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理 解解 并并 翻翻 译译 文文 中中 的的 句句 子子 考点解说:考点解说: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形式上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对句子的翻译, 实际上考查的重点还是在于对文言实词、实际上考查的重点还是在于对文言实词、 虚词和句式等的把握,虚词和句式等的把握,其中又以考查把握多义实词的能力为主。此考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解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抓 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多义实词、重点虚词,相关句式以及修辞手法,并且要把握某些句子的特殊含义。另一方面是“翻翻 译译文中的句子”,要求将文言句子转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要做到语意准确,文从字顺,规范明了。 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
2、汉语, 已成为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 文言文翻译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一路飙升现已增至 10 分,可谓占了文言文阅读的半壁江山。那么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 译呢? 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一、 标准标准: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1、“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六国灭亡
3、,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2、“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译: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3、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例:曹公,豺虎也。 译:译:曹操是豺狼猛虎。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曹操是豺狼猛虎。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二、原则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4、,力 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 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三、三、学生学生试译试译: : 1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师 涉及专有名词要保留留:庆历四年(年号)、滕子京(人名)、巴陵郡(地名)。单音节要换换成双音节:春- 春天 解释:谪降职、流放。守做太守。提示:解释不等于翻译。提示:解释不等于翻译。即对有些词的解释和翻译是不同的,例如:即对有些词的解释和翻译是不同的,例如: 今操得荆州,奄今操得荆州,奄(解释是“覆盖、包
5、住” ,而翻译应为“完全、全部”解释是“覆盖、包住” ,而翻译应为“完全、全部”)有其地。有其地。(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字面没有但句中含有的意思 要在译文中补补充出来:被 李牧以馋(被)诛 如此,只做到了“信”,要“达”,即如此,只做到了“信”,要“达”,即译: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 贬为巴陵郡太守。 2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师师 涉及专有名词要保留留:函陵 氾南 单音节要换换成双音节:晋-晋军 秦-秦军 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换古 代汉语词汇:军-驻军、驻扎驻扎 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补出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于,换换成:在。 译:译: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
6、南。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师师 解释:谨,严谨从事;申,反复陈述。提示:提示:解释不等于翻译,解释不等于翻译,如“谨、申”二字。要根据语意做到“达”。 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换古代汉语词汇:庠序学校,孝悌孝顺父母、 尊重兄长,以把,义道理,第一个 “之”,的; 第二个“之”,代词,百姓 ;第三个“之”,的。单音节要换换成双音节:教教育。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进行调调整:以孝悌之义申之 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补上:以孝悌之义申(于)之(听) 于:给。译:译:认真地兴办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 尊重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4 4、久之,能以足音
7、辨人。 师师 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之凑足音节的虚词。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换古代汉语词汇:以 凭借,足音脚步声,辨分辨。省略句当然要补充,不是省略句的,根据音节音节或语气或语气需要可补补充合适的词语:久 (时间)长(了);(竟)能以足音辨(分辨出)人(过路的人)。 译:译:时间长了,竟能凭借脚步声分辨出过路的人(是谁)。 四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 1、保留法(留)保留法(留):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2 2、替换法(换):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意
8、义相同的词汇。 (一)古代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例:今齐地方千里 译:现在 齐国 的 土地 方圆 千里。 (二)注意古今异义、今已不用的字。(三)现代人称换古代人称 (四)本字换通假字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译: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 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例:齐师伐我。 译:这句中的“师
9、”,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译: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 要换成“一会儿”。 例:失其所与,不知知 译: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不明智明智 3 3、删减法(删)、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 词。对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者是表敬称、谦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词,在现代汉语 中没有对等的词可以代替,删去又不影响句子的准确、通顺的情况下,就可以删略。情况:句首发语词 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10、句末调节音节的词 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凑足音节的虚词。 如如: 夫夫战,勇气也也。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卒然问曰曰:“天下恶乎定?” 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之。 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廉颇者者,赵之良将也也 “者”“也” 张良曰:“谨谨诺。” “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4 4、增补法(补)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 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表意念被动、量词等。
11、因句式、语气或句子流畅需要均可适当增补些词语。 (一一)数词后面增加量词。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轩凡四遭火 句中的“四”后要补出量词 (二二)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人)便要还家, (村人)设 酒杀鸡作食” 。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竖子,不足与(之)谋( 鸿门宴 )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赐之(以)彘肩。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沛公谓张良曰: “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三三)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
12、 蔺相如固止之, (蔺相如)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厉害)?”(公)曰:“(廉将军)不若(秦王) 也。” 不治将益深。 (如果)不治,病将更严重。译出潜在潜在的假设。 5 5、调整法(调):、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 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如:如: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 “在安” ,主谓倒装)公子能为别人的困难而着急体现在哪儿 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词结构后置) 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邹忌
13、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6 6、转述法(转)、转述法(转) 古人写文章时非常重视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进行文言翻译的时候,对这些修辞格要用 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句转述出来。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本义是指鸟兽在秋天出生的细毛,用来比喻比喻细小的东西,翻译时不宜保留本 义, 要根据语境译为“细小的东西”。 再如,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 )中“藩篱”, 原意为“篱笆墙”, 翻译时不能保留原意,要根据语境译为“边防”。 直译直译:连秋天里鸟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意译:连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14、 “布衣”,是一种借代借代,在翻译时应采取意译的方法译为“平民百姓”。再如,“金就砺则 利”(劝学)中的“金”,用的也是借代修辞,翻译时不能译为“金属”,应该根据语境译为“用金属制作的刀剑”。 直译:直译:我本来是个布衣,在南阳亲自种地 意译:意译: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有些古文为了句式的对仗工整,往往运用互文互文修辞,故意将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别用两 部分或几部分来表达,使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上文里省去了下文里将要出现的词语,下文里 省去了上文里已出现的词语。这类句子,翻译时,必须把上下文拼合起来,使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 这里的“喜”
15、,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 直译:直译:略 意译:意译:不因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古人或因为忌讳,或出于谦恭,或为了追求文雅,在写文章时往往不 直言其事,而把要表达的意思婉转地说出来,叫做婉曲婉曲,也就是委婉的说法。如把帝王(或王后)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 己的死说成“填沟壑”,把出兵征伐别人说成“会猎”,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凡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按现代汉语的习 惯说法翻译就可以了。 直译:直译:略 意译:意译:万一有朝一日您(赵太后)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 一旦您去世,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
16、住脚呢?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遇到有用典用典手法的句子,我们根据典故的大致情况直接译出作者借用此典故要表达的意思。 意译:意译:我羡慕宗悫那种“乘长风破万里粮”的英雄气概,也有投笔从戎的志向。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项伯以身翼翼蔽沛公。 (像翅膀一样,比喻比喻) 缙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做官的人,借代借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填沟壑而托之。 (自己死去,委婉委婉)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互文互文) 非谢家之宝树,
17、接孟氏之芳邻。 (我)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结识各位如孟氏邻居那样的贤能之士。用典用典 7、扩充法(扩)扩充法(扩)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例: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译:译:他去了(浮梁)就只留下我一人在浔阳江上守着空荡荡的船,这无处不在的明月照得江水凄清,更显得我孤独凄凉。 自从丈夫离家外出经商后,我便独自一人守着空船在江口盼等;船儿常在明月照耀下的清澈的江上漂来自从丈夫离家外出经商后,我便独自一人守着空船在江口盼等;船儿常在明月照耀下的清澈的江上漂来 泊去,可哪有丈夫的踪影泊去,可哪有丈夫的踪影! 8、压缩法(缩)、压缩法(缩)为了增强语势而
18、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例: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译: (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1-5 为直译法,6-8 为意译法,一个句子的翻译会涉及多种方法。 例: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译:派遣将士把守关口的原因,是防止其他盗贼的侵入和意外的变故。 析:删析:删-1、“者”“也”判断的助词,2、“出”偏义复词中的衬字,3、之,助词 调调所以 “的原因” 补补是 换换遣、将、守、关、备、他、盗等单音节词, “非常”古今异义。 六六、巩固练习、巩固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
19、语。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 “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 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 译文: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译文: 附:答案及简析 (1)有一个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他。 (比,副词,接连地;旦,早晨,这 里指一天; “人莫之知”是“人莫知之”的倒置,翻译时应注意下文“人莫与言” ) (2)希望您环绕着马察看它,离开时再回头看一下它。 (还,通“环” ;去,离开,顾,
20、回头看) 七、课外作业:将本学期考过的各地高考卷上的“文言翻译”再译一遍。七、课外作业:将本学期考过的各地高考卷上的“文言翻译”再译一遍。 八、八、文言翻译错答探究及备考对策:文言翻译错答探究及备考对策: 1 1以今释古以今释古,望文生义。,望文生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有了变化。如把“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译成“先 帝不认为我卑鄙无耻”就错了。 因为“卑鄙”一词的感情色彩产生变化了。 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 指地位低下、 见识浅陋, 而不是像现在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 2 2不需要翻译的强行翻译。不需要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名、年号、国号、
21、器物名、朝代名、度量衡、 典章制度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3 3应译的漏了。应译的漏了。如,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译成“学习后要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译句把“时” 的意思漏了,应该在“复习”前加上“按时”二字,才正确。 4 4 该增添没增添, 没有的却要增添。 该增添没增添, 没有的却要增添。 如, 把“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 )译成“五十的人可以穿帛做的衣服”, 应该在数词“五十”后边加上量词“岁”,表达才会顺畅。再如,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说)译成“很多人在一 起走,肯定有的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22、”,原句并没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 助人的人”这一内容,这属于随意增添而造成的失误。 5 5省略成分没译出。省略成分没译出。如,把“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译成“可是力气足够达到那 里,对别人来说是一件可以讥笑的事,而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值得后悔的事”,于事理不通,应该在“力气足够达到那里”后 补出“却没到达”。 6 6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如,把“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 中没有把原句中表舒缓语气的“也”删去,造成了表意错误。 7 7不理解互文见义。不理解互文见义。如,把“秦时明月汉时关”译成“秦代时的明月和汉代时的关隘”,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是“秦汉时 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8 8需要意译的硬要直译。需要意译的硬要直译。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是同义迭句,不能直 译,只能意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的野心”。 9 9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译句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在古汉语中,倒装句,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劝学),有的学生译成“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这个译句就没有按定语后置的特点来 译,正确的翻译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