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 1 1 课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龙岗中学刘亚兰龙岗中学刘亚兰 隋文帝像 含嘉仓示意图含嘉仓示意图 隋炀帝像隋的统一隋的统一 建立时间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者都城都城统一时间统一时间统一的统一的意义意义581581年年杨坚(隋文帝)杨坚(隋文帝)长安长安589589年年灭陈,灭陈,统一全国统一全国隋的统一,隋的统一,结束结束了长期了长期分裂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秦 西晋 隋材料材料一:一:三国三国两晋两晋南北朝南北朝时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切要求统一;从社会
2、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看,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得到开发。材料材料二:二:隋文帝隋文帝即位后,即位后,“勤劳勤劳思政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别是加强军队建设,国力强盛,国力强盛,为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材料材料三:三:南陈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他喜爱诗文
3、,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皆置不同。史料史料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隋的统一隋的统一 巩固统治的措施:巩固统治的措施:经济:经济:政治:政治: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作用:作用:经济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开皇之治开皇之治”)。)。隋隋炀炀帝帝(
4、杨广杨广)(604)(604618618年在位年在位)千百年来,隋炀帝都是作为暴君、昏君的典千百年来,隋炀帝都是作为暴君、昏君的典型代表受到人们口诛笔伐,这样的评判对他来说型代表受到人们口诛笔伐,这样的评判对他来说是否公平?真实的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人?是否公平?真实的隋炀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一、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二、确立科举制科举制 三、三征辽东,导致农民起义,隋亡大运河大运河目的目的时间时间在位皇帝在位皇帝一个中心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两个端点四段水渠四段水渠五条水系五条水系地位地位影响影响加强南北交通,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国的统治6056
5、05年起年起隋隋炀炀帝帝以以洛阳洛阳为中心为中心永济渠、通济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邗沟、江南河、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北达北达涿郡涿郡(北京)南至(北京)南至余杭余杭(杭州)(杭州)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积极: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消极:消极:开凿大运河征发大批劳动力(劳民伤财),是隋朝灭开凿大运河征发大批劳动力(劳民伤财),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亡的原因之一。材料二:材料二:据记载,修建运河时,为了赶工期,隋炀帝派遣据记载,修建运河时,为了赶工期,隋炀帝派遣5 5万多名彪
6、形大万多名彪形大汉做监工,不到一年,汉做监工,不到一年,就有一百多万人惨死在工地上就有一百多万人惨死在工地上。(资治通(资治通鉴隋记五)鉴隋记五)材料一:材料一:“北通北通涿郡之渔商,涿郡之渔商,南运南运江都之转输。江都之转输。“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对于隋朝开通大运河一事,后人褒贬不一。这三首诗代表对于隋朝开通大运河一事,后人褒贬不一。这三首诗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观点,请分别概括。了三种不同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千里长河一旦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亡隋波浪九天来。波浪九天来。胡曾汴水胡曾汴水 汴水通淮汴水通淮利利最多,生人(老百姓)为最多,生人(老百姓)为害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
7、地,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尽道隋亡为此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论功不不较多。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皮日休汴河怀古 否定,开通大运河是隋亡的主要原因。否定,开通大运河是隋亡的主要原因。中立(全面),利弊共存。中立(全面),利弊共存。肯定,大运河便利了交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肯定,大运河便利了交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合作探究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条件)北的大运河?(条件)隋朝国家统一隋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经济繁荣;
8、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以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p2014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年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化遗产名录。p从历史上从历史上“南粮北运南粮北运”、“盐运盐运”通通道到现在道到现在“北煤南运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科科”指考试科目;指考试科目;“举举”指选举人才。指选举人才。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选拔官吏的制度。金榜题名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名落孙山 十年寒窗十年寒窗 连中三元
9、连中三元 一举成名一举成名1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血缘)(血缘)汉武帝汉武帝(孝廉)(孝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门第)(门第)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中国古代官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察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中正:中正:地方识地方识鉴评定等级者。鉴评定等级者。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晋书刘毅传刘毅传拼爹娘拼爹娘战国、秦汉初战国、秦汉初(军功)(军功)军功授爵制军功授爵制拼人命拼人命拼人品拼人品拼爹娘拼爹娘上品上品中品中品下品下品下上下上 下中下中 下下下下中上中上 中中中中 中下中下上上上上 上中上中 上下上下创立之初,评
10、议人物的标准是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品行、才能家世、品行、才能三者三者并重,后来并重,后来家世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世卿世禄制世卿世禄制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科举制度的创立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文帝:隋文帝:隋炀帝:隋炀帝:初步初步建立起通过建立起通过考试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选拔人才的制度。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确立。材料一:科举制度是封建材料一: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取士科举取士把选拔
11、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把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利,从地方豪门士族地方豪门士族的手里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集中到中央政府,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材料二: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材料二: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而且将其制度化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式的“机会均机会均等等”。薛明杨
12、薛明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社会阶层;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教育的发展的流动;推动教育的发展唐:唐:唐太宗:唐太宗:进士科进士科成为主要科目。成为主要科目。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唐玄宗:唐玄宗:诗赋诗赋成为主要内容。成为主要内容。宋朝:宋朝:强化殿试,严格强化殿试,严格考试程序,考试程序,由由皇帝皇帝亲策。亲策。明清:明清:进一步形成规范的考试制度,更加进一步形成规范的考试制度,更加注重考试公平,但越来越僵化注重考试公平,但越来越僵化-八股八股取士。取士。19051905年:年:科举制废除科举制废除。知识拓知识
13、拓展展隋朝的灭亡隋朝的灭亡 具体表现:具体表现: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开凿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修筑长城和驰道)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江南;多次巡游江南;三次征辽东三次征辽东根本原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打击农民起义的打击隋朝灭亡时间:隋朝灭亡时间:618618年年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的基本史实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曾经有一在学完隋朝的基本史实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曾经有一个王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是?个王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是?秦朝1.1.短命、二世而亡:短命、二世而亡:秦秦持续十几年,隋持续了持续十几年,隋持续了三十几三十几年。年。2.2.都修建了伟大的工程:都修建了伟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秦建长城,隋建运河。3.3.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建立的制度都对后世影响深远:深远: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秦首创中央集权制度。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4.灭亡原因:灭亡原因:皆因暴政而亡皆因暴政而亡“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得天下”拓展延伸拓展延伸5.5.结束分裂结束分裂 :实现统一实现统一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