:自汉至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为“江东”。也可以指其他地方。D皇天:古

30、代对天的尊称。后土:古代对地的尊称。古人认为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37. A(汉字形体类别还有甲骨文)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门荫:也称作“门腐”,指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做官。B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C銮舆:即銮驾,天子车驾。文中指代当时的唐代宗。D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文中指天子巡行所到地。38.B 制敕:指自行裁决,文中是指李辅国专权乱国的行为。说法有误。制敕:指皇帝的诏令。3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

31、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B.“辟之为掾”中“辟”是征召的意思,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掾”即掾吏,是官府中的长官。C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D.“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39.B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是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4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服阙,指古代官员至亲去世,回家守丧,守丧期满将丧服去除,出来做官。B. 嗣,

32、指古代诸侯传位给嫡长子的行为,后来泛指君王或诸侯的职位继承人。C. 赠,即追赠指皇帝赐给已死的人官爵荣誉或称号以褒扬其生前的功绩。D. 拥旄,指古代武官出征持皇帝所赐的旄节统帅军队统治一方的权力或行为40.A项,“至亲去世”错误,至亲包括父母、兄弟等,古代服丧是为去世的父母守丧。4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征命:指皇帝征召的命令。管宁曾写辞征命上疏,表达了不愿入朝为官的意愿。B. 耆艾:古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亦指尊长、师长。文中泛指老年人。C. 博士:有博今通古、古代学官、对某类人的尊称的含义。文中指古代学官。D.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西晋史学家陈寿

33、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是国别体史书。41.D项,“分为魏书、蜀书、吴书”解说错误,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4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庶孽”,即庶子,指非正妻或宗族旁支所生的孩子,封建宗法时代,庶子比正妻所生的嫡子地位低。B. “表”、“漏”是古代测时器具,“表”以日影方向长短测定时刻,用于白天。“漏”以水滴疆的刻度来测定时刻,用于夜晚。C. “节”是符节,是缀有耗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如汉书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D. “骖”,是古代拉车的一种马的称呼。驾车时,

34、若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骖、服之分。中间叫服,两旁的叫“骖”。42.A项, “庶孽,指宗族旁支所生的孩子”错误,庶孽,应是指妃妾所生之子。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庙号分等级,一般开国皇帝用“祖”,第二代起用“宗”,但“太宗”贵于“世祖”。B擢,表官职提拔或晋升,与下文“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中的“出”意思相反。C代还,既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到朝廷任职,又可指军队被调回到原地驻防。D笏,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自唐高祖起有品第之分,执象笏的官员官职较高。43.A“世祖”贵于“太宗”,能获得“世祖”庙号的,往往是开辟王朝全新时代的君主。44. 下列

3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文中指的就是皇帝到同州。C“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D“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44.A“是古人入学时取的”有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

36、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此称“字”为“表字”。4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B蛮夷,在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古代居住中原地区的居民自称为“华夏”。C践阼,是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45.C 无“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之意。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隋炀帝

37、置明经、进士二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宋改以经义论策试进士,明经始废。B宗庙:即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C.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这实质上是强调君权神授的手段。D九鼎:象征九州,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亦曾屡次重铸九鼎。46.C【解析】 应是“封为祭天,禅为祭地”。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秩,古代官员晋级。秩,官

38、吏的俸禄,也可代指官员职务级别。B外艰,是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承重,承受丧祭与宗庙的重任。C封驳,将皇帝诏敕缄封退还并且对诏敕中的不当处加以批驳纠正。D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科举考试等事务官署的统称。47.D “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科举考试等事务官署的统称”说法错误,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等事务官署的统称。没有“科举考试”。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文中指驿站,古代传递文书人员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B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因其出自宫中,所以称作“中使”。C请外,请求“外放”或“放外任”,即京官到地方任职。D神宗,庙号。庙号是

39、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48.D 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名号,大臣无庙号。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县,指明朝以来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知县为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B套寇,也称河套之患,指的是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河套地区的鞑靼骑兵。C缢,文中指用绳、布匹等上吊而死。我国古代用刀割脖子称为“刎”或“刭”。D士庶,文中指的是士人和普通百姓,我国古代通常将普通民众称为“庶民”。49A【解析】A项,“府州”错误,应是“县”。府州一级最高行政官称作“知府”“太守”。5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知县,

40、一种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宋常派遣京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B巡抚在文中指的是一种官职名,又称抚台,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专职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因“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C省亲是一种回家乡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的礼俗,红楼梦中“荣国府归省庆元宵”的“归省”也指这一礼俗。D漕运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分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形式。50B B项,根据原文“巡抚应天”,巡抚在文中是一个动词,不是官职名。5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嗣圣元年”采用年号纪年法,

41、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琵琶行“元和十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等。B“擢授”,提升。古代对于官员的授予和升降各有专称,如授于官职有“除、拜、征、召”等。升官有“拔、擢、升、晋”等,贬官有“贬、放、谪、左迁”等。C“七庙”,按古代礼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后以“七庙”泛指帝王的宗庙,也可借指王朝、国家。如贾谊过秦论中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之句。D“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豫,本意为“安乐,安逸”,不豫就是不舒服,也可以来泛称尊长有疾。51A【解析】A项,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5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42、A. 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B. 矢石,古时守城的武器,指箭和垒石。C. 勋阀,指功臣的门第,即古代社会里对朝廷有功勋的大家族。D. 部曲,本为古代军队编制的单位,文中指军队。52.D。D句中“文中指军队”理解错误,文中的“部曲”指部下、下属人员等。5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试,这里指乡试、会试、殿试。我们现在常说的“连中三元”即指三试均为第一。B. 中官,古代掌天文历法的官员之,以春、夏、中、秋、冬官分称,这里指朝中官员。C. 西厂,明朝由宦官把持的侦办百姓和官员言行的特务机关,成立时间晚于东厂。D. 谢政,辞官退休。古代有到

43、一定年龄退休的制度,常见称谓还有“致仕”“致事”等。53.B。B项,“这里指朝中官员”错误,“中官”,本为古官名,后来一般指皇城内的官,就是宦官。联系原文“帝大喜,欲宣示外廷,遣中官至内阁谕意”(皇帝非常高兴,想向朝廷的人宣告,派遣中官到内阁说明自己的意图),“中官”应该指的是“宦官”。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羽林:汉代起设的禁卫军,其意为国之羽翼如林之盛,为皇帝之护卫。 B.勤王:指在古代君主制国家中,国君或皇帝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 C.元日,古代指农历正月十五,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传说始于尧舜禹的舜时期。 D.旗鼓:旗乎和鼓乎,古时战

44、争中旗乎举旗,指引进攻方向;鼓乎击鼓,鼓舞进攻士气。54.C【解析】元日,古代指农历正月初一,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春节。5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字,是指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别名,凡人相敬而呼。 B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是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C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与中央政权地位平等。 D参乘,亦作“骖乘”,两汉时其主要职责是陪乘护卫,或备顾问应对。55.C 诸侯按礼要服从王命。5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畿内,古代指王都及其管辖地区。后称“京畿”“

45、京兆”,泛指京城及四周管辖的地方。B太府,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改少府为太府,以少卿、卿为主官,掌财称库藏。C御史中尉,官职名。北魏由御史中丞改置。北魏战时有军中执法性质,便于监察武官。D文德,可指写文章的道德,也可指礼乐教化,文中特指与“武功”相对的礼乐教化。56.B(解析:“以少卿、卿为主官”说法错误,依据常识或名称可知,应为“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5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规定要服从君命、纳贡赋与服役。 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所以帝王死称驾崩,也叫驾薨。 C持节,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

46、,必执符节以为凭证。晋朝以后,持节还成为一种官名。 D.燕见,和朝见相对而言,指古代帝王退朝闲居时召见或接见臣子,也可指公余会见。57. B【解析:礼记曲礼下里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帝王死不能称为“驾薨”。】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即大理寺,负责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古代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B馈饷:馈,送食物给人吃;饷,指军队的俸给、粮饷。文中指赠送军中粮饷。C中官:古官名,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与地方官相对而言,本文中指的是宦官。D赠:古代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职或爵位,文中指追封陈洽少保的职位。58B B项,“赠送”错误。文中“赞军务,主馈饷”的意思是“辅佐军务,主管粮饷”,所以此处的“馈”不是“赠送”,而是“粮饷”或者“运送(粮饷)”。故选B。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某中学高三语文知识汇总文常板块(DOC 10页).doc)为本站会员(2023DOC)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