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网课同步训练题(教师版).doc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文档编号:594669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氏将伐颛臾》网课同步训练题(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季氏将伐颛臾》网课同步训练题(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季氏将伐颛臾》网课同步训练题(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季氏将伐颛臾》网课同步训练题(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季氏将伐颛臾》网课同步训练题(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季氏将伐颛臾网课同步训练题(教师版)季氏将伐颛臾网课同步训练题(教师版) 一、一、阅读阅读课文第课文第 3 3 段段文字,完成下列文字,完成下列 1 1- -4 4 小题。小题。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 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 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 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夫

2、子欲之 / 而在萧墙之 内也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陈力就列,不能者 止 C则修文德以 来之 / 何以 伐为 D不患贫而 患不安 / 固而 近于费 【答案】【答案】C C。 【解析】【解析】A 项,代词,这样;助词,的。B 项,的人;就。C 项,凭借。D 项,连词,表示并 列;连词,表示承接。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 【答案】【答案】D D。 【解析】【解析】A 项、B 项、C 项,代词;D 项,助词,的。 3请从这段文字中找出四个成语。 【答案】【答案】既来之,则安之:指已经出现了某种现象或问题,就应该安

3、下心来对待。既来之,则安之:指已经出现了某种现象或问题,就应该安下心来对待。 分分 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离散。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离散。 祸起萧墙:比喻祸患发生在内部。祸起萧墙:比喻祸患发生在内部。大动干戈大动干戈 【解析】【解析】略。 4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_ _ _,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将伐颛臾的真正阴谋。 【答案】【答案】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解析】【解析】略。 二二、阅读阅读课文第课文第 1 1- -3 3 段段文字,完成文字,完成下列下列 5 5- -2 25 5 小题。小题。 季

4、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尔 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 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

5、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 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 就:担任 B则将焉用彼相 矣 相:辅助 2 C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讨厌 D既来之,则安 之 安:使安定下来 【答案】【答案】B B。 【解析】【解析】A 项,就:担任。B 项,相:辅助者,文中指搀扶盲人的人。C 项,疾:痛恨,讨 厌。D 项,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故选 B。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且尔言过 矣 / 是谁之过 与 B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 / 如会同,端章甫,愿

6、为小相 焉 C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 / 贱子贫困,欲就 诸大夫求醉饱 D夫如 是,故远人不服 / 方六七十,如 五六十 【答案】【答案】A A。 【解析】【解析】A 项,过:都是动词,错误、过错。 B 项,于:动词,辅佐/名词,主持司仪赞礼 的人。C 项,就:动词,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动词,接近、靠近。D 项,如:动词,像 /连词,或者。故选 A。 7下列各句中对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答案】【答案】B B。 【解【解析】析】A 项,过:

7、责备;C 项,相:做相;D 项,倾:倾覆。故选 B。 8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 与 责备 B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痛恨 C丘也闻有国有家 者 诸侯的封地 D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 辅佐 【答案】【答案】C C。 【解析】【解析】“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卿大夫的封地。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 ) A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B何以伐为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 之辞 C昔者先王以 为东蒙主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来之 D且 在邦域之中矣 且 尔言过矣 【答案】【答案】D D。 【解析】【解析】D况且。A助词,表停顿,不译/

8、用在动词性词组后面,组成名词性结构,相当 于“的人”;B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介词,替,给;C介词,把/连词,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夫颛臾,固而 近于费 或五十步而 后止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则修文德以 来之 醉则更相枕以 卧 D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答案】【答案】B B。 【解析】【解析】A 项,而:连词,表递进/而:连词,表顺承。B 项,者:代词,“的人”/者: 3 代词,“的人”。C 项,以:连词,表目的/以:连词,表修饰。D 项,也:语气词,表 陈述/也:语气词,表判断,是判断句的标志。故选 B。 11

9、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患寡而 患不均 B远人不服,而 不能来也 C涂有饿莩而 不知发 D或百步而 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答案】【答案】D D。 【解析】【解析】例句中的“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ABC 三项,“而”都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D 项,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故选 D。 1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虎兕出于 柙 青取之于 蓝而青于蓝 B龟玉毁于 椟中 而谋动干戈于 邦内 C冉有、季路见于 孔子曰 激于 义而死焉者也 D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 将请罪于 君,君不许 【答案】【答案】C C。 【解析】解析】A 项到,介词;B

10、 项在,介词;C 项引进对象,不译,被,介词;D 项对,向,介词。 13下列各组语句,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思想的一组是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既来之,则安之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 B C D 【答案】【答案】B B。 【解析】【解析】是孔子批评冉有的话;是孔子指出“季孙之忧”的根本原因。 1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 的一项是( ) 例: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是社稷之臣也 C何为其然也 D蚓无爪牙之利 【答案】【答案】A A。 【解析】【解析】A 与例句均为

11、状语后置句;B判断句;C宾语前置句;D定语后置句。 1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无乃尔是过与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渺渺兮予怀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答案】【答案】D D。 【解析】【解析】A 项,定语前置句,之:定语前置的标志。B 项,状语后置句,于:状语后置的标 志。C 项,主谓倒装句。D 项,宾语前置句,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故选 D。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既来之,则安 之 B而不能来 也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答案】【答案】C C。 【解

12、析】【解析】A、B、D 均为使动用法。B 项“面”是名词作状语。故选 C。 17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4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B而在萧墙之内也 C固而近于费 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答案】【答案】C C。 【解析】【解析】C 项,“已”同“矣”。故选 C。 18“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答案】【答案】A A。 【解析】【解析】 结构原则: 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 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意义原则: 即根据语意停顿, 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

13、变原句的意思。 1 主谓之间要停顿。 2 动 宾(动补)之间要停顿。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4语句倒装处要停 顿。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7根据句中起舒缓 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表时间和方位 的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 19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A至圣无域泽天下 / 盛德有范垂人间 B尊王言必称尧舜 / 忧世心同切孔颜 C先师功德垂青史 / 儒学精华照五洲 D万世文章祖 / 历代帝王师 【答案】【答案】B B。 【解析】【解析】B 是称赞孟子的。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14、,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稷”“社”是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祭坛。 B“国”指的是国都,又如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去国怀乡”中的“国”即为此意。 C“干戈”“干”是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战争。 D“萧墙”指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古时臣子朝见国君,到此处便会肃然起敬 。 【答案】【答案】B B。 【解析】【解析】 B 项, 文中的“国”在春秋战国时期, 指的是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和“去国怀乡” 的“国”意义不同。故选 B。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反对季氏攻打颛臾。 在第二段中, 列出了理由“东

15、蒙主”“邦域之中”“社稷之臣”。 B孔子批驳了冉有的观点。用“虎兕”“龟玉”作比,论证了颛臾被灭也是他们的失职。 C孔子主张用“修文德”的方式使远人归附,“文德”即仁义礼乐,季氏采纳了孔子的主 张 。 D 文中有三处反诘句“何以伐为”“ 则将焉用彼相矣”“ 是谁之过与” , 使批驳力更强。 【答案】【答案】C C。 【解析】【解析】C 项,“季氏采纳了孔子的主张”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在文中无据。故选 C。 2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了谈话的背景: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孔子直言不讳地批评冉有与季路,表明 颛臾不可伐、不必伐、不当伐。 B孔子认为若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

16、;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口少;安定,便不会倾危。但 他的“均无贫”有别于 “均贫富”思想。 C冉有先是汇报事实,接着为季氏辩护,继而极力推脱责任,最后在孔子的批驳中节节败 退,逐步暴露他的真实思想。 D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观点破中有立。语言犀利,运用比喻、类比、排比、反诘等多种修 5 辞手法,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答案】【答案】C C。 【解析】【解析】C 项,“接着为季氏辩护,继而极力推脱责任”错误,根据原文“冉有曰:夫子 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 子孙忧。”,可知冉有是先极力推脱责任,再为季氏辩护。故选 C。 2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

17、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 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 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 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 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答案】【答案】B B。 【

18、解析】【解析】B 项中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二次批评学生没尽到 职责。信息错位。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 子与他的学生冉有、 季路之间的对话, 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 阐明了“治国以理”“为 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 1 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 止。 C第 3 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 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

19、在眼前。例如,孔子 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答案】【答案】D D。 【解析】【解析】D 项,“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错误,没有“心态、表情”刻画。 故选 D。 2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答案】【答案】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这是鲁国的臣属,凭什么要讨伐它呢? 【解析】【解析】“是”“何以”各 1 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 1 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答案】【答案】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者却不去搀扶,那何如果(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却不去扶持;跌倒了,辅助

20、者却不去搀扶,那何 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必要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呢? 【解析】【解析】“危”“颠”各 1 分,句意正确且通顺 1 分。 (3)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答案】【答案】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 (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 (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 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解析】【解析】“且”,况且;“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句,其中“兕”,犀牛; “柙”,笼子;“椟”,匣子;“是”,这;“过”,第一个“过”是名词作形容词,

21、解释 为错,第二个“过”是名词,解释为过错。 6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答案】【答案】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有品德的人憎恨那种回避说“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自己愿意去做那件事”却一定要编造这样的辩解之却一定要编造这样的辩解之 词(来搪塞) 。词(来搪塞) 。 【解析】【解析】“疾”“舍”各 1 分,句意正确且通顺 1 分。 (5)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答案】【答案】 (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 (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财物)平均分配就无所谓贫, (人与人)和睦相处就不会人少,上下相安无事(国 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解

22、析】【解析】均:平均分配。和:和睦相处。安:相安无事。 (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答案】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 安心。安心。 【解析】【解析】故,所以;不服,不归服;文德,仁义礼乐;来,使动用法,使来;安,使动 用法,使安心。 (7)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答案】【答案】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廷之内啊! 【解析】【解析】恐不是恐惧,而是担心,这是易错点。忧译为忧虑。萧

23、墙代指宫廷。 三、三、阅读阅读课文第课文第 1 1- -3 3 段和段和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文字,完成下列文字,完成下列 2 26 6- -2 29 9 小题。小题。 甲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尔 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 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君子疾 夫舍

24、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 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乙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 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 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 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25、孝悌之义,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6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数:密 B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斤:斧子一类的工具 C无乃尔是过 与 过:过错 D君子疾夫舍 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答案】【答案】C C。 【解析】【解析】C 项,“过”:责备。故选 C。 2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 ) 7 A昔者 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 止 B而 谋动干戈于邦内 然而 不王者 C五亩之宅,树之以 桑 则修文德以 来之 D既来之,则 安之 于其身也,则 耻师焉 【答案】【答案

26、】B B。 【解析】【解析】A 项,者:助词,用在时间后,不译/代词,他。B 项,而:转折连词,但是。C 项, 以:介词,用/目的连词,来。 28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C极娱游于暇日 D何以伐为 【答案】【答案】D D。 【解析】【解析】例句句式是宾语前置句。A 项,介宾短语后置句;B 项,判断句。C 项,介宾短语 后置句。D 项,“何以伐为”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应是“以何”。故选 D。 29下列说法中正不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 子与他的学

27、生冉有、 季路之间的对话, 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 阐明了“治国以理”“为 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一语道破了季氏的阴谋,同时也 有力地驳斥了冉有的观点,表现了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政治见地。 C“数罟不入洿池,材木不可胜用也。”其观点是:注意保护生态平衡,资源将取之 不尽,用之不完。这句的观点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是相 同的。 D 乙文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并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 这些属于“王道之始”; 强调一手抓物质生产,另一手抓教育,这是“王道之成”。这其实就是孟子为梁惠王所开的 治国良方。 【答案】【

28、答案】C C。 【解析】【解析】C 项,错在“这句的观点与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一句 是相同的。”“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的观点是阐述国君治民应该 不违农时,百姓生活才会安定。故选 C。 四四、阅读阅读课课文第文第 1 1- -3 3 段和段和子张问于孔子子张问于孔子文字,完成下列文字,完成下列 3030- -3232 小题。小题。 (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 过 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 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29、,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 必为之辞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 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 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二) 子张问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8 子

30、张曰: 何谓五美?曰: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 而不骄,威而不猛。 子张曰: 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 , 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 而不骄乎?君子正其 衣冠,尊 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 何谓四恶?子曰: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 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小 气)。 30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 与 责备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借口 C泰 而不骄,威而不猛 安定平和 D正其衣冠,尊 其瞻视

31、尊重 【答案】【答案】D D。 【解析】【解析】D 项,“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意思是君子应该端正自己的仪容,使自己的行为举 止都受到人的尊重。“尊”,使动用法,使受到尊重。D 错误。故选 D。 3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季氏将有事于 颛臾 而谋动干戈于 邦内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 必为之辞 斯不亦泰而 不骄乎 C何以 伐为 则修文德以 来之 D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择可劳而劳之 【答案】【答案】B B。 【解析】【解析】A 项,于:介词,意对/介词,在。B 项,而:连词,却/连词,却。C 项,以:介 词,凭借/连词,来。D 项,之:代词,这样/代词,他。

32、故选 B。 32选出句式与例句“固而近于费”相同的一项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D恐年岁之不吾与 【答案】【答案】A A。 【解析】【解析】A.项,状语后置句。B 项,定语后置句。C 项,“为修葺”是“为(之)修葺”, 省略句。D.项,“不吾与”,宾语前置句。故选 A。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子张问孔子说: “怎样才可以治理政事呢?”孔子说: “尊重五种美德, 排除四种恶政, 这样就可以治理政事了。”子张问:“五种美德是什么?”孔子说:“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 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安舒矜

33、持而不 傲慢,威严而不凶猛。”子张说:“怎样叫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 “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 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自己无所耗费吗?选择可以让百姓 劳作的时间和事情并且让百姓去做, 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 又还 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安舒矜持而不 傲慢吗?君子应该端正自己的仪容, 使自己的行为举止都得到人的尊重, 使人见了让人产生 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问:“什么叫四种恶政呢?”孔子说:“不经 教化便加以杀戮叫做虐,不加告诫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监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贼,同样是 给人财物,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季氏将伐颛臾》网课同步训练题(教师版).doc)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